黄渝婕 重庆市梁平红旗中学校 405200
【摘要】清代的唐彪曾这样形容反复吟咏朗读后可达到的美妙境界:“文章读之极熟,则与我为化,不知是人之文、我之文也。”其实,我们很多老师也都认同朗读对提高语文素质具有重要作用,也知道要在平常的教学中加强朗读方面的训练,可到底该怎样进行训练?要真正读好一篇文学作品,又该做到哪些呢?其实仔细琢磨朗读教学也是有规可循的。
【关键词】高中语文 朗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2051(2018)03-144-01
新课改的核心思想是“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积极作用,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朗读是人们学习语言、驾驭语言、运用语言的重要方法,对学生学习语文来说,朗读是一项重要的学习活动。根据新课改要求,教师要重视学生的朗读练习。而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朗读的作用往往被师生忽视,无论是教与学都存在许多误区。
1 高中语文朗读学习的误区
现在的高中语文课堂,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几乎都不再重视朗读,大部分教师认为高中阶段无需朗读教学,他们普遍认为,朗读对于学生语文的考试成绩不起丝毫作用,学生也认为朗读不如默读效果好。因而在现在的语文教学中,不难发现朗读完全处于不被重视和采纳的边缘地位。
首先,学生缺乏主体性。长期以来,在语文朗读教学中,教师们往往都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朗读的目的只是要求其总结文章段落大意、中心思想等,导致学生找不到朗读的快感。朗读其实是一种享受和陶醉,可惜的是在如今的语文课堂上,声情并茂的朗读已成为一种奢侈,老师对学生的朗读缺乏指导和要求,只一句“自由朗读”要求学生大声齐读后便快速进入段落划分、中心思想的总结,结果学生往往是阅而不读,只是机械地朗读和总结。教师的这种硬性指导剥夺了学生享受朗读快感的权利,也削弱了学生们的联想和创造能力,使朗读教学名存实亡。
其次,只有早读课才组织朗读。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把早读课专门用来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因而早读课师生都重视朗读,但这一做法却让学校管理者、语文教师及学生普遍认为早读课才需要朗读,除此以外,朗读可有可无。实际上,朗读是人们学习语言、驾驭语言、运用语言的重要方法,对学生学习语文来说,朗读是一项重要的学习活动,它有助于强化记忆和增强语感,光靠早读课40分钟的朗读远远不够。因而,教师要尽可能地利用课堂和课后的时间,让学生勤朗读、会朗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再次,教师放任学生随意朗读。语文教学中,相对来说,小学、初中阶段的朗读训练针对性与目的性较强;高中阶段,对朗读几乎没什么要求,大部分情况下是放鸭子式的随意朗读,而部分学生并不知道如何进行有效的朗读甚至应怎样朗读,结果是朗读变为默读,自然体会不到朗读的美感,久而久之使朗读激情和朗读水平逐步减弱。
2 提高朗读教学的策略
传统的语文教学对朗读存在种种误区,以致语文教学中师生都忽视了朗读的重要性,而实际上朗读对语文学习者来说相当重要。根据新课改要求,我们应重视朗读教学,那么我们应从何入手呢?
首先,将朗读教学提上课堂教学日程。在进行新课教学之前,要求学生预习,让学生预先利用一些工具书对陌生的字、词进行查阅并标注,然后在课堂上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朗读,让学生朗读之前教师最好先进行范读,只有教师有感情地朗读,让学生体会到文章的抑扬顿挫、舒缓有度的音韵美感,才能让学生产生共鸣及主动学习的意愿,并会有意识地模仿教师的朗读,根据学生的朗读情况,选取几个朗读水平不错的学生作为典型,树立学生的信心,再辅以适当的鼓励和指导,学生便会对朗读充满兴趣,勇于朗读,等学生对朗读的兴趣愈加浓厚时,教师应对所朗读的内容配以详细解析,以进一步巩固知识点。
其次,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众所周知,学生朗读能力的提高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潜移默化的提升。其提升主要包含文本认知、文本理解、文本赏析三个阶段。朗读是手段,理解是目标。学生只有掌握陌生文字和发音标准,才能流利地对文本进行朗读。然后就是对文本的理解,若要强化学生的朗读能力,还须从理解作品、把握作者的写作思路来进行解读,让学生充分理解作品的内涵,初步理解文本内容的情感表达。指导学生把握语调的高低、语气的轻重,在文字内容较为激昂的地方,感情要释放,声音要高亢、豪迈;在文字较婉约柔美的地方,便应舒缓动情,读出韵味和美感。只有体会到作者的意图和意境,品读出文章的本色,才算是真正把握了这篇文章,也就能提升阅读能力甚至是语文能力,因而提升朗读能力离不开其他能力的提高,同样,朗读能力的提高也能促进总体综合能力的提高,有助于语文总体水平的提升。
总之,高中语文教学中,朗读是重要的一部分。重视朗读,可充分发挥语文教学的教育和审美功能。通过各种文体和不同内涵的朗读渐渐激发学生热爱语言的情感,让学生爱上语文,学生有兴趣了,又可激发其学好语文。本文通过对新课改下高中语文朗读教学中的误区分析,进一步提出了提高朗读教学的措施,以期能为同行们提供帮助。著名的语音学家徐世荣先生说:“严格地说,书面写的语言是不完全的语言。语气、语调、语势、语感,抑扬顿挫,轻重缓急,书面上受到局限,全都表达不出来。”这表明,朗读却可以把无声的语言文字转化为有声的口头语言。作为教师,应正确认识朗读教学的重要性,既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朗读水平,也要科学地指导学生朗读。语言并不等于言语,所以对课文这种书面语言,必须通过朗读作为媒介,使无声的文字幻化出生命的活力.
参考文献
[1]游泽生.朗读教学的本质探析与设计原则[J].毕节学院学报,2011(11).
论文作者:黄渝婕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教师》2018年3月刊
论文发表时间:2018/4/9
标签:学生论文; 语文论文; 语言论文; 教师论文; 能力论文; 教学中论文; 文本论文; 《中国教师》2018年3月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