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临床特点以及中医护理对策论文_黄俊

湖北中医药大学

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老年患者中开展中医护理干预的措施以及效果。方法 从2016年1月至2017年8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老年患者中选取66例,利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平均分成33例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则是开展以常规模式为基础的中与护理干预措施,将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生活质量情况进行对比。结果 在完成护理干预之后,观察组中患者的情绪功能、生理机能、心理状态、疾病影响以及呼吸道症状等各生活质量项目分数显著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临床上在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时,开展中医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肺部症状,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中医护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老年;生活质量;效果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在临床上属于常见的呼吸系统慢性疾病,造成该病的病因为肺气肿、慢性支气管炎。COPD具有发病率高、病程常且对患者肺功能有着严重损坏性的特点,对于患者的身心健康而言均造成极大的痛苦。影响到患者生活的质量水平,甚者会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对于患者以及家属而言,医治该病要承担高额的医疗费用,增添经济负担[1]。目前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治疗方法开始推广使用中医护理的方法,受到人们的肯定以及追崇。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在临床护理上。本次研究选取了2016年1月至2017年8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COPD66例患者,以常规护理作为基础在此之上再给予患者中医护理,观察分析记录治疗效果,结果表明效果显著。

1研究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2016年1月至2017年8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老年患者中选取66例,利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平均分成33例观察组和对照组。全体患者的的症状表现均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关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诊断标准一致[2]。对照组中男性患者占18例,女性患者占15例,年龄范围在58岁至7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8.76±5.54)岁,病程在5年至10年之间,平均病程为(7.32±2.65)年;观察组中男性患者占22例,女性患者占11例,年龄范围在58岁至7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9.32±5.12)岁,病程在6年至10年之间,平均病程为(6.87±3.54)年。组间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护理方法

对照组的患者给予基础护理、呼吸道护理、药物护理、基础生命体征护理、健康宣教护理等常规护理。在护理期间监测患者的体温,处理吸痰,进行抗炎抗感染等治疗操作[3]。

1.2.2观察组护理方法

以常规护理作为基础,在基础上再给予患者中医护理。具体护理内容以及步骤为:(1)情志护理。患者遭受疾病的折磨情绪会受到影响产生一定的负面情绪,对于患者的治疗以及恢复都不利,为解决该问题需要重视对患者的情志护理。护理人员应当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交流,充分了解患者的感受以及所处的心理状态,根据患者的心境进行相应的心理疏导,减缓患者不良的心理情绪,给予患者精神上的鼓励。多加沟通取得患者的信任,能够更好地消除患者忧郁焦躁的情绪[4]。(2)中医穴位按摩与贴敷。在肺腧、中极、气海、内关、天突以及脾腧等穴位进行按摩,每个穴位每天按摩一次,每次15分钟。采用讲座的方式宣教给患者按摩的技巧以及穴位方位等基本知识,便于患者学习私下能够自行进行按摩。在按摩后,选用重要要玩穴位贴敷在以下穴位:天突、肺腧、涌泉穴、大椎、定喘等,医护人员应当告知使用穴位贴所需注意的事项,对患者使用以及恢复情况进行密切的观测并记录。(3)中医耳穴埋豆。向患者讲解耳部穴位的相关知识,观察患者的临床表现,根据患者不同情况给予耳穴埋豆,每个穴位每天按压两次,每次每个穴位1-2分钟,持续4-6次。(4)中医足浴。热水足浴能够有效的舒筋活络,消除疲劳,患者的抵抗力能够通过热水足浴有效的提升。足浴的水温控制在40-50℃,水面保持在盖过脚面的高度,足浴时间应在15-30min。患者足浴直到感到全身发热即可停止。在足浴时辅以穴位按摩,对足三里、涌泉以及太溪进行按摩能够促进血液循环[5]。

1.3评价指标

两组患者在接受护理后,对其进行生活质量评价。选取相应调查问卷进行生活质量指数的评分。评分内容包含疾病影响、心理状态、呼吸道症状、情绪功能以及生理机能。若患者得分越高则说明生活质量水平越高。

1.4统计方法

SPSS21.0统计分析,计量资料数值用 表示,均行正态分布检验,采用双侧检验,比较用t检验。组内治疗前后采用配对t检验,两组组间比较则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率用卡方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生活质量各项目分数,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情绪功能、生理机能、心理状态、疾病影响以及呼吸道症状分数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详情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生活质量各项目分数

 

3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十分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特征为气流阻塞。该病有着咳嗽、胸闷、喘息、咳痰等临床症状。诱发病因在于慢性肺疾病持续发展、慢性支气管炎所导致。这种病的特点在于病程长,容易出现持续加重不易治疗。对于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6]。以往的护理模式中,主要是开展西医模式下的常规护理,如(1)基础护理:保持良好的病房环境,温度维持在20°C左右,湿度维持在55%左右,定时开窗透气,避免患者直接吸入冷空气,对病房实施定期的紫外线消毒;(2)饮食营养干预:为患者制定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饮食计划,少食多餐,预防便秘。(3)呼吸道护理:可使用双鼻导管持续低流量吸氧,氧流量维持在每分钟1~2L左右,每天15小时以上,注意清理患者鼻腔分泌物,保证其呼吸道德通畅,辅导患者开展有效的咳嗽,呈坐位,头略微向前倾,双肩放松,屈膝,前臂垫枕,使咳嗽时胸腔能够获得扩展,在咳嗽之后要深呼吸。当有必要时护士可以对患者实施胸部叩击以及体位引流,或者使用沐舒坦雾化吸入治疗,从而显著的改善气促、喘息、咳嗽等症状。(4)用药护理: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合理有效的使用抗生素或者支气管扩张、祛痰类药物,只用的过程中护士要注意患者的用药反应以及相应的治疗效果。对于药液的雾化处理,应该将温度控制在33°C~35°C之间,要密切的注意患者的的并发症情况,及时的上报处理。

本次研究发现,通过中医护理患者的肺功能指标得到显著的提升,肺功能相较于护理之前有显著的改善。且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患者生活质量通过中医护理得到有效的提升。

综上所述,老年COPD患者疾病的主要特点是呼吸困难、频繁的咳嗽、咳痰,合并喘息、肺性脑病、自发性气胸等等。临床上在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时,开展中医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肺部症状,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顾惠芳,杨芸,傅亚萍,等. 人性化护理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活质量及心理状况的影响[J]. 山西医药杂志,2015(16):1951-1953.

[2]荆新建,李艳萍,黄文通.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老年患者病毒感染的临床特征研究[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5(10):2256-2258.

[3]潘建新,任臻,王凤梅,等. 合并2型糖尿病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防治对策[J]. 实用医学杂志,2015(11):1810-1812.

[4]刘海燕. 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实施系统性呼吸道管理的护理干预效果观察[J]. 世界中医药,2016(b03):1336-1337.

[5]袁慧丽. 中医护理方案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的应用观察[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3(1):130-131.

[6]蒋梅娜. 中医护理方案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的应用观察[J]. 养生保健指南:医药研究,2016(43):207-207.

论文作者:黄俊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8年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3

标签:;  ;  ;  ;  ;  ;  ;  ;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临床特点以及中医护理对策论文_黄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