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港青少年心理健康比较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心理健康论文,青少年论文,京港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研究的意义
自尊作为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影响青少年对自我的认识和评价,对他人的认识和评价, 以及与他人的交往,并且影响其今后心理的发展(引自《Social Psycholog》James W.Vand e r Zanden,Random House:New York)。香港关于青少年自尊的研究发现,青年人的忧郁症与 他们的自尊有极大关系,青少年的自尊会影响他们对家庭及学习环境的看法(Chen,1998)。 一项关于香港青少年心理健康研究结果显示,16.1%的青少年有心理危机倾向(The Hong Kon g Federation of Youth Groups,1994)。内地近些年也开始注意对青少年心理健康进行研 究,但专门对中学生自尊的量化研究还很少,上海曾进行过类似的调查(吴铎,1997)。关于 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发现,约30%的中学生有心理困扰(王极盛,1998)。
香港是一个现代化的、开放的大都市,香港地区青少年的心理辅导起步于70年代,比内地 早一二十年。北京是一个正在兴起的大城市,在改革开放和素质教育的时代,如何继承自己 的传统,学习其他地区青少年教育的经验,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是面临的新课题。为了了解 现 状,发现问题,寻找规律,提出改善的办法,有效地开展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京港两地心 理健康研究者合作进行了该项研究。
研究目的是:(1)了解并比较北京和香港两地青少年的自尊和心理健康现状;(2)探讨家长 、老师、朋友对中学生自尊和心理健康的影响;(3)比较两地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经验和 措施;(4)探索加强和改进两地青少年自尊水平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
二、研究的方法和过程
本研究采用量化(Quantitative investigation)与质化(Qualitative investigation)结合 的方法。
量化研究我们采用了问卷调查法。问卷的内容包括三个部分:
1.基本情况。被调查中学生的个人资料,包括他(她)的年龄、年级、性别、学校类别、宗 教及家庭状况等。
2.自尊量表(Rosenberg’s Self-esteem Scale,简称SES)。用1-2-3-4计分法记分。此项 量 表的最高得分为40分,最低得分为10分。分数越高表明自尊水平越差,得分越低表明自尊水 平越好。
3.普通精神健康量表(Goldberg’s General Heath Questionnaire-30,简称GHQ)。该量表 共30题5个因子(焦虑、抑郁、处理困难能力、社交障碍、睡眠困扰),用0-1-2-3(即Likert Scale)计分法。此项量表的最低得分为0分,最高得分为90分,得分越高说明精神健康水平 越差,得分越低说明精神健康水平越好。
以上两个量表在香港被多个研究采用过,已确立其信度和效度。北京此次的试测问卷,是 在香港的版本上稍作修改后使用的。
北京方面的问卷调查从1999年5月底开始实施,用分类随机抽样的方法从全北京市区所有中 学中抽取了20所学校作为调查和研究样本,其中包括5所重点中学和15所非重点中学。调查 的对象分别是初一和高一的学生,其中包括部分不再设立初中学校的初二学生(如汇文中学 等)。由4名经过训练的访问员到各个中学派发、解释问卷,并监督问卷的完成。最后成功地 收集了1922份问卷,其中954份问卷由初一或部分初二的学生填写,968份由高一学生填写。 香港方面的数据分别通过1997年5、6月份和1977年10月两次调查所得,从观塘及铜锣湾区中 学内以随机方法各抽出3所,共6所中学,成功地收集样本1149份,其中初中612份,高中537 份。
质化研究以深入访谈为主,在量化研究的基础上,从两项量表得分中遴选出得分较高的学 生和得分较低的学生。两地各选12人进行单独的深入面谈,同时12名学生的家长、老师和密 友 作为影响中学生心理发展的重要因素,也作为个别访谈对象(详见表1),以协助探究影响青 少年自尊和精神健康的具体原因。
注:因访谈九月份后开始,被调查学生都升了一级。
香港的问卷调查进行得较早,所以访谈也相应较早,在1998年10月基本完成;北京的访谈 在1999年11、12月开始进行并完成。访谈内容是事先设计好的9题开放式题目,由经过培训 的访谈员根据情况予以提问,对访谈过程进行录音。讲明所得材料只作研究用,以消除被访 谈人的心理顾虑。
三、两地青少年心理健康调查结果比较
1.两地青少年心理健康整体状况比较
从心理负面倾向的百分比来看,北京中学生中有负面心理倾向(psychologically at risk) 的比例比香港中学生的比例低,以Likert Scale算法计算,北京中学生具有负面心理倾向的 学生占11.2%,香港的占14.5%(见表2)。这一数据表明,从整体状况上看,北京中学生的心 理健康程度较香港中学生的要好。
表2两地中学心理负面倾向情况比较
城市
北京香港 Total
GHQ(Likert Scale)Ris Cases心理负面倾向
213167
380
11.2%
14.5% 12.5%
无负面倾向1688982
2670
88.8%
85.5% 87.5%
总体情况 19011149 3050
100.0% 100.0%
100.0%
注:心理负面倾向的GHQ(Likert Scale)得分在41分以上
2.两地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分类比较
从表3中可以看出,北京的受访学生在自尊量表和普通精神健康量表的得分上都明显比香港 受访者低,自尊测量北京与香港受访者平均值为17.49和20.30,标准差分别是3.82和3.79; 普通精神健康测量北京与香港受访者平均值为27.10和28.69,标准差分别是11.60和12.06, 这表明北京学生的自尊和精神健康水平比香港学生好。
表3两地中学生的自尊、精神健康平均值及性别、班级、年龄差异比较
自尊测量普通健康测量
变项 北京
香港
北京 香港
总体 17.49 20.3
27.10
28.69
标准差 3.82
3.79
11.60
12.06
性别男
17.46 20.12 26.1627.99
标准差 3.82
3.88
11.3012.08
女
17.51 20.51 28.0829.46
标准差 3.81
3.71
11.8612.08
t-值
-0.282 -1.71-3.59*** -2.04***
班级 初中班 17.27 20.29 24.7327.03
标准差 3.72
3.80 11.1211.44
高中班 17.70 20.34 29.4430.60
标准差 3.90
3.78 11.6012.49
t-值
-2.43* -0.25-9.03*** -5.05***
年龄<14.5 17.21 20.23 24.67 26.62
标准差 3.71
3.76
11.07 11.39
>14.5 17.74 20.37 29.34 30.74
标准差 3.91
3.85 11.58 10.07
t-值
-2.99**-0.62 -8.97*** 5.71***
注:***p<0.001,**p<0.01,*p<0.05
从性别差异分析,自尊测量两地男女生的得分差别很小,说明男女生在自尊水平上相差不 大,但北京男生与女生得分都低于香港;而两地男生之间的得分差别较大,表明北京男生的 精神健康水平比香港男生的精神健康水平好的程度较大;而两地女生之间的分数差别相对来 说较小,表明了两地女生的精神健康水平相对来说比较一致。普通精神健康测量两地男生都 低于女生,说明女生心理健康差于男生。因此,在心理健康中,如何加强符合女生心理特点 的 心理健康教育值得研究和探讨。
对年级和年龄的数据进行对比,两地初中生的得分稍低于高中生的得分,初中生的自尊水 平比高中生的要好一点。在心理健康测量中,我们发现两地初中生的得分均比高中生的得分 要低得多,年龄小的比年龄大的要低得多,说明年龄小的初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要优于高 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从学校类别看,香港方面没有重点和非重点学校之分,内地的中学特别是初中校,目前存 在重点学校和非重点学校的区别。
表4
香港整体与北京非重点学校比较
自尊测量
普通精神健康测量
北京 香港
北京 香港
平均值
17.5620.30 27.23 28.65
标准差3.81 3.79 11.76 27.23
T值18.22***3.01**
北京五所重点学校的自尊和普通精神健康得分与非重点学校有所差别,重点学校的两项得 分分别为17.43和26.63,都比非重点学校的得分(分别为17.56和27.19)要低,说明了重点学 校 学生在自尊和精神健康水平上均比非重点学校的好。所以,除去重点中学,对北京非重点学 校与香港的样本做对比,北京和香港的中学生在自尊和普通精神健康水平上的差异较两地的 总体差异要小,但北京青少年心理健康仍好于香港(见表4)。
3.两地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因子比较
普通精神健康量表中包括对五个因子的测量,即焦虑、抑郁、处理困难能力、社交障碍、 睡 眠困扰等。从香港和北京的数据对比来看,两地青少年社交障碍因子分无显著差异,但香港 中学生在焦虑因子上较北京的中学生好,焦虑程度较低,而在抑郁、处理困难能力、睡眠困 扰因子得分上,北京中学生要明显低于香港中学生(见表5)。
表5两地学生普通精神健康量表得分平均值(Likert Scale)以分子分析比较
分子 焦虑抑郁处理困难能力社交障碍睡眠困扰
城市北京 香港 北京 香港 北京 香港
北京 香港 北京 香港
平均值 9.41 8.81 2.33 3.36 8.21 8.98
6.04 5.95 1.10 1.56
标准值 4.96 5.21 2.72 3.01 3.15 2.91
2.76 2.49 1.37 1.55
T-值
-3.17**9.40***6.87***
-0.92
8.23***
注:***p<0.001,**p<0.01,*p<0.05
四、影响两地青少年自尊和精神健康的因素分析
通过对问卷筛选出的自尊和心理健康水平高或低的学生及其家长、老师和朋友的访谈,使 我们进一步地了解了家庭、老师、同学对中学生自尊及心理健康的具体影响。
1.家庭因素的影响
家庭对青少年的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本研究发现,正面自尊和心理健康水平高的学 生比负面自尊和心理健康水平差的学生有较良好的家庭关系。对北京6名自尊和精神健康水 平差的学生考察分析,他们的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各不相同,但这6名自尊和精神健康程度 差的被访者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对自己有某一方面极不满意,且不能从父母那里得到有 力的心理支持。其中有两名对自己的身体状况极不满意,两名对自己内向的性格极不满意, 其他对自己的家庭状况或者学习进步状况极不满意。在这种对自己某一方面极不满意的状况 下,如果没有得到家长及时和更多的引导,则很容易出现心理的负面倾向,导致心理不健康 。
从对6名自尊和精神健康水平好的学生看,他们的共同点是具有给予其关怀理解和心理支持 的家庭。个别访谈的结果表明,在没有遇到困难和压力的时候,家庭成员之间的互相认可、 父母的欣赏和鼓励可以帮助青少年培养自信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对于遇到一些困难和压力的 青少年,家庭的帮助和支持可以协助学生战胜困难,使他们在心理冲突的解决过程中成熟起 来,并养成积极乐观的解决问题的心态。
访谈还发现,身体状况、学习成绩、内向性格等并不是影响学生自尊和心理健康的最重要 因素。在我们的调查对象中心理健康好的学生中学习成绩偏好的居多,但同时也有学习成绩 偏差的学生;同样,在自尊和精神健康程度差的学生中,大部分成绩并不算最差,他们自己 也反映自己的乐观程度还不如那些学习成绩更差的学生。可见,对待成绩的态度是影响自信 水平的重要因素,而这种态度大多来自于父母对自己的要求,父母的期望越高,孩子承受的 压力就越大,当达不到目标时,自信心必然会下降。
另外一点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当家庭出现重大变迁(诸如搬家、父母换工作或离异等)时, 父母是否能及时发现子女的情绪变化并适度进行引导,有着特殊的意义。以其中的一名自尊 和精神健康水平偏差的访谈对象为例,在他成长阶段家庭状况经历过巨大的变迁,父母打工 从小山村奋斗到大城市,变迁对于父母是一种人生挑战,对于孩子来说更是这样。他需要心 理上的适应,要重新面对新的学习环境、同伴的认可、老师的肯定等。而此时他的父母忙于 创 业,没有注意孩子情绪的变化。而没有父母的引导和支持,单独应付变化使孩子经受更多的 心理挫折,导致其自尊和精神健康水平下降。
2.班主任及老师的影响
老师对学生自尊和心理健康的影响程度仅次于家庭因素。学校是孩子们接受教育的主要场 所,班主任与学生相处的机会多,交流时间长,对学生影响大,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承 担着十分重要的责任。虽然一个班级学生很多,班主任的主要任务还在于教学,难以对每一 名学生的情况都充分了解并给予有效的指导。但在我们的访谈中,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将班主 任视为对他们影响最大的老师。遗憾的是被访的班主任一般对所访谈的对象都缺乏深入的了 解。
访谈发现,班级气氛对学生心理有很大的影响,这与班主任的工作不无关系。访谈中有一 个自尊和精神健康水平好的女生,她的学习成绩较差,最害怕老师在课堂上念每个同学的考 试分数,她认为自己的班主任在这一点上做得很好。这位班主任谈到管理班级时,强调“对 事原则”,即每件事分别评判,不遵守纪律不会因为学习成绩好而被姑息。调查结果显示该 班的心理健康量表得分明显低于总体平均值。
与老师关系不融洽是导致学生自尊和精神健康水平低的又一重要因素。有一位自尊和心理 健康水平差的学生谈到自己与老师关系极差,最后发展到上课不听讲、不回答老师问题。老 师的谈话语气也表现出对此同学偏见颇深。
3.同伴因素的影响
由于青少年正值自我塑造的时期,他们会寻求同伴的认同。朋友是青少年成长的一个重要 的支持系统,同伴关系影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访谈中发现,心理健康的学生在同学中有自 己信任的同伴,同伴成为他们沟通和交流的主要对象。大多数同学的同伴认为好朋友的理解 是高兴的事,失败的时候互相劝慰,由此可见同伴是预防青少年心理危机爆发的“安全阀” 。无论是得分高或得分低的被访者都很重视同伴的认可。但在被问及“有不可解决的困难会 找谁”时,被访者很少首选自己的同伴,大多首选自己的父母。
五、结论和思考
通过本次调查、访谈以及案例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两地青少年的心理健康较之以前有所改善。
北京学生自尊测量中有负面倾向的为10.5%,普通精神健康测量反映有负面倾向的学生为11 .2%,这与以往对中学生心理调查数据相比,有下降趋势。可见,北京由于近些年来贯彻素 质教育,重视青少年心理素质的培养和心理健康教育,已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果。香港中学 生在自尊测量中显示负面倾向的占25.5%,据资料反映与以往相比有提升,而普通精神健康 测量显示有负面倾向的学生占14.5%,与以往相比有所减轻。可见香港在对中学生进行的心 理健康教育方面也取得较大的成果。
2.北京中学生的自尊水平与心理健康水平明显好于香港中学生。
从这一比较中我们可以看出,香港中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面临较重的压力,加上面临金融 风暴的冲击及其他社会、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在心理健康方面同样面临着许多挑战。尽管内 地的心理健康教育起步比香港晚,但我们一开始就借鉴了国外及港台地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的成功经验,并注意结合中国国情,创造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取得了一些成绩。应该认 真总结经验,进一步改善和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3.两地女生的自尊和精神健康水平相对男生较差。
必须引起重视的是,传统文化对社会观念的影响、社会对女性的角色定位、女性特有的生 理心理等因素,是通过父母对男女生的不同期望值、社会认同、大众媒体的宣传等多种途径 传递给孩子的,并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这给教育提出了要求,如何在教育中加强研究女生 心理,了解她们的需要,针对男女生不同的性别给予不同程度的帮助和指导等应该引起关注 和 重视。
4.高中生在自尊和精神健康水平上比初中生差。
这一现象可能与高中生所面临的学习环境改变、高考压力大、对未来的忧虑多、自我要求 高等原因有关。特别是考上高中的学生多是原来学习成绩相对比较好的,一般对自己有更高 的 要求。因此,如何指导高中生学会正确地对待学习和考试,有效地处理压力,尽快适应初中 到高中的学习环境转变,提高挫折应对能力具有特殊的意义。
5.家庭气氛、父母言传身教,是影响青少年自尊和精神健康水平的首要因素。
访谈的结果使我们认识到,父母的言传身教是无声的老师,父母的积极向上精神面貌和生 活态度能产生有效的示范作用,父母对孩子抱有适度的期望有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父母应 该多引导孩子参加各种有益的课外活动,诸如读书看报、参加体育运动等都能为他们心理素 质 提高有所补益。心理健康水平高的学生家长能与孩子保持良好的沟通,注意尽可能与他们讨 论如何处理人生各项事情的正确方式,与孩子之间有相互关心的融洽气氛,并对孩子的为人 处世方式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最后,家长应用心地观察孩子,注意他们的心理变化,特别 是在周围的环境发生变化时,例如小学升初中、初中升高中、家庭搬迁等,以便使孩子的消 极情绪在开始就能得到有效的控制。家长应该了解孩子的心理变化,学会同孩子一起成长, 积极配合学校在协助孩子解决心理冲突的同时帮助孩子培养健康的心理。
6.学校重视心理教育的关键是创造一个宽松的心理发展环境。
教育部门和学校领导必须始终贯穿一个理念:在学习上教育每个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 ,不应过分注重考试分数,对于学习落后的学生要多给予鼓励;对于学习上的确难以进步的 “后进生”要引导他们看到自己其他方面的优势和长处,从而使每个学生都能树立良好的自 信。为了将这个理念付诸实施,教育部门和学校领导在考察教育效果时应该多种指标相结合 ,而不是仅限于升学率;家长和老师应该学习心理知识,特别是班主任应该意识到心理健康 教育的重要性,以便在教学和管理班级中有意识地去营造班级的良好气氛,帮助每一个学生 健康发展。
此外,访谈中还发现,每一个同学都认为课外活动有助于自己心理的成长。曾有一名同学 觉得高中除了学习,没有运动会、联欢会,这使有这方面优势的同学没有机会发挥,无法全 面地认识自我,学习成绩成了评价自我的唯一指标。可见,注重全面发展的教育,开展丰富 多彩的课外活动,比如体育教育、艺术教育等,有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