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广东 广州 510150)
【摘要】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患者并发感染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干预对策。方法:本研究于2015年1月—2016年12月对收治的血液透析患者医院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总结护理干预措施。结果:在并发感染的35例血液透析患者中,发生导管相关感染的患者所占比例最高,达34.29%;其次是呼吸系统感染,达22.86%。感染组患者的年龄明显高于非感染组,住院时间和透析时间较非感染组明显延长,Scr、CRP等实验室指标较非感染组明显升高,而Hb、Alb则较非感染组明显下降,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1.02、9.27、8.54、7.93、3.22、4.56、3.20,P<0.05)。经血液透析并发感染的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住院时间、透析时间、Scr和CRP与感染存在密切相关性(P<0.05)。结论:血液透析患者的住院时间、透析时间、Scr和CRP与感染密切相关,临床医护人员应严格遵守无菌原则,针对上述原因采取人性化的护理干预措施,最大限度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率,降低血液透析合并发生感染的机率。
【关键词】 血液透析;感染;危险因素;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26-0317-02
本研究于2015年1月—2016年12月对收治的血液透析患者医院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总结护理干预措施,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2月在本院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51例,女性35例;年龄42~69岁,平均年龄(50.19±4.88)岁;住院时间12~30d,平均住院时间(22.47±10.23)d;每周透析1~3次。医院感染诊断参照卫生部2001年颁发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的相关诊断标准(潜伏期显著或者在住院后2 d即出现感染症状)按感染情况将86例血液透析患者分为感染组(n=35)和非感染组(n=51)。入选的患者均自愿参加本次研究,且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收集患者的病历资料等详细情况,分析年龄、住院时间、透析时间以及部分实验室指标,总结出引起医院感染的各种可能危险因素[1]。实验室指标主要包括血肌酐(SCr)、血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C反应蛋白(CRP)等[2]。
1.3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采用SPSS13.0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血液透析并发感染情况分析
由表1可知在并发感染的35例血液透析患者中,发生导管相关感染的患者所占比例最高,达34.29%;其次是呼吸系统感染,达22.86%。
3.讨论
血液透析是目前临床上常用的一种血液净化技术。其实治疗终末期肾病如尿毒症患者的最重要措施之一,其临床治疗原理是利用半透膜将患者体内有害或多余的代谢废物和排出体内,从而达到净化血液的目的[3-5]。但是长期血液透析治疗会大大降低了患者的免疫能力,结果导致患者容易发生感染。相关学者的研究结果表明医院感染是血液透析患者死亡的最重要原因之一[6]。一旦在进行血液透析治疗时发生感染,会产生严重的后果,不利于患者的后期恢复。笔者研究发现血液透析患者的住院时间、透析时间、Scr和CRP与感染密切相关,是血液透析并发感染的危险因素[7、8]。临床医护人员应严格遵守无菌原则,针对上述原因采取人性化的护理干预措施,最大限度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率,降低血液透析合并发生感染的机率。具体护理干预措施包括:(1)健全各项护理管理制度:加强环境管理,规范透析工作室制度,合理设置透析室的布局,加强无菌的观念,严格无菌透析操作。(2)做好感染的预防:及时更换床单、被套、枕套,定期对治疗车、透析机等进行消毒。(3)健康宣教:积极引导患者认识到透析的重要性,通过书面或者口头的方式让患者全面了解疾病以及自身的状况,并正确对待和认识,使患者以积极的生理状态和行为方式配合治疗和护理。(4)饮食干预:改善患者的饮食状况,增加营养,多食用富含优质蛋白的食物和维生素丰富的食物。(5)执行血液透析操作前后必须遵守无菌操作,护理人员应配合临床医生保持穿刺点和导管口的清洁干燥。
【参考文献】
[1]王娟,刘君,杨燕.血液透析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与护理干预措施[J].微创医学,2013,8(6):764-765.
[2]苏亚华,张艳,李婧波.血液透析患者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16):4006-4008.
[3]郭先义.老年血液透析患者合并感染的危险因素[J].中国消毒学杂志,2013,30(10):979-980.
[4]郭先义.老年血液透析者合并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措施[J].国际移植与血液净化杂志,2014,12(1):33-35.
[5]徐飞华,贺意辉,黄莹,等.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死亡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9):1029-1031.
[6]纪小梅.血液透析患者并发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20):26-28.
[7]李慧娟.血液透析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与护理干预措施[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11):2593-2595.
[8]王俊,齐华林,江薇,等.血液透析患者临时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的回顾性研究[J].中国血液净化,2014,13(5):401-404.
论文作者:卢春华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9月第2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13
标签:血液论文; 患者论文; 医院论文; 因素论文; 危险论文; 时间论文; 措施论文; 《医药前沿》2017年9月第2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