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施工中导流施工技术的应用论文_袁淼

水利工程施工中导流施工技术的应用论文_袁淼

袁淼

安徽省霍山县但家庙水利水保站 安徽 六安 237200

摘要:水利工程的施工过程,导流施工技术一直发挥重要作用。在进行实际施工时,按照工程项目情况进行导流技术的合理选择,能够有效提升工程质量,同时降低施工成本的投入,使其呈现良好应用效果。本文进一步分析了水利工程施工中导流施工技术的应用,以供同仁参考借鉴。

关键词:水利工程;施工;导流施工;技术应用

1 导流施工技术概述

导流施工技术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水利工程施工技术, 通常情况下,导流施工技术应用的目的是为了对水利进行有效的控制和引导,因为,在没有完成水坝工程之前,自然要保证水流是不能在施工工地通过的。否则就会导致施工出现问题,或者根本无法进行施工。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用到导流施工技术。这种技术的本质其实就是对于水流进行一个引导。但是这种引导不是无规律,是需要进行严格的规划的,需要让上游的水资源流到下游, 并且改道不能影响周围的水土和环境,还要考虑到人为因素。因此,导流施工技术的设计部分就显得较为困难。这就需要有着全面的施工管理技术,才能够对其规划处的导流设计进行全面的评估和管理,还需要准备后续方案,保证其在出现问题的时候,能够得到技术的补救。

导流施工技术是一种较为科学的水利施工技术, 其自身的技术型非常的高。因此,其自身的特点也非常的明显:

(1)科学选择坝址。选择坝址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 也是水利水电工程中最为重要的项目。其主要的原因就是水坝是整个水利工程的枢纽,其承载着水库和外界连接的作用。在这种情况下,就必须要科学的选择坝址。尤其是要保证水坝在建造的时候,能够成功进行导流。如果不能成功导流,那么选择的坝址也就是失败的。这种情况必须严格杜绝。(2)制定水电枢纽工程施工方案。导流施工技术和施工方案的关系也非常的大。因为在进行施工设计的时候,必然是需要考虑明流的走向的。如果施工工地横跨在明流之中,那么就无法进行建设。并且由于天气等原因,导流出现的明流还容易出现改道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制定施工方案,规划施工的顺序,才能够将导流施工技术的作用发挥到最大。(3)施工计划的编制。施工计划的编排主要是对导流技术如何应用的一种考虑。因为在水利水电工程中, 其实有一部分的建设是不需要依赖导流施工技术的,这部分工程就可以和导流工程同时进行。(4)水利施工技术的创新。导流施工技术的出现也代表着水利施工技术的一种创新。因为当前的导流施工技术是多种的, 其能够应用的范围也在不断的增加。

2 水利工程施工中导流施工技术的应用

2.1 全段围堰法

全段围堰法是将流经施工区域的水系全部截流,然后通过导流绕开施工区域。通常情况下,如果遇到河内槽道比较窄或河流水量较大时,最好在明渠、涵洞等导流方式中选择效果最好的方式,如果一次拦截效果不理想,可以选择二次导流处理,以保证导流施工技术更好的满足水利工程施工的相关规范和标准。

(1)明渠导流

明渠导流的方式是借助河岸或滩地建设出渠道,然后在基坑上下游修筑围堰,促使水系经渠道下泄,多用于岸坡平缓或滩地宽阔的河道上,若水系周边存在老旧河道,可充分进行利用,一方面减少施工作业量,另一方面还可有效降低工程建设成本。

明渠导流技术是有适用条件的,坝址河床较窄、覆盖层较深,采用分段导流技术较为困难,就可以采用明渠导流:在河床沿岸存在台地、垭口、古河道,需要进行导流的流量大或受地质条件限制,导流隧洞无法进行开挖。工程建设期间仍存在通航、排冰、过木需求,施工周期短,挖洞经验、设备缺乏等多种情况,采用明渠导流技术更加适宜。明渠导流技术当中主要涉及导流轴线布置、进出口位置的确定,一般情况下,导流轴线布置在宽阔台地、垭口、古河道沿岸,渠身轴线伸出上下围堰外坡脚,并满足水平防冲要求,明渠轴线布置尽可能缩短长度、避免深挖;进出口要与上下游水系衔接,并控制与主流交角。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隧洞导流

对于河谷狭窄,河道两岸地形陡峭,山岩坚实的情况下多采用隧洞导流,但是,隧洞导流的泄水能力受隧洞规模的限制,同时其造价较高,在普通汛期泄水多,要另找出路或使用淹没基坑的方案进行,在设计导流隧洞时,应考虑后期工程中的永久隧洞设置,将两者有效结合,减少后期工程量。当导流流量较小、河床狭窄、两岸地形陡峭,同时地形、地质条件良好的情况下,可以考虑采用隧洞导流方式。在隧洞导流方式当中还存在一种涵管导流,这种方式主要是应用在土坝或堆石坝工程当中,对于河流流量较小或处于枯水期的可采用这种方式,在涵管导流中主要依靠钢筋混凝土结构,来有效保障工程质量和性能目标的实现。但是,在具体施工过程中一定要控制好钢筋混凝土性能,保障其整体质量。

2.2 分段围堰法

分段围堰法是将水流通过河床外的束窄河床进行下泄,后期在坝体预留缺口、底孔等建筑进行下泄。分段围堰法又称为分期围堰法,分段是针对空间上的控制,分期是针对时间上的控制,都是导流的方式类型,两者存在差异,分期围堰将水系中的建筑分期分段维护,适用于流量大、槽宽、工期长的工程类型;分段围堰可分为前、后两期导流,前期多使用束窄河道下泄,后期使用泄水建筑下泄。

2.3 涵管导流

在对堆石坝和土坝工程修筑过程中,一般会选择涵管导流。涵管导流一般选择钢筋混凝土结构,因此,在对涵管进行施工时,最好全方位的了解和掌握钢筋混凝土的特性,采取措施预防钢筋混凝土质量通病的出现。对于一些特殊情况,通常会选择在建筑物基岩中进行沟槽的开挖,如需要也可以进行衬砌,最后封上钢筋混凝土顶盖,从而构成了涵管,该方法在水利工程施工中可以达到比较理想的经济效益。实际上,涵管的泄水能力比较弱,经常被应用于枯水期导流任务或导流流量较小的河流上。为了避免坝体防渗结构与涵管外壁间发生渗流,一般需要每隔一定距离在涵管外壁设置节流环,这样不仅可以降低渗流坡度,延长渗流量,而且还可以有效降低渗流的破坏作用。

3 导流施工注意事项

导流施工方法的选取以及导流结构的布设需要受到河床以及河流的地质条件影响,如果河流在河的两岸,岩层坚厚,实际抗压能力较好,就运用隧洞导流技术。如果厚度较大的岩石风化层容易破碎,或是存在沉积物,就运用明渠导流技术。河床如果分布在石岛或是沙洲区域内,可以运用分段围堰技术采取导流。如果河流或是石坝区域较为陡峭,不能采取分期施工,相关部门必须要加强对隧洞导流施工的重视。在工程设计之前需要对坝体位置进行选取,考虑到施工周边区域地形、地质基本条件。拟订完善的施工方案之后,需要对施工详细计划进行编制,要充分应用导流施工技术。在水利工程应用导流施工技术时,需要对周边环境要素进行分析,比如建筑物具体分布情况以及周边社会经济活动和水库蓄水量等。

结束语

导流施工技术是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之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如果缺少了这个部分,那么就无法进行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同时,导流施工技术也需要在施工管理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一定要先行考虑导流施工技术,才能够进行后续施工技术的管理,否则一切都是徒劳。

参考文献:

[1]徐顺香.水利工程施工中导流施工技术的应用剖析[J].江西建材,2016(07).

[2]殷淑桢.导流施工技术在水利工程施工中的运用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7(24).

[3]沈孝明.浅谈水利工程施工中导流施工技术的应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7(13).

[4]胡远红.在水利工程施工中导流施工技术的有效运用分析[J]. 房地产导刊,2017(5).

[5]辜勇利.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导流及围堰技术应用研究 [J].四川水泥,2016(02).

论文作者:袁淼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2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4

标签:;  ;  ;  ;  ;  ;  ;  ;  

水利工程施工中导流施工技术的应用论文_袁淼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