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方协同情能兼修前后贯通:卓越乡村教师定向培养的南通样本论文

四方协同 情能兼修 前后贯通:卓越乡村教师定向培养的南通样本

孙国春 潘 健 郭毅浩 丁锦宏 张松祥 吴剑峰 李 展 张志泉 季银泉 程 然 谢玉萍 许映建 朱 丽

【关键词】 乡村教师定向培养;四方协同;情能兼修;前后贯通

中国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短板在乡村,发展乡村教育的关键在教师,提高教师素质的源头在师范。始于20世纪末的我国教师教育体系改革,在进入21世纪后遭遇了转型阵痛期。师范生源素质滑坡,培养质量下降,乡村合格师源供给短缺,教育质量与教育公平面临挑战。

面对现实挑战,屡次创造“全国第一”的南通师范(现名为“南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突破诸多体制障碍,经过两年多的广泛调研、政策争取、方案论证,2007年在全国地级市中率先试点师范生公费定向培养项目。通过“择优录取、协议定向、免收学费、跟踪培养、考核合格、落实就业”的整体改革,试验卓越乡村小学、幼儿园教师的新型培养模式,为破解“下不去、留不住、教不好”这一全国性的乡村教师培养难题先行探路。

一、项目简介

第一阶段(2007—2012年)为继承开新阶段。以“初中毕业起点、五年一贯专科”为试验学制,以“精英化、综合化、专业化、协同化”为教育理念,在继承“老中师”优秀传统基础上,通过系统设计,努力体现新时代对教师教育的要求,致力培养卓越乡村教师。

第二阶段(2013—2018年)为完善提升阶段。一是对陆续毕业的定向培养师范生(以下简称“定向生”)进行职场跟踪,通过反思研究,完善培养过程。二是通过品德创新课程、乡土文化课程、主体实践活动,强化定向生的职业理想、乡土情怀和社会责任感教育。三是与南通大学联手创建初中毕业起点、七年整体设计、专本有机衔接的新型学制。依据《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以下简称《标准》),全面开展“三维六域”(指《标准》中规定的“三维课程目标”“六个学习领域”)教师教育课程群资源建设和教学改革,提升其实践能力和专业品质。积极践行创校人张謇先生“道德优美,学术纯粹”的教师教育思想。

二、成果主要解决的教学问题及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法

首先,通过协议定向、统一面试、提前录取,解决师范招生“志愿缺、素质低”的教学起点问题。相关县级政府根据教师未来需求预测,报送年度招生计划,确保定向毕业生有岗有编,以此吸引高分考生。采取“统一面试、提前录取”的招生办法,在高分志愿考生中遴选“乐教适教”的高素质生源,破解师范生的培养难题,为进入培养环节后能开展优质、高效教学提供保障。

在实现“养成过程主体化”方面,设计契合学生成长阶段、匹配学业发展的主题实践活动。以红色师范纪念馆群潜移默化地进行革命传统教育,以中国师范教育博物馆渗透专业理想教育,以主题教育与宣誓仪式培育社会责任感,以社会实践与公益服务熏染乡土情怀。

本项目首创了乡村教师本土培养制度,即本地县(市、区)招生、本地高校培养、本地乡村就业。这种制度具有独特优势:与异地培养相比,因为地域相近,定向生家长、培养院校及生源所在教育部门沟通便捷,利于协同教育;与异地就业相比,因为文化相通,毕业后回乡任教心理上易接受,生活上能适应。因此,“下去”更容易,“留下”更可能。

其次,通过德育创新、适切培养、协同考核,解决学生在校“动机弱、学业差”的学习动力问题。一是开展德育创新,构建引导机制。只有触及灵魂的德育,才能引发学生的积极行为。本项目以品德发展为主线,以师魂锻造为核心,做到“品德教育课程化、养成过程主体化、操行评价绩点化”,建立直抵学生内心的成长引导机制。

三是运用协同考核,把好质量关口。正向的行为需要有效的外部机制予以巩固。本项目采用协同性考核方式,把好质量关,强化勤学行为:高校协同县级教育部门进行过程考核,建立退出机制;市级教育部门协同高校、县级教育部门进行毕业考核,实施终端把关;县级教育部门协同研训机构组织入职考核,实现优分优岗。

职前培养不可能独立完成教师的专业化,“职前职后一体化”是大家多年的愿望,但因缺少有效策略未能变为现实。本项目通过培养院校与市级教育部门协同开展回炉培训,市县两级研训机构联手提供专项通道,名师工作室与骨干教师培育站同步进行高端跟踪指导,接续职前成长,实现了定向培养从职前向职后的延伸,形成了贯通职前职后的专业发展支持策略。

在实现“操行评定绩点化”方面,构建覆盖学业生活全景、自评互评师评统整的量化评价体系。从低年级到高年级分设14项指标3个层级,实行学期百分制,推进“测评方法量表化”;保证学生本人、班级小组、德育教师、班主任共同参与,实现“评价主体多元化”;根据综合分值,确定优、良、合格、不合格四个等级,实现“操行确定等级制”。

采用EOF正交经验分析对环太湖地区9个气象台站气温和降水量的第一主成分量进行展开分解,得到环太湖地区气温和降水量变化的空间分布(图1)和对应特征量的时间系数变化曲线(图2)。

再次,通过适当义务、优惠待遇、发展平台,解决毕业入职“下不去、留不住”的职业认同问题。职场选择主要源自内心感受而非客观条件。为此,本项目实施暖心工程:将乡村任教服务期定为5年,服务期限合适,定向生“不怕去”;安排乡村周转宿舍,发放乡村补贴,定向生感到有尊严;大胆委以重用,定向生感到有成就。因此,定向生不仅“下得去”还能“留下来”。

由此可以看出机械臂拾取系统在工作过程中调节时间过长导致效率很低,超调量过大导致定位不准振动严重。因此我们应用模糊控制方法来进行控制,以优化系统性能指标。

最后,通过跟踪调研、协同援助、特设通道,解决乡村岗位“支持少、教不好”的专业成长问题。乡村教师发展缓慢的主因是缺少支持而非个人因素。为此,本项目加大支持力度:一是对毕业生进行持续跟踪,了解其发展现状和需求;二是各方协同援助,高校与市级教育部门组织“聚焦职场问题、寻求行为改善”回炉培训,县级教育部门安排名师工作室、骨干教师培育站实施高端指导;三是市县两级教研机构设立定向生教学专场,开辟专业发展特别通道。通过构建高支持系统,让定向生在乡村“教得好”。

三、成果的创新点

作为全国地级市中最早实施的师范生公费定向培养项目,本成果在诸多方面做出了原创性贡献。

(一)“县来县去”的本土培养制度创新

在“实现品德教育课程化”方面,选择通俗可感、逻辑关联的德育案例组建情景学习主题。专编《品德成长》《南通地方文化》等教材,配备品德发展课程专任教师。确定“人皆可以为尧舜——品德价值”“生命使命相辉映——职业憧憬”“寸草报得三春晖——感恩情怀”“光阴荏苒须当惜——时间管理”“山不过来我过去——生活适应”等18个专题情境强化认知;设计了“责任与成长”“文化与视野”“生命与幸福”“儿童与发展”等多个主题活动推动实践。

(二)“学在中央”的协同培养机制创新

本项目大力倡导政府、高校、小学(幼儿园)“三位一体”协同育人模式,南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与南通大学携手协同培养,构建了具有南通特色、“学在中央”的四方协同培养机制(如图1所示)。

这样的协同培养机制,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有效整合政府行政资源、高校理论资源、小学(幼儿园)实践资源,实现了本科学科专业教育优势与专科训练养成教育优势融通互补,促进了定向生实践能力与学养品质的同步提升。

图1 本科院校、专科院校、小学(幼儿园)、政府四方协同培养机制

除了两所培养高校外,协同参与本项目的有市县两级政府部门28个、小学(幼儿园)85所,发改部门负责立项论证,人社部门负责岗位提供,编制部门负责编制预留,财政部门负责经费筹措,教育部门负责业务指导,小学(幼儿园)参与培养方案研讨、专业课程教学、学业质量诊断、实践教学指导。

(三)“情能兼修”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情”和“能”是教师素质的两大构成部分,在实现教师专业发展中具有同等价值。对乡村教师来说,包括“时代使命、责任担当、扎根乡村、成就学生”在内的教育情怀甚至比“能”更为重要。卓越教师之所以卓越,不仅在于其拥有的超拔教育智慧,更在于其内心持续迸发的教育理想和激情。基于此,本项目坚持情意目标与能力目标并重,德性课程与知性课程相结合,促进实践体验与理论学习同步,追求情智涵育与专业教育统一,达成“情”和“能”相互融合、共生发展。

上述物理量的结论在解此类关于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偏转类型的题时尤其重要,如果能将这些相关结论记在脑海中,会在高考时理综物理相关题型的选择题上省下不少的时间。

我们等了一会儿,一位长得很秀丽的女士走进来说:“布莱德先生还要等一会儿才能回来,你们不妨先到处参观一下。”

(四)“前后贯通”的专业支持策略创新

二是坚持“以教定学”,实施适切培养。把未来职场从教要求作为定向培养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实现“五个对接”。以“一专多能”“保教全能”的培养规格,对接乡村小学教师“多科型”、幼儿园教师“包班型”职业岗位;以“文理艺渗透”“知情行合一”课程体系,对接教师专业标准;以“全程全景”“多维多层”教育实践,对接真实教育职场;以“师范专业学习”“教师资格考试”双重达标,对接行业从业资质;以“自主学习”“线上学习”方法指导,对接教师终身学习要求。

另外,还有研究者通过进化模拟发现,自杀可能更多的是一种遗传特征。在稳定的状态下,有自杀可能性的群体,人口增长速度比其他群体快(Szentes & Thomas, 2013)。

四、成果的推广应用效果

一是人民群众普遍欢迎,就读公费定向师范深入人心。由于在招生就业、公费培养等方面得力的保障措施,师范生定向培养在南通人民群众中具有很强的吸引力。自实施以来,学生报考热情持续不衰,录取分数线年年刷新,为项目的可持续运行提供了坚实基础。

金门岩体位于英德弧形构造前弧东翼内侧,NE向雪山嶂—浪伞顶背斜东翼,NE向构造与EW向构造交汇区,呈椭圆状到不规则状侵入金门背斜(雪山嶂背斜)轴部泥盆系东岗岭组(D2d)中,向南东深部侧伏,地表出露面积约为1.5km2(图2)。该岩体与其侵入的泥盆系发生强烈的接触变质作用,形成大量的矽卡岩(图3),外接触带即为磁铁矿化矽卡岩(图4)。据重磁推断,区内存在规模巨大的隐伏岩体,北部与大东山-贵东岩体相连,南部与佛冈岩体相接[5]。

二是用人单位高度认可,定向培养成为师资补充主选。经第三方评估,定向生入职之后,用人单位普遍认为他们综合素质高、基本功扎实、适应期短;当地研训部门认为他们专业知识扎实、能不断自我发展。本项目实施后,项目涉及的县(市、区)已经将定向培养作为其小学(幼儿园)新教师补充的主要渠道。

通过与祖籍国的直接接触,使历经磨难的海外华族意识到中国的兴衰荣辱与其命运息息相关,使他们明白学习汉语、传承华族文化的重要意义,引发和触动他们学习汉语的内在需求和强烈动力。

三是改善教育教师质态,造就卓越乡村教师后备队伍。经过全样本调查,定向生职场表现总体优异,在表彰奖励、竞赛交流、论文发表等方面,大多数成为同龄人中的佼佼者。有的定向生入职一两年,就在全省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中斩获一、二等奖。教育界普遍认为,定向生的持续加入改善了乡村教师队伍结构,促进了乡村教育可持续发展,造就了一批具有乡土情怀、专业成长卓越的后备领军人才。

四是本项目为国家制定教师队伍建设政策提供了鲜活素材和先行经验。国务院办公厅《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将“鼓励地方政府和师范院校根据当地乡村教育实际需求加强本土化培养,采取多种方式定向培养‘一专多能’的乡村教师”作为主要举措之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将“到岗退费或公费培养、定向培养”作为吸引优秀青年踊跃报考师范院校和师范专业、切实提高生源质量的重要方式。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C

【文章编号】 1005-6009(2019)52-0050-05

标签:;  ;  ;  ;  ;  

四方协同情能兼修前后贯通:卓越乡村教师定向培养的南通样本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