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地质工程测量技术的常见问题与对策论文_项燕琴

探究地质工程测量技术的常见问题与对策论文_项燕琴

浙江中土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浙江省杭州市 310023

摘要:随着经济的不断进步,城市建设的数量以及规模在不断扩大,给地质测量工作带来了新挑战和新要求。基于推动工程测量技术进步,更好地服务城市建设,文章分析了目前地质工程测量技术在应用中的常见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对策。

关键词:地质工程;测量技术;常见问题;工程测量

导言:

在进行地质工程测量作业前,管理人员应当根据实际施工情况制定相应的地质工程测量技术方案,并实践到实际施工中,提高地质工程测量技术水平。在测量工作时,管理人员要重视地质工程测量技术的设计工作,在作业过程中,施工人员应自觉按照制定的技术方案进行作业,确保地质工程测量工作能够顺利进行。

1、地质工程测量技术在应用中的常见问题

1.1忽视测前方案设计

一切工作的稳步运用都离不开合理的施工方案,在测量工作中同样遵循着这样的道理。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科学的测量方案,不但可以为测量工作带来便捷,还能够提前了解整个工程的概况,有助于测量工作的稳定运行。方案中应对具体测量涉及到的步骤与方法做详细记录,并根据每个测量点的实际情况做出相应的调整,这样做不但能够减少测量中出现的误差还能够提高工程的测量效率。因此,在工作前制定有效测前方案非常重要。同理,如果没有做好测前的设计工作,在实际的测量工作中往往会出现一些问题,比如:在控制测量和碎部测量中,如果对后面进行的工作无法详细了解,没有合理的工作规划就会造成后期工作压力增大,工期延长等情况出现,使得测量工作陷入被动局面,不利于测量工作的稳定运行。测前设计工作的不完善,还会导致出现漏布现象,对整个测量工作影响巨大。在精度测量中,同样会因为缺乏计划性,而导致测量的精度下降,这对于测量工作而言更是巨大影响。可见,测前方案的设计十分关键,对整个地质工程的测量工作所带来的影响不容小觑。

1.2地下数据获取存在较大误差

我国的地质测量工作已经有了很久的历史,并且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在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对地下数据的获取方面还存在很大的误差,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致使地下测量工作开展不畅。在现阶段对于数据的获取主要是通过平面控制测量技术来实现的。通过平面控制测量,得出每个点的坐标以及角度等,再经过数据的计算得出结果。但是在地下测量中,测得的数据存在很大的误差,在测量中存在很大的难度,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在地下测量中,一般没有自然光的照射,测量的环境比较差,对于测量人员以及使用的设备都会造成很大的干扰;在进行测量的过程中,需要进行控制点的埋设,而由于受到地下空间的限制,在埋设中会受到很大的影响,测量的网形也会受到影响;由于测量工作需要数据的实时传送结果,这为测量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难度。由于地下测量数据缺乏准确性,所以对于工程的进度和质量有很大的影响,这是我国的地质测量工作面临的重要问题。

1.3水下数据获取技术的空白

我国水下测量方面的技术依然是一片空白,存在较多缺陷。而我国地大物博,水面的分布也十分广泛,所以做好水下测量工作非常重要,也是必须要做到的工作。水下测量与陆地测量相比,存在一定难度,其测深数据出现误差的情况也会比陆地出现的误差更多,这就给水下测量工作带来巨大挑战,工作的难度非常大。另外,因为水下测量想要在同一地点进行重复测量比对的难度较大,对于人力和物力的消耗也很大,所以缺乏必要的集合图形检核条件,这也给粗差的处理增添了难度。就我国目前的技术水平而言,尚未实现水下数据的完全获取。

目前常用的获取方法有:利用实时动态载波相位差分技术(RTK)与测探仪相组合;充分利用全球定位系统与导航系统进行水深数据记录,并根据平面坐标算出相应数据。这两种方法虽然也能够测出水下数据,但其误差非常大,可利用性不高。因此,我国需要在水下测量方面做更大努力,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技术人员聪慧的头脑,大胆地提出有效的水下测量方法,从而弥补我国在这一领域的欠缺。

2、相关对策

2.1做好测前方案的设计工作

在确定测量对象、测量任务、测量精度后,必须依据合同文件,严格按照规范的要求,编制测量方案。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1.1设计原则

设计原则:先整体后局部,不但照顾眼前利益,更要兼顾后续发展;在满足工程要求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实现社会效益;认真考察作业区的实际情况,进行实地踏勘调查,充分掌握地理地质条件,选择最佳方案,最大限度地实现经济效益;对于已有的资料和产品充分利用,对新工艺、新技术要积极采纳。

2.1.2编写要求

编写要求:文字简练,突出重点,不重复叙述;表述规范,与标准保持一致,不能带个人色彩;对涉及到的新工艺、新技术要阐明其可行性及预期结果;分级布网,提高测量精度。

2.2提高地下数据获取精准度。

为了提高地下数据精确性,应提高地下数据获取精准度。可以先进行导线计算,提高各个方面的的精度设计,做好各个关键点的坐标计算。主要计算方法有附合导线计算与闭合导线计算,附合导线计算是一种由已知点开始测量,经过一定的未知点,到达另一个已知点,采取平差计算进而获得未知点平面坐标的导线测量;闭合导线计算是由已知一条边,测量若干个边长和夹角后,又闭合到已知边的导线测量方法,计算平差后可计算得到相关未知点平面坐标。导线计算具体方法如下:绘制计算草图,填写已知数据、测量数据;计算与调整角度闭合差;按新的角值,计算各边坐标增量;计算与调整坐标增量闭合差;根据坐标增量计算坐标。

2.3水下数据的获取

GPS技术在水下地形测量中有广泛的应用,特别是GPS差分技术,它是利用已知精确三维坐标的差分GPS基准台,求得伪距修正量或位置修正量,再将这个修正量实时或事后发送给GPS导航仪,对用户的测量数据进行修正,以提高GPS定位精度,水平精度可达到10mm±2×10-6D,高程精度20mm±2×10-6D,精度较高,但测程有限制一般小于10km。GPS-RTD(伪距差分),精度可满足水下地形测量的需要,测程可达300km。

水下地形分析是工作中重要的一个环节。在获取了大量数据之后,要针对这些数据进行加工处理,生成有用的信息,即是水下地形分析。水下地形测量常做的数据分析有:等值线生成、数字高程模型建立、工程计算、利用DEM进行冲淤分析、叠置分析、缓冲区分析、任意剖面线生成和模拟水下飞行等。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在工程量计算、水库淹没分析等应用中非常重要。通常采用近似的方法计算体积,利用GIS平台软件,结合已有的数据可以实现指定区域土体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对“孤点”的判定一般采用测线法,用于比较被检测点与其相邻的点的高差或者坡度。例如,某点与其相邻点的高差符号相反且大于一定的值,或两个相邻的坡度符号相反且大于阈值,可判断此点为异常点而剔除。运用测线法判定“孤点”一般剔除点数比例占总点数的3%左右。

2.4提高测前设计方案的全面性。

为了提高地质测量设计有效性,应提高测前设计方案的全面性,确保测前设计方案的详细与规范,具体要求如下:对设计人员的要求。要求设计人员严格遵守相关设计原则,明确任务性质与要求,对设计方案承担起一定的责任,应认真做好负责区域的勘探与调查工作,深入分析勘探与调查结果,确保设计方案的准确性与实践性,一旦发现问题应做及时处理工作,以认真的态度对待工作,以严于律己的原则对待自己,保证测前设计方案的可实施性;设计方案编写要求。根据施工计划预测所涉及到的新技术与新工艺效果,并替其可行性进行相关阐述说明;进行布网时应严格分级原则,以提高布网测量的精度;设计方案应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进行,表述准确、规范,严禁出现个人色彩;文字要突出重点,要简洁明了;严格遵守相关设计原则。具体原则如下:充分利用已有资料与产品,积极采用新技术与新工艺;以实地勘探调查结果为准,选择最佳地理地质条件,以最完善的方案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以整体观到局部观进行设计,坚持可持续发展,实现最大社会效益。

3、结语

地质工程测量工作对我国的经济发展以及社会的进步具有重要的意义,所以要不断的提高测量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更好的为我国的发展做出贡献。在地质工程测量方面,各种先进的测量技术广泛的应用其中,对于测量工作有很大的推动作用。上文中主要是对测前方案的设计、地下测量数据与水下测量数据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对于存在的问题和控制措施都进行了分析,对我国地质测量工作有很大的帮助作用。各种新技术和新仪器的应用,在推动测量水平提升的同时,对于测量人员也提出了挑战,测量人员要不断的学习先进的技术,掌握新型仪器的使用方法,了解相关性能,在工作中能够得心应手,为地质测量工作的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为城市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军,侯林文.测绘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及研究[J].沙棘(科教纵横),2010(6).

[2]田百东,关于我国工程测量技术发展状况的思考[J].工程技术,2011(3).

[3]李卢乐,张雷.浅析测绘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J].中国科技纵横,2010(22)

论文作者:项燕琴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7年第3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22

标签:;  ;  ;  ;  ;  ;  ;  ;  

探究地质工程测量技术的常见问题与对策论文_项燕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