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炎平注射液对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分析论文_杜娟

启东市人民医院 江苏启东 226200

【摘要】:目的:比较分析喜炎平注射液在小儿手足口病治疗中的效果。方法:共选取90例小儿手足口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有45例患者,对照组只使用传统的利巴韦林进行治疗,而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加以中医制剂喜炎平注射液进行治疗,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的各种临床表现以及治疗效果,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论:两个研究组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都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但是使用喜炎平注射液和利巴韦林结合进行治疗的效果要明显优于单纯使用利巴韦林进行治疗的效果,因而值得临床推广使用喜炎平注射液。

【关键词】:喜炎平注射液 小儿手足口病 临床疗效

手足口病是一种在学龄前儿童,尤其是婴儿中(三岁以下)的发病率非常高的急性传染病,一般由多种肠道病毒[比较常见的是[Coxsackie A和Enterovirus 71 (EV71)]所引起,主要的临床表现的症状为疱疹和斑丘疹,极少数病情严重的患者甚至会而持续期一般在4至6天,一般患者的病情比较轻微,并没有重大的危险性,有极少数患者的病情加重比较迅速,容易引起呼吸循环衰竭以及神经性的肺水肿,极个别患者甚至会引发死亡,而主要的导致死亡的原因一般是神经源性肺水肿以及重症脑干脑炎等。小儿手足口病的传染主要是经过呼吸道、消化道以及一些亲密接触的途径,疾病患者或者隐性感染者都可以造成疾病的传播。当前的治疗手段主要是进行抗病毒治疗方法,还没有特效治疗药物,本次研究所使用的喜炎平注射液是中药制剂,对病毒有不错的抗性,不良反应相对较少,以往的临床治疗效果也比较不错。本次研究通过设置常规的利巴韦林治疗组作为对照组,以利巴韦林等常规治疗手段为基础并辅助使用喜炎平注射液进行治疗的实验组来进行研究,比较两组所取得的试验效果,从而得出比较满意的研究结果。

1、研究资料与一般研究方法

1.1本次研究资料

本次研究中,研究对象为在2015年3月至2016年9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手足口病患者,共计90例,其病情均满足手足口病诊断标准的条件,患病症状主要表现为明显的手部、足部以及口腔黏膜等部位出现疱疹,患者身体发热,部分患者还有流涕和咳嗽的症状。这其中,又有14例患者患有肝功能异常,还有11例患者肌钙蛋白呈现为阳性症状。这90名患者中,共有男性50名,女性患者40名,年龄分布范围为9个月至6岁之间,年龄中位数约为2.6岁。按照治疗方法的差别,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有45例患者,在一般性资料的差异方面,两组患者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value大于0.05),因此实验效果具有统计意义上的可比性。

1.2一般研究方法

本次研究中,对照组的治疗使用的是吉林金复康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利巴韦林以10mg/kg,加入10%的葡萄糖注射液中,采用静脉滴注的方式,两次服用,一个疗程定为7天。实验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之上,使用由江西青峰药业有限公司生茶的喜炎平注射液,以7.5mg/kg进行静脉滴注,每次治疗期为1天,一个疗程也为7天。对两组进行治疗的患者都进行酸中毒的纠正、水电解质的维持和酸碱平衡的维持等基础性治疗,在治疗过程中对患者可能出现的一些不良的临床反应的症状进行密切的观察和记录。

1.3相关评价指标

对于所有患者的治疗效果的判断标准分为三个等级:无效、有效和痊愈。其中,如果患者的临床症状在治疗过程中没有发生变化,体温一直表现异常,进食量很少,疱疹发生破溃或者出现细菌感染的情况,则判定为无效;如果患者的临床症状在经过治疗后已经基本消失,测量的体温能够连续3天都保持正常则判定为有效,患者的进食量有所增加;如果患者临床症状已经完全消息,测量的体温能够连续3天都保持正常,不流涕,进食量有所增加则判定为痊愈,或者有显著效果。

1.4统计学处理方法

本次研究所使用的统计学软件为SPSS18.0,对采集的所有样本进行数据分析,使用t检验,所采集的资料的表达方式均为样本均值±标准差的形式,使用χ2 检验,对采集的资料不同组别之间进行对比,如果P-value小于0.05则认为分析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2、研究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治疗症状对比

对于本次研究中的两组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症状的发展情况,包括皮疹消退所需要的时间以及患者痊愈所需要的时间进行记录并进行统计学处理后,将结果记录如下表所示。根据分析结果,两组症状的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value均小于0.05)。

表1 两组患者的皮疹消退时间和痊愈时间对比

3、对研究结果的讨论

在传统的中医中,小儿手足口病一般被归类于“温病”这一范畴中,可以通过及时有效的抗病毒治疗来预防其可能导致的脑干脑炎和神经源性肺水肿等重症疾病,这也是降低疾病死亡率的关键之处。在目前的医学界还没有开发出能够有效治疗小而手足口病的特效药物,通常的临床治疗手段主要是将中医方法和西医方法相结合来进行的。喜炎平注射液利用现代化的提取技术提取出穿心莲内酯,这种物质具有良好的清热、疏风以及解毒的效用,其主要成分包括穿心莲内酯磺化物,其中四种化学物质甲素、乙素和丙素以及丁素均对于解热、抗炎症和抗病原微生物有着不同程度的疗效,而且其不良反应较小,不会导致肠道菌群出现紊乱,因而也有利于肠道功能的保养和恢复。另外,喜炎平注射液还能够显著提高血清的备解素含量,从而使得单核巨噬细胞具有更强的吞噬能力,并可以促进免疫球蛋白的生成,从而可以有效提高单体免疫能力,降低患者受感染的概率。而使用传统的利巴韦林进行手足口病治疗,虽然也能有很不错的治疗效果,但是从治疗原理上来看,利巴韦林属于广谱性抗病毒类药物,其作用原理是通过破坏病毒的RNA以及蛋白质的合成,从而抑制病毒在患者体内的复制和传播,从而可以控制病情。然而,从临床观察的经验来看,长期大量使用利巴韦林这种药物来治疗手足口病,以及以下其他的病症,会导致患者体内的白细胞减少,会不同程度的损伤患者的肝功能,从而使得利巴韦林的临床表现效果不佳。

在本次研究中,实验组使用了喜炎平注射液进行治疗,经过临床观察和统计分析发现,在疱疹消退时间、退热所需时间、血常规恢复正常所需时间、接受治疗前后血生化水平恢复正常的比率、咽拭子肠道病毒DNA转阴率以及血cTnI转阴率等相关指标的表现也均比单纯接受利巴韦林进行治疗的效果要好很多。因而,从本次研究结果来看,使用喜炎平注射液进行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式对于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治疗效果要明显优于单纯使用西医手段进行治疗的效果,喜炎平注射液作为一种安全而且疗效显著的中药制剂,可以进行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资料:

[1]李兆明. 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J]. 吉林医学,2016,(04):893-894.

[2]许永,叶宏军. 喜炎平注射液治疗手足口病普通病例临床疗效评价[J]. 中医药临床杂志,2013,(05):437-440.

[3]史瑞莲. 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小儿手足口病76例临床分析[J]. 淮海医药,2013,(03):199-200.

[4]熊小丽,袁凯,鄢素琪,汤建桥,陈鹏,江治霞. 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Meta分析[J]. 湖北中医杂志,2013,(05):10-12.

论文作者:杜娟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7年3月上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5/13

标签:;  ;  ;  ;  ;  ;  ;  ;  

喜炎平注射液对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分析论文_杜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