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基基础工程事故概述论文_杨丽娜

地基基础工程事故概述论文_杨丽娜

青岛久瑞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山东 青岛 266000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的推进,我国的建筑工程行业获得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建筑工程整体质量安全和稳定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建筑工程地基基础和桩基础的施工质量。为确保建筑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必须确保建筑工程地基基础和桩基础施工的质量。为此,有必要加强对建筑工程地基基础和桩基础土建施工技术的探究,加强地基基础和桩基础土建施工技术在实际施工中的有效应用,以确保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和安全稳定。

关键词:地基基础;工程事故;原因;处理原则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城镇化建设进程的加速,越来越多的建筑物拔地而起,“钢筋森林”的规模也不断扩大,数量繁多的建筑物不断地聚集在相对拥挤的城市空间里,加之各类市政管道线路密集分布在城市地下的各个角落,所以工程勘察及地基处理的重要性也显得愈发重要,勘察资料详实可靠性及地基处理方式安全稳妥性与建筑物的质量密切相关。

1 工程勘察的现状分析

随着科技的进步,新技术不断地被引入到了工程勘察行业,且勘察设备日趋先进,设备种类繁多,静力触探、波速测试等原位测试方法已经被许多地区广泛使用,高密度电阻率法、多道瞬态面波法及浅层分辨反射波技术等新技术也渐渐被业内认可,并得到推广。勘查技术手段的进步使得工程勘察提供的地质资料更加详实、可靠,更加精确的为设计及施工提供参考依据,节省大量的建设成本。虽然工程勘察技术手段越来越先进,但在实际的工程勘察工作中,勘查技术手段并没有随之及时更新和提高。其中因素是多方面的,考虑到勘察行业激烈的市场竞争,低价中标越来越受业主的欢迎,勘察报价的降低,必然导致技术人员和钻机队伍出于成本考虑,选择技术含量较低、价格便宜的勘察手段,因而使得一些先进的勘察技术手段始终得不到广泛的应用,而以钻探为主的传统勘探手段仍然流行。另外,目前行业内部仍存在许多问题,许多地区的地质资料难以实现共享,拟建场区附近场地较详细的地质资料得不到很好的利用,重复的勘探工作造成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因此,国家和省级单位加快推进地质资料信息共享平台和网络服务体系的建设迫在眉睫。

2 常见的地基与基础工程事故

建筑物作用在地基上的荷载密度超过地基承载力,地基将产生剪切破坏。地基产生剪切破坏将使建筑物下沉倒塌或破坏。地基变形造成工程事故。地基在建筑物荷载作用下产生沉降,当总沉降量或不均匀沉降超过建筑物允许沉降时,影响建筑物正常使用造成工程事故。地基渗流造成工程事故。渗流造成潜蚀,在地基中形成土洞、溶洞或土体结构改变,导致地基破坏。渗流形成流土、管涌导致地基破坏。地下水位下降引起地基中有效应力改变,导致地基沉降,严重的可造成工程事故。土坡滑动造成工程事故。建在土坡上或土坡顶和土坡坡趾附近的建(构)筑物会因为土坡滑动产生破坏。基础工程事故。除地基工程事故外,基础工程事故也影响建筑物的正常使用和安全。基础工程事故可分为基础错位事故、基础构件施工质量事故以及其他基础工程事故。预防地基与基础工程事故。首先要搞好工程勘察工作。预防地基与基础工程事故首先要重视对建筑场地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的全面、正确了解,这是预防地基与基础工程事故的关键。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主要的处理技术分析

3.1 换填地基处理施工技术

在建筑的地基基础工程的过程中,采取换填地基处理施工技术,可以有效的保证房屋建筑工程结构的安全性与稳固性。在进行换填地基处理施工的过程中,必须将全部或部分施工地基中的软弱土体挖除,再选择可采用中砂、粗砂、砾砂、角(圆)砾、碎(卵)石、矿渣、灰土、黏性土以及其他性能稳定、无腐蚀性成分的、具有较好压缩性能的材料回填至工程地基施工作业面上,同时注意夯实好回填材料,以保证所铺设的持力层拥有足够的稳固性,能够达到施工的标准要求,以此为房屋建筑实体结构的质量安全与施工安全提供基础保障。

3.2 相邻建筑物基坑开挖

在开挖过程中,严格控制开挖顺序和尺寸,基坑底部的开挖尺寸要考虑工作面的增加情况。开挖基坑时,如果场地条件有限,土方不能堆积到基坑周围,挖出土方应及时外运,基坑四周不得任意堆放建筑材料,基坑周围严禁行走载重车辆。土方开挖时,还应注意监测邻近建筑物的下沉和变形情况,做好对邻近建筑物的保护,并在施工过程中进行沉降和位移观测。基坑内结构施工结束,应回填,回填土分层夯实。

3.3 碎石桩法联合强夯法

在具体的施工过程当中,将强夯法和碎石桩法进行有效的联合使用可以获得更好的使用效果。具体的操作步骤如下:首先,将碎石桩埋入土层里面,同时对其进行一定的处理以达到更好的挤密和排水效果;其次,对强夯点进行真确的定位,然后对采用强夯法将桩体击散,从而使得碎石可以顺利进入护土层内部。只有采用这样的手段形成复合地基才能对地基强度进行有效的增强,所以在实际施工过程当中,这种方法被广泛采用,因为其可以有效增强地基的坚固性。而在此过程中,其主要作用的便是强夯法,所以在具体的施工过程当中一定要对其引起足够的重视。在采用强夯法的时候,对于夯击深度的确定应该充分结合土层的厚度和其深陷的等级来进行规划,对于地基的特点也应该进行一定的考虑。在夯击的过程中还应该严格按照由高能量逐渐向低能量过度的规则,还应该确保两者之间具有一定的时间间隔。

3.4 施工保障制度

地基基础通常在室外地坪以下,根据冻土深度及地勘报告持力层确定基础埋深。所以地基基础又存在一定的隐蔽性。地下工程施工难度大,情况复杂又相对隐蔽,所以对基础施工的监督就显得比较重要,目前大体流程为:1)基坑、基槽的验收。主要观察是否开挖至设计要求标高,地质情况是否与地勘报告和图纸要求吻合,承载力是否达到要求。2)地基工程的验收。在建造基础以前,质监部门、设计院、建设单位应现场进行验收检查。对地基加固处理以后的施工质量进行检查验收。3)基础钢筋验收,重点检查基础钢筋级别与直径是否与图纸相同;绑扎工艺是否规范;墙柱插筋锚固是否满足要求;保证钢筋保护层厚度等等。如有桩基等还应进行相关验收。我们所指定相关的规定来保证施工质量,作为监管的第三方得充分发挥监管的权利,按规执行,对于不规范的施工应采取勒令停止施工,整顿修改等措施。施工单位要严把质量关,不得偷工减料,心存侥幸。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地基基础工程施工对于建筑工程项目建设的顺利实施非常重要,因此必须对地基基础工程进行妥善处理,以保证建筑的安全性。并且在建筑工程建设过程中,只有选择合适的地基施工处理技术及处理方案,才能保证建筑地基基础工程质量安全。建立地质信息的资源共享平台,引进新技术是推动该行业健康良性发展的重要步骤,不能一味的追求低价竞争的商业模式和低成本的操作手段,不能为了眼前利益而放弃长远利益。只有在工程勘察与地基处理领域积极应用先进技术,追求高质量高标准施工质量才能提升我国在全球工程建设领域的竞争力,为我国工程建设走出国门提供技术保障,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戴一鸣,任彧.第七届全国岩土工程实录交流会—探讨BIM在工程勘察应用的可行性[J].岩土工程技术,2016(02).

[2]张福堂,王军.关于房屋建筑中的地基处理技术的分析与研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28).

[3]刘金波,李文平,刘民易,等.建筑地基基础设计禁忌及实例[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3.

论文作者:杨丽娜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7年第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5

标签:;  ;  ;  ;  ;  ;  ;  ;  

地基基础工程事故概述论文_杨丽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