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腊怀疑论探析_怀疑主义论文

古希腊怀疑论探析_怀疑主义论文

古希腊怀疑主义论式探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古希腊论文,主义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B50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854(2000)04—0023—05

作为万物之灵长的人类,在追随“认识你自己”这句古老的格言时作出了种种努力,其中必然包括对人类自身认识能力的分析。人们究竟能够知道多少,对于这一问题,怀疑主义的回答是毫不妥协的:极少或没有。在知识的大门口,怀疑论者把守着:人们要想进入城堡,就必须回答他的挑战。怀疑主义因为怀疑客观世界的存在和获得真理的可能性而声名狼藉,因为它从否定的方面向人类的认识能力提出了挑战,容易引起那些踌躇满志自以为是的独断论者的不快,但他们除了指斥怀疑主义荒谬外,从未真正战胜过它。十八世纪的英国医生塞谬尔约翰逊和二十世纪的新实在论者摩尔等人认为只要踢下一块石头或举一下手,就能驳倒怀疑主义。这是一种学术上的简单和粗暴。古希腊人是以严肃认真的态度对待怀疑主义的,在国外无论近代、现代乃至当代,都有包括黑格尔在内的知名学者对怀疑主义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研究文献汗牛充栋。在中国西学东渐的进程中,怀疑主义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特别是改革开放前怀疑主义被斥为唯心主义和不可知论而被打入哲学研究的冷宫。改革开放以来,国内学者开始对怀疑主义的研究,也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总的来说,与国外相比,我们的研究无论从深度还是广度来说都是不够的。因此,笔者不揣浅陋加入这个行列,而且选择古希腊怀疑主义的论式作为本文研究的对象。之所以选择古希腊怀疑主义,是因为它是近代怀疑主义的渊源,历史上的各种怀疑主义尽管表现形态多种多样,但就其怀疑精神来说,与古希腊怀疑主义有着一脉相承的传承关系;之所以选择古希腊怀疑主义的论式,是因为笔者认为,论式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古希腊怀疑主义产生怀疑的理论根据,是怀疑主义精神历程的起点,是古希腊怀疑主义全部理论大厦的基石。

古希腊怀疑主义即皮浪主义的产生是直接针对当时的以伊壁鸠鲁和斯多葛派为代表的形形色色的独断论的。独断论者认为人类的理解力能揭示事物的本性,穷尽一切真理。怀疑主义认为,人类的理解力只能把握显明之域的现象,人类的智能无论如何不配作超验的非显明之域的研究。由于怀疑主义的追问,导致了西方认识论的诞生。怀疑主义的积极意义最先被黑格尔注意到,他在《哲学史讲演录。这部著作中对怀疑主义使用了“高级的意识”、“有教养的意识”等赞美之词,他甚至直言不讳地表明他的敬意,“在怀疑论的面前,人们是怀着很大的敬意的。”[1]

一、早期的10个论式

早期的怀疑派对独断论者的反驳使用了10个论式,这些论式是:第一,以动物的差异性为根据的;第二,以人类的区别为根据的;第三,以感觉器官的不同构造为根据的;第四,根据境况的不同条件来界说的;第五,由于位置、距离和地点的不同;第六,由于混杂;第七,由于基质东西在数量上和排列上的不同;第八,依据着相对性的事实;第九,由于事件的常见和罕见;第十,由于风俗习惯、法律和传统的信念和独断的教条的考察。[2]对这些论式进行概括可归结为三个方面, 一是判断的主体,二是判断的对象,即客体方面,三是关于这两方面的,亦即主客体的联系。前4种是属于以判断的主体为依据的论式,第7、10种论式属于以判断的对象为依据的论式,第5、6、8、9种则属于以主体与对象两者为依据的论式。现在我们来看看早期怀疑主义是怎样运用这些论式对独断论哲学进行剖析和批驳的,由于文章的篇幅所限,不能对它们逐一说明,本文仅从三个方面对这10个论式作概括的考察。

关于主体方面,早期怀疑主义的第一个论式指出,由于动物的出生方式不同,因此它们具有不同的结构,不同的体质,正是由于这些动物机体差异性的存在,不同的生物对同一对象就会产生不同的表象和感觉。怀疑主义在第二个论式中指出了判断的主体——人们的差别。斯多葛派辩解说,人的感官印象要比所谓无理性动物的感官印象优越。对此怀疑主义驳斥说,对于我们自己的感官印象同其他动物的感官印象之间究竟哪个正确的问题,我们自己由于作为一方而处于争议之中,是无法下判断的,所以与其说我们该作一个判断,还不如放弃我们的判断。不管有没有证据,我们都不能认为我们自己的印象就一定比那些无理性的动物优越。可能证据是一种非实体的东西,证据本身可以是显现于我们的,由于对动物显现的东西正是争议中的问题,显现给我们的证据便因为我们也是动物而处于争议之中,企图靠有争议的东西作为手段来确立一个有争议的东西是荒唐的。因此我们不具有这样一种证据,它能使我们认为我们自己的感官印象要比所谓无理性动物的感官印象优越。怀疑主义进一步指出,即使我们同意人比无理性的动物更值得信赖这一观点,我们也能看出就是我们自己的那些信念本身的差别,也能引起悬疑。由于体内体液中占优势成分不同,印度人的身体形状不同于司奇提亚人,他们在外在对象的趋避上也有很大的差别:印度人喜欢享用某些东西,而希腊人喜欢的是另一些东西。对不同事物的喜爱表明了不同的人从基质对象得到的印象不同。人们肉体是灵魂的一种表现形式。“同一件事情,要是人人都认为智慧,美好,就不会有什么争执吵闹。奇怪的是同样的事情使有些人恐怖,却给另一些人以愉快。”[2](P.28 )由于精神的差异性,人们就会得出相互矛盾的判断,人们无法相信哪一个正确,因此只能悬疑了。在这里,怀疑主义看到了认识主体的不同属性对认识活动的制约作用,这一点是值得肯定的,但它却没有看到主体的能动性的一面,因而得出了错误的结论。

关于对象,怀疑主义指出,由于基质对象的数量和结合,大量的事物就表现出不同。例如,羊角屑是白色的,但是当它们组合成羊角这一实体时,却是黑色的。葡萄酒饮得适量令人增添力量,饮得太多身体就会发软无力。同样,不同数量的食物表现出的作用也不同,比如常常因吃得过多而消化不良和腹泻。怀疑主义认为,人们能够描述羊角的屑末和许多屑末组成的东西的性质,能够描述葡萄酒和食物的相对的不同性质,但是却不能描述这些对象的独立实在的性质,因为在感觉印象中,它们的结合与分离造成了差别,引起人们对外部实体的真实性质看法上的混乱,所以人们无法对外部对象的真实性质作出任何绝对的陈述。另外关于对象,怀疑主义还指出,由于道德伦理上的不同,同一行为在有着不同伦理的地区有着不同的道德评价,法律也对它采取不同的态度。怀疑主义举出很多例子把习俗同习俗对立起来,如波斯人认为穿一直拖到脚上的鲜艳衣服为体面,希腊人却不以为然;他们还把习俗同法律对立起来,如希腊不允许混乱的性关系,而在梅撒基梯人中间传统习俗视其无所谓;怀疑主义还把行为规范同法律对立起来,例如法律虽然禁止殴打一个自由的和出身好的人,但摔跤拳击家彼此殴打却是他们从事的那种生活的准则。由于事物中存在着这么多的分岐和对立,怀疑主义认为,我们就不能说事物在其本质上究竟具有什么属性,因此我们不得不对外部对象的真实性悬置判断。

关于主体和对象两者方面,由于主体所处的地点、距离、位置上的不同,就会使同样的对象显得有所不同。比如一条船,从远处看它是渺小的、停着不动的,而近在眼前,它就显出庞大和运动;又如一座灯塔,远看好象是圆柱型的,近看就是四边形的了;由于所处的位置不同,灯光在阳光下显得昏暗,在黑夜里却显得明亮;船桨在水中看去是弯折的,出水时就变直了;由于地点的不同,平铺的画显得平滑,但如果从一定的角度倾斜着向前看,它就有立体感,鸽的脖颈由于视角的不同而显现出不同的色彩。因为一切对象都是以一定的观点,一定的距离,或者处于一定的位置而显现的,而随着这些条件的改变,感觉印象产生了很大的差异,因此我们不得不停止判断,使自己处于悬疑状态。怀疑主义进一步指出,任何东西都不是单独到孤立地进入人们的感官,都是与别的东西混杂在一起的,事物与别的东西混杂在一起就改变了。另外主体本身也产生混杂,比如光、声不是直接地为我们所接受,而是通过视网膜和耳膜并与这些膜混杂才得以为我们所接受。怀疑主义并且指出,由于事物的罕见和常见,也同样改变人们对事物的判断。罕见的东西比常见的东西受到更大的珍视;习惯使这个人对一件事物这样的判断,使那个人对此作那样的判断。另外怀疑主义还指出了事物的相对性。塞克斯都是这样论证的,“被认为独立而且不同于他物的东西,与单纯的相对的东西有什么分别呢?它是与相对者相异,还是相同?(1 )如果它与相对物相同,那么它本身就是一个相对物。(2)如果它与它相异, 那么它又是一个相对物了。因为凡是与某物相异的东西,就是与某物有关系;因为它是处在与同它有别的东西的关系中。一般的相对性是在被说成绝对的东西中”。[1](P.130)怀疑主义指出,由于事物的相对性,我们不能与它的反面分开,所以我们也不知道独立、本来的东西。因此我们必须保留判断,不加同意。在这里怀疑主义夸大了事物的相对性。

二、晚期的论式

后期怀疑主义为了进一步论证对任何判断都应该悬置、“不动心”,从而更彻底地驳斥伊壁鸠鲁派和斯多葛派的独断论, 提出了另外的5个论式。这些后期的论式与早期的论式比较起来又明显的不同,突出的特点是哲学味更浓了。早期的论式主要是以经验的方式直接反对经验的东西,“属于一种没有什么教养的思维”,[1](P.123)后期的5 个论式则着重从逻辑思维的反思的角度,是一种具有“一种完全不同的哲学思维的立场和修养”。[1](P.133)这5个论式的依据各不相同。 第一种论式依据意见的差异性;第二种依据追溯的无限性;第三种依据相对性;第四种依据推论的假设和对假设的研究;第五种依据推理中的循环论证。在这5个论式中,第一和第三个论式只是对早期的10 个论式进行概括和总结,在前面的10个论式中详细地讨论了由于主体、对象、以及二者关系等多方面的因素而导致各种不同的意见的差异,导致人们无法取舍,不知应相信哪一个为真,因此只好采取悬置判断的态度。因此在这里我们重点考察一下怀疑派后期5个论式中的第2、第4和第5个论式。

塞克斯都指出,如果感觉到的东西应当由感觉到的东西来判断,那就要承认这个感觉到的东西需要另一个感觉到的东西作为根据,而这个作为根据的另一个感觉到的东西也同样需要别的东西作为根据,这样就陷于无限了。如果拿思维到的东西作为感觉到的东西的判断者,这个思维到的东西同样需要有另一个东西作为根据,可是作为根据的东西同样又是需要根据的,这样也同样陷于无限。这就好比好奇心强烈的儿童所提出的一个让父母十分为难的问题,“人是哪里来的?”“是猿变来的。”“猿是怎么来的?”“是猴子变来的。”“猴子是怎么来的?”“……”,不管父母回答到哪一步,孩子都会穷追不舍,弄得父母尴尬不已。在逻辑因果关系的追问下,我们从结果上溯到原因,可是原因并不是最初的东西,本身就是一个结果,这样也就陷于无限了。一旦陷于无限的进程,也就得不到任何根据了,因为拿来当根据的,本身就是需要寻找原因的结果。这样一直下去,认识活动就会处于永无止境的状态中,却得不到任何的原因和根据。

面对这样的责难,独断论者从逻辑上难以组织有效的反击,但是它们并不甘于失败,而且也找到了一个新的武器——假设,即假设一个不加证明的公理,把他作为一个自在的、最初的东西,当作绝对的根据,从而避免限于无穷递进。而怀疑派则认为,独断论者所建立起来的公理,实质上只是他们自己自己认可的信念,独断论者赋予它们以普遍有效性,正表明了他们在独断。所以“独断论者是喜爱自己的一类人,当他们断言在对事物下判断时应该尊重的是他们自己而不是别人的意见时,我们知道他们的主张是荒谬的。”[7] 既然独断论者可以承认一个不证自明的假设,那么怀疑论者同样有权利承认另一个相反的假设,这两个假设都同样有效。由这两个相反的假设推出来的结论必然不同,那么人们究竟要相信哪一个呢?因此也只好悬置判断了。

独断论者在避免无穷递进的问题上,他们通过对立裁断于无限的寻找根据的进程,在思想中去寻找存在或感觉到的东西的根据,为了给思想找根据,就把感性事物或感觉到的东西拿出来,这样就不会进到无限了,但是这样却陷入了循环论证,同样也没有建立根据,因为每一个都凭借另一个,没有一个真正自在自为的,自在者被抛弃了,根据也被抛弃了。

三、对怀疑主义论式的评论

1、在这些论式当中,早期的论式有一个显著特点, 那就是以经验的方式直接反对经验的东西,还缺乏哲学应有的抽象,不能以较为简单的普遍观点统括它们的差异性。而晚期的论式确实比早期的论式抽象性、概括性要强许多,可以说是产生了真正哲学意义上的飞跃,这也体现了人类认识能力的进步,人类的认识活动由显明领域进入到非显明的思辨王国,这也是怀疑论者不断地批判的心智活动的效果。可以这样说,怀疑主义早期的论式对人类认识能力的诘难是以常识为根据的,而晚期的论式则是以寻求逻辑上的确证为根据,是真正的哲学问题。有许多早期的论式在今天的自然科学工作者看来是肤浅、幼稚可笑的,特别是涉及到有关动物的差异、感官的构造等时更是这样,但这并不影响怀疑主义对独断论者进行反驳的形式,因为用现代知识的内容代入到这些论式中,仍然可以自圆其说。尽管怀疑论者塞克斯都在论述后期论式与早期论式的关系时说,后期的论式并不是要取代早期怀疑论的10种论式,而不过是为了用更加多样和完备的方式来揭露独断论者的轻率和卤莽,这5 种论式是同早期的10种论式相结合的。[2](P.57)但是我们不可否认, 晚期论式与早期论式相比所具有的巨大进步性。

2、论式是怀疑主义精神历程的起点。 怀疑主义是一种能力或精神状态,它在无论何种方式下都把现象和判断对立起来,并由于这种对立起来的对象和理性间平衡的结果,我们首先被带到一种精神上的悬疑状态,然后被带到一种“无烦恼”的或宁静的状态。怀疑主义的精神历程可分为四个环节:对立——平衡(即对立的两个命题具有同等的效力)——悬疑——宁静。对立是怀疑主义的第一个环节,在这个环节中,论式是怀疑主义建立与独断论对立命题的有力武器。在进行反思的时候,怀疑主义针对独断论的某一个命题,都运用论式提出了一个相反的命题。怀疑论者提出这些相反的命题并不意味着怀疑论者同意这些命题,怀疑论者的任务就是要驳斥独断论者自以为是的对真理的认识和把握,如果他们承认了与独断论相反的命题,那么怀疑论者就不是怀疑论者了,而是变成了另一个独断论者。怀疑论者提出这些相反的命题的目的,是为了要证明相反的命题与独断论的命题具有相等的效力,逻辑既不能证明这个命题为真,也不能证明与此相反的命题为真。究竟应该相信哪一个呢?怀疑主义认为这种情况下只有悬置判断。

3、怀疑主义的探究是具有逻辑实证精神的批判活动。 通过对怀疑主义早期和晚期15种论式的考察,我们可以看出,贯穿于这些论式中的三条基本的逻辑规则,[3]即:(1)证明、判断或把握一个无穷系列是不可能的;(2)通过成问题的东西来证明成问题的东西是荒谬的;(3)相互矛盾的东西不能同时为真。第一条规则表明,要证明一个哲学上的命题,必须要寻求充分的根据。而这个根据又必须首先被证实,这时就需要另一个证据来证明前一个证据,这样无尽地追溯下去,必然限于无穷递进。第二条规则说明,哲学概念的界定和命题的推论由于涉及了非显明之物,必定限于循环定义和循环推理,即借助于有待研究的问题来界定和证明有待研究的问题。第三条规则实际上就是不矛盾律,相矛盾的问题必有一真,另一必假,但所有哲学命题都不能满足这条规则的条件,对于任何一个命题都可找到一个相反的命题与之对立,即两个对立的命题既非真又非假,因此哲学命题在逻辑上是无效的。因此我们可以说,怀疑主义的探究乃是一种具有实证精神的、逻辑意义上的批判活动,是在元哲学层次上对哲学问题的反思和考察。

4、论式是怀疑主义伦理观的最初原因。 由于怀疑论者通过论式提出与独断论具有同等效力的相反观点,因不知如何取舍而悬置判断。在放弃判断的同时,却意外地发现了怀疑派所追寻的东西——心灵的宁静“如影之随行”。据说有一次画家阿培拉画一匹马时想在画中表现马喷出的白沫,可是极不成功,他只放弃这个找算,并且把用来擦试画笔上油彩的海绵扔到画面上去,可正是这团海绵在画面上留下的印记,产生了马喷白沫的效果。同样,怀疑论者原来指望靠判定感官的和思想的诸对象之不同来赢得宁静,由于不能得到这种效果,他们只好对判断悬而不决;而这时他们却似乎是偶然发现宁静随其悬疑而来,犹如影之随形。这是一种在批判探究的心智活动中体验到的一种无言的宁静和精神愉悦,这就是怀疑主义者所追求的“幸福”。

5、怀疑主义是最早系统地考察人类认识活动的哲学派别。 怀疑主义对于认识论的产生所起的作用是独特的。怀疑主义的论式考察了认识过程中的主体、客体以及主客体相互关系,得出了悬置判断的结论。怀疑主义的考察,是以否定的形式提出了认识论研究的体系和内容,正如我们所看到的,关于认识论的全部研究,哲学家们虽然对主体、客体、或主客体相互作用的研究各有侧重,但总的来说,几乎所有的研究都没有超出这三个方面。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中,虽然我们与怀疑主义所得出的结论完全相反,但体系却正是这三大块,内容也是这三大块的展开,当然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更强调主体的能动性、客体的实在性以及实践活动的桥梁作用,因而更具有科学性。我们必须承认,在科学性上怀疑主义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收稿日期:2000-03-24

标签:;  ;  ;  ;  ;  

古希腊怀疑论探析_怀疑主义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