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传统高中英语阅读课堂教学过程中,使用终结性评价方式效果有限、方式单一,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符合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笔者结合实例,在高中阅读课程中引入形成性评价,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评价机制和评价标准,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参与度,从而提高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关键词:高中英语阅读 新课标 核心素养 形成性评价
2017年下半年教育部印发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中明确指出:“普通高中英语课程应建立以学生为主体,促进学生全面、健康而有个性发展的课程评价体系……基于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评价应以形成性评价为主辅以终结性评价,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形式的多样化、评价内容的全面性和评价目标的多维化。”这一文件的颁布,进一步明确了形成性评价在整个高中英语教学中的意义和作用,并基于核心素养的要求提出了对于教学实施过程的评价要求。
一、高中英语阅读课堂教学中应用形成性评价的意义
阅读教学是整个高中英语教学过程中的最重要环节之一,承载了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及学习能力等核心素养各个方面培养的功能。高中英语不论是课文阅读还是课外拓展阅读都应围绕这四个方面进行展开。但在现实教学过程中,学生往往对阅读文本的进一步分析缺乏兴趣,认为阅读仅仅是刷题、文本分析就是纯粹的语法分析和翻译。这一现状的产生,固然有教师在实施教学过程当中重语言结构现象分析、轻核心素养渗透的原因,也与日常评价过程中以终结性评价为主要标准而忽略学生学习过程把控的因素密不可分。现有的考试制度中,学生阅读成绩好坏往往受限于答对几道选择题上,仅注重阅读结果,忽视阅读过程,高中生处于被动地位,学习潜力和兴趣难以发挥,因此阅读课堂的教学效果往往受到限制。因此,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积极引入形成性评价机制,可以有效发挥其激励性、互动性和分层性,以提升学生的阅读课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二、形成性评价在高中英语阅读课的应用步骤及方法
形成性评价的关键在于三个维度:一个是评价时间节点;二是评价参与方;三是评价标准。笔者在进行英语阅读课程的形成性评价量表设计时,将其首先归入英语课程整体形成性评价当中,由于阅读课占比较大,因此其基本赋分权值较高。为了平衡其他输出类评价(口语及写作),将最后的阅读部分成绩进行平均后按比例适当给分。
笔者在开学之初即考虑重新规划考评方式,并在与两个班(即本次采用形成性评价的实验班)的学生进行充分沟通后进行尝试。由于工作到位,学生在开学初即接受了阅读能力摸底。为了更加系统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摸底试题采用的题型涵盖了“单项选择(Multiple Choice)、翻译(Translation)、改写(Paraphrazing)、观点判断(True of False)、观点阐述(Opinion Expression)”等五种,避免单一题型造成的阅读能力判断失误。在学生的最终结果进行完全统计并结合对于学生实际情况(个性特点、语言能力、知识结构、管理水平)对全部学生进行分组。同时,为了进行最终的结果对比,笔者也联合了另两个成绩差别不大的平行班进行阅读成绩对比,以期观察其效果上的差异。
1.英语阅读课的形成性评价时间节点。(1)阅读前活动:即在进入正式阅读前组织学生进行话题导入,并要求搜集本课相关话题及需要扩展的表达方式,每组准备一个材料,以材料的充分与否来计分。这一节点主要考量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我学习能力,能否按照教师要求完成课前预习。(2)阅读初始阶段:发放需要在阅读中快速寻找答案的题以及文章大意题,计时进行,各组组员通力完成并迅速交卷,按照时间和准确率计分。这个节点主要是让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培养查读和略读的阅读策略。(3)阅读完成阶段:精细化阅读后,需要看学生是否对文章的全部内容均吃透读懂,对其中的文化背景等是否有了一定认知,用翻译和阐述来计分。此处以检测和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4)阅读拓展阶段:抽出前期各组准备的材料在课堂上交互分析探究,进行进一步的拓展和输出准备。这个节点以考查学生的元认知能力。
2.英语阅读课的形成性评价参与方。传统的教师评价存在诸多弊端,方式单一且无法真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每个学生能够投身其中并享受学习过程本身的快乐,也是《新课标》大力倡导和支持的。笔者根据这一精神,广泛使用学生自评、教师在关键节点进行裁判。
如在第一节点,根据准备的材料充分度由教师进行直接评判(教师由于自身经验更具有评价的准确性);第二个节点各组根据时间和正确率进行客观打分;第三个节点由教师公布答案及评分标准,各组相互打分;第四个节点中材料准备组与材料使用组共同探讨、共同完成,两组得分相互影响,由此促使准备组精心准备、使用组充分探讨,形成合作共赢。
3.英语阅读课的形成性评价标准设立。(1)自评与互评结合:在任何一个阶段,一旦涉及到团队参与时,必须以团队的利益为根本出发点,以充分调动每一位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培养其交际策略。(2)组间互评:每一个组别在阅读活动中的评定均由其他组进行互评,有争议时由“裁判”予以裁决,但不得相互进行“诋毁式”或者“浮夸式”评分。(3)客观计分与主观计分同等:在阅读活动进行中乃至结束后,各项目分数设置均由客观及主观计分点,同时也有最后的作业进行衡量,评价贯穿整个课堂始终,体现《新课标》的各项核心素养要求。(4)形成性评价为重,终结性评价为辅:既然确立了形成性评价的基本流程和规则,则终结性评价必须做出让步。笔者在设定全部的规则并经过近2周的实验后,将终结性评价赋分值降低至40%,而突出形成性评价的结果。
4.英语阅读课采用形成性评价后的成果展示
为了进行效果对比,笔者在期末时再次对实施形成性评价的班级和对比班级进行阅读专项测评摸底。测评试卷采用同类题型,试题来源于期初一致且信度相等。期末阅读摸底显示,实施形成性评价的班级在“翻译、观点判断”上并没有展现出明显优势;但在“单项选择、改写和观点阐述”三种题型上有明显的提升,平均分高于对比班近3分(见下表)。
表1:实验班及对比班期初及期末阅读成绩对比分析
三、反思与探究
在实际操作中笔者也发现了一些细节性的问题:一是反馈虽然及时,但整改调整会相对滞后;二是评价到位但相应的奖惩措施仍需要完善;三是对于教师来说工作量加大且在学生众多的大班比较难以完全展开;四是在课堂控制上仍需要进一步强化。尽管如此,本轮实验性地在高中英语阅读课堂引入形成性评价机制取得了较大的成功。
首先,通过形成性评价对于整个阅读学习过程的渗透,使得绝大部分学生能够被调动起来,参与甚至投入学习的过程并享受其乐趣,极大地鼓舞了其英语学习的信心。其次,学生在评价他人的过程中需要认真观察、提出疑问,也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和探究精神。再次,在学生的整个活动过程中,教师也通过他们的反应能够及时归纳总结问题,在阅读活动完全结束后展开一系列的弥补措施,比如强化单词训练、重点语言点分析等等。
总之,形成性评价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促使其形成终身学习的能力,又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授课水平、提高其创新改革的能力。如果能够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有力结合,必将引导高中英语课堂教学持续走向成功。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制定 英语课程标准[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沈莉 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运用形成性评价的研究[J].知识文库,2016,07,(上)。
[3]王银 浅谈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形成性评价[J].文理导航,2015,01。
[4]冯翠琼 高中英语形成性评价探究[J].新课程研究,2012,03。
[5]李姝芳 高中英语教学形成性评价研究[J].新课程研究,2017,03。
论文作者:张氲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第34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2
标签:评价论文; 学生论文; 节点论文; 英语阅读论文; 能力论文; 素养论文; 笔者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9年第34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