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统计一瞥,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加拿大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根据中加统计信息管理项目的安排,各省(区、市)统计局长将分批访问加拿大,考察统计体系的运转情况。我们第二批考察团一行10人,在国家统计局副局长卢春恒率领下,于1997年10月13日至29日考察了加拿大的统计工作。
金秋十月的加拿大,枫叶流丹,绿草如茵,丝毫没有秋风萧瑟的气氛,加上主人热情周到的安排和接待,考察活动进行得十分顺利。我们先是在渥太华听取了联邦统计局关于统计管理、统计分析、人员培训与人才开发几个专题介绍;然后访问了魁北克省统计局和联邦统计局魁北克地区办事处,听取了省统计局利用统计信息为省政府服务的介绍,考察了地区办事处的职责和工作开展情况;再次返回渥太华,听取联邦统计局关于统计营销、信息技术、统计调查和普查等专题介绍,参观计算中心;访问联邦统计局多伦多地区办事处,观摩了电话和机助调查。考察期间,卢春恒副局长向加拿大统计局有关人员作了题为“中国国家统计局与省统计局的关系”的演讲。在听取介绍的过程中,我们也向主人提出了许多有关统计工作的问题,他们认为,有些问题“富有挑战性”。通过十多天的考察,虽然涉猎了加拿大统计工作的许多方面,但由于时间限制和语言障碍,很多方面了解不深,只是对加拿大的整个统计作了一“瞥”。尽管如此,仍想借刊物的一角,将见闻和感受介绍给广大读者。
通过访问考察,我们认为加拿大的统计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具有特色的统计管理体制
加拿大是实行联邦制的国家,联邦政府和地方政府有各自的管理职能,但政府机构不相隶属。与此相应,联邦统计局与地方政府统计局职责也不同,而且没有直接的报送关系。联邦统计局负责全国的统计工作,组织实施全国性的普查和经常性的抽样调查,提供信息和咨询服务,发布数据和统计新闻。联邦统计局的各项工作,通过跨省设置的十个地区办事处来进行。各办事处由联邦统计局垂直领导,一般设有政务、行动、咨询服务等三个机构,负责组织实施统计调查、资料汇总和销售,是联邦统计局联系调查对象和用户的桥梁和纽带。
地方政府也设有统计机构,但不得开展与联邦统计调查内容相同的调查,也不承担联邦统计局的统计任务。我们访问的魁北克省统计局,隶属省财政部,有150人,一般不搞收集数据的调查统计工作,而是利用联邦统计局发布的全国和各省的数据,以及有关部门的行政记录,为省政府服务。如计算当地的GDP,建立数学模型对经济、人口进行预测,分析各种因素对经济的影响等。联邦统计局与省统计局业务上有较密切的联系,工作上有互补性,统计方法与标准上,保持一致性,为了加强联系,联邦统计局设有非常设机构统计政策委员会,吸收各省统计局参加,每年开两次会讨论工作,落实资料发布协议。
联邦统计局十分重视利用非正式组织,推动统计工作的开展。主要有:1.国家统计理事会,由全国一些有影响的名人组成,每年听取一次有关统计工作的计划、预算汇报,提出意见,理事会的意见对议会的影响力很大,因而是统计有力的支持者。2.统计政策委员会,由联邦和省统计局长组成,下设普查和核算委员会,通过这个渠道协调联邦和地方的统计工作,统一标准和方法,推进统计信息的一体化。3.咨询委员会,在联邦统计局各司内设置,吸收各方面专家和企业管理人员参加,对诸如农业、制造业、对外贸易、环境等方面的统计提出咨询意见,需要什么资料,如何收集资料等。4.工作委员会,设置在组织实施统计工作的职能机构中,由正、副处长和资历较深、经验较多的人组成,研究组织实施过程中的人员培训及有关业务问题。加拿大的同行认为,要搞好统计工作,就要把各方面的专家吸收到各种委员会中来,这是考核统计工作的重要依据之一。这些非常设机构可以说是统计局的外围组织,通过他们的活动可以提高统计决策的科学性,可以为统计工作的开展制造舆论,创造条件,甚致排忧解难。
加拿大的统计体制是与国情和联邦制的政体相适应的,他们利用各种非正式的外围组织的活动,来推动统计工作是很有特色的。一段时期,统计与外界的联系少,公众对统计局存在的必要性产生疑问,七十年代,成立的统计理事会和其他一些非正式组织,开展了富有成效的活动,有效地维护和推动了统计工作。加拿大的同行,无不自豪地告诉我们:如今,公众象相信自己的医生一样相信统计局。
二、充满活力的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机制
加拿大联邦统计局有6500名员工,其中固定人员5000人,临时雇用人员1500人。如何开发人力资源,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是加拿大统计局十分重视的一个问题。他们经过多年的实践,不断总结和改进,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选拔、使用和培养人才的机制。
首先,设立专门机构负责人力资源的管理和开发。加拿大统计局设有人力资源开发司,专司人才的招聘、培训、考核、交流等职能,并参与统计项目和预算的制订和审定工作,人事部门还通过民意调查,了解员工对人事工作的反映,分析存在的问题,加以改进。其次,严把进人关,由人事部门和有关业务部门组成专门委员会向大学招收人员,本着择优录用的原则选用。招收60个人约有2000人报名,可见竞争是很激烈的。新招收的大学毕业生,要在2-3个岗位上经过2年的实践,然后根据情况确定工作岗位。第三,通过考核和竞争,晋升职位。每2-3年对各司处负责人进行一次考核,主要考核工作业绩。透明度很高。需要选拔各领导层的管理人员时,先公布职位,各司、处符合资格的人员均可申请,通过笔试、口试和局长组成的三人委员会审查,确定晋升对象,任命后有6-12个月的试用期,如不适应本职工作还可调整。由于考核严格,选拔准确,迄今没有发生因不称职而下调的情况。第四,进行岗位交流和培训,在实践中增强员工的工作能力,培养适应多个岗位的人才。每年交流面15%左右,采取自愿报名,双向选择的办法进行。与此同时,加大了在职培训的力度,加拿大统计局根据人员的结构和人才老化的状况,拿出预算的3%,用于岗位培训,已有1600多人进行了为期6周的在职培训。中层管理人员的培训还要增加方案设计等实务内容。通过交流和培训,提高了工作效率,员工得到更多的学习和升迁的机会,对局、处、本人的三方面都有好处。
三、科学规范的信息管理
加拿大统计局设有信息技术司,主要任务一是计算机的应用和网络管理,二是软件开发和商业软件的应用。在信息管理中,遵循三项原则:一是开放的国际标准,也就是开放性原则。局内有多种计算机和不同的数据库,公众有不同的软件,都可以进入统计局的数据库,使用其中的数据,为此,他们在软件设计时,由项目小组,计算机专家、方法制度专家、用户处共同参加编制。不局限于某一种机器的标准,通过系统开发和系统集成,采用标准的分类系统,形成自己的综合系统,具有汇总、编辑、抽样、估计总体、自动编码等功能,可以应用在不同的方面。二是相容性原则,加拿大统计局的计算机主机配置不算先进,但配有外存能力很强的硬盘机5台,每台1500G,相当于1500台微机,加上200个服务器,700个工作站,以及大量的PC机,形成各种硬件相容、自动化程度很高的信息系统。三是安全性原则,为了保障数据安全,重要数据有三处异地备份,建有先进的磁介质库,用机械手自动存取。在网络管理方面:内部数据网(A网)直通各地区办事处,但对外关闭,有严格的保密措施,通过一台计算机与对外服务网(B网)相连,将经过处理的数据对外提供服务。
在搜集数据时广泛应用计算机,有1100多名调查员,携手提计算机上门采集数据,将调查对象提供的信息录入计算机。为了便于计算机水平不高的调查员使用,设计了专门的应用软件,一些涉及私人秘密的内容,还有专门的保密程序。在物价调查中还配有采价专用计算机,直接从商品条码上搜集品牌、价格等信息。调查员搜集的信息通过家庭电话和调制解调器,传输到地区办事处的计算机中,经过处理可供全国汇总。机助调查,还可用电话进行,调查和录入一次完成,提高了效率降低了成本。
加拿大统计局十分重视信息的发布和咨询服务工作,通过互联网、图书馆、出版物、电话咨询等方式向公众发布信息、提供咨询。全局有12人负责向B网输入数据和调查信息,网上有70万个时间序列指标,每天都有新的数据和信息入网,供媒体和公众调用;局内设有一个大型图书馆,陈列各种统计资料和研究成果,地区办事处一般设有阅览室,每年约有35万人次免费查阅资料,此外还向公共图书馆、大学图书馆提供统计出版物,供公众查阅;大量数据和信息,通过出版物对外提供,全局每年按月、季、年度出版各种刊物1500期发行64万份,统计年鉴和国情描述每两年各出版一次,发行均在1万5千册,在加拿大算是最畅销书,1990年起每年还发行两次光盘,一些印刷量少的刊物,将改用互联网发布;电话咨询是公众欢迎的服务方式,全国设有6个电话咨询中心,34人负责这项工作,每年接受46万次咨询,60%的咨询用录音回答,人工回答的,如果时间长,则要收费。为了提高信息发布和咨询服务的水平,统计局经常通过与用户的接触和专门调查收集用户的反映,10年来搞过100多次调查,去年3月专门调查了网上用户的反映。
加拿大统计局在推进信息商品化、产业化方面也很有成效。他们认为:这不是自夸,而是自信。加拿大的同行说:使用一些统计数据要收费,与进公园要收费一样是天经地义的,但是要有政府政策的规范。目前有30个人负责收费服务的工作,主要工作一是接受政府其他部门委托的专项调查,二是出版书刊和电子读物,三是公开发布的数据之外的特殊汇总和加工、分析。服务对象,私人企业约占60%,其次是政府部门,此外还有学术机构等。收费按成本核算和市场办法来确定,不做亏本生意。1996年全部收入约占预算的15%,收入不抵扣预算拨款,只要全符法规可以自行支配。
四、灵活高效的调查方法体系
加拿大建立了普查和抽样调查相结合的调查体系,不采用层层布置报表逐级上报汇总的统计方法。统计调查实行严格的项目管理制度,每年一月,由高级管理人员组成的小组,在对外咨询的基础上提出年度调查项目,二月份由局内的规划委员会吸收财务、人事等有关部门参加审定调查项目,一经确定就有相应的经费保障。调查项目大多数是固定的,如人口、农业普查每5年一次,物价、就业、国民经济核算等经济调查,家庭、人口变动、卫生保健等社会调查每年进行。也有一些是不固定的项目,根据需要和经费的可能来确定。从经费开支的情况看,固定项目约占90%。
加拿大的普查工作历史悠久,从1666年开始,已进行过18次人口普查。在普查中不断加以改进,如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变化快的情况,缩短了普查周期,由过去的10年一次,缩短为5年一次;根据城乡一体化的进程,将人口、农业、住房等三项普查合并进行,总体上减少了普查次数,从而减少了组织实施工作量;注重普查成本核算,采用长表(40个问题)、短表(7个问题)方式,把普查和抽样调查结合起来,减少费用开支和调查对象的负担,使用在校学生和家务劳动者为调查员,利用税务部门的设备和人员进行录入和汇总,达到降低普查成本的目的。此外,在普查中还积累了小区的划分、人员培训和管理、质量控制、调查表回收方式等一套经验。由于组织有方,普查表的回收率高达97%,普查成本人均10加元,是比较低廉的,普查时点后一年左右即可发布信息,效率也是比较高的。
加拿大的各种抽样调查,有两个特点值得一提:一个是调查的组织形式,报送周期短、变化快的情况,由地区办事处组织进行,如对企业的月度调查、劳动就业和物价调查等;报送周期长的则由统计局总部组织进行,如企业的年度调查、财务调查等。另一个是在调查方式上,从九十年代开始,采用计算机辅助调查和机助电话调查,即由调查员携手提电脑登门调查或利用电话询问,将调查的情况直接录入电脑。机助调查有很多好处,如不必印发表格可以降低成本,当场录入可以缩短时间较快取得调查结果,可以避免调查漏项,可以进行较复杂的调查等。目前有70个调查项目采用机助或机助电话的方式进行调查。
通过访问考察,在以下几方面对本人有所启示:
第一,要通过政府统计机构以外的有关组织的活动,来增强全民的统计意识,为统计工作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统计工作涉及面广、社会性强,需要各方面的重视和合作。由于历史、经济、文化等诸多的原因,我国公众的统计意识薄弱,一些社会经济组织也忽视统计工作。因此,在推进统计改革的过程中,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改善统计的外部环境。
第二,要加快统计方法制度改革的步伐,以适应经济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市场经济条件下宏观管理所要求的统计信息是有限的,并不是包罗万象的,但要求准确灵敏,微观管理所需要的信息,相对于宏观管理具有多样性,但也是有限的,侧重于市场和价格方面。而目前统计制度所提供的信息,有不少既不是宏观管理所需要的,又不能满足微观管理需要,因此,必须下决心精简和改革。要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迅速提出方案,在实施中逐步完善。在改革制度方法的同时,要改进调查体系,扩大抽样调查的领域,推进不同层次的抽样,以满足分层决策的要求,要适当控制和合理归并大型普查。
第三,要加大统计人员岗位培训的力度,不断充实和更新知识,提高政治和业务素质,以适应新形势对统计工作的要求。要搞好在职培训,关键要形成规范,落实培训经费和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