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语文是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基础课,是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实践课,是引导学生提高语文综合素养的课。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取决于课堂阅读能力。说到底,语文是学生用来说、讲、读、写、用的必然工具,其中阅读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乃至整个教育过程中都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关键词:阅读能力 阅读习惯 阅读方法3
阅读在语文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作为初中语文老师,我们要培养学生爱阅读、会阅读的良好习惯。阅读教学作为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任务是在传授语文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这是阅读教学的价值和作用最根本的体现,也是阅读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
下面结合本人的一些教学经验,就初中语文阅读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和方法谈以下几点:
一、在有声诵读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诵读是阅读的基础。学生阅读文章时,要扫清阅读障碍。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生词,读准生字,理解其意思,在此基础上才能诵读。诵读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主动学,并提高学习效率。诵读时,眼、手、口、耳、脑等各种感官要同时活动。通过有声诵读可以让学生感悟到作品的真谛,不经意之间对语言的那种抑扬顿挫的语音、错落有致的节奏与奇特严谨的结构拥有深切的体验。要改变目前语文教学效率不高、学生语文阅读能力普遍较差的局面,万万不可对诵读掉以轻心、等闲视之。
二、通过师生互动的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课堂阅读教学应当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双向活动,是两者共同参与、协调完成沟通交流的信息传递过程。教师只有充分发扬教学民主,才能增强学生的课堂“主人翁”意识,锻炼他们积极思维的能力和勇于质疑的胆量,让他们尝到“跳一跳就能够得到”的甜头,让学生不仅主动参与学,也参与教。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如果教师只是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与传统的教学方法,或直接或抽象地告诉学生标准答案,那就难以把教学任务落到实处,也很难影响到学生心理意识的接受;更何况学生对老师的依赖思想也会一如既往,因此,学生的主体意识就不会被激发出来,他们就永远是臣服于知识的“奴隶”,是知识的“记事本”。在阅读教学中,必须摒弃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方法,努力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尝试着让学生参与教学,体现真正的学习民主。
三、正确把握三维目标,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
长期以来,许多语文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设计时,往往只考虑“知识和能力”,即只偏重语文基础知识的传授和基本技能的训练,误认为谁的语文分数考得高谁的语文素养就高,漠视学生的学习需求,忽视了学生学习方法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课程目标是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因此,在新课程下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应该做到:
1.在教学指导思想上,要认清三维目标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三维目标的实施绝不是三维之间的几何相加,它是在阅读教学一体化的过程中实现的。
2.在实施策略上,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选择恰当的教学突破口。例如:可以从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学生情感态度的变化入手,实施三维目标;可以从诱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入手,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究的过程,丰富他们的内心体验,实施三维目标;还可以从交流个性化的学习方法入手,让学生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在阅读中享受探究和创造的乐趣,使三维目标得以落实。
3.在评价方法上,要采用综合评价的方法,不能只停留在考试分数上。如:在课堂上学生表现出来的或活跃、兴奋、激动,或痛苦、冷漠、无动于衷的情绪,可以作为我们评价“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一目标达成的依据。
4.在教学上要注重“练什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课很大程度上就是阅读训练课。语文教育家张志公先生说语文课是“以知识为先导,以实践为载体,以实践能力的养成为依归”的课。因此,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设计时,必须把阅读训练的内容(即感知能力、理解能力、评价签赏能力和阅读技能)放在课堂教学的重要位置,才能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总之,阅读是我们学习语文的一条重要途径,只有会阅读,掌握阅读的技巧和方法,学生才会爱上阅读,提高语文成绩的目标就能够达到。而作为语文教师,只有深刻领会和把握当今语文课程改革中所倡导的现代教学理念的内涵,并用以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在教学活动中重视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论文作者:孙迎霞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9年3月总第17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18
标签:学生论文; 语文论文; 能力论文; 阅读教学论文; 方法论文; 目标论文; 知识论文; 《教育学》2019年3月总第17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