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建筑设计院,天津300074)
摘要:以往认为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相关,其实城市设计主要考虑建筑周围或建筑之间的空间,包括相应的要素如风景或地形所形成的三维空间的规划布局和设计。沙里宁认为:“城市设计基本上是一个建筑问题。”丹下健三也说过:“城市设计是当建筑进一步城市化,城市空间更加丰富多样化时对人类新的空间秩序的一种创造。”因此,某种程度上,城市设计就是宏观上的建筑设计,建筑设计也要利用城市设计的整体设计方法。
关键词:城市;景观设计;建筑设计;共生;要素
前言
现代建筑设计有复杂化、大体量、高密度的特点。这些设计的体现,原始的单体建筑设计理念是无法满足要求的。这就需要建筑师在设计方法上能够融入更多的设计手段,多样化设计门类。
1现代建筑设计中的城市设计要素
建筑已经演变成建筑体、建筑群,甚至是微缩城市。人类心理认知、景观要素、道路要素、广场尺度等都已经成为建筑设计要素。建筑师在设计的过程中,需要了解更广泛的知识。例如:日本东京都港区六本木项目,在繁华的东京都港口,设计了集办公、商业、居住、交通停车、广场公园等在内的复杂城市体系。在六本木建筑综合体中,体现了小城市的功能特点,工作地与居住地距离很近,缓解了交通压力。生活设施完备,商业发达,景观宜人。成功的用城市设计的手段诠释了这个建筑群体。
2城市设计的基础理论
无论设计是要体现城市美学,还是要展示城市空间的景观组织,或是表现城市轴线艺术,都要运用其独特的设计构图理论,其中包括三大基础理论。
2.1图底理论
图底理论是研究作为建筑实体的“图”和作为开敞空的“底”的相互关系,关键在于实体与空间的控制与组成,以及相互的比例关系,图底理论可以化无为有,可以化消极空间为积极空间,使开敞空间得到完形,并且通过渗透性界面化大空间为小空间。
2.2联系理论
联系理论致力于分析各元素的“线路”,强调空间的线性联系,用各种联系的基线把建筑与空间串接起来。卡伦在《城市的景观艺术》中根据联系理论提出了“视觉连续”的概念。通过“联系”可以将无序的因素组织在一起,形成可以引起人们某种情感的层次清晰的环境。联系线路可以形成表现城市特征的城市线性空间轴。用各种联系的基线把建筑与空间串接起来。
2.3场所理论
20世纪60年代场所理论逐渐代替了传统的纯空间理论。场所是特定的人或事物占有特定的环境空间,包含空间、时间、活动交往、社会文化意义等多种内容。场所与人和事件相关联,空间的不确定性赋予场所不同的内涵。
综上,我认为图底理论就是城市设计的设计方法,联系理论则是对人类行为认识分析后得到的设计理论,而场所理论则是建筑设计所要达成的目的。
3城市设计的一般内容
城市是包括人工与自然诸多要素综合而成的一个景观空间系统。城市建设是景观规划、建筑一体化得过程与结果。中外古代建筑,对规划、园景设计并没有明确的界线,往往统揽规划、建筑、景观、艺术等各个方面。从其成果表现来看,整个城市就是一个大艺术品,一个有机的统一体
3.1环境景观设计
环境设计是城市设计的核心,涉及到居住、商业、工业等的室内空间及公共空间室外空间的细部设计。综合建筑与景观环境的各个因素。
3.2场地规划
包括自然元素与人工元素的秩序性、效率性、审美性以及生态敏感性的组织与整合。运用区域规划技术与法规、常规规划、概念规划、土地使用等方法确定城市地域的布局与组织。也涉及到“城市设计”内容,如广场、街道景观等开放空间与公共空间的发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3生态规划与设计
主要研究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作用, 规划不仅要做到以人为本,而且还要兼顾生态环境的承受力及可持续发展。
3.4社会与行为学设计
景观建筑的社会与行为学方面集中于设计中的人性化。基于行为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和经济学。研究领域包括简称环境的设计评估、环境认知以及环境对于人的影响等范畴。
4建筑设计中的空间观念
空间概念一直以来,西方建筑师这样教授我们什么是空间:这是一种图底关系。尼奇凯为空间提出以下定义:“这个空间有个中心,就是知觉它的人。因此在这个空间里具有随人体活动而变化的方向体系,这个空间,绝不是中性的,而是具有界限的。换句话说,它是有限、非均质、被主观知觉所决定的……”这是其所谓知觉空间。J.耶迪克在著作《建筑空间论序论》中讲:“建筑空间是可以作为体验空间来谈的”,还说:“建筑空间同人及其知觉作用联系在一起,所谓空间就是继场所而起的知觉的总和”。海迪加也提出过:“不能把人和空间割裂开来,空间既不是外部对象,也不是内部体验,人与空间是不能分开考虑的……”,舒伯格·舒尔兹也在《存在空间建筑》中说:“单纯的现实主义者认为世界对我们一切人来说是共同的、一样的,但我们所知觉到的却不是那样的世界,而是我们的动机和过去各种体验所产生的形形色色的世界”。
5景观与建筑的共创与融合
景观设计逐渐冠名以建筑景观,建筑风景设计等,这也就说明,景观与建筑这组传统的“图底”关系也发生着变化。六本木的设计中,有数组景观小品和街道家具,以建筑为背景,成为广场或者绿地的标志物。而地标性建筑又建立在立体的景观之上,成为中心花园的受益者。
在城市建设及改造过程中,人们对建筑作品外观和室内设计非常重视,而往往忽略了建筑与城市景观的协调关系,不少的历史环境遭到破坏,城市特色在消失,城市景观变得杂乱无序。设计者在建筑创作过程中对城市景观的重要性的认识,将建筑融入城市景观的大环境中。景观设计是给人们的视觉感受,它包括城市的自然环境,文化古迹、建筑群体以及城市的各项功能设施等物象,还包括地方民族特色,文化艺术传统以及人们生活、活动所反映的文化、习俗,精神风貌等。在民族文化和历史传统的基础上,城市景观始终不断的更新着,增添着新的内容。如公园、绿地、广场、街道等。城市景观通过各种物象来体现,称之为“要素”。自然物和城市人工建造物都是构成景观的要素。大至自然地形,开阔空间,小至栏栅围墙,小桥坐凳等。在城市景观中,自然物具有自然美,人工建造物具有工艺造型美。如果把单一的要素,如建筑物,道路铺装,街灯,花坛等,有机地组合起来,就能达到空间环境构图的效果。建筑是城市景观的核心要素,往往因为建筑的历史地位、历史背景,以及它的地理位置和出色的艺术造型等,便其成为一个城市的象征。如北京的天安门、延安的宝塔、拉萨的布达拉宫,以及上海的东方明珠电视塔等。因此,建筑的造型、尺度、比例、风格、色彩等都对城市景观产生直接的影响。所以,建筑是构成城市轮廓、空间构图、标志的主体物,景观离开建筑将是暗淡无光的。
景观设计作为建筑设计的载体,建筑要与景观协调发展,其创作者必须了解和研究城市,对城市有总体的认识。综合分析城市的自然条件、区位、地段及性质等,可为建筑创作提供依据,了解城市的建筑文化特征(如风格、标志、色彩等),更能使建筑创作在继承的基础上求得新的表现形式。延续城市历史,进而塑造与其身份相符的建筑气质,既能融入城市景观,又突出建筑个性。景观是城市发展的积淀,它蕴涵着丰富的物质和人文财富,每个城市都有它自己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保护历史与地域的人文环境,与日新月异的建筑创作风格一样有着重要的意义。
6城市、景观设计中的建筑设计
城市设计与景观设计的相应设计手法,是可以映射到建筑设计中的。因为建筑本身不是孤立存在的,建筑,就是要人们去亲身体验,不只是看看而已。他吸引我们深入,亲历其境,分享在其中活动的人们的感受。当水花飞溅,汩汩作声,从四面八方向我们飞来时,也真的完全置身其中陶醉了。城市也是,或者说必须这样。建筑师的课题并不在于创作建筑立面和体量,而是要创造一个包罗万象的感受,以促成人们的介入。
7结语
综上,社会的不断发展,给建筑带来新技术、新材料、新形式的变革。不同的时代建筑,因其功能、风格、材料等因素的影响而各具特色,有鲜明的个性。尊重历史,尊重环境,并非提倡建筑盲目“复古“,是要建筑与周围环境协调,与人文环境协调的城市、景观、建筑的统一体!
参考文献:
[1](挪威)诺伯格·舒尔兹.存在空间建筑[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0
论文作者:胡宇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建材装饰》2015年9月下
论文发表时间:2016/9/6
标签:建筑论文; 城市论文; 空间论文; 景观论文; 建筑设计论文; 理论论文; 城市设计论文; 《建筑建材装饰》2015年9月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