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模糊物元的中部六省物流能力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模糊论文,能力论文,物流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引言
自国务院发布《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以来,我国物流业迎来了重大的发展机遇。目前,研究物流与经济关系的文献颇多。例如,谭清美、冯凌云、葛云研究了物流能力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以及不同时段物流能力对江苏省经济增长的作用;[1]闫秀霞、孙林岩从物流的主体、客体、载体三个维度论证了物流能力与区域经济的关系,提出了物流能力与区域经济关系的概念模型,对地区差异条件下物流能力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和作用进行了研究;[2]江晓东、王丹构造了物流业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固定效应模型,利用2003~2005年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发现物流业发展水平对区域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物流业发展的经济增长效应存在跨区差异;[3]周泰、叶怀珍从系统角度构建了以基础设施支撑能力、信息系统保障能力、经营管理运作能力、发展环境支持能力为要素的三层量化指标体系,并将综合集成赋权法与模糊物元相结合,对区域物流能力进行了量化分析;[4]廖迎、阮陆宁运用面板单位根和面板协整方法,分析了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增长间的关系,并通过实证分析发现区域物流增长与区域经济增长存在长期均衡正相关关系。[5]现有文献利用不同的模型对物流能力与经济之间的关系展开了深入研究,其中不乏一些具有针对性的实例研究,但在这些实例研究中,鲜有关于我国中部六省物流能力的研究。
承东启西的中部地区也应大力发展物流业,促进中部地区的崛起。基于此,本文以中部六省1998~2008年统计数据为基准,采用模糊物元的方法,研究中部地区物流能力及其发展趋势,并对其进行分析,进而为促进中部六省物流业发展提出合理的建议。
二、物流能力测定模型的建立
1.物流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确定
随着现代物流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对物流认识的不断深入,物流能力的概念和定义也在不断更新。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定义有:马士华、孟庆鑫认为,物流能力指某特定的物流系统,在从接受客户需求、处理订单、分拣货物、运输到交付给客户的全过程中,响应速度、物流成本、订单完成准时性、订单交付可靠性等方面的综合反映,也可简单地把物流能力理解为物流系统物质结构(如配送中心数量与规模、运输能力、分拣处理的设备能力等)所形成的客观能力,以及管理者对物流运作过程组织与管理能力的综合反映。[6]基于此,本文选用三个方面的指标来衡量中部六省的物流能力,具体如图1所示。
2.模糊物元模型
模糊物元分析就是把模糊数学与物元分析有机结合在一起,对事物特征相应量值所具有的模糊性和影响事物的众多因素间的不相容性加以分析与综合,进而得出解决这类模糊不相容问题的一种方法。它把解决矛盾和问题的过程形式化,用事物、特征、量值这三个要素来描述事物,并建立起相应的物元模型,实现对事物由定性到定量的转变,适用于指标众多且不相容的情况。
图1 中部地区物流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在实际操作中,首先要确定模糊物元与复合模糊物元,然后依次计算出综合权重,确定从优隶属度、最优模糊物元与差平方复合模糊物元,最后计算出欧式贴近度复合模糊物元,即物流能力值,并作出评价。
三、中部六省物流能力的测定
根据模糊物元理论与中部六省物流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基于1998~2008年中部六省统计年鉴数据,按照以下步骤对中部六省的物流能力进行量化分析。
第一步,确定模糊物元与复合模糊物元。把年份作为事物,把统计指标作为特征,把指标值作为量值,构造下面的复合物元,其中,M1~M11分别表示1998~2008年的11个年份,X1~X9分别对应图1中的9个指标。
第二步,确定各项指标的综合权重。计算公式如下:
第j个指标的均值:
用同样的方法可以计算出中部各省的物流能力值,具体结果如表2所示。
四、结果分析
上述R[,ρH]值具体代表的是中部六省1998~2008年这11年的物流能力值。为了能够更加详细、合理地分析中部六省物流能力的总体情况,制作中部六省物流能力变化的总体趋势折线图,具体如图2(见下页)所示。
由图2可以看出,1998~2008年的11年里,中部六省的物流能力,除个别年份外,总体呈上升趋势。这表明自1998年以来,中部六省的物流能力在逐步提高,而且其增长速度也在逐步加快。
对比表2中的各项指标可以发现,大多数指标也呈上升趋势,其中主要包括物流投资额、中部地区货运量与邮电业务总量等。这一方面说明,中部各省已经认识到了发展物流业的重要性,纷纷增加对物流业的投资,促进了物流能力的提高,即物流业投资力度对中部地区物流能力的影响较大:另一方面也说明,以邮电业务为代表的物流信息化促进了中部地区物流能力的提升。2002~2003年,突然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降,2004年以后有所回升,这主要是因为这段时间内物流方面就业人数骤减、客运量减少所致,同时也因为受到了邮路长度与载货汽车吨位限制的影响。由此可见,虽然对物流业的投资加大了,但投资所带来的正面效益部分被基础设施投资不足所产生的负面效益抵消了。
图2 中部六省物流能力变化的总体趋势
图3 中部各省物流能力值的横向对比
以各省的物流能力值为依据,制作中部六省物流能力的横向对比图(见下页图3)。由图3可以看出,2002年以前,湖北省的物流能力最强,湖南省位居第二,且各省之间物流能力的差距较大,波动的幅度较大;2002年以后,湖北省物流能力的强势地位逐渐削弱,到2008年各省物流能力水平开始趋于一致,形成了共同发展的迅猛势头。对比图2,可以发现这样一个规律,各省物流能力水平差别越小,中部六省总体物流能力水平的增长就越迅速。因此,中部六省物流能力的提高,不仅需要部分领头省份的拉动作用,更需要各省物流能力的共同提高。这正是涓滴效应的最好体现。
涓滴效应认为,在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要求首先发展基础较好的地区,促使这些地区持续快速增长,形成区域的成长极;当经济高度发展时,就会产生涓滴效应,生产力的分布就会分散或均衡化,导致区域经济增长差距缩小,实现相对平衡发展。中部六省在发展物流业的过程中,要想提高整体的物流能力水平,也需要应用这种涓滴效应,集中有限的资源,首先发展成长极区域,通过对周边省份直接或间接的辐射效应,使中部地区其他省份的物流水平、物流能力得到全面提升,进而促进整个中部地区物流能力的协调、高速发展。
五、结论与对策
因此,今后几年中,为继续增强物流能力,中部六省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加大物流基础设施投入力度,保证投入资金的比重。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整体物流能力,适应中部地区经济高速发展的需要。
第二,加强中部地区物流人员的引进与培养,满足物流业人才需求。在这方面,可联合中部六省各高校展开行动,鼓励并支持有条件的高等院校增设物流专业和课程,加快物流硕士与学士的培养步伐,增加中部六省的物流人才,促使一大批具有较高素质与技能水平的人员加入到物流行业里来,共同为提升中部地区物流能力贡献力量;可鼓励中部地区的企业加强与高校及科研机构的合作,为中部地区培育大批应用型物流专业人才;可加强与周边发达地区的人才交流,引进发达地区的物流人才,提供机会让本地区物流从业人员到物流业发达地区进行学习和深造,提高中部地区物流从业人员整体素质。
第三,现代物流趋向于商流和信息流的一体化,提高物流信息化水平可促进物流能力的提升。因此,中部六省各级政府应采取积极措施,逐步完成覆盖全省的现代化物流信息平台,广泛采用信息网络技术,快速、准确、及时地采集、分析、处理物流活动中大量多变的数据,并通过信息传输与客户、制造商、分销商、供应商实现资源共享与信息共用,加快实现中部地区的物流现代化,进一步提升中部地区物流能力。
第四,加强资源的整合力度,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益。针对载货汽车吨位限制影响物流能力提升的情况,可通过发展多式联运和快件运输等,促进货运配载的社会化,以改善这种情况。除物流功能整合外,还要对中部六省物流产业的各种资源进行整合。总之,要整合现有的分散资源,充分利用并开发闲置、潜在的物流设施与资源,通过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来优化配置资源,实现物流业“低价高速”发展。
第五,各省之间应该加强交流与合作,共同致力于物流能力的提高。“水涨船高”,如果各省各自为政,中部地区总体物流能力的快速提高就很难实现。各省之间应该建立良好的物流运行平台,做好各省之间物流产业的对接,实现基础设施设备、人才、信息等的共享,扩充优势,壮大物流产业规模,在和谐的环境下形成良性竞争的局面,早日实现“中部崛起”。
在本文写作过程中,张红帮助收集了大量资料并做了大量工作,特此表示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