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社”项目的具体实践,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项目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康复社”项目产生的背景
(一)案主的需求
上海宝山淞南地区的吸毒人员大多是从杨浦、虹口等旧城区动迁而来的。该区的吸毒人员存在“三多”的现象。即导入人口多——99%以上为导入人口;生活困难多——80%以上处于失业闲散状态,靠政府提供“低保”生活;身患各类疾病多——33%的吸毒人员由于吸毒造成了不同程度的脏器疾病,而处于无钱治疗的状态。我们通过调查问卷和初步诊断,对服务对象在戒毒康复中的需求进行了分析(见图1)。
(二)社工的困境
禁毒社工队伍成立以后,虽然通过各种途径与服务对象建立了一定的专业关系。但发现大多数服务对象存在生活实际困难,当他们知道社工并不是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的政府官员、就业援助员等以后,对社工的信任度开始下降。而社工由于缺乏“助人”的资源,使得与服务对象的专业关系难以深入,专业工作遇到许多瓶颈和困难。
(三)理论的启示
第一,社会工作方法论。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是社会工作的三大工作方法,三者同样重要,不可轻废。运用社区工作方法,对社工整合资源,以及在我们的实际工作中显得尤为重要。第二,“全人康复”论,这是当前心理学界较为流行的一种康复疗法,在香港的不少戒毒所也运用“全人康复”的理论,对药物滥用人员实施戒毒康复和相关治疗。
二、“康复社”项目的总体设计
在“康复社”项目的总体设计上,我们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和社会工作的价值观,在实施的过程中牢记禁毒社工的服务理念和宗旨,弘扬为服务对象的“五心”(爱心、诚心、热心、耐心、恒心)精神。理清服务对象主要存在的困难和需求,明确了项目的具体目标,即医疗康复——身体健康,充分利用每周半天的活动时间,扩大参加人数和人次。使更多社会面服务对象,参加到免费体检、优惠治疗等项目活动中来。心理治疗——心理健全,建立专业的“心理治疗工作室”,聘请具有心理咨询师资质人员为有需要的服务对象进行心理辅导、治疗,以及服务对象家庭成员的治疗。就业基地——社会融入,与政府相关部门联系、合作,完善基地建设,拓展服务对象的就业渠道。小组工作——“月季飘香”,根据服务对象的需求,结合各子项目活动,每季度确定一个主题开展活动。另外,我们还制定了相应的项目策划书,以及各子项目的计划书、名称、基本理念、目标、活动安排、活动内容、评估等,使我们在开展活动中游刃有余,得心应手。
三、“康复社”项目的结构图及内容
图2:“康复社”项目的结构图
四、“康复社”项目的开展
(一)医疗康复
1.直接服务。(1)禁毒与防艾宣传:社工与社区医生联合开展宣传预防活动。(2)心理咨询:社区医生通过了解服务对象吸毒史,他当前身体症状、家庭情况,需要解决的问题等方面,对其进行心理疏导、认知行为指导。(3)免费体检:包括血压、心肺、肝脏、妇科、血液、心电图、B超、X光片等检查。(4)免费诊治:社区医院各门诊科室对服务对象实行免费诊治。(5)药价优惠:对确有疾病,同时经济又困难的服务对象,给予适当免费或优惠。(6)健康指导:对服务对象开展一对一的饮食、睡眠等健康生活指导。(7)医疗建议:对某些疾病超出社区医院诊疗能力的服务对象提供医疗建议。(8)开展体能测试,体能康复锻炼:由社区医院提供场地设备,为服务对象进行体能测试,并组织进行体能康复锻炼。
2.间接服务。(1)定期例会:讨论并且制定服务计划、活动方案及交流活动的开展情况。(2)信息互通:建立信息互通及尿检备案制度。(3)建立病例:医院为每名“康复社”成员建立了病例资料。(4)开设戒毒康复讲座:社区医生为“康复社”成员开设戒毒康复讲座。
(二)心理康复
吸毒者的心理康复是一个较为漫长而且艰巨的过程。为此,我们开展个别、家庭、集体等多元化、多层次的心理辅导和治疗。聘请社区医院的精神卫生防治的医生每周一次的“一对一门诊”和定期不定时的“健康生活讲座”;利用社工点的资源——家园心理咨询室的社工(有国家心理师资格)不定时为服务对象进行个别治疗、家庭治疗或集体治疗、心理健康讲座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两年来,为一百多名服务对象免费进行了心理咨询。
(三)就业基地
首先掌握服务对象情况,了解服务对象需求,随后社工进行分析判断,挖掘就业资源。社工根据上述情况了解相关政策,并寻求相关部门、企业的支持。最后根据服务对象的不同需要提供相应的技能培训、推荐就业、自主创业或自谋职业。
1.通过与居委就业援助员、镇劳务部门的协调,安排部分年龄偏大、家庭生活较困难的服务对象到社区公益性岗位(小区保洁工、绿化工等)。2.充分利用政府免费培训的机会,组织服务对象参加技能培训,使他们能够获得更多的就业岗位。3.主动增强与区域内及周边各用人单位的联系,用好宝山区政府为增加就业而采取的各项优惠、托底政策,让更多的服务对象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4.联系各相关部门,挖掘服务对象自身的资源,为自主创业的服务对象提供创业指导和咨询帮助。
(四)小组活动——“月季飘香”
为了使各项工作取得更好的实际效果,我们又将社会工作的“小组工作”融入各项目中,定期组织服务对象参加小组活动,使他们真正从思想上认识到毒品的危害性,树立他们戒断毒瘾的信心和决心。
(五)“康复社”项目取得的成效
“康复社”经过两年多的运作,已经初步形成了一套工作制度、内容、流程、方法。据统计,“康复社”开展活动以来,政府及各方的投入达到5.3万元(其中医院2.8万,民政部门发放医疗补助2.5万)。参加“康复社”的服务对象80人。对其进行免费心理咨询和医疗帮助150人次;助其免费接受体检、就(复)诊180人次,检查项目达360多项次;举办健康讲座6次;举办禁毒小组活动15次;组织服务对象参加各类康复活动200人次;成功推荐就业50人次;技能培训30人次。两年来,康复社成员的戒毒表现均十分稳定,定期尿检全部为阴性,无一人复吸。截止2008年6月,有44人被认定为“戒断毒瘾三年以上人员”,占到人户相符人员数的59%。有20名戒毒表现较好的人员已被安排到社区公益性岗位就业。有10人通过自谋职业以及自主创业,也已经走上了正常的社会生活之路。服务对象江某,2007年7月解教回归社会后,一度陷入就业困境。在社工的帮助下,他开了一家小店。一年来,小店生意兴隆,为此,江某对未来生活更加充满了信心,进一步巩固了他的戒断毒瘾的信心和决心。
标签:社工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