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临床儿科用药面临的问题和对策论文_孙晓红,范夕娜

试析临床儿科用药面临的问题和对策论文_孙晓红,范夕娜

诸城市人民医院 262200

摘要:小儿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其各器官尚未发育完全,体内各大系统的功能也不完善,因此在摄入药物后易发生不良反应。在临床上,小儿在摄入某些药物后,可出现与成年人有所不同的药代动力学特性。因此,在为患儿开具用药处方时,应注意处方的合理性和安全性。

关键词:临床;儿科;用药;问题;对策

儿科患者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各个脏器的发育还不完善,酶、免疫、神经系统正处于发育期间,如果患儿突然发病,病情都会较重;而临床上的药品对于小儿的身体都不适用,小儿的机体对于药物的代谢能力与排泄速度亦不适应,因此,更易产生药物不良反应;而且,由于药品的研究管理制度还不健全,临床上儿科的用药方面还面临着绪多问题。

1我国临床儿科用药面临的问题

1.1儿童不合理用药现象较严重

儿科疾病大多复杂多变,发生医疗差错的可能性较大,需要及时准确的药物治疗,尤其是婴幼儿用药要比成人复杂,风险和安全隐患较大。而临床上小儿用药量不足或过量的情况时有发生,医生开药的自主性大,有的医生甚至改变药物剂型、增加剂量,导致药效降低或者增加毒副作用,直接威胁儿童的生命安全,而国家相应的法律法规、行业规章制度不健全,医学伦理学约束也不完备。

1.2儿童药物不良反应高发

儿童用药成人化,极易发生药物不良反应或中毒。儿科又称“哑科”,婴幼儿不能恰当表达自身感受,直接影响疗效和不良反应的观察。据权威报告,儿童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率平均达到12.9%,其中新生儿为24.4%,而成年人为6.9%。

1.3儿童专用药物种类、剂型存在巨大缺口

儿童用药品种规格少、剂型少,尤其是满足临床需要的特殊规格和剂型严重缺乏,开发周期长、利润低、成本高,是导致儿童药品缺少的主要原因。由于没有合适的剂型,将注射剂用于口服或外敷的现象时有发生,难以保证儿童用药的准确和药效。目前我国现行药物制剂品种中,90%以上没有儿童剂型。

1.4滥用注射剂

输液是药物经静脉直接进入体循环,其中的微粒可造成血管栓塞和静脉炎等,毒性反应出现最快,程度也可能最严重,在所有给药途径当中,静脉途径导致的死亡率总是高居首位,WHO己将注射液人均用药次数作为评定合理用药的重要指标之一。固目前医生及患儿家长对滥用注射剂的危害性均认识不足,习惯将静脉给药作为首选,一些患儿家长甚至主动要求医生给患儿打“吊针”。一些医务人员不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动辄采取静脉给药的现象比较普遍。

1.5滥用抗生素

目前我国儿童用药的特点是抗感染用药占据主导地位,传统的中成药在儿童用药市场中所占的比例较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大多数医院儿科门诊应用抗菌药物的途径多为静脉滴注给药,二者如影随形,危害互相加重,近年来,随着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开展,如静脉炎、血栓形成及栓塞、微粒污染、细菌与真菌污染、化学污染等多种不良反应不断发生,团严重危害儿童健康。

2应对儿科用药面临问题的对策

2.1加强医护及技术人员之间的协作

医生、护士、药师都应参与到儿童临床合理用药当中。医院应开展相应的专题培训和学术讲座,医务人员要不断学习药学新知识,充分利用新进展、新技术如治疗药物监测和群体药代动力学等,提高对儿童合理用药、个体化用药的实践水平。医师为患儿建立用药档案,保障患儿用药安全,护士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做到规范准确用药,确保技术操作无菌,发现不合理用药时,即时阻止药师开设合理用药咨询门诊,直接而向患儿家属提供药学服务。

2.2建立国家级儿科ADR监测体系

儿科医生要时刻注意ADR和疗效观察,重点开展ADR监测,建立儿童用药再评价系统和国家级儿科ADR监测网络,与国家不良反应监测系统同步,形成儿童尤其是婴幼儿ADR资料分析和国家共享数据库,同时要做到正确诊断,努力提高诊疗技术水平,制定个体化方案(包括选药、给药方法、药物剂量、剂型、给药间隔、给药途径、疗程等),并根据患儿状况、药效及不良反应及时做出相应调整,特别是当患儿一旦发生明显的毒副反应,要立刻停药,严防用药差错事故的发生。

2.3鼓励有关机构开发更多儿科用药的规格和剂型

药物政策是国家卫生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科学的药物政策有利于合理用药。应从安全战略高度重视儿童基本药物政策、国家处方基本目录和专业指南的制定,用政策激励药厂研发和生产的积极性,加大儿童新药开发力度,充分利用现有的药品资源,研究符合儿童用药特点、毒副作用小、生物利用度高的新型制剂,特别是缓释或控释糖浆剂、栓剂、贴膏剂等;开发安全科学的儿童药物包装,并注重中医药在儿童用药中的应用,提高中药在儿科临床的使用率。

2.4减少输液及抗生素滥用

儿科医师应选择合理的用药途径,减轻对儿童的损害,也节省时间和费用;国家应制定顺应市场规律的输液价格,提高注射护理价格,体现护士价值,用经济手段抑制过度输液泛滥成灾的趋势;制定相应制度,保证抗菌药物分类管理。提倡正确、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医师在治疗中应注意不同个体的身心差异,准确地选药、计算剂量、给药时间、次数和剂量严格把关,做到用药准确审慎。

2.5普及合理用药常识

开展广泛的用药知识宣传和健康教育活动,引导媒体客观真实传达信息,普及公众合理用药的常识性内容,提高广大民众对滥用输液和滥用抗生素危害的认识,警惕静脉血栓、静脉炎、医源性感染等并发症存在的安全隐患。

2.6开展低龄动物前期研究

科研工作者可进行低龄动物药物剂量与肝、肾功能相关性的试验,部分替代儿科临床用药的基础研究,如儿科药理学、药物动力学、临床药理研究的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可作为儿童慎用、禁用、剂量酌减的依据。

2.7启动儿科临床药理基地,审慎稳妥推进临床试验

积累详实的临床资料是解决儿童安全、正确、合理用药的关键,只有儿童临床试验能做到,这项工作具有挑战性,函需通过制定相应政策、法规、指南进行科学管理。有关部门可以启动儿科临床药理基地,担负着儿童新药试验、上市后药物再评价的任务,针对儿科用药的特殊性,进行合理用药的科学研究。在不违背伦理的前提下,有关部门还可以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法规,鼓励药厂或制药公司在临床适宜的情况下进行以儿童人群为研究对象的临床试验。

结语

总而言之,小儿的身体正在不断发育,其摄入药物的药效学和药动学特征与成年人不同。临床医生要谨慎为小儿选用药物,并在用药后对其进行不间断的监测,以减少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提高用药的合理性。

参考文献:

[1]白俊华,柴银巍.儿科病房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方法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3(24)

[2]方丽.优质护理服务在儿科病房实施的方法及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3(01)

[3]张正萱.儿科病房搬迁的组织与实施[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 2013(02)

[4]谭芬华,母方,户建华.儿科病房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实践与探索[J].河北医药.2013(20)

论文作者:孙晓红,范夕娜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6年12月上第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3/21

标签:;  ;  ;  ;  ;  ;  ;  ;  

试析临床儿科用药面临的问题和对策论文_孙晓红,范夕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