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型城市发展接续产业的影响因素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因素论文,产业论文,城市论文,资源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资源型城市是以矿产等自然资源的开采和加工为主导产业的城市。自然资源产业对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曾发挥重要作用。但是,长期以来,资源型城市对资源产业的过度依赖导致了产业结构单一,产业附加值低等问题,更为严重的是,由于长期对资源进行掠夺式和粗放式的开采和利用,使得资源储量日益减少,部分资源型城市已接近枯竭。据中国矿业协会统计,我国目前已形成了400多个以采矿为主的资源型城市,其中20%处于成长期,68%处于成熟期,12%处于衰退期,全国有400多座矿山已经或即将开采完,有50多个矿城的资源已经处于衰退状态,面临着矿产资源枯竭的威胁。资源产业衰竭带来了一系列突出的社会和环境问题,诸如企业经营困难、下岗职工人数增多以及生态环境恶化等。由于资源的过度开采,造成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下降,发展接续产业势在必行。总体上看,我国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已经十分突出。接续产业的选择是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资源型城市及时培育发展接续产业,可以提高城市产业竞争力和消除畸形产业结构,使城市摆脱对不可再生资源的严重依赖,从而增强城市发展可持续性。鉴于此,本文对资源型城市发展接续产业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目的是通过对接续产业的影响因素分析来探讨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的方向途径。
一、资源禀赋
资源型城市因资源而兴,资源型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和居民的生活必然受到资源禀赋的强烈约束。一般来说,主导资源和主导产业决定着资源型城市的兴衰,资源的储量、品位、赋存和开发条件及市场潜力不但直接决定着城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效益,而且也影响了资源主导企业的效益与生命周期。除主导资源外,后备资源也影响和制约着资源型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后备资源的种类和储量影响着城市的经济结构。资源型城市长期发展的资源约束主要包括:①基于目前的勘探和开采技术制约形成区域资源可开采的储量约束;②资源存量的约束。如果一个地区的后备资源充足,互补性强,那么城市经济结构就呈现多元化发展态势,资源型城市也有充分的时间发展接续产业;反之,则易形成围绕主导资源开发的单一经济结构。自然资源禀赋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既存在正面的“直接效应”也存在负面的“间接效应”,而不仅仅是负面“诅咒效应”。当自然资源作为生产要素进入生产函数中时,会对社会再生产起到促进作用。但是如果经济增长过多地依赖自然资源时,就会排挤其他经济社会生产要素对经济增长应有的促进作用,从而阻碍经济社会发展。
二、产业基础
资源型城市以资源开采和加工为其核心产业部门,建设周期长,占用资金多,规模相对较大,生产要素具有专业化和单一化的特点。资源型城市产业的应变性、适应性及可调控性均较差,其产业结构具有较大的发展惯性和超稳态性。资源型城市大都是靠单一的资源开发形成的,而这些资源本身多数是不可再生的,因此,靠单一的资源经济难以保证城市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随着资源开采其储量日益减少直至完全枯竭,也就无法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资源型城市已形成的产业基础是发展接续产业的出发点,接续产业的选择在一定时期内都有历史的继承性,原有的经济基础在短期中对接续产业的选择仍然起着决定性作用。对于那些在资源储量和开采成本方面有一定优势,但其附加值低的资源型城市,可以继续以此资源为依托,延长产业链,实施产品深加工,发展资源加工混合型产业为接续产业。而对于那些在资源储量和开采成本方面没有优势的资源型城市,要通过招商引资和承接其他地区产业转移来加快培育新型产业,植入新型产业,发展加工型产业和非资源型产业。
三、产业生命周期
资源型城市发展接续产业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是其主要矿产资源所处的开发阶段。资源开发一般经历开发初期、开发上升期、成熟期、衰竭期四个阶段。开发上升期产量迅速上升,而生产成本基本保持稳定甚至有所下降,资源产业的发展推动了资源型城市快速成长。成熟期是资源开发的鼎盛时期,产量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但此时由于资源开发程度的加深,剩余资源储量越来越小,开发难度提高,生产成本开始上升。衰竭期是产量不断下降,而成本大幅上升的阶段。在成熟期时,资源产量保持增长或基本稳定,开采成本较低,这时可以选择下游深加工业作为接续产业,下游深加工业可以利用资源优势得以发展。如果处在衰竭期,此时资源储备已经不足,产量持续下降,开采成本大幅增加,此时资源产业的生命周期已经接近停止,资源型产业的矛盾和问题充分暴露,企业自身没有能力去解决存在的问题与矛盾,只有靠政府来启动转型,这时政府不仅要支付转型成本,还要承受很高的社会成本,发展下游产业缺乏原料来源和竞争优势,此时就不宜选择下游深加工业作为接续产业。
四、区位条件
资源型城市区位条件是指资源型城市所在地理位置、交通、科技水平、居民受教育状况等的总和。资源型城市不仅是资源基地,也是一定范围内的区域政治经济中心,区位条件优劣直接影响到资源型城市采取的转型方式。从资源型城市发展实践来看,区位对城市发展的影响作用较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投资和经营总是按成本最小化和利润最大化指向来选择最有利区位。那些区位优势明显的资源型城市容易获得的充足的劳动力、人才、资金和适宜的技术等自然资源以外的各类资源,从而实现经济结构的多元化和产业的升级,最终推动城市经济形成良性的累积循环。相反,那些区位条件较差的城市则因缺乏发展所需资金、人才和技术支持等关键资源而发展缓慢,甚至衰退而最终陷入困境。市场、交通和地理位置等对我国资源型城市发展产生着普遍而重要的影响。区位因素对资源型城市接续产业的选择主要是通过距离成本来发生作用的,与燃料、原料地和消费区的距离远近是影响产品成本大小的重要因素之一,资源型城市接续产业的选择必须考虑到由于区位条件形成的如运输费用等各类成本。我国80%的资源型城市分布在中西部地区,远离经济发达地区,远离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除一些区域性企业外,很多企业不得不面对相对较高的物流成本。交通条件优越的城市可以从其他地区以较低的运费获取能源和原材料,而其产品便于销售,因此适宜发展加工型产业。较高教育程度的居民、充足的人力资源、适宜的制度和创业的人文氛围和环境等都有助于资源型城市的产业转型和培育接续产业。
五、人力资本
具有一定素质的劳动力是发展接续产业的关键前提条件。资源型城市发展接续产业要与其人口、劳动力的数量、质量相适应。充足的人力资本是资源型城市发展接续产业的关键因素之一,人力资本投资与积累对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和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舒尔茨认为,人的知识、能力、健康等人力资本的提高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远比物质、劳动力数量的增加重要得多。Claudio(2005)研究表明,在一个人力资本丰富的经济体中,自然资源对经济增长的负面效应将会减小。人力资本水平越高,自然资源对工业部门劳动力的挤出效应就越小。从人力资本投资同资源型城市接续发展的关系看,人力资本投资是产业接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为发展接续产业提供了良好的投资环境和人力保障。通过人力资本投资实现代际之间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传递是资源型城市接续发展的根本途径。人力资本对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作用。
(一)人力资本投资是提升资源型城市发展接续产业的动力。作为一种独立生产要素在生产函数中的作用,人力资本同物质资本一样是经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要素。人力资本是生产技术应用的载体,既传承了原有的生产技术,同时创新和传播新的生产技术,极大地提升了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而且人力资本是一种增值性的资本,在生产的过程中不断地实现自我积累,为城市接续发展能力的提升产生持久的影响。同时,人力资本的提升对其他生产要素产生积极作用和影响。对人力资本的投资与积累会极大地提高物质资本生产力。在一定技术水平下,物质资本量的扩张会降低其边际生产力。但当人力资本水平提高后,必然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提高了物质资本的使用效果。
(二)人力资本投资提升了资源型城市发展接续产业的创新能力。充足的人力资本有助于增强资源型城市的产业创新能力。产业创新系统是资源型城市创新体系的核心,体现着城市内产业创新能力和竞争力的强弱,也反映出一个产业吸收外来技术和承接接续产业的能力。产业创新就是要通过全面创新来催生新型产业并带动其发展。高素质的人力资本对城市产业创新是十分重要的。由于科技创新依赖于高素质的科研人员,因此,人力资本水平的高低既决定着资源型城市的技术能力,又决定着先进技术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的生产效率。人力资本作为生产力要素,不仅具有生产要素功能,还具有科技创新的功能,是科技进步的重要源泉。新技术扩散的范围和速度与城市的人力资本存量具有密切的关系。在其他条件一定的情况下,人力资本存量越大,技术扩散的范围就越广,扩散的速度就越快。人力资本的投资增加主要是技术进步。增加人力资本投资能显著提高劳动力的整体科技文化水平和生产效率。由于人力资本具有很强的外部效应,这使在劳动力数量投入不变的情况下有效劳动供给增加,使劳动边际产品曲线向外扩展,抵消收益递减规律的作用,同一劳动将更有效率地推动物质生产要素,从而使人均产出不断增长。
(三)人力资本投资是优化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的动力。依据克拉克等的研究,产业结构转化本质上是对包括物质资源、劳动力和人力资本等生产要素进行重新配置的一个动态过程。在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升级过程中,人力资本所起的作用至关重要。资源型城市的产业结构升级能力取决于其所拥有的人力资本数量、质量和结构状况。人力资本有效供给有助于提高发展接续产业的能力和产业转换速度。产业转型的效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城市人力资本状况,充足的人力资本将为接续产业的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保证。人力资本存量增加会造成其他生产要素的集聚,这使得人力资本存量高的产业部门和地区,具有使资源集聚到该部门和地区的比较优势。集聚效应促进了其他生产要素在产业间的转移和配置,提高了产业转化速度,促进了产业结构升级。另一方面,人力资本作为技术的载体,会通过“干中学”和知识外溢诱发技术创新,并促进技术引进与吸收。从产业演化的角度来看,人力资本通过加快产业结构转换、增强产业创新能力以及加速产业扩散与转移来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在市场机制下,资源流向那些人力资本充足科技含量高的产业部门,使这些产业部门的生产能力扩大,推动产业结构逐步升级。而产业结构升级后,又会增加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激励人力资本的投资与积累,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六、科技水平
在资源型城市形成与发展过程中,技术创新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城市的发展与衰退。随着新的资源节约型技术不断被开发出来,经济增长将由初始生产函数依次向新的生产函数跃迁,资源型城市经济由此在长期中得以持续增长。现代社会通过一次又一次技术进步突破资源瓶颈而实现持续增长。资源型城市竞争力最终取决于其科技水平,资源型产业的衰竭主要在于随着资源的开采其储量日益减少且资源产品的技术含量较低。科技进步对资源型城市发展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①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结构变革。当技术进步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导致生产技术体系与生产方式发生变革,从而引起产业革命,使产业结构和经济社会结构发生调整和变革。②用高新技术加快改造传统资源型产业。通过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作用,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推进资源型城市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延伸资源产业链条,使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逐步由产业价值链的低端向高端迈进,提高资源型产业附加值。③技术进步可以通过对生产要素利用效率的提高而使生产率和相同要素投入下的产出水平提高,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削弱收益递减规律对生产效率产生的影响。④减少资源型城市经济对自然资源的依赖,并使稀缺资源得到合理和高效地使用。一方面,技术进步通过提高自然资源的利用效率,或使用替代性资源而减少经济对自然资源的依赖程度;另一方面,技术进步提高了各要素集成利用的效率和效益,改善了人们对自然资源无限制的耗竭性使用,从而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⑤通过改变资源开采与加工工艺,提高资源利用率,不但延长了资源型城市的生命周期,而且减少废弃物排放,有利于城市生态环境建设。⑥科技进步引发新型产业的发展,这减少了对传统资源的依赖,提高了资源附加值,进而促进了接续产业的形成,有利于城市产业转型,从而避免了资源型城市的衰退。
七、资本水平
资本形成能力不足是影响资源型城市发展接续产业的主要因素之一。资源型城市的主导产业为资源采掘业和资源初级加工业,因此其输出产品的附加值一般较低,资本积累比较缓慢。由于我国政府长期以来对资源型产品实行价格管制,以维持市场价格体系的稳定和保证下游产业不因原材料和能源的价格上涨受到影响,从而使得资源和其初级加工产品价格未能反映出真实的供需状况,以致资本收益增长乏力。由于大多数资源型城市和其他类型城市相比,经济相对较落后,国民收入水平较低,因此,资源型城市和地区的资金积累率及消费资金中转化为储蓄的部分十分有限,这种资金与财力状况使得资源型城市和地区既不能发展地方一般工业,又无法大规模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导致区域经济、社会综合发展水平往往落后于其他类型的城市。资源型城市没有建立起可持续的资本形成能力和资本形成机制,再加之由于相关制度的严重缺失,也没能形成健全的资本配置方式和合理的资本配置机制。随着资本积累规模的扩张,资本的边际生产率大幅度下降,导致经济增长动力的单一化,难以建立起经济长期持续稳定增长的机制。资源型城市生态环境恶化导致其资本外流。矿产资源的开采一般都会伴随着严重的环境污染甚至伤亡事故,对当地居民的生活造成严重的负外部性,影响了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再加上当地城市化水平不高,基础设施不完善等不仅难于吸引外部资金进入,还导致本地资金外流。在大部分资源型城市中,资源开发所产生的大量的资源财富,并没有有效地转化为工业化所急需的资本。资源型产业的收入用于不适宜的消费,导致物质资本的大量流失。
八、环境因素
长期以来,许多资源开采企业在生产时只注重短期经济效益,对资源进行掠夺式开采从而加速了矿产资源的耗竭,资源型城市对资源进行的粗放式开采给生态环境造成了很多负面影响。资源型城市重生产、轻建设、轻生活和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造成环境污染严重,自然生态环境遭到较严重破坏,如资源的大量开采导致的地面塌陷和地下水位下降,废气、废水不经过处理大量排放等,来自矿山建设和生产过程中的排矿堆、尾矿等废弃物,不仅污染了环境,还占用了大量土地。资源型城市的较差的生态环境一方面制约着高新技术产业、旅游业、生态农业等环保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导致其难以吸引优秀人才。
以上定性分析了影响资源型城市发展接续产业的八个因素,其中,资源禀赋、产业基础、产业生命周期、区位因素为资源型城市个体特征因素;人力资本、科技水平、资本水平、环境因素为资源型城市生产要素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