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农村寄宿制小学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感悟论文_张慧珠

对农村寄宿制小学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感悟论文_张慧珠

河北省衡水市振华小学 053000

摘要: 教育布局的重新调整,使得农村教育资源 、环境 、 硬件建设得到了发展和改善。寄宿制小学作为新时期农村教育的发展成果 ,越来越多的出现在全国各地。寄宿制小学学生在校时间长 ,课程标准所规定的文化课程时间非常充裕。所以,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对在校学生健康的成长就显得格外重要。如果把课外活动和校园的文化建设尤其是与传统文化的传承有机的结合起来,不仅使学校的德育教育更上一个台阶,也能给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以及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 农村寄宿制小学 传统文化教育

*河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农村寄宿制小学传统文化教育的初步探索》(立项编号:1507012)研究成果。

教育布局的重新调整,使得农村教育资源 、环境 、 硬件建设得到了发展和改善。寄宿制小学作为新时期农村教育的发展成果 ,越来越多的出现在全国各地。寄宿制小学学生在校时间长 ,课程标准所规定的文化课程时间非常充裕。所以,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对在校学生健康的成长就显得格外重要。如果把课外活动和校园的文化建设尤其是与传统文化的传承有机的结合起来,不仅使学校的德育教育更上一个台阶,也能给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以及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当前小学教育中实施传统文化教学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小学教师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不足。从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来看,他们非常信任教师,在他们心中教师是无可超越的权威,这有利于教师做好组织教学工作,顺利地进行各项教学活动。然而,有些小学教师自身对于我国传统文化并不太了解,或者关注点并不在于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而是一些传统文化的糟粕,因此在教学中往往偏离了应有的教学内容和方向,甚至使小学生形成了对传统文化的错误认知,这显然不利于小学教育的发展。

那么怎样对学生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呢?我们知道,空洞的说教不会在学生的心灵深处激起美好的情感涟漪。所以我们必须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持久、高效地开展传统文化教育。

第一,在小学教育中要重视传统文化的教学方式。在小学阶段进行传统文化教学是启蒙教育的重要部分,在这一阶段做好经典文化的培养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这一阶段的传统文化教育需要以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特点为依据,注重教学方式的选取,避免盲目的灌输式教学。首先,传统文化教学需要教师在熟知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进行精细的筛选和备课工作,选取我国传统文化中具有代表性的经典名篇,同时通过科学的教学计划和步骤使小学生能够迅速掌握其中的基本精神。其次,传统文化的教学需要应用多样化的方式方法,使课堂更加丰富多彩,提高小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采取讲授和讨论的方式进行互动式的教学,同时可以创新讲授方法,利用生动的图片和动画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能够全身心融入到传统文化教学中。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第二、通过课堂教学渗透传统美德教育,是一条重要的途径和方法。比如,借助品德课、科学课、语文课等,把传统美德的基本观点、基本内容与教学内容有机的融合在一起传授给学生,不仅内容广泛,而且形式多样、角度多变,使学生在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受教育过程中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为之形成正确的人生观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三、可以利用网络资源来丰富小学生的传统文化教学学习内容。我国网络技术在不断发展,人们可以通过网络快捷便利地搜索到海量的学习资源。网络上的传统文化信息十分丰富,既有大量的文本资料,也有丰富的音视频资料,小学生可以在家长的指导下自主在网络上查找相关感兴趣的传统文化内容,通过丰富的知识来完善自身对传统文化的认知。

第四、借助家长的影响对孩子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家庭教育是教育的基石,好的家庭教育会使孩子受益一生。家长作为孩子的引路人,培养孩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可以造就孩子良好的品格。比如:平时在家,每天晚上可以选些经典名作与孩子共同阅读,小学阶段正是孩子心性未定、心地纯净的时期,诵读《三字经》、《弟子规》、《论语》、《唐诗宋词》等经典作品,沐浴古代圣贤的智慧思想;再者,家长可以利用节假日带孩子出去感受我国的传统文化,如陪伴引导孩子参观各类书画展、音乐会、武术、曲艺、棋类等传统节目,尤其是民俗和节日,孩子学习了解这些风土人情对于将来融入社会,尊重多样文化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第五、作为新时代的班主任,不仅要教书育人、兢兢业业、无私奉献,还要肩负起在班级工作中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基于此,我们小学班主任必须在班级工作中引导学生了解民族文化遗产,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培养学生形成民族文化的认同感。班主任可以利用班会课、升旗仪式、民族传统节日、重大纪念日、重大事件等,组织和指导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如清明节带着学生到离校不太远的烈士墓去扫墓,通过缅怀先烈的主题活动,进一步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使学生更加珍惜当前的幸福生活;重阳节时,可发动孩子回家为爷爷奶奶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组织学生到孤寡老人家里看望、慰问老人,以此来传承敬老爱老的传统美德等。

第六、充分利用本土传统文化资源进行传统文化教育。 我们所传授的传统文化知识不能脱离生活,脱离乡土社会,如果我们所讲述的古代人物以及所背诵的诗词离孩子的生活太远,他们就容易和传统文化产生距离感。因此,我主张让孩子们先去接触身边的传统文化,接触身边的榜样,增强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增加他们对传统美德的感悟,从而激发他们热爱家乡,弘扬中华民族良好品德。

第七、把传统文化融入诵读经典常态化活动中。诵读经典是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学校主要活动方式之一。常态化地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有利于推进素质教育,有利于学生从经典中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的家园情怀、汲取民族精神的养分、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有利于让学生广泛深入地撷取国学精华。在记忆的黄金时代增加经典储备,提高文化素养、审美品位及语言文字应用能力。

学校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传承教育,不仅仅是为了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提升校园文化建设的品质,重要的是强化了民族文化底蕴对学生的浸染和熏陶,促使学生加深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积累。这无疑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论文作者:张慧珠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8年第10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23

标签:;  ;  ;  ;  ;  ;  ;  ;  

对农村寄宿制小学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感悟论文_张慧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