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现如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完善,人们的精神生活也得到了相对应的满足,就城乡建设而言,乡村的规划工作也开始涉及视觉效果的建设,所以,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关注乡村的规划设计,基于此,本文就从休闲背景下分析乡村规划设计展开分析阐述,从而为乡村的发展提供一些策略。
关键词:休闲;乡村;规划设计
1、农村景观的概述
近几年的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速度加快,也加速了农村的快速发展。在对农村景观规划的过程中,规划设计方案趋向城市景观的发展规划模式,比如,建筑模式、环境绿化种植等方面都在效仿城市建设。总的来讲,农村的建设和发展没有创新,没有突出自身特色。所以,新视角下的美丽乡村建设要把建立以人为本的农村景观发展体系、发展农村特色风貌、改善居住环境、提高经济文化价值、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农村生态环境等作为新农村规划设计的主要目标。
经过大量的实际调差发现,很多的农村景观环境存在很多问题:居住环境绿地覆盖率非常低;娱乐休闲空间少;道路两边空地没有充分利用;街道排水系统不完善;生活垃圾随处丢放;公共空间的基础设施比较差;没有明确的指示系统等。
2、乡村规划设计的要点分析
2.1设计理念
新视角下的乡村规划应该结合当地的地理条件和环境,以方便农民的生活和生产为基础;应该把人的行为和环境设计有效结合起来,满足农民需求;建设足够的交流空间以及设施,重视发展邻里关系,建设和谐美好的生活环境为农村规划设计目标。
2.2设计原则
通过对乡村景观进行考察,依据不同地区的农村实际情况以及所欠缺的问题,进一步提出新农村建设更新与保留的设计原则。通过保护乡村原味以及对空间的充分利用来展现农村独特的生活方式,努力创造一种农用与休闲的共存空间。
2.2.1农村景观的更新。更新也就是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对各种有利因素进行有效整合,通过重建或者改造使农村景观更加舒适和美观。主要包括生产生活方式的更新和土地生态格局的更新。
2.2.2农村景观的保留。一些能够体现农村价值的景观环境都要尽可能的保留。比如一些自然景观或者是生产生活方式体现的草根文化等。
2.3设计思路
2.3.1保留原有的乡土元素,更新利用方式。美丽乡村的整体规划应该是可持续规划,应当重视节能、节材,同时要充分利用乡土元素,甚至是变废为宝,坚持这样的设计思路既节约成本又能突出当地的风土特色。比如,沼气池的有效应用大大改善了农村的卫生环境。
2.3.2保留乡土文化,更新景观品质。农村的民间信仰以及风土人情是长期以来发展的时代衍生物,代表着农民平常的生活情趣,保留这样的地方传统以及文化内涵能够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同时也是当地文化的一种传承。
2.3.3更新农村绿化,保留乡土肌理。农村的绿地规划应该保留当地的人文特色,同时把现有的人文景观和自然充分的融入其中,以丰富农村绿地,充分体现别具一格的地方风貌。街道绿化可以与当地的田园人文景观相协调,庭院和绿化相结合充分体现农家田园的特色景观。
3、美丽乡村规划设计的方向分析
3.1点亮居民住宅特色,营造建筑群的整体性
居民住宅的景观提升也是美丽乡村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保证房屋建筑质量外,还应在建筑群布局的合理性、外观的整体性上保有自身的特色。民居风貌直接决定了乡村的外在形象,给人以第一直观的印象。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居民住宅应与当地的生活习惯、自然环境、文化氛围融为一体,技能体现地域特色,又能彰显美丽新乡村的风貌。
3.2合理产业布局,营造产业集成模式
美丽乡村的景观建设是规划发展方向的头一步,是美丽乡村的外在表现。以乡村为基础,发掘农业与其他产业特点,合理规划,实现“一村一景”的独立特色。乡村景观的美丽与否与产业布局是一体的、不可分割的,不能制造孤立的、形式上的“景观”,要统筹农村经济发展,立足实际生产生活,通过土地的流转进行土地整合,营造集约化、一体化的区域经济模式。
3.3重视环卫治理,营造健康美丽环境
只有健康才有美丽,所以美丽乡村的卫生环境是规划设计的重要内容。包括乡村环境卫生的建设、治理、长效保持清洁和维护的机制、专项管理的监督和检查。例如:专人负责公共场所的清洁、居民生活垃圾的分类回收处理和定点清运、专管人员的流动监督、居民卫生保持的宣传。通过卫生环境的管理和整治,为美丽乡村营造健康、舒适、放心的宜居生活。
3.4倡导传统文化,营造良好的精神文明生活
国家十分关注乡村精神文明与文化建设,大力度的投入乡村文化事业。乡村文化事业的繁荣标志着一个新兴美丽乡村的文化建设的效果。所谓乡村文化建设,既要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又要凸显出本乡本土的人文特色和风俗习惯,例如:少数民族风俗、文化遗产等。在宣扬民族传统文化的过程中,让村民从自身文化感受和熏陶中获得乡村集体的归属感和满足感。
3.5回归大自然,营造天然、淳朴的生态美
多数乡村都独立的坐落于山、水、平原之间,与诸多自然因素融为一体,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在乡村间极少有工业污染,纯天然生长,无增长激素等。美丽乡村的规划设计必要立足于本身的自然风光和地理条件之上,营造有特色、有品位、与自然和谐共融的生态环境。
4、乡村规划设计的案例分析
九房村位于杨滩乡东南位置,面积为14.7平方公里,人口共有1880人,设有1个村支部委员会,分为16个村民小组。人均山场10.5亩,主要种植茶叶、毛竹以及板栗,其中毛竹的砍伐量在650万斤以上,木材采伐在1550立方米左右。目前,村里有木材、竹器半加工厂十几家,还有养鸡户4家、养兔户3家。外出务工人员占总人口的32%。针对该村规划设计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做好乡村清洁工程垃圾处理全覆盖工作,采取分散处理、分区包干、分级投入以及分期考核机制,成立清洁队伍、增加环卫设施、建立经费保障等,以保障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处于长效运行;二是加快农村产业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建设旅游特色村,发展生态、休闲农业;三是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建立农家书屋,开展创建、评选活动,建立宣传栏,完善一套村规民约;四是完善保障机制,加大财政力度,强化资金保障,增强农民主体意识,充分发挥村民理事会作用,制定管理措施。2014年底已经完成了美丽乡村建设,坚持“生态立乡、文化立乡”的发展战略,先后投入资金达430多万元,设置路灯66盏、硬化道路大约6万m2、设置大小垃圾桶6000多个、安装污水管道逾7200m、建设污水处理池4个、修建农村娱乐休闲广场等。
结束语
综上所述,美丽乡村的规划设计工作不仅要含有美好村庄外在工作,还要利用美好村貌村容,提高村民的生活幸福感与生活品质,进而为培养现代化农民,建设现代化农村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张庆庆.基于休闲视角下的美丽乡村规划设计策略分析[J].建材发展导向,2017.
[2]赵洋波.休闲视角下的美丽乡村规划设计探究[J].安徽建筑,2017.
[3]任平.新视角下的美丽乡村规划设计的几点思考[J].农业科技,2014.
论文作者:王彬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14
标签:乡村论文; 农村论文; 规划设计论文; 美丽论文; 景观论文; 特色论文; 环境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