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水利工程建设利国利民,基于此,应该提高工程建设质量,为了进一步分析,本文以水利工程防渗技术为研究,总结了水利工程渗水的主要原因,分析了防渗技术在水利工程施工中的应用对策,希望通过进一步阐述,能够为水利工程建设工作有效开展奠定良好基础。
关键词:水利工程;防渗;施工技术
引言:水利工程防渗处理是一项系统性的复杂工程,其过程中需要应用到很多相关的科学技术,并在操作中对地质环境、施工技术等有着较高的要求。这要求我们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以刚柔结合、因地制宜的原则进行合理建设,防渗技术应当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升级,为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提供雄厚的物质基础,共同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逐步发展。
1.水利工程出现渗水问题的主要原因
相对于其他建筑工程,水利工程则需要更高的稳定性和抗震效果,并重点观察是否出现渗水问题,防渗措施如果没有处理好不但会导致施工单位的巨大损失,同时也会导致整个项目在施工期或使用期出现严重的质量安全问题,严重的还会威胁到周边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总结来说渗水问题的出现一般归结于以下几个原因。
1.1施工因素
一项水利工程从科研、招投标、设计施工等阶段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其中施工部分占用最大的时间比重,其施工质量与施工技术、工艺、设备、材料、人员素质、检测技术等方面直接挂钩,而施工缝、变形缝等位置更是水利工程防渗的薄弱环节,如果没有选取合适的技术工艺和专业的施工力量进行设计施工操作,那么水工建筑物很难达到设计要求并且还会伴随着渗漏问题频频出现。
1.2外界因素
外在的自然天气和地质条件是导致水利工程出现渗水的关键因素所在。大面积降水的地区会导致其工程受到雨水及地表水较大的冲击,如果不能及时的对其进行排放,必然会导致渗水等一系列问题出现;特别是受地下水侵蚀渗透影响较大的水工建筑物,若不能有效的对地下水进行防、排处理措施,会导致工程在施工、使用的过程中出现更加严重的渗漏现象。
2.防渗技术在水利工程施工中的应用研究
2.1灌浆技术
在进行水利工程施工时,需要采用防渗技术对水利工程进行加固,防止出现工渗漏。其中最常见的技术便是灌浆技术,在施工中将灌浆浆液通过压力的方式融入底层之中,实现地质加固,并以此方式大大提升水利工程的防渗性。创建的灌浆技术包括如下:第一,土坝坝体劈裂灌浆技术。此技术需要以坝体的应力规律为基础,根据基本轴线进行孔洞布置[1],利用压力浆泵向空洞内灌浆,利用此防渗技术时,需要按规定挤压浆液与坝体之间的压力,实现坝体加固。采用此灌浆技术时,需要根据施工需求设计科学的选择方案,根据实际裂缝状况,均匀的设置加固材料。主要可通过部分灌浆的方式提升坝体性能,在施工中若存在较多裂缝则需要使用全线劈裂灌浆的方式,提升水利工程的安全性。第二,对坝体进行高压喷射灌浆。此技术主要是通过钻杆喷射灌浆,充分均匀混合土体与浆液,根据不同的坝体形式,采用定喷、摆喷、旋喷等形式,实现喷射加固。在此技术中旋喷类型应用作为广泛。为保证施工顺利进行,需要对土质进行提前测试,保证其可及时获取地质杂质类型中的杂质。此技术操控性强、施工简单,但对土层的施工要求较高,需要参照其他防渗技术进行设计,保证此灌浆方式具有可行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第三,另一常见的施工关键技术便是卵砾石层帷幕灌浆技术。相比于其他技术其需要与混凝土与水泥粘合,此时混合液体可应用在卵砾石中,当土石硬度较大时,此方式不适用管孔的方式。实际施工中则可以应用打管、套阀的方式,进行灌浆,但此技术会受地层影响,应用条件受到影响。此技术可作为日常应用施工中的辅助防渗村时,在防渗的同时节约资源。第四,在水利工程施工中,需要对灌浆技术进行控制,采用控制性灌浆措施,辅助其他灌浆措施,实现对其他灌浆技术的优化。在此灌浆技术中应用中最常使用的材料便是水泥,根据施工具体的部位特点、施工特性,合理选择不同的施工材料,提升材料的辅助性能,增加材料的抗冲击性,提升水利工程的防渗性,增加其稳定性。
2.2防渗墙技术
在上述文章中防渗技术较为常见,除此之外,另一常见的防渗技术为防渗墙技术。相比于传统的墙体修葺技术,此技术建设成为的墙体质量偏薄,提升了其柔性指数。因此在降雨季节应用防渗墙技术可大大发挥其挡水功能,将雨水侵蚀排除在外。但相比于普遍的防渗技术此技术成本花销较大,在施工中需要不断的创新,根据条件要求合理控制其施工成本。常见的防渗墙技术包括如下内容:第一,多头深层搅拌防渗墙技术[2]。此技术主要是利用搅拌器械对相关浆液进行搅拌并向土层中喷射,随后再次进行搅拌得到满足施工要求的混合物。完成水泥桩浇灌后可采用连续的方式将搅拌桩体连接在一起形成水泥防渗墙。大大提升工程的防水性。此技术相比于其他技术,成本较低、漏液防渗性能较好,但并不是所有工程施工中均可应用,需要根据实际施工的土层则有选择,实际在砂土、砂砾层中应用较多。第二,另一常见技术为锯槽防渗墙技术。此技术需要采用锯槽机械按一定的标准进行刀杆割土,对土体进行反复切割,一般情况下,需要按照标准施工要求合理控制施工锯槽机械的移动速度。并通过循环使用的方式按顺序切割土体,完成水泥浆护浆后,以护壁的形式形成防渗保护墙,并浇筑混凝土。此技术在实际应用中效率显著,成墙具有连续性,同时可形成与水利工程适应性较强的防渗墙。第三,射水防渗墙技术,主要是利用高压流水通过造孔机喷射的方式实现对土体的切割,接下来利用成型器实现对土体的整平。必要时可利用此技术提升施工字槽壁的光滑度,并及时将土体排出,形成泥浆保护槽。在完成槽孔施工后,需要进行连续性混凝土浇筑,以此形成射水防渗墙。在实际工程应用中,此技术应用越来越广泛。第四,链斗法防渗墙技术,在施工中应用率不高,主要是此技术在应用过程总对土体要求较高,需要按照严格的砂砾尺寸进行施工,此技术在应用时,主要是利用链斗进行开槽取土,通过在排桩上安设旋转链头对土体进行挖取。对排桩进行倾斜放置,当其达到标准设计深度后,可开始进行机械开槽,并使用泥浆作为保护壁,及时浇筑混凝土,形成连续防渗墙。第五,在实际应用中另一成本较低的防渗墙施工技术为薄型抓斗防渗墙技术。此技术主要是通过薄型抓斗机对土体进行开槽,随后形成泥浆护壁,浇筑混凝土形成连续防渗墙。此技术在操作中,便于操作、易于施工,需要的浆液量较少,适于推广[3]。
结论
简而言之,我国国土资源面积广阔,人均资源占有量不足,气候灾害频繁,这些都导致了我国水旱灾害时有发生。因此,如何把水的问题治好,既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大事,也是一项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其中水利工程建筑物的防渗问题不容小视,往往很多水利工程重大质量安全事故的发生正是由于水工建筑物的渗水问题所导致,所以水利工程防渗技术的发展、完善和应用,不仅需要水利行业相关部门足够的重视,还应从规划、设计、施工、检测、使用、维护等各环节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
参考文献:
[1]焦丽洁.水利工程施工中防渗技术的应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9(1):142-143.
[2]牛金红.浅谈水利工程防渗施工处理技术应用[J].山东工业技术,2018(12):87-89.
[3]张玉婷.关于水利工程施工中防渗技术的应用分析[J].农家参谋,2018(12):87-89.
论文作者:张淑丽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1/14
标签:技术论文; 防渗墙论文; 防渗论文; 水利工程论文; 水利论文; 方式论文; 工程施工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2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