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与艺术教育改革研究
李亚男
(河北艺术职业学院 河北 石家庄 050000)
【摘 要】 河北作为经济大省对制定落实政策、满足公众精神文化需求、加强文化民生建设有着更迫切的需求。而艺术教育作为公共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近年来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在功能实现、深入发展方面还存在着很多问题,亟待我们探索研究。
【关键词】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艺术教育;改革
近年来,国家和各级政府对公共文化服务工作高度重视,中共十八大报告指出“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同时又指出:“加强重大公共文化工程和文化项目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服务效能。”八届三中全会更是提出了“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战略任务。面对人民群众不断增长并日益多元化的文化需求,如何更好地调动社会力量参与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转变政府职能,显得尤为重要。
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是建设文化强国的根本
公共文化服务是公共文化与公共服务交叉相融的概念,它是处于公共服务领域的文化、隶属于文化领域的公共服务。它是指以政府部门为主的公共部门提供的、以保障公民的基本文化生活圈里为目的、向公民提供公共文化产品与服务的制度和系统的总称,包括公共文化服务设施、资源和服务内容,以及人才、资金、技术和政策保障机制等方面的内容[1]。
河北省是人口资源大省,对公共文化服务的需求十分迫切。近年来,我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有了很大的进步,但在很多方面还需提升,问题主要体现在:一是基层公共文化设施总量不足、布局不尽合理;二是优秀的公共文化产品供给不足;三是基层公共文化投入明显不足;四是专业人才比较匮乏;五是人民群众的参与度还不够[2]。
PIVAS与住院药房一体化信息系统的构建及其应用…………………… 钱晓萍,江翊国,孙大可,等(6·475)
二、艺术教育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地位与功能
(一)服务区域公共文化发展。 高校艺术教育会根据本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需求状况进行调整并提供相应服务满足人们对文化服务的需要;整合地方文化团体或社团、行业企业等多方资源,开展地域文化协同研究;协助政府宏观管理,促进区域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良性循环和发展。[3]
(一)整合专业资源,培育公共文化服务专业人才。 高校公共艺术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既是高校实现服务地方职能的重要路径,也是公共文化服务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一方面要紧贴地方文化产业转型升级和文化事业创新发展的迫切需求,设置与地域文化产业及公共文化建设紧密相关的地方性、应用性、特色性鲜明的艺术教育专业,加大校内资源配置,在经费、师资队伍、场地设备等方面全方位予以保障,为艺术教育专业深化改革提供支持。同时通过深化产教融合、多元合作,形成学科专业与地方文化产业紧密对接的协同互动机制;另一方面,深入了解地域文化产业人才培养目标规格要求,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结合社会需求和学生就业实际,明确艺术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创新课程体系,丰富实践路径,强化资源配置,构建满足公共文化发展需要的多层次人才培养新模式。
(三)政府及社会支持不足。 政府职能部门在推动高校教育资源服务社会方面应给予重视,但目前在高校资源与地方需求的对接方面帮扶力度不够,特别是资金投入不足。没有公共财政的扶持,高校很难在公共文化教育领域有所作为。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与地方的实际需求存在一定滞后,形成了高校优势发挥不出来、地方需求得不到满足的局面。
三、现阶段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艺术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
艺术教育面对其“应然”的功能及使命,以及其“实然”的问题现状,应该坚持自身建设方向,明确自身功能定位,拓宽问题解决思路,探索多途径发展方式,突出艺术特色,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快速发展。
总之,渐进式的专业认知教育伴随着学生成长的四年,只有学生、家庭、学校、企业、全社会齐心协力,共同参与,才能培养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
Pushover study of three loading modes based on multi-modal
(二)服务观念缺失。 虽然教育部在 2009年的《关于深入推进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意见》中,将大学生参与社区服务作为社会实践的重要内容,强化了高校参与服务社会的重要性,但是,高校师生服务公共文化理念贯彻不足,在制度实施和权益保障方面还不够完善,服务实践还不够系统化、规范化,特别是高校没有专门的社会实践平台为艺术教育专业学生提供完善的实践信息和渠道。
(三)促进区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高校必须高度重视艺术教育的育人功能,发挥艺术教育导向和引领作用,寻找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的结合点,做实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工作,使更多的艺术作品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传承,保护传统文化,推动本地区文化的普及。同时高校还应以艺术教育为主力,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经过艺术的加工、润色和升华,开展本地区传统文化创新研究,不断扩大地方文化的影响力和知名度,打造当地文化自强、文化繁荣。
四、艺术教育服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途径
(一)专业认知错位。 由于我国艺术教育长期以来是“精英教育”的理念,教师和学生对专业的定位不准确,还在坚持“领唱”“独舞”“首席”的教育和学习理念,并不以社会实际需求为导向,曲高和寡。由于专业较单一,学生的专业学习、教学实践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联系不大,针对艺术教育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实践活动更为有限,高校艺术教育在服务社会的道路上很难有所突破,教育资源没有得到利用。
(二)培养文化事业专业人才。 人才培养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发展的有力保障,也是高校的首要职能。因此,高校艺术教育首先要深入研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明确本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重点难点,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供理论支撑;其次以当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人才需要为依据,调整专业设置、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和培训,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储备有专业知识,能胜任岗位的专业人才。同时也要与政府、地方文化服务机构紧密对接,为在职工作人员提供专业培训,实现产教融合、多元合作、协同互动机制,为文化繁荣发展、文化强国建设提供人才、理论和技能支持,促进公共文化服务事业的发展。
(二)完善教学实践制度,加强贯彻服务社会观念。 教学实践制度的完善和实施是推动高校艺术教育产业化的根本动力。服务理论是国内外高校探索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学习理论。将艺术教育服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实践作为学生学分认定、综合评定的内容纳入到教学课程体系中,将服务社会与教师的教学、科研一并作为工作考核、奖励的内容,可以使高校师生自觉自愿地投入到公共文化教育中。
(三)政府建立健全引导和鼓励艺术教育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保障机制。 “构建公共文化服务重在最大限度地实现公民参与,应该在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强调公民共享、共建、共有的原则[4]。”怎么实现“最大限度”,最重要的就是政府应增强建立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紧迫感,充分发挥社会力量的重要作用,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引导高校积极投身到公共文化建设中,完善艺术教育参与公共文化教育建设的政策法规,营造出有利于高校艺术教育专业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政策环境,以保障高校艺术教育产业化的长效运行。
同时加强高等院校与地方各级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社会团体、社区等社会各界的沟通协调,扩大教育资源的利用格局,实现优势互补和资源流动,推动高校艺术教育产业化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均衡健康发展。如美术专业在市、区美术馆或展览室进行专题展览或巡展,不仅可以提升学生艺术创作的积极性和成就感,而且可以让公众感受身边的艺术。如果将展览作品进行整理后捐给中小学做教具,不仅可以节省教育经费,还能为艺术教育提供丰富的教学器材,实现智力资源利用的最大化。
近年来,卧龙区高度重视农业品牌化建设,围绕发展现代农业的目标,发挥农业产业资源优势,大力实施品牌战略。以市场为导向,以产业育品牌,以品牌拓市场,品牌农业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势头。
参考文献:
[1]周晓丽,毛寿龙.论我国公共文化服务及其模式选择[J].江苏社会科学,2008年1期.
[2]张桂琳.论我国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基本原则[J].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09年第5期.
[3]邢新.社会艺术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必然性及途径研究山[J].大众文艺,2013(06).
[4]程莹.地方高校公共艺术教育与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人才培养研究[J].传播力研究,2018.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7-0125(2019)24-0174-02
基金项目: 2018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课题编号201803040151。
标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论文; 建设论文; 艺术教育论文; 改革论文; 河北艺术职业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