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煤炭设计研究院 云南昆明 650011
摘要:在我国持续飞速发展的过程中,矿产资源一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市场对矿产资源需求量的增加,近年来,矿山开采越来越多,无序、粗放的采矿活动直接造成矿山地质环境的破坏,如果仍然继续保持这种开采形势,不仅可能造成矿产资源的浪费,还严重影响了国家生态环境建设。面对这样的情况,我国有关部门应当重视和提高对矿山地质环境的保护与治理工作,及时调整矿山开采中的不足之处,制定合理的资源开采计划和制度,在保障开采资源的同时减少对矿山地质环境的破坏,并研究新的更为合适的技术投入到矿山地质环境的保护与治理工作中。
关键词:矿山环境;修复治理;模式;理论与实践
引言
很早之前,全世界早已给我国冠以“矿产大国”的荣誉称号。在最近几年时间里,虽说我国矿业有着些许基础薄弱的弱点,但也还是有所发展的。然而成绩虽然得认可,但弱点依然值得被重视。例如,最近几年频繁发生过的几起矿产地质环境灾害,无论是对于国家来说,还是对于周边的居民来说都是触目惊心的,经济损失自然也是非常巨大的,不仅造成了一些不良的社会影响,而且也不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因此,科学地规划好执行矿山环境修复治理工作意义重大,也是各矿山单位当务之急亟待解决的艰难的问题。
1矿山环境修复治理模式理论探讨
矿山环境修复治理模式的定义,即:矿山环境修复治理模式是在修复治理对象明确的前提下,考虑当地土地开发利用规划的最终目标和植被修复等具体要求,根据地形地貌和地质环境背景以及矿产资源开发方案等,以适宜、有效的修复治理技术与方法为基础,从土地使用者角度构建的一整套结构合理、层次分明、系统完整的修复治理技术与方法的优化组合体系。
2矿山开采中可能引发的地质环境问题
长期以来,矿产资源的开采确实对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凡事有利必有弊,在矿山开采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引发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
在采矿过程中,通常会采取爆破、挖掘等方式,这些行为不但破坏了山体本身的生态植被,也打破了山体自身的稳定和平衡。若没有严格按照矿山开采设计规范开采,企业以自以为安全的方式采矿,更有可能诱发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严重威胁着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特别是地下采矿,由于采矿前期必须要先排净矿坑积水,处理地层漏水,直接影响了地下水的平衡系统,若排水处理不好,还可能发生极其严重的透水事故,造成人员伤亡。
露天矿山开采、分选过程中产生的粉尘以及开采出的矿石、废石堆,若不注意苫盖、封闭,不及时洒水,对环境空气质量也有很大的影响,容易造成环境污染。另外,矿山开采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气、废渣,如何更好地排放,也是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中需主要考虑的问题之一。
3矿山环境修复治理模式
3.1夯实工作基础,开展精细化基础性调查研究
1)要启动新一轮精细化矿山地质环境调查,调查工作以生态修复功能评估为核心 。重在对治理后的区域回头看,对未进行治理的区域进行调查、评估,并涉及水土地球化学污染等隐性矿山地质环境问题调查,以求得流域性、区域性和整体性的治理效果,最终达到恢复生态环境的总目标。2) 调查内容对区域地质环境现状、环境承载力进行评估,对以往治理项目的治理效果及工程适用性进行评估,同时,总结治理工程、工艺工法上的欠缺,进行生态效益分析。3)调查项目要实现的目标为下一步制订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目标、任务、规划、政策提供基础依据;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生态修复机制、体制创新提供基础依据。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2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向生态修复转变
突出区域性、流域性和整体性的生态修复效果,在生态修复模式上要集中连片。集中指的是项目集中、问题集中;连片指的是流域内连片、同一地貌单元内连片,再造与区域协调一体的生态群落。
3.3将保护和治理工作标准化
要建立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和治理的标准体系,工作人员要定期对矿山的环境、地质进行详细的勘察,要对当地的矿山环境进行详细的评估分析,要将矿山的环境保护和治理的标准体系进行详细的修订,要对着矿山情况的变化而变化。要将三个部门的工作联合起来,共同保护矿山的地质环境。要将环境保护、安全监察和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共同联合,要让这三个部门共同配合,运用信息化手段,提高矿山地质环境和治理的科学化水平,要经常对公众的意见进行收集,让矿山的环境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促进矿山地质环境水平的提高。
3.4构建完善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体系
想要加强对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工作,就必须先从人们的思想上着手,只有人们思想上重视该问题,才能够更好地解决问题。因此,政府应该构建完善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体系,同时制定一定的实施标准,对不按照这一体系进行矿山开采工作的企业进行整治。但是我国矿山资源分布不均匀,统一的保护与治理体系无法适用于每一个矿山,这就需要政府组织有关专家对当地矿山进行实际考察,了解矿山的具体情况,再制定具有针对性的体系。在体系中不仅要规定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工作,还要包括开采废料处理工作以及周边环境的综合管理等,对开采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法,提前预防,降低未来环境治理的工作难度。
3.5在进行矿产资源开发时进行综合治理
在进行矿产资源开发时首先要对矿山进行整体勘察,要查明矿区环境的地质问题,在开发之前要预想到可能出现的问题,并想好对于这些问题的解决策略,要提前进行预测。在矿山开采建设过程中要对矿山建设用地的审批进行严格分析,要对矿山地质的危险性和出现地质灾害的概率进行全面的评估。在矿山的生产过程中,对进行开采选取的工作要格外谨慎,要把对环境的破坏程度降到最低,一旦出现问题要及时处理解决。在进行完开采工作后,在闭坑的阶段,要对矿坑内废水的污染以及固体废弃物的污染进行处理,要做到处理彻底,要加强对开采过后的矿山土地的复垦还绿,恢复应有的耕地,保证开采矿地和建设用地的平衡。
4实践
邢东修复治理模式该矿属“三下”采煤矿山对地面变形控制要求严格,井田范围内有村庄 11 个,村庄、农田及工业广场煤柱压煤量占全矿井地质储量的 82. 8%。综合考虑村庄搬迁费用、购地等因素,结合管理部门对矿山生产环保、安全等要求,矿山没有新建矸石堆放场地的条件,同时必须严格控制地面变形量,该矿可适用“充填开采 + 农耕地修复”的方法。(1)充填开采。邢东矿巷道顶部多为建筑、耕地等,利用充填式开采,在煤层采出后顶板未冒落前,对所有采空区域进行充填,充填量和充填范围与采出煤量大体一致,利用充填体支撑上覆岩层控制开采沉陷。充填材料可使用矸石和高水材料等,充填开采不仅解决了矸石堆弃固废占地的问题,同时有效控制采煤引起的地面变形。(2)农耕地修复。煤炭开采常造成地表植被破坏,本模式利用农耕地修复技术,保护矿山范围内农耕地并修复矿山周边植被景观,起到保护环境、绿化矿山的作用。
结语
作为和国家发展和生产的重要能源,要秉承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从多个角度入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和治理体系,加大对环境治理的资金投入,努力将保护和治理工作标准化,为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做出贡献。总之,我国矿山环境修复治理工作还需在实际操作中不断总结与提高,希望本篇文章给各位同行工作者能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 武强,陈奇.矿山环境治理模式及其适用性分析[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10,37(6):91-96.
[2] 潘懋,李铁峰.灾害地质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3]何胜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工作探析[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6(9).
论文作者:尹,莉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7年第2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2/27
标签:矿山论文; 地质论文; 环境论文; 体系论文; 模式论文; 环境保护论文; 治理工作论文; 《防护工程》2017年第2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