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时代发展的迅速进步,高速公路以及高层建筑的覆盖面积越来越广,在进行其建设时,钻孔灌注桩作为一种较为特别的成桩方法,与其他的桩基结构相比有着十分显著的优势,因此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主要阐述了钻孔灌注桩在进行基础施工时的质量控制要点,以期为广大同行提供借鉴与理论指导。
关键词:钻孔灌注桩;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钻孔灌注桩是一种隐蔽工程,并且在施工时的环节繁多,步骤较为复杂,其质量的监理和控制难度较大,如果产生了质量的隐患或者问题,会影响整个工程项目的质量,决定了工程的使用寿命,因此必须重视钻孔灌注桩进行施工时的质量控制。
一、钻孔灌注桩施工的准备过程
1.1 进行施工的技术交底
在钻孔灌注桩的桩基进行施工之前,一定要对相关的施工工作人员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技术交底:首先,是进行施工图纸的技术交底,必须先对施工图纸进行熟悉,认真学习与施工验收相关的条例,能够把握实际的地质信息,保证能够按照图纸以及规范进行施工;其次,必须对钻孔灌注桩的施工方案进行技术交底,方案中包括成品保护、混凝土灌注、成孔操作、测量放样以及钢筋笼制作吊装等;最后,对施工的记录进行交底,记录中需要有混凝土灌注记录、成孔记录以及钢筋笼制作吊装记录等,这样便于对桩基施工的质量进行有效的控制。[1]
1.2做好测量的放样
在对施工的现场进行清理之后,需要以设计提供的高程控制点和坐标为参考,对桩位进行定点放样,并放置不会因为施工而受到影响的临时测量控制点。要谨记施工顺序应当按照桩位的测放顺序进行,桩位在布置时应当保证可靠牢固,其中心的偏差应小于10毫米,按照标准做好测量记录之后,等监理方工作人员校核无误,才允许进行桩基的施工。
同时在挖埋护筒之前,应该做好护桩工作,并进行标记,使用一定的保护手段,指派专人进行负责,以利于在施工过程中校对。
1.3 以隔孔的施工工序施工
在进行钻孔灌注桩的施工时,要先进行打孔,然后才对孔内进行灌注,使混凝土成桩。由于在成桩时,周围的土体会向桩身移动,从而对桩产生了动压力,特别是在成桩的开始阶段,桩身的混凝土的强度很低,并且桩基成孔是依赖于泥浆进行护臂以及成孔,所以应当使用大于或者等于4d的隔孔工序来进行桩基的施工,从而防止桩基施工时产生缩颈以及坍孔。[2]
1.4 做好试成孔的工作
在进行正式的钻孔灌注桩施工前,必须要进行试成孔的工作,并且进行此步骤时应当仔细认真的记录相关数据。试成孔的作用主要是帮技术人员掌控施工场地的地层性质、地质的实际情况是否与资料相符、成孔的实际时间、泥浆的配比和其相对密度、清孔的实际次数以及大概的清孔时间、混凝土实际的浇注时长等等,试成孔工作是对正式施工中,各个相关工作进行施工的参考以及依据。
二、成孔阶段质量的控制过程
2.1 控制桩身的成孔垂直度
钻孔灌注桩进行施工的首要条件是保证垂直度的精度,如果其精度无法达到设计标准,那么就不能对钢筋笼以及导管进行沉放。为了保证成孔的垂直精度达到设计的需求标准,就应当增加桩机的支撑面积使桩基的稳固性增大,并在钻孔进行施工的时候,对钻杆以及钻具的钢丝绳进行垂直度的校正。
其桩基的枕木应当平稳铺设,在钻机就位之后进行调平,并让钻孔的中心、钻机天车以及桩位三点一线,才对场地完整进行平整。在打钻的过程中,应当在每次钻进2至4厘米,就需要对钻杆的垂直度以及钻机的水平度进行测试。测量时应当在相互垂直的两个方向上进行测定,以便于及时的发现偏差并对其进行纠正,保证成孔的垂直度在百分之一以内。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 对桩位以及钻孔深度的控制
在进行护筒的定位之后,应该再次对护筒的位置以及护筒和地层镶嵌的密实性进行复测,使护筒的中心与桩位中心线的偏差严格控制在50毫米以内,并对回填土进行认真检查,其是否密实,防止在钻孔的过程中发生漏浆现象,而使环境受到污染。另外在成孔的过程会影响到自然地面的标高,因此,为了对钻孔深度的精确控制,桩架就位后,应当利用已经复核过的临时测量点,对底梁的标高进行复核,对钻具的总长度进行复测,并认真详细的做好相关记录。
2.3 泥浆质量的控制
钻孔灌注桩在进行施工的过程中,其成孔的阶段,泥浆质量会严重的影响成孔以及成桩的质量。如果泥浆的质量较差,其稠度比较小,那么会不能形成有效的护臂,则在砂性的地层中容易发生塌孔现象,在流塑状的粘土层中会容易有缩孔的情况发生;如果泥浆的稠度超过标准,那么其相对密度会变大,其含砂率则会偏高,即时形成了护壁,其厚度会较大,质量也较差,会使低桩的侧摩擦阻力大大降低,因此在钻孔灌注桩的成孔阶段,必须对相对密度以及泥浆的稠度进行严格控制,保障泥浆在使用时的质量。
2.4 钻孔速度的控制
钻孔的实际速度必须根据施工场地的土质情况进行改变,防止缩颈现象的发生。如果遇到了塑性的土层和水相遇后而膨胀产生的缩颈现象,那么在钻孔是应当加大泵量,使成孔的速度增加,迅速的对泥浆的配比进行调整,从而快速成孔,使其迅速形成护壁而阻止其膨胀。在面对已经发生的缩孔现象时,应当进行反复的扫孔过程,以此来扩大孔径。而对于砂性土层,钻孔的速度不应当比泥浆形成护壁的速度快,并且为了防止由于孔壁的暴露时间过长,产生坍孔的现象,应该尽可能的缩短成孔的时间,在形成孔之后,快速的清孔并灌注混凝土。
2.5 做好清孔工作
对钻孔进行清孔的主要目是为了将孔底的沉碴进行清除,以保证钻孔灌注桩的承载力达到标准。其中沉渣厚度是影响桩基承载力的重要原因。在实际工程中,常用的方法是提高泥浆的质量,提升清孔的时间来减少沉渣。
通常会进行两次清孔过程:一次是终孔后的清孔,另一次是在吊放钢筋笼之后进行第二次清孔。在清孔过程中,泥浆应当不断被置换,使其在不塌孔的前提下,尽可能的使泥浆的密度处于1.15至1.2。在吊放钢筋笼以及沉放导管之后,在孔内处于悬浮状态的沉渣会沉到原土泥浆的柱底,从而对桩基产生影响,所以必须在混凝土进行灌注前进行再一次的清孔环节。通常会使用掉钟法对沉渣的厚度进行测量,判定孔底的沉渣是否已经完全的清除干净了。当沉渣的厚度和泥浆的相对密度都符合设计的标准时,应该立刻进行水下混凝土的灌注施工步骤。[3]
三、灌注混凝土的质量控制
钻孔灌注桩的施工要点是保证桩身的成型以及混凝土的浇注质量,在混凝土浇注成桩之后,如果出现了质量上的问题,进行改善时会对工程的完成日期以及成本造成十分大的影响。所以必须对混凝土的灌注过程严格控制,其主要的控制方式有以下几点:
⑴ 在对成孔进行查后,如果合格,应当尽快的进行混凝土浇注步骤,防止由于时间过长而使孔底重新产生沉渣;
⑵ 在进行混凝土的浇筑之前,应当保证有足够的混凝土储备量;
⑶灌注混凝土的导管应该提前进行水的密封实验,试验合格后方可使用,防止混凝土在灌注的过程中,其导管的接口进水,而使混凝土离析甚至发生断桩现象。
四、结语
综上所述,钻孔灌注桩进行基础施工时,必须要对各个步骤进行严格的控制,根据施工的操作流程,认真完成各项操作,提升相关工作人员的质量控制意识。只有认真的掌握了钻孔灌注桩各个步骤的质量控制要点,做好各个阶段的质量控制工作,才能保证钻孔灌注桩的整体项目的量,保证工程的使用寿命达到标准。
参考文献
[1]罗梅芳,宁忠东,钻孔灌注桩施工质量控制要点[J].中国西部科技, (2009) 43-44+89.
[2]韩杰, 钻孔灌注桩施工质量控制要点[J].建设科技, (2015) 115-116.
[3]谢清华, 论钻孔灌注桩基础施工要点及控制措施[J].中华民居(下旬刊), (2013) 38-39.
论文作者:莫坤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5/17
标签:钻孔论文; 泥浆论文; 混凝土论文; 桩基论文; 沉渣论文; 质量论文; 质量控制论文; 《基层建设》2017年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