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流动人口子女的城市教育融入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论文

调查研究

江西省流动人口子女的城市教育融入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

李春茂

(宜春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江西宜春,336000)

[摘 要] 影响江西省流动人口子女融入城市教育的因素包括家庭收入状况、学业成绩、老师教学质量、同学歧视等。为解决流动人口子女的城市教育融入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提高流动人口收入,缩小流动人口与城市居民的收入差距;改革户籍制度,允许流动人口在城市落户;变革学校,为流动人口子女增设融合课程。此外,政府、社会、学校和家庭的协调努力也非常重要。

[关键词] 江西省;流动人口子女;城市教育融入

江西是一个中部省份,也是个农业大省,近年来,随着新型城镇化大力推进,人口结构发生很大变化,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流向城市务工经商,形成大量流动人口。流动人口脱离农村流入城市后,他们的子女也要从农村随迁至城市就读,并最终从村民转变为市民。那么,流动人口子女进入城市后,能否融入城市教育,便是他们能否实现身份变迁的重要一步。影响流动人口子女的城市教育融入状况的因素有很多,跟其自身的学习成绩、教育期望、性格等有关,也跟其父母的文化程度、职业、家庭收入状况有关,还跟教师和同学的态度,社会的支持力度等有关。为了解江西省流动人口子女的城市教育融入状况,课题组选取江西省几个城市学校为样本,对江西省流动人口子女的基本情况进行问卷调查,获取有效信息,然后建立起流动人口子女的城市教育融入状况与影响因素间关系的模型,使用SPSS 19.0的相关数据处理方法对收集的信息进行处理,研究流动人口子女融入城市教育的影响因素,为解决流动人口子女的城市教育融入问题探讨相关对策。

一、江西省流动人口子女基本情况调查

(一)设计指标体系

课题组为研究江西省流动人口子女的城市教育融入状况提出一些主要影响因子,以此建立一个教育融入状况的评价指标体系,本研究的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Seyfort Ruegg 2000: David Seyfort Ruegg, Three Studies in the History of Indian and Tibetan Madhyamaka Philosophy: Studies in Indian and Tibetan Madhyamaka Thought, Part I, Wien: Arbeitskreis Für Tibetische und Buddhistische Studien Universität Wien.

抗生素微生物检定法作为抗生素检测的传统方法,通过对标准品和供试品溶液所产生抑菌圈直径大小的比较分析,所得的实验结果直观可靠,且真实地反映了抗生素的抑菌能力[14]。但实际操作中,对人员操作技能要求较高,影响因素较多,测定用菌悬液不易保存,需定期传代,单次实验耗时较长等问题[15]。而高效液相色谱法操作简单,影响因素较少、抗干扰强、用时短、结果准确、可靠。

(二)调查对象

课题组根据评价指标体系设计了一份调查问卷,问卷选用5点量表法,在南昌等城市的5所小学和3所初级中学,对流动人口子女进行调查,本次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296份。另外,课题组通过其所在班级的班主任获得流动人口子女城市教育融入状况的评价分数,作为观测的外部统计数据。

(三)调查结果

流动人口的职业岗位会影响其教育观念,即流动人口自身的职业地位越高,其给予子女的教育与支持也就越多。从表3可以看出,江西省流动人口进城以经商和务工为主,有9.2%的人无固定职业。

西部受援高校学科竞争力比较分析——基于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和科研评价工具数据库………………蔡文伯 杨丽雪(1·76)

(1)流动人口文化程度

打开问卷星官网(https://www.wjx.cn/),通过有效邮箱地址,按照说明步骤注册账号,牢记账号名及密码,注册成功、激活并登录后即可正常使用。

流动人口自身的文化程度直接影响着其随迁子女的家庭教育情况,流动人口自身的文化程度越高,给予子女的学习引导与辅导就越多,其子女的学业成绩就会越好。本次调查问卷所收集的流动人口及其配偶文化程度的调查数据如表 2 所示。由表2可以看出,江西省流动人口的文化程度偏低,以高中和初中为主。

表 1影响流动人口子女城市教育融入的因素

表 2流动人口文化程度统计

(2)流动人口职业状况

1.流动人口子女家庭情况

根据齿圈的实际使用情况,与起动机齿轮啮合时的进入端受冲击力较大,工作频次大,即齿圈的倒角端与齿圈的非倒角端面承受不同的载荷,对齿圈两端面的淬硬层深度要求不同,硬度也不相同,并且为了保证齿的使用寿命,且淬硬层不能过齿根圆,这就是所谓的“阴阳脸”。在实际加工过程中虽然由于某些因素会导致“阴阳脸”的产生,但是这些“阴阳脸”属于热处理缺陷,无法精确控制。

表 3流动人口职业状况统计

(3)流动人口家庭收入状况

家庭收入水平是衡量流动人口生活水平以及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是直接影响流动人口子女受教育程度和接受教育条件的重要因素。从表4可以看出,江西省流动人口家庭收入水平在城市中处于中低水平。根据课题组的后续调查,流动人口家庭收入水平跟他们所从事的职业有关,父母一方无固定职业的流动人口家庭收入普遍偏低。

表 4流动人口家庭收入状况统计

2.流动人口子女学习融入基本情况

(1)流动人口子女的学业成绩

第一眼看到布莱德湖时,太阳正推开一片薄云,把夺目的阳光毫不吝啬地洒向湖面,湖水瞬间变得清幽湛蓝,令人不禁赞叹湖景之美。微风轻轻推起一层层如丝绸褶皱般的细波纹,向湖的四周扩散开来。湖上慢慢划过的小船和皮筏艇连同它们在湖水中的倒影,一起轻轻地起起伏伏,悠闲地荡漾在湖中。空气清凉而湿润,薄如轻纱的水雾已然飘过了半山腰,绕着山林逐渐散去。湖心岛上,教堂整点的钟声划破了此时的宁静,悠远而绵长。童话故事中的仙境就这样出现在面前,而我甚至还没有准备好如何走进它。

1.KMO和Bartlett的检验结果

表 5流动人口子女的学业成绩统计

(2)流动人口子女对自身的教育期望

课题组在对江西省流动人口子女自身教育期望的调查中发现,大部分学生希望将来能够读大学(见表6)。课题组调查发现,尽管社会上有“读书无用论”的观点,但并非主流,多数人还是希望接受更高的教育。只有少数学生因为学不进去,完成不了学校的学习任务,学习成绩无法提高,宁愿初中毕业后自己出去打工挣钱。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认为,小学学历太低,没有人只想读到小学。

表 6流动人口子女对自身的教育期望统计

(3)流动人口子女对学校环境和教学质量的评价

由于江西省经济欠发达,农村学校财政投入不足,农村中小学普遍存在教学设施欠缺,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城市学校的教学设施明显优于农村学校,优秀的师资也更多地集中于城市,因此,流动人口子女对城市学校环境和教学质量评价较高(见表7)。

表 7流动人口子女对学校环境和教学质量评价的统计

3.流动人口子女的人际融入状况

人际关系对流动人口子女发展社会认知与社会技能,形成自我概念,满足其正常心理需要至关重要。流动人口子女在与同学的交往中有较强的主动性,他们渴望融入群体中。多数受访者认为自己与同学间关系融洽,但也有部分受访者认为存在歧视问题,不敢与同学进行更深入的交流(见表8)。

替代弹性越大,生产者和消费者福利增加量在政府财政支出中的比重越小,政策效率越低。从理论分析可以知道,消费者福利和生产者福利的增加都来自政府补贴,因此分析可以用消费者福利和生产者福利在政府支出中的占比来衡量政府支出的效率。替代弹性从1变到3的过程中,目标价格提高带来的政府支出效率从80.98%降到54.46%,而无谓的效率损失在财政支出中的比重从19.03%提高到45.54%。

表 8流动人口子女人际融入情况统计

为综合分析流动人口子女城市教育融入的准确情况,课题组采用主成分法对各指标进行了因子分析,检验结果见表10。其中KMO的值为0.956,Sig值为0.000。这说明数据来自正态分布总体,适合做因子分析。

从表9可以看出,江西省流动人口子女心理融入较好,多数流动人口子女进入城市后都能保持积极发展的心理状态,这有助于他们充分发挥身心潜能,最终真正融入城市。

表 9流动人口子女心理融入情况统计

二、流动人口子女的城市教育融入状况测度

(一)因子分析模型构建

本研究基于学习融入、人际融入和心理融入三个指标构建综合测评指标体系,将“父母文化程度”“父母职业”“家庭年收入”等17个指标设置为变量,采用因子分析法精确测度流动人口子女的城市教育融入状况。

(二)分析结果

在调查的296名流动人口子女中,学习成绩优秀的占比14.3%,近一半人成绩一般(见表5)。调查显示,一些流动人口子女的学习跟不上城市学校的进度,一方面与农村学校教学方式方法落后,导致流动人口子女学业基础较差有关。另一方面,也与流动人口自身文化程度偏低,不能在学业上给予其子女适当的辅导有关。

4.流动人口子女的心理融入状况

在她后面的田铭被迎风而来的声音包围着,心里五味杂陈。冷风灌进范青青敞开的衣襟,她都不觉察。直到她被冻得喊不出话来。

表 10 KMO和 Bartlett的检验

2.计算得分

本研究采取“最大方差法”对因子负载进行正交变换旋转,使每个因子上的具体最高载荷的变量数最小,从而提取出涵盖多个具体指标的三个公共因子:学习融入、人际融入和心理融入。以公因子的方差贡献率乘以提取的公因子保存的变量,求得各指标的综合得分,结果见表11。再根据各指标的“综合得分”,分别以学习融入、人际融入和心理融入的指标贡献除以所有指标的贡献之和,得到学习融入、人际融入和心理融入的综合指标值。

分析结果见表12。

表 11各指标综合得分

从表11中可以看出:江西省流动人口子女城市教育融入状况中人际融入最好,心理融入其次,学习融入最差,综合得分均值都在0以上。这说明江西省流动人口子女的城市教育融入状况良好。

三、影响流动人口子女融入城市教育的因素分析

为研究影响流动人口子女融入城市教育的因素,本研究选取四个不同指标,分别是 “班主任评价”“成绩排名”“担任班干部情况”“参加班级活动情况”,这些数据通过学校相关职能部门获得。对这四个指标赋值后作为因变量,因子得分数据为自变量,课题组做线性回归分析,实证检验影响流动人口子女融入城市教育的因素。

(一)分析结果

婚姻家庭社会工作者应进一步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包括沟通会谈能力、资源链接能力、敏锐观察能力等。积极参与一些类似社会工作服务标准化培训班、社区骨干继续教育培训班等课程。就婆媳矛盾、婚外情、家暴以及夫妻相处之道等家庭多发矛盾类型,进行深入地探讨和剖析,发现产生矛盾的根源所在,积极探究更有效、更高效、更专业的解决方案和预防性措施。灵活运用专业方法,更好地发挥婚姻家庭社会工作解困、引导、支持、疏导和发展的五大功能,拓展贫困家庭救助、冲动型离婚干预等治疗性服务,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服务。

表 12分析结果

(二)研究结论

根据回归结果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1.从流动人口子女家庭情况看,家庭收入状况对流动人口子女的城市教育融入有显著正向影响。父母学历的影响也很显著,父母的职业与流动人口子女的城市教育融入没有很大的关系。因此,家庭背景因素是影响流动人口子女城市教育融入的重要因素,提高流动人口收入和文化素质可以促进流动人口子女的城市教育融入。

2.从学习融入情况看,学业成绩与教师教学质量对流动人口子女的城市教育融入有显著影响,这说明他们很关心自己的学业成绩,学业成绩好的流动人口子女更容易融入城市中。优秀的教师非常受流动人口子女欢迎,他们对好教师有亲近感,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可以促进流动人口子女融入城市。城市学校环境符合甚至超过了流动人口子女的预期,因此学校环境对流动人口子女的城市教育融入影响并不显著,学校环境与流动人口子女的城市教育融入没有很大的关系。

3.从人际融入情况看,对农村同学是否存在歧视问题,同学关系的融洽程度,朋友数量的多少都会影响流动人口子女融入城市教育。这说明流动人口子女对同学关系很敏感,很在乎别人对他们的看法。如果同学关系融洽,同学之间能给予更多的理解和帮助,对他们的城市教育融入有积极作用。

4.从心理融入情况看,“考试时是否紧张”“在生人面前不拘谨”“喜欢参加班级娱乐活动”三个指标对流动人口子女的城市教育融入有显著影响,其他指标则影响不显著。笔者认为考试成绩较好以及性格外向、胆子大的流动人口子女更容易融入城市,心理融入主要取决于个人能力和人格特征。

四、促进流动人口子女融入城市教育的建议

根据对流动人口子女的城市教育融入状况和影响因素的分析,课题组为促进流动人口子女融入城市教育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提高流动人口收入水平,缩小流动人口与城市居民收入差距,促进流动人口子女融入城市教育

从调查情况来看,家庭收入水平直接影响流动人口子女融入城市教育,家庭收入高的学生更容易融入城市生活,接受更好的教育条件,更容易得到教师和同学的认可与尊重,对城市有更强的归属感。因此,提高流动人口收入水平,缩小流动人口与城市居民收入差距,可以促进流动人口子女融入城市教育。江西省流动人口家庭收入与城镇家庭收入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增加就业岗位,帮助无固定职业的家庭是增加收入的前提。江西省要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也要创造更多就业岗位,提高人们的收入。

(二)改革现有的户籍制度,促进流动人口子女融入城市教育

鉴于中国长期的二元经济结构和城市户口与农村户口的对立,流动人口子女的农村户籍身份是导致他们被歧视的根源。因此,农村户籍身份会阻碍流动人口子女的人际融入和心理融入。要促进流动人口子女融入城市教育,就要改革户籍制度,政府应该允许居民以经商、务工等形式迁移户口。流动人口只要在城市有固定居住场所就可以落户,流动人口子女获得城市身份就可以去除其融入城市教育的身份障碍。

为了扭转这一局面,政府一直在持续努力,大力增加全科医生数量,扶持乡镇卫生院和社区服务中心发展,同时三令五申严控大型医院的规模扩张。

(三)系统地变革学校,促进流动人口子女融入城市教育

流动人口子女学业基础偏差,致使城市学校的教师和同学对流动人口子女存在诸多偏见和歧视,为适应来自异质学生群体的需要,应倡导城市学校变革教学理念。学校可以为流动人口子女开发融合教育课程,如为他们增设基础知识课外补习班等。这样一方面可以提高流动人口子女学习能力,夯实基础知识,跟上学习进度;另一方面可以增强他们对城市的认识,开阔眼界,拓展思路,加强城乡文化交流整合,提高自尊心与自信心,让学生以积极的心态适应新的学校环境。当然,教师的勤奋敬业、乐于奉献,同学的友爱与包容对促进流动人口子女融入城市教育也是非常必要的。

(四)政府、社会、学校和家庭协调努力,促进流动人口子女融入城市教育

解决流动人口子女城市教育融入问题,绝不能从单方面考虑问题,需要政府、社会、学校和家庭齐心协力,各司其职。政府的统筹指挥和经费支持不可或缺,社会要努力营造接纳和认同流动人口子女的社会氛围。学校则要平等对待所有学生,采取各种切实可行的措施,尽最大努力消除流动人口子女与城市学生的成绩和心理上的差距。父母科学地引导与辅导,跟孩子进行更多的交流沟通也非常必要。只有政府、社会、学校和家庭共同努力,才能有效促进流动人口子女与城市的真正融合。

参考文献:

[1] 李晋媛,张迎春.近年来农民工子女受教育问题研究概述[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7(11):23-24.

[2] 高云,黄理稳.和谐社会构建中农民工子女教育公平问题探析[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17-21.

[3] 黄兆信,李远煦,万荣根.“去内卷化”:融合教育的关键——进城务工人员子女融合教育的现状与对策[J].教育研究,2010(11):18-24.

[4] 程仙平.城乡文化差异与城市农民工子女学校融入问题探析[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12):7-9.

[5] 黄兆信,曲小远,赵国靖.农民工随迁子女融合教育:互动与融合[J].教育研究,2014(10):35-40.

[中图分类号] G40-05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5-3712(2019)18-0062-04

[基金项目] 江西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6年度课题“江西省流动人口子女城市教育融入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16YB131)。

[作者简介] 李春茂,宜春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讲师。

[收稿日期] 2019-05-01

标签:;  ;  ;  ;  

江西省流动人口子女的城市教育融入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