拳击和拳击的心是深情的--葛老的英语学习者_英语论文

拳击和拳击的心是深情的--葛老的英语学习者_英语论文

拳拳心 殷殷情——葛老寄语英语学习者,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学习者论文,英语论文,寄语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我和葛传椝先生算是忘年交。30年前我办英文刊物,葛老虽蜚声中外是英语大家,科研与教学特别繁忙,但应我之约,他有求必应,多次撰文寄语后学。其拳拳之心,殷殷之情,令人既感且佩。葛老已谢世多年,但拂去岁月的风尘,拜读他的篇篇雄文,如历历犹在眼前,似娓娓不倦长谈……

当问及学英语要不要学语法时,葛老肯定地回答:学习语法比不学习语法好。他认为英语语法是英语所固有的规则,不是专为任何旁的民族制造来的,英美学校里也有语法课。“语法”这个词可以简单地解释作“语言的法则”。世界上先有“语”,后有“法”。英语语法是英国语言的实际用法,是通过语法家的调查研究、分析、综合而总结出来的,是对于客观语法现象的总结。既然有语法家替我们写好语法书,我们就大可利用,这在时间上和精力上都是合算的。

那么,究竟应该怎样学习语法呢?葛老谈了三点意见:

首先,学习语法该学一个全貌,不要偏重在任何一方面而忽略了其他。因为语法书里的举例大都是简单的,可是实际阅读中碰到的语句往往有复杂难懂的,甚至一个句子里很可能有好几个语法现象。至于某句的语法结构弄明白以后仍不懂它的意思,那就不是语法问题了,犯不着把一两个词追根究底,剖析毫芒,有时竟会弄到语法游戏上去,那就更不应该了。这时葛老举了一个例子,如研究至多可能连续用几个that,造出连用七个that的句子:“It is true for all that,that that that that that that signifies is not the one to which I refer.”这种学习方法很少实用价值,应该避免。

其次,葛老认为学习语法不在于对语法结构的寻根究底的分析,而在于懂得个别词的语法作用。你懂得"As soon as that is done,all will be well,”的结构,不一定就懂得“Once that is done,all will be well.”的结构;要是不懂,原因在于不知道“once”用作连词的那个语法作用。解决的办法不在于多读语法书,而在于多查词典。

有些简单的句子实在不难,而我们中国人竟会一时弄不明白。“We cannot recommend the book too strongly.”直译作“我们不能把这本书推荐得太强烈”,简直莫名其妙,它的实际意思是“这本书很好,我们不论怎样竭力推荐,也不可能过分的。”“He was not sorry to get rid of his cold.”直译作“他并不因为去掉了他的伤风而感到高兴。”这种“西式”的说法,必须连着上下文仔细去想,才会弄懂。

第三,那怎样才算读通了语法?葛老说这个问题很难肯定回答,不过,他以为必须能够应用才算通,只会做例句不能算通。假定某人学了active voice(主动语态)和passive voice(被动语态),只会做诸如:“Every boy likes this story.”“This story is liked by every boy.”等,但在谈话和写作里还有许多voice上的错误,这个人不能算弄通了voice。

学习语法固然重要,却不可专学语法而不注意阅读,也不可把语法和阅读等量齐观。语言是错综复杂,千变万化的,不是几条语法规则所能包括得了的。不论哪一本完美的语法书,都不能代替细致的阅读。所以葛老奉劝英语后学者在认真学习语法的同时,还要把较多的时间花在阅读上。

在谈到阅读与理解时,葛老重点分析了读不懂的原因以及解决的办法。

他说:读不懂的原因往往不在于英语本身。例如不知道“背景”就是一个很普通的原因。但是,话又说回来了,不要有意无意地拿“问题不在于英语本身”来为自己“解脱”。比如:

词的多义性问题。碰到不识的词,当然该查词典。这似乎并不困难。但也不是毫无问题。“生词”多了懒于去查,这是很自然的。可是必须坚持下去,而且要亲自动手,不该请别人代劳。主要的问题不在于自己不认识的词,而在于自以为识得而实在识得不够全面或不够正确的词。比如文化革命前学过英语的人可以说都见过bourgeois,commune,landlord,May Day这几个词。认为都是熟词,可以不用再查词典。而事实上也会因为忽略这些词而发生不理解或者误解。把bourgeois解释为“资产阶级分子”或“资产阶级的”是不错的,但它通常还有“庸俗”、“偏狭”、“无知”等含义commune是法国的最小行政区名,而决不指像我们所说的“人民公社”。landlord是“地主”,但也是“房东”或“旅馆主人”May Day是“五月一日”,不指我们所说的五一国际劳动节,而是指由来已久的五一“春节”。有时你见到一个很平常的词,以为决无问题,其实却是另一个词。例如你知道“policy”是“政策”,可是你也许不知道另外有一个“policy'’是“保险单”;你知道“pen”是“钢笔”,可是你也许不知道另外有一个“pen”是“(家畜或家禽的)栏圈”;你知道“lake”是“湖”,可是你也许不知道另一个“lake”是“一深红色(不是湖色)染料”。这时,葛老强调指出:碰到全句没有“生词”而不能理解的时候,最好把那些“熟词”在词典里调查研究一下,很可能会有新的“发现”。

他又说:还有一点,就是词的惯用法问题。一个词越是普通,越多习惯用法,越是难于全面理解。“What are you about?”里的"about”(忙于,从事于);“Her little boy is always at her to tell him stories.”里的“at”(对……缠扰不清);“I do my room every morning.”里的“do”(收拾)。这几个词都极其普通,可是绝不是只知道“about”是“关于”,“at”是“在”,“do”是“作”的人们所能理解的。

再就是,单词以外,习语(idiom)也是理解的关键所在。何谓“习语”,言人人殊,说来话长,这里无从谈起。但葛老认为,把“look a gift horse in the mouth”(对别人赠送的东西吹毛求疵)和“put up with”(忍耐)两语看做习语,总是没有问题的。问题在于你碰到第一语不懂,知道它是习语,自会去查词典,但碰到第二语也许想不到它是习语,因而不去查词典。事实上英语里有很多像第二语那样的习语。就拿“put”来讲,就有“putabout”,“put across”,“put aside”,“put away”,“put back”,“put by”,“put down”,“put forth”,“put forward”,“put in”,“put in for”等等。此外像“Thechildren are at it again”里的“at it”(玩鬼把戏);“You don't know what you are in for.”里的“in for”(逃避不了);“I for one think otherwise.”里的“for one”(就我个人而论)等也是容易被忽略的习语。葛老建议让我们在词典里把许多普通词项目下的这类习语学习一下,这对于理解也会有很大的帮助。

至于英文写作问题,葛老认为:英语写作必须依照一切习惯用法,不可抽象地或机械地应用语法规则,或者单纯地从“推理”出发。要是仅仅死记了若干语法规则和词汇,自以为就可以通行天下,那就要大出乱子。例如只知道及物动词可以由动名词做它的宾语,可能会写出“We want looking into the matter.”这类错误的句子;只知道动名词有主动和被动式,也可能会写出“The matter wants being looked into.”这类错误的句子。按照习惯,前句可改作“We want to look into the matter.”,后句可改作“The matter wantslooking into”。

葛老分析:我们的典型错误主要是由于从汉语出发而造成的错误类推(false analogy),怎样才能不出错或者说不犯英美人说写的“禁忌”呢?葛老指明:若是自学者,没有人指导,只有依靠词典,只有作广泛而仔细的阅读。多读多记,而且记得一字不错。头脑里记着几千句,写起来自会提笔即来。葛老还说,靠词典,主要指在发生疑难的时候去向词典请教。要是头脑里没有多少语句,只靠临时查词典,那就几乎不可能写得出通顺的英语——即使只打算写出不通顺的英语也不大可能。

只读不写也可以学会阅读;但只写不读决不能学会写作。要写作得好,必须从阅读入手。葛老认为,为了提高理解能力,选材应偏深,为了学习写作,选材应偏浅。选材浅,才可以把较多的注意力放在写作的各方面——也就是放在文字上而不放在内容上。

你有了某个意思而不能表达,或者对于表达的方式没有把握,常常是因为有许多意思的表达方式你虽早巳读到过,不过不曾注意罢了。葛老希望我们能有意识地去注意,而且注意得一字不差。例如当你渎到“Born into a peasant family in Hebei Province on October 6,1889,Li Dazhao(李大钊)was orphaned by his mother's death soon after childbirth.”这一句,可以注意下列各点:

1.Born into a...family.

2.“Born”用在句子的开头,主语在后面。

3.peasant family。

4.“Hebei Province”前面没有“the”。

5.“...Province”前面用“in”。

6.日期前面用“in”。

7.October和6中间没有标点。

8.in Hebei Province(地点)用在“on October 6,1889”(时间)的前面。

9.was orphaned。

10.soon after。

11.“a childbirth"前面没有“the”或“her”。

这样读法从任何一句都可以学到些东西,读过几千句以后写作起来自会感觉方便,而且少犯错误。当然,阅读不该只注意孤立的句子,还得注意句和句,段落和段落中间的联系,不过主要的注意点还在于句子。

上面说过,为了学习写作,读物应浅些。除了深浅问题以外,还有文字规范化问题。我们中国人学写英语应该学习地道的,现在通行的标准英语,一切俚语、方言和古语都不要学。初学者尤其应该读老老实实的、平平常常的英语,词藻丰富,描写细腻的文字不必去读。葛老说一般学生写的英语往往并不失之平淡而失之华丽。初学者尤其必须力求向平淡的文字学习。

也有人说阅读和写作似乎很难联系起来,认为读物中的字句好像在写作上用不着,写作上需要的字句又好像在读物中读不到。葛老说题材的不同当然会产生文字的不同。只读希腊和罗马故事的人当然难于把关于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题材写得很好;只读文人尺牍的人也难于写出像样的商业文件。所以要学习写哪种题材,最好多读关于那种题材的文章。不过就学会写通顺的英语而论,阅读总该广泛些,不该偏于哪一个方面。英语是“共通”的,希腊和罗马故事中的字句也可能在论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文章里。

如上所述,阅读要注意文字的各方面。但当有理性认识还不够,还得从反复背诵中求得感性认识。多背多写,写作的时候可以自然而然地应用起来。

葛老教我们一个方法:为了临时翻阅,你可以把阅读所得写成索引。作索引可用词作标准,例如在“province”一词的索引下可以写上:“province′”的前面不用“the”;也可以以概念(或题目)做标准,例如在“短语”(或其他题目)的索引下可以有这样一点:“表示地点的短语放在表示时间的短语的前面。”这种索引别人看来也许没有多大价值,可是对于你自己可以说是受用无穷的“写作锦囊”。

标签:;  ;  ;  

拳击和拳击的心是深情的--葛老的英语学习者_英语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