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津县人民医院;四川新津611430)
鼻炎是一种常见的疾病,生活中大部分人群都会在其发作时受到极大困扰,严重的甚至对自身生活工作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在明确鼻炎症状基础上,做好治疗及预防工作便显得极为必要。从现实角度出发来看,目前尚没有形成根治过敏性鼻炎的技术手段,对过敏性鼻炎患者进行治疗时仍是以控制病情、降低发作频率为主。
一、为什么过敏性鼻炎不容易根治?
过敏性鼻炎患者本身属于过敏体质,在相应环境中存在过敏原便会导致患病;如果鼻炎患者未能采取规范、专业的治疗手段,鼻炎也会反复发作。由于人体本身遗传基因不可控性,目前医学技术并未达到足以改进人体遗传基因中过敏原的水平,因此一旦患上过敏性鼻炎便很难得到根治。患者只能注重药物治疗应用规范性,配合必要的免疫方案来缓解鼻炎发作时所带来的不适症状,后续通过逐步调节自身免疫功能来抑制过敏原,以防止反复发作[1]。
二、过敏性鼻炎症状及危害分析
过敏性鼻炎是过敏原引起的鼻内炎症,发作症状表现为鼻部痒且持续时间长、喷嚏、流清水样鼻涕、鼻塞现象明显;发作时表现为患者接触过敏原后短时间内出现鼻痒且明显感觉到鼻腔内有明显“蚂蚁爬行”,致使患者无法忍受继而打喷嚏,流清水鼻涕,若在此期间未能采取相应治疗措施随之便会出现鼻塞症状。部分患者还会出现眼部异物感,咽部甚至耳朵内痒的症状,这些都对患者正常生活作息以及工作学习状态造成严重影响。
鼻炎的危害不仅会导致生活和工作治疗严重下滑,若长期没有采取治疗,甚至会引发更多的并发症,比如哮喘、咽炎、中耳炎等等,对患者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如果鼻炎患者是学生,极易导致学习专注度很难集中,随时间推移整体精神状态也会随之受到影响,使得学习成绩在短期内下滑的。据某城市三甲医院相关调查统计,患有过敏性鼻炎患者人群中35%左右的患者伴有哮喘症状,而在哮喘患者人群中有65%患者存在鼻炎症状;这些症状不仅降低了患者睡眠质量,也会让患者出现易怒、焦虑的情绪,尤其对幼儿患者身心成长造成极为负面的影响[2]。
三、目前过敏性鼻炎治疗常用方式方法
目前治疗方法主要是以药物控制为主,比如运用抗组胺类药物,通过阻断其过敏源传输方法,形成组胺与受体共同作用减轻鼻炎症状的效果,保障患者在鼻炎发作时不会严重影响自身生活工作状态。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同时也可采取类固醇类喷剂药物进行鼻腔喷射,以使鼻炎症状得到有效控制,采取血管收缩剂等药物进行鼻黏膜收缩,也能够达到抑制鼻炎发作频率的目的。就当前情况而言,仍有大部分患者觉得用药后效果相对较差,症状并无减轻,因此针对此类患者便必须从患者症状出发进行全方位分析,对其过敏原进行测试,确认其是鼻窦炎还是过敏性鼻炎后再进行规范性治疗[3];比如有的患者往往没有经验,错误的将自身所患过敏性鼻炎当成普通的感冒,继而服用各种感冒药,反而为鼻炎治疗带来负面作用。
按照控制鼻炎症状做对应用药处理,注重在治疗期间患者必须严格按照医嘱进行用药,避免用药过多、过少、用药方法错误等问题出现,保障药物疗效能够充分得到发挥。后续针对药物本身明确人体耐药性周期,若发现对应药物用过一段时间后疗效下降,患者应与医师做好实时沟通,积极向医师反映自身状况来让医生调整配药。
鼻炎患者必须重视环境对自身病情的影响,尤其接受免疫治疗患者,在整个治疗期间必须确保周边空间的生态的稳定性,过敏体质若处于尘螨过多环境下,极易导致霉菌等其他过敏原侵入机体,继而在治疗过程中产生新的过敏,造成鼻炎治疗效果不佳的状况发生;因此鼻炎患者在治疗期间必须周期性的做好环境清洁工作,设置合理的过敏原检测周期,每隔一段时间对过敏原做好实时检测,以此为后续治疗方案专业性和实效性提供有利参考依据。
四、过敏性鼻炎预防措施
从理论上看,只要人体不接触引发鼻炎的过敏原便不会发病,因此预防时必须从尽可能避免接触相应过敏原的角度出发,做相应方案设置。比如在灰尘较多地方往往是鼻炎多发区,主要是由于该区域所存在尘螨较多所致,因此在出行期间经过灰尘较多区域应带上口罩。针对家庭及工作区域等室内空间,要尽可能保持整洁通风,及时清除杂物以降低霉菌产生概率[4]。有养宠物人群必须对宠物毛及皮屑做好全面清理,对花粉过敏者在春季花粉散播起尽可能减少出行或带上口罩出行等。
参考文献
[1]董明敏. 过敏性鼻炎反复发作能否手术根治[N]. 大众卫生报,2017-08-24(010).
[2] 陈好. 过敏性鼻炎的危害以及治疗方法[J]. 现代养生, 2018(2):22-23.
[3] 韩文. 鼻炎患者买药易陷入三大误区[J]. 中华养生保健, 2015(6):11-11.
[4] 黄南. 十面“螨”伏怎么破[J]. 中华养生保健, 2015(12):74-74.
论文作者:余鸿瀛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9年5月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24
标签:患者论文; 鼻炎论文; 过敏原论文; 症状论文; 过敏性鼻炎论文; 药物论文; 工作论文; 《医师在线》2019年5月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