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小学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开展方法论文_龙兰兰

谈小学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开展方法论文_龙兰兰

山东省青岛胶州市向阳小学 266300

摘 要:研究性学习的开设是课程改革的共同趋势。它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目的,强调一种主动探究和创新实践的精神,着眼于给学生终身受用的知识和能力,反映和回应了时代对教育的需求,是信息时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小学语文 研究性学习 语文教学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学习方法,它能启人心智,开发和拓展学生的创造思维。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能有效地保护小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其探究的兴趣,提高小学生语文素养,促进综合素质的发展。

一、转变语文教师角色

1.做学生兴趣的激发者。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人们对感兴趣的事物,会主动愉快地去探究它,不但不把它当成负担,而且会乐此不疲地干下去,所以在语文探究性活动中,激发学生兴趣是很关键的。

2.做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语文探究性学习的起始点就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而且教师要鼓励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探索问题的方法,寻求答案。要指导学生如何去发现问题,比如如何质疑、如何提问、如何分析等等。

3.做学生活动的组织者。语文探究性学习有机会让每个学生都成为自主学习过程的主体,在他们主动吸收自己最感兴趣或最需要的东西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鲜明的个性。

4.转变教学观念,改变教学行为。探究性学习是一次教育的创新,是一场学习的革命,它不仅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还要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学行为,促使教师的专业结构、知识结构发生变化。教师要不断完善自身,掌握指导学习的技能和方法。

5.正确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1)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从学习内容的选择到学习形式的设计和学习活动的开展,教师都必须从课程标准的要求与学生实际出发,精心设计,既要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又要保证学生能学到知识。(2)做好教学组织安排。教师必须做到既给学生一定的自由发展空间,又有基本要求规范学生的探究过程。(3)加强教学评估。

6.加强学校、社会、家庭间的合作,拓宽信息收集渠道。探究性学习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其活动内容已经突破了课本的限制,活动的时间、空间已实现向全社会开放。因此,我们必须立足学校,加强学校、社会、家庭间的合作,充分挖掘和利用社区教育资源,拓宽信息收集渠道,保证探究性学习活动的广泛性和多样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研究性学习要有效体现语文教学的回归

小学生探究的本能和兴趣是与生俱来的,学生可以按自己的兴趣选择和确定学习的内容,发现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亲身实践,不仅掌握所学知识而且获得探索的真切体验。研究性学习具有开放性、探究性、实践性的特点,它改变了以往单一的被动接受知识转向主动的获取知识,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让学生尽情地朗读,默默地思考,大胆的探索,自主合作,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语文实践活动不断地表现自我、实现自我、超越自我。现代语文教学的理念告诉我们,语文教学应“重情趣”,“有情有趣是教学”,“重感悟”,不把现成的答案告诉学生,让学生都来参与,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用大量的时间安排学生读、写、说,使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获得个性化的体验,培养他们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重积累”,学文如积沙,收集信息,积累语文知识,学生的积累过程同样是学生学习的过程,构建开放型的语文知识体系,厚积才能薄发。

三、转变学生学习观念

探究式学习提倡学生主动参与,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改变原有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自然成为教学改革的任务。下面以提问的教学模式解析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探究性学习。

学生问题意识的核心支撑,是其独立思考的能力。问题起于感知,立于思考,成于交流和表达。其中,独立思考是关键。在大班化教学情况下,受教学进度的约束,教师在传授知识时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有限,留给反应较慢的学生思考的机会就更少了。如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呢?

双基训练是问题意识产生和培养的必要前提和基础,缺少相应的知识经验,问题意识必然贫乏。因此,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首要的是加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引导学生观察,提高观察能力,对问题意识的培养也是很重要的。问题的发现既可以由教学内容引起,也可以由观察大量的现象引起。观察可以丰富学生的感性经验,开发他们的直觉思维。鼓励和指导自学,也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一种基本训练。

自学往往是由求知欲驱动的,而求知欲又是从“问题”开始的,自学能使学生主动学习、独立思考、钻研问题。善于自学,就能活跃思维,增长见识,发展能力。鼓励学生质疑,为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提供适宜的环境。少年儿童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课堂教学活动应顺应这一规律,充分爱护和尊重学生的问题意识。

总之,研究性学习确实能提高学生学习和身心发展的质量,它的核心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所以它的前景是光明的。教师要适时地,鼓励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相信有了研究性学习,学生会向更优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苏贞梅 小学语文实施研究性学习的有效教学方法[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8,(06),239。

论文作者:龙兰兰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第34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13

标签:;  ;  ;  ;  ;  ;  ;  ;  

谈小学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开展方法论文_龙兰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