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产后出血的原因及护理方法论文_韦耐菲

柳江县穿山中心卫生院 广西柳江 545107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产后出血发生的原因,探究科学有效的妇产科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2014年6月期间,本院收治的20例产后出血产妇的临床资料,将这20例产后出血产妇设为实验组,另选20例未出现产后出血的产妇作为对照组,研究分析导致产妇产后出血的原因,提出一套妇产科临床护理的有效方案。结果:对比两组患者的流产史、第三产程时间过长等产后出血的相关性因素,均有显著差异(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妇产科临床护理人员要在工作实践中不断提高产妇的护理水平,预防和减少产后出血情况的发生,提高产妇的生活质量,促进母婴平安。

【关键词】产后出血;原因;护理方法;临床价值

临床上通常将胎儿娩出后,产妇2小时内的失血量超过400毫升或24小时内产妇的失血量超过500ml视为产后出血;产后出血是一种十分常见且严重的产科并发症[1]。据国内相关资料的统计数据,产后出血的发病率占分娩总数的2%~3%,严重威胁产妇的生命安全及生活质量。为了提高妇产科的临床护理质量,降低产妇产后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本院在临床工作中开展产后出血的原因及护理方法的相关分析,取得了较为显著的临床研究成果,现将资料接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2014年6月期间,本院收治的20例产后出血产妇的临床资料,将这20例产后出血产妇设为实验组,另选20例未出现产后出血的产妇作为对照组。实验组产妇的年龄在25~3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8.56±2.68)岁;初产妇15例,经产妇5例;孕周在37~42周之间,平均孕周为(40.25±1.25)。对照组产妇的年龄在25~3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8.08±2.85)岁;初产妇16例,经产妇4例;孕周在38~42周之间,平均孕周为(40.50±1.50)。所有产妇均为单胎,在生产前身体状况良好,无家族遗传病。对比两组产妇的年龄、孕次、孕周、身体状况等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统计出两组患者流产史、第三产程时间过长的等妊娠并发症的发生率。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产后出血的相关性因素。

1.3统计学方法

本组研究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采用卡方检验;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平均数( ±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本院妇产科的临床工作人员,在充分分析有关研究资料的基础上,对造成产妇产后出血的相关性因素进行了分析。详细情况可参考表1。

从表1中的数据可以看出,相比于对照组产妇,实验组产妇在流产史、第三产程时间过长等产后出血相关因素的发生概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组间对比具有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由此可知,流产史等因素均可能成为导致产后出血发生的原因,需要妇产科医务工作者在临床工作中加以重视。

3.讨论

为了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本院妇产科医务工作者立足临床实践,在充分分析临床病历资料和相关参考文献的基础上,总结出一套妇产科临床护理的有效方案,具体如下所示。

3.1加强产前护理

加强孕期间的保健、定期产前检查。分娩之前,对产妇的全身情况进行评估,评估产妇可能出现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对其高危妊娠及时终止,向患者讲解分娩时产程的过程和宫缩痛的原理[2]。此外还应对产妇进行心理护理,产妇由于担心胎儿安全、分娩疼痛而出现焦虑、烦躁的情绪,进而对子宫收缩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注意观察产妇的心理状况,并进行相应的心理干预;帮助产妇建立良好的心态,积极迎接新生命的到来。

3.2完善产时护理

产时应该对产妇的宫缩、胎心、宫口开张及胎先露下降等情况进行密切的监测,在检查的过程中如果产妇出现异常情况及时通知医生及家属;对胎心的变化情况进行密切监视,注意胎盘剥脱的情况[3]。如果产妇在分娩之后的半个小时之后出现胎盘没有娩出的情况,医护人员要及时采取相应的对策,对其原因进行分析,其中最为常见的原因就是胎盘剥离不完全或者是胎盘粘连,此时护理人员应该积极配合医生,采用人工剥离胎盘术对胎盘进行剥离。

3.3严格产后监护

80%的产后出血发生在产后2小时,因此应加强此阶段的监护,产后2小时,产妇要停留在产妇进行生命体征、子宫收缩情况及阴道出血情况的观察,密切观察产妇有无不适,若产妇出现不明原因的烦躁、四肢皮肤湿冷、会阴处坠胀感、血压下降等应给予详细的检查,以便早发现,早处理[4]。产妇产后心理脆弱,应主动给予产妇关爱,增加产妇的安全感,降低产后出血的几率,产后4-6小时鼓励产妇及时排尿,防止子宫收缩不佳导致出血。待产妇精神状态较好时,及时将婴儿送到母亲身边,鼓励母乳喂养。护理人员应该指导产妇如何进行哺乳,如何正确护理新生儿,尽可能创造母婴情感交流的机会;让产妇保持一个轻松愉快的心情,体验初为人母的幸福感[5]。

3.4优质生活护理

护理人员应加强产妇的生活护理,指导产妇采取正确的卧位进行休息。产妇的饮食应坚持荤素搭配,营养均衡;定期使用催乳汤类,多食用新鲜的蔬菜水果。鼓励产妇多食营养丰富的食物,多食含铁的食物,例如动物内脏、瘦肉等,嘱产妇少食多餐,多食易消化的食物,并做好阴部护理,保持其清洁[6]。定期更换衣物和床品,做好个人卫生护理。产妇的产后修养环境应安静整洁,阳光充足;环境布置应坚持轻松温馨。

【参考文献】

[1]黄建芳,杨世勤.浅论产后出血的原因及救治措施[J].当代医药论丛,2014,08:276-277.

[2]邓小青.产后出血的原因及预防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科学,2014,16:110-112.

[3]卢昱菁.产科安全护理管理探讨[J].临床合理用药,2012,5(4A):145-146.

[4]费喜之.产房安全管理与护理缺陷的防范[J].基层医学论坛,2010,14(6):151-152.

[5]邓兴梅.浅谈基层医院产房护理安全管理体会[J].中国医药指导,2009,19(19):154-155.

[6]颜建英,黄科华,刘青闽,黄晓燕,徐榕莉. 产后出血危险因素及高危评分系统临床价值研究[J].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4,10:791-797.

论文作者:韦耐菲

论文发表刊物:《名医》(学术版)2016年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27

标签:;  ;  ;  ;  ;  ;  ;  ;  

浅谈产后出血的原因及护理方法论文_韦耐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