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地质勘察技术在岩土工程中的应用研究论文_胡玉平

基础地质勘察技术在岩土工程中的应用研究论文_胡玉平

中化地质郑州岩土工程有限公司 河南郑州 450000

摘要:为了进一步提升现阶段我国岩土工程勘察工作的效能,弥补勘察环节存在的问题,增强地质勘察数据的准确性以及实用性,技术团队以及相关工作人员尝试将基础地质融入岩土工程勘察环节,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效果。但是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岩土工程勘察环节对于基础地质技术的应用效果还有较大的上升空间,基于这种实际,文章在分析基础地质的基础上,深入梳理岩土工程勘察环节存在的相关问题,厘清切入点,在此基础上,采取针对性的技术手段,扎实推动基础地质技术在岩土工程勘察工作中的科学高效应用。

关键词:软土地基;岩土工程;桩基检测技术

引言

在一些沿海地区,由于地质演变的特殊性,使得该地区的软土地基非常普遍,在该地区开展岩土工程建设的时候,可以采取预应力管桩技术进行处理,并通过桩基检测确保预应力管桩技术的施工质量与安全,提高岩土工的建设可靠性。

1岩土工程概述

岩土工程可以作为地质工程的一个分支,两者的联系非常的紧密。在岩土工程建设的时候,主要涉及到混凝土、钢材、桩基等材料与技术,通过对裂缝和土质间隙的有效控制,提高施工的质量。在岩土工程建设之前,需要对地质环境进行有效的勘察,从而对施工区域的地质环境进行全面系统的掌握。目前我国岩土勘察工作主要包含有:地质调查、测绘工作、物理勘探、遥感勘察,根据勘察的数据信息,编制岩土工程的数据报告,为岩土工程的建设提供准确可靠的信息支持。

2岩土工程勘察存在的问题及实施方案

岩土工程勘察作为施工建设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项目规划设计、建筑施工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持续发挥岩土工程勘察的作用,完善工程勘察体系,实现技术的动态调整,技术人员应当深入分析目前岩土工程勘察环节存在的问题,掌握勘察技术应用情况。

施工方案是依据地质勘察结果来制定并执行的,通过采取针对性的施工方案,与施工区域的岩土情况相协调,以提升居民小区的舒适度,满足住户的使用需求。尽管我国在岩土工程勘察体系完善,有着丰富的经验,但是在实践环节仍然表现出一定的不足。例如地层界面划分不清晰、参数选定不准确以及综合能力差等问题,具体来看,目前多数勘察单位使用的勘察手段较为单一,地质勘察结果的准确性较低,精度差,在这种情况下,勘察人员难以对地层界面进行明确划分,尤其在软土层勘察环节,地层界面划分结果出现差错的概率较高,影响了后续施工活动的开展。岩土工程勘察所获取的各类数据能够反映出基础地质的情况,进而指导后续相关工作,但是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勘查活动获得数据可能存在失真的情况,进而导致参数选定失效,造成岩土工程勘察准确性的降低。为了有效应对现阶段岩土工程勘察环节存在的问题,扎实做好地层界面划分以及参数选定工作,提升数据综合能力,工作人员以及相关勘察单位需要在明确自身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以基础地质作为切入点,做好岩土工程勘察工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在岩土工程中的应用研究

3.1预应力管桩技术的应用

3.1.1预应力管桩技术的应用优势

由于预应力管桩是工厂化生产,不仅加工效率高,并且管桩非常的节能环保。目前我国的预应力管桩制作技术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水平。且在预应力管桩生产的时候,可以根据实际工程地基的具体情况进行特殊的生产制造。预应力管桩不仅工艺便捷,并且该管桩的施工效率非常的高,可以根据岩土工程的实际地基情况进行合理的配桩,以确保软土地基的处理质量,在完成管桩施工之后养护的时间非常短,有效的提高了软土地基的施工质量。预应力管桩与其他桩体施工相比,预应力管桩在软土地基中可以承载更大的载荷,并且施工的深度更大。

3.1.2预应力管桩技术在软土地基中的应用质量控制分析

3.1.2.1管桩的间距控制

在采取预应力管桩技术对岩土工程中软土地基进行处理的时候,主要的目的是通过管桩更好的承载岩土工程的载荷,提高软土地基的整体质量。在我国江苏中东部的沿海地区的地质环境中,软土地基严重的影响到岩土工程的整体建设质量,因此选择预应力管桩技术对其地基进行加固稳定处理。在预应力管桩施工时,需要合理的控制桩基的数量与桩基之间的间距。当管桩的设计数量过多时,会影响到管桩地基的整体稳定性,而管桩设计的数量过少时,单根管桩需要承载的压力过大,容易造成不均匀沉降。而预应力管桩施工的核心思想是,让管桩分散建筑物上部的压力载荷,从而更好的提高岩土工程的整体稳定性。在管桩设计时需要合理的控制单桩之间的间距,若是管桩之间的间距较小,就会影响到管桩性能的发挥,从而影响到管桩承载的安全性。当管桩之间的间距过大时,会使得管桩的应力相对较为集中,没有充分的发挥出预应力管桩的优势,反而由于应力的过于集中,增加了岩土工程沉降的安全风险,违背了软土地基加固稳定的设计要求。因此在预应力管桩施工设计的时候,必须要根据我国江苏中东部的沿海地区的实际地基情况,通过计算机数据的模型,确定出合理的管桩间距,提高岩土工程软土地基的整体质量。

3.1.2.2管桩帽的置换率控制

预应力管桩的桩帽的作用非常重要,通过桩帽可以将多数的压力载荷传递到桩体上,从而更好的发挥出预应力管桩的应用优势。通过施工数据分析可知,预应力管桩的桩帽设计尺寸在一定范围内逐渐的增加,岩土工程的整体沉降量得到了很好的控制。因为在桩帽尺寸增加的过程中,软土地基的置换率得到了一定提高,从而使得桩基的整体载荷减小。在对预应力管桩桩帽研究的时候,还发现桩帽的尺寸大小,还需影响到预应力桩体顶端的应力变化,当桩帽的大小增加的时候,这是桩体上顶的量就会减小,相应的预应力管桩承载的应力就会降低,从而合理的控制岩土工程的沉降量。

3.2桩基检测技术的应用

3.2.1静载荷检测技术

目前软土地基的预应力桩基施工质量检测技术,应用静载荷检测技术最为普遍,因为该检测技术的应用可以得到准确的数据结果,且该检测技术在国际上得到了岩土专家的一直认同。静载荷试验检测技术是实现检测施工质量的一种可靠途径,通过对可能发生的安全问题进行预期的管理控制,科学的规避可能出现的问题,从而有效的提高预应力桩基对软土地基的处理质量。

3.2.2低应变检测技术

低应变检测技术在检测预应力管桩质量可以准确的反馈出可能存在的系统性问题,在实际检测工作开展的时候,工作人员利用专业的小锤子对桩基的顶端进行适当的敲击,预应力管桩就会出现相关的应力波段。而其他的工作人员就可以利用传感器收集应力波段,然后对收集的预应力管桩应力波进行快速的处理分析,从而根据应力波段中存在的一些缺陷,对预应力管桩的施工进行一定的调试,确保每一根预应力管桩都达到了设计的施工要求。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一些沿海软土地区,加之城乡建设快速发展,一些高大建筑快速建设,对地质勘察和岩土工程及软土地基处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确保岩土工程的整体施工质量,可以充分的发挥出预应力管桩技术的优势,通过预应力管桩对软土地基进行有效的处理,在预应力管桩施工结束之后,通过桩基检测技术确保预应力管桩的施工质量,以及软土地基的处理质量达到了岩土工程的施工要求。

参考文献:

[1]张显兵.基础地质在岩土工程勘察中的应用[J].西部资源,2019(03):133-134.

[2]张旭波.地质雷达技术在复杂地质条件岩土工程勘察中的应用[J].西部资源,2019(03):158-160.

论文作者:胡玉平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9年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15

标签:;  ;  ;  ;  ;  ;  ;  ;  

基础地质勘察技术在岩土工程中的应用研究论文_胡玉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