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双城市人民医院 150100;2.黑龙江省医院康复病房 150001
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温针灸在椎动脉型颈椎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13年11月~2014年11月76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方式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采用温针灸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调查比较。结果 实验组患者治疗效果显著的19例,治疗有效的15例,总有效率为89.5%;对照组患者治疗效果显著的10例,治疗有效的13例,总有效率为60.5%,两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 温针灸在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中具有非常好的疗效。
关键词:温针灸;椎动脉型颈椎病;治疗效果
椎动脉型颈椎病是颈椎病的一种,患者临床中多表现为耳鸣、视物模糊、头晕症状。本病在临床中多采用理疗、手术方式进行治疗。有研究表示,温针灸在本病中具有非常好的疗效,为进一步证实上述观点,我院在2013年11月~2014年11月对温针灸在椎动脉行颈椎病中的治疗效果进行调查,旨在为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3年11月~2014年11月76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每组3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方式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采用温针灸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平均年龄为(55.2±16.4)岁,男性16例,女性22例,患者平均病程为(2.6±2.4)年,旋颈试验阳性;实验组患者平均年龄为(56.1±16.2)岁,男性17例,女性21例,患者平均病程为(2.7±2.3)年,旋颈试验阳性,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纳入标准
1.2.1患者入院后均进行影像检查,结果均提示颈椎间盘退行性改变
1.2.2患者主诉均为眩晕
1.2.3旋颈试验阳性
1.2.4患者年龄均大于18岁
1.2.5治疗前1w停止其它治疗
1.2.6能够配合治疗并能够坚持治疗3w
1.2.7所有患者均无其它心脑血管疾病、无颈椎占位性改变
1.2.8所有患者均知情且自愿参与调查
1.3方法
1.3.1对照组 患者采用常规针灸治疗,取穴:百会、双侧风池、双侧太溪、双侧足三里、C4-C6夹脊穴。患者俯卧位,穴位常规消毒,风池穴斜刺1.2寸;夹脊穴直刺1.0寸;百会穴平刺1.0寸;足三里、太溪直刺1.2寸;风池穴、夹脊穴采用提插捻转手法;百会穴采用提插捻转手法;足三里、太溪穴则采用补法,所有穴位均留针30min。1次/d,10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隔1d,共3个疗程。
1.3.2实验组 患者选取同上,针刺方式同上。同时在风池、夹脊穴施以温针灸,将点燃后的艾条插入上述穴位针柄,待艾条完全燃烧后再放置第二壮,2壮/次,时间为30min;1次/d,10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隔1d,共3个疗程。
1.4效果观察 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并对患者治疗效果进行评价。治疗效果主要从患者治疗后临床表现消失状况以及对生活影响情况进行评价。
1.5评价指标 显著:患者治疗后临床表现基本消失,患者生活状况良好,无明显影响;有效:患者治疗后临床表现有所改善,偶尔存在眩晕表现;无效:患者治疗后临床表现无明显改善,对生活存在明显影响。总有效率=显著率+有效率。
1.6数据统计 文中数据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表示,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资料采用t值检验,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实验组患者治疗效果显著的19例,治疗有效的15例,总有效率为89.5%;对照组患者治疗效果显著的10例,治疗有效的13例,总有效率为60.5%,两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
3讨论
中医学中并无"椎动脉型颈椎病"这个名称,对本病最早的研究可始见于《内经》、《难经》等历代医学古籍中[1]。《内经》是最早对眩晕的病机进行阐述的古籍,其中认为眩晕的发病与肝肾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2]。《内经》中记载到:"风气甚而头目眩运者,由风木旺,必是金衰不能制木,而木复生火,风火皆属阳,多为兼化,阳主乎动,两动相搏,则为之旋转",其认为眩晕的发生根本为肝风内动[3]。人体的五脏六腑、形体官窍、经脉皮骨均离不开气血的濡养,气是维持人体形体得以凝聚的主要因素,气聚则形聚,气散则形亡,且气与血相辅相成,若血亏虚或血行失度均会导致经络运行不畅,无法濡养脏腑经络,进而导致病发。此外,情志不畅、劳损、外伤等因素均是导致本病发生的主要因素。
现代医学研究认为,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发病机理非常复杂,大多数学者均认为本病的发病与颈椎间盘的退变、颈部肌肉痉挛、椎间病变、韧带病变等因素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4]。此外,椎动脉以及周围神经组织遭到压迫后会导致动脉血管痉挛,进而导致患者前庭神经系统障碍,导致患者脑供血量降低,最终引发疾病。根据上述情况来看,本病的治疗主要以纠正患者气血亏虚、温经通络、补血为主。
针灸是我国传统的治疗方式,其具有疏经通络、调节脏腑、补益正气、平衡阴阳的作用,能够改善患者疾病状况[5]。在现代医学研究中发现,针灸具有改善周围神经炎症、促进淋巴结循环、改善血管通透性、促进病变部位水肿吸收、缓解肌肉痉挛的作用。同时还能够改善肌肉周围血液循环[6]。而灸法也是我国传统的治疗方式,通俗称为艾灸。其施灸的主要材料为艾绒或艾叶,艾叶具有温通经脉、散寒、止血的功效。将其点燃后能够使药力透过皮肤直达体表深部,大大提升药物功效。温针灸即是将针灸和艾灸结合的一种治疗方式,两者结合能够进一步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我院调查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治疗效果显著的19例,治疗有效的15例,总有效率为89.5%;对照组患者治疗效果显著的10例,治疗有效的13例,总有效率为60.5%,两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
总的来说,温针灸在能够改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表现,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式。
参考文献:
[1]荀丽章.颅外段椎动脉超声检测诊断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意义[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3):528.
[2]杨丽梅,杨立秋,李艳芳.中药辨证配合针灸药罐疗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80例[J].中国民间疗法,2010,18(6):44-45.
[3]陈诗敏,何兴伟,胡宋锋,等.针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从通督升阳论治探讨[J].江西中医药,2013,44(362):59-61.
[4]马跃武,张丽君,杨海红.穴位注射加针刺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疗效观察[J].医学综述,2011,17(24):3826-3827.
[5]周达君,邓特伟,庄义杰,等.方氏头皮针结合体针改善稚动脉型颈椎病的颈痛眩晕状况分析[J].西部中医药,2013,26(4):97-99.
[6]孙艳怡,于震.电针配合耳穴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12,12(10):1310-1311.
论文作者:梁先锋,朱晓明(通讯作者)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3/15
标签:患者论文; 动脉论文; 针灸论文; 实验组论文; 颈椎论文; 颈椎病论文; 两组论文; 《健康世界》2015年2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