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扼杀你孩子的创造力_创造力论文

不要扼杀你孩子的创造力_创造力论文

不要扼杀你孩子的创造力,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创造力论文,孩子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现代社会需要创造力

现在是一个以“创造力”决定胜负的“知识经济时代”。作为新时代的儿童,他们的未来必须具备这种叫做“创造力”的能力。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加重要。”21世纪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培养开拓创新、具备高素质的人才,必须从婴幼儿开始。婴幼儿正处于创造力发展的萌芽阶段,世界对他们来说是一张白纸,他们最富有幻想力,不受束缚和制约。抓住这样一个关键时期,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对将来学习和主动解决问题等多方面能力都是必要的。

所谓”创造力”

心理学家韦特海默、J·E·德雷夫达尔、杰克逊、梅希克和吉尔福特都各自从不同角度阐述了创造力的某一方面。有的强调创造过程,有的着眼于创造的结果或产品,还有的根据测量的需要来阐述。虽然研究者们对创造力的解释不尽相同,但都强调创造过程或结果的新颖性。因此,“新”是创造力的基本特点。“新”有两种理解,一是指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并且具有社会价值;二是不仅指对社会是前所未有的,也包括对个体本身,只要对个人来说以前是不知道的,现在产生了也可以称为“新”,也算创造。前者是对创造力的狭义理解,后者是广义的理解。我们这里所说的创造力也正是广义的,关系到我们每一个孩子的一种能力。创造力是每个孩子都具有的,只要我们注意不断开发这种自我实现的创造力,那么它就能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儿童的创造力是一种宝贵的品质,它往往蕴含在一言一行之中。作为父母,应该敏锐地发现孩子的创造力,并努力培养和发掘孩子本身所具有的创造能力,这样,你孩子的创造力不断得到鼓励和支持,就会发展成为难能可贵的个人素质,就会使未来英雄有“用武之地”。

创造力也可以测量

美国心理学工作者根据一些在研究中创造力较高的儿童的共有特征,拟定出关于具有创造力儿童的检查表,提供给教师等,作为识别富有创造力儿童的参考。托伦斯拟出的创造性儿童特征主要有:

(1)常常专心致志地倾听别人讲话,爱细致地观看东西;

(2)爱寻根究底地弄清事物的来龙去脉,有较强的好奇心;

(3)说话或作文时,常常使用类比和推断;

(4)能较好地掌握阅读、书写和描绘事物的技能;

(5)喜欢对权威性的观点提出疑问;

(6)常常能从表面看来互不相干的事物中,找出相互间的联系;

(7)喜欢对事物的结果进行预测,并努力去证明预测的准确性;

(8)常常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实验手段进行研究;

(9)常常将已知的事物和学到的理论重新进行概括;

(10)喜欢寻找所有的可能性,如解题时爱提出多种办法;

(11)即使在干扰严重的环境中,仍能埋头自己的研究,不太注意时间;

(12)喜欢自己决定学习或研究的课题。

不过,因为儿童创造力构成特征的研究尚存在着一些问题,是否能仅以某一方面的测定来确定儿童的创造性?所测得分高的儿童是否会有实际的创造成就?等等,这些都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和实践的检验。

宝宝天生具有创造能力

有专家认为,人刚一生下来就具备73种潜能。新生儿不仅具有惊人的感知能力和运动能力,而且还具有注意、记忆、学习能力和社交行为。例如,出生8小时后,婴儿就会模仿成人吐舌头;婴儿出生时便有颜色视觉,4个月时接近成人水平,24个月时能正确认识和说出15种颜色。0~3个月婴儿共存在73种无条件反射,像爬行反射、行走反射、游泳反射等。这些都是人与生俱来的本能。

孩子们天天在发现着,而且都是很珍贵的发现。从新出生的婴儿开始,他们就在不停地用自己所有的感觉来认识世界,用他们自己的感知能力来创造自己的思维体系,在大脑中构建特有的知识体系和创造性思维方式,形成自己享有的智能和创造能力。继而,随着宝宝渐渐长大和他们的认识范围逐渐扩大,从妈妈身上的气味和奶香,到摇篮和纸尿裤,从卧室到客厅,从熟悉的人到不熟悉的人,他们都对这些信息分门别类进行筛选和记忆储存,进而进行智能处理,表现出他们自己的好恶,创造性地把世界描绘成为他们自己想象中的小天地。再稍大,他们会发现小鸟是用草和泥做窝的,发现小猫喜欢晒太阳,发现小鹅和小鸭都穿着同样的“黄衣服”,孩子们会兴奋地报告他们的新发现。对孩子来说,这些发现都具有重要价值,它们表明了孩子的好奇心、观察力,表示他们的心灵在思考,在进行形象的和逻辑的创造性思维。

语言发展的关键期是在婴幼儿期。早期的语言训练,不仅促进语言本身的发展,还可促使智力超前发展。对于学龄前的儿童来说,语言能力主要是听和说的能力,听、说能力的培养主要是在日常对话以及讲故事中进行。在与幼儿进行对话时,要因势利导,抓住时机,就儿童感兴趣的问题展开对话,这样儿童就会兴致勃勃地启动思维,即兴表述生动的语言。还可利用启发提问的方式,刺激儿童的思考与语言表达,让儿童发挥想象和创造。

所有这些,都是婴幼儿本能的东西,很可能跟我们成人的理解不一样,所以,绝大多数婴儿的潜能并未受到家长的重视,因得不到适当的练习,而在3至4个月后消失。无数孩子为此失去了成为天才的机会。作为家长,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孩子们这些认识和创造的过程呢?

好奇心是宝宝创造力的基础

宝宝对什么东西都喜欢看看摸摸。最初,婴儿是用嘴来“品尝”世界的。随着成长,他们把能够抓到手里的东西,比如妈妈的衣服、自己的奶瓶乃至桌上的茶杯等等,都要放到嘴里有滋有味地品尝。稍大之后,他们会对新的玩具聚精会神地查看,会站在鸡窝旁看母鸡怎么下蛋……其实,孩子的这些行为是一种好奇心的表现,是一种探究行为。孩子们对世界充满着好奇,他们对事物进行寻根究底后,有的不断地提出问题,有的不断地观察,有的则自己动手,进一步开始幼稚的探索活动。

好奇心是求知的起点。因为好奇,才有疑问,才有思考,才有探索和创造。好奇心是一种求知的内驱力,是思考的精神乐趣。如果一个孩子对什么事都漠不关心,对什么现象都习以为常,他的知识就很难增加,他的智力也就很难发展,也更谈不上创造力了。如果在婴儿面前用同样的画片反复进行隐藏与出现的动作,那么婴儿不一会就厌倦了;可是如果给他们看不同的画片,他们则能够在保持足够兴趣情况下,持续观察很长时间。然而动物,比如小猫小狗,你可以用同样的游戏跟它们玩上“一辈子”。这恐怕也是高级智能动物——人和普通动物的区别吧。爱因斯坦小时候看到磁针会指南,横摆弄、竖摆弄,一定要探究是什么力量使指针朝南指的;爱迪生孵鸡蛋的举动看来似乎很可笑,可是这包含着合理的推理,表现出一种实验精神。他长大后发明电灯,与孵鸡蛋一样,都是一种创造性思维的实现过程。

所以,做父母的应该理解孩子的好奇心。不仅如此,还应该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让他们自主对某些事物发生兴趣,孩子天生的好奇心还很不够,还要靠父母们去激发。例如拿一块磁石,它会把铁屑吸引过去;把一支钢笔与毛皮用力摩擦,它就会吸附小纸片;日食或月食的时候,带孩子看看太阳或月亮,怎么会变得暗淡无光;面对无边无际的海洋,让孩子看看潮汐的涨落,让孩子看看日出时壮丽的奇景;夏天的雨后,带孩子看看天上的彩虹和荷叶上的水珠……总之,要经常使孩子去感觉世界的瑰丽,物质的神奇,让他们感到惊奇,产生揭示秘密的欲望。

好奇是一种优良的品质,好奇的孩子是充满希望的种子。千万要爱护孩子的好奇心,要努力地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如果有意无意中毁灭了孩子的好奇心,那是一种残忍的摧残。

给孩子创造自己符号的空间——涂鸦

很多孩子都喜欢拿笔在纸上、墙上、地板上或家具上涂鸦,这些“画”很少能代表什么意思,因此我们叫它“符号”。其实,他们画画主要为了看看他们能创造出什么样的线条、形状和颜色。他们所做的实际上是脑神经、手和手臂肌肉协调的反映,而不是他们感情生活的表达。真要画出代表实际意义的画,尚需无数实践。

两岁前,孩子常常胡乱涂鸦,很少给他们的创作赋予任何代表性意义。

两岁的孩子也喜欢涂鸦,但他们在结束后有时会对父母说,他们画的是一头象或一棵树。

到了两岁半,孩子特别会画螺旋线,在纸上画简单的形状。最早出现的形状通常是圆圈和长方形。

到了3岁,许多孩子能够画出表达一定意思的画,如一朵花,一只狗,一个人。这种能力大部分是依靠训练和观摩。

孩子能够独自画能识别的动物和人物之前,有时可以在他人的帮助下画出来,或者你画一部分,另一部分由他们来完成。你们一起画时,你的孩子能不能画出清晰可辨的画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让他们感受到画画是一种乐趣,可以得到创造的回报,而且要让他们觉得自己擅长画画。这些经历可以为他们自己创作有代表意义的画而做准备。如果你向孩子的创作提出疑问,则是对孩子施加压力,比如问他们画的什么东西等等。

幼小的孩子涂鸦,正是他们发挥想象力的时候,也即创造的时候,应该保护孩子这种创造力,无论他们画了什么,也许是简单的一条歪歪扭扭的断线,也许是一个不够圆的鸭蛋,都要及时给他们鼓励,让他们对自己的创造能力保持自信。至于学习绘画技巧,那是另外一回事,正像一个交响乐指挥,他闲暇时也可以听一听乡间小曲;或者是在进入美术学院以前,必须先有一个漫长的初学过程。

不能把学习绘画技巧与保持良好的创造力相矛盾起来,这两者是互相促进的。如果美术老师过分强调技法,而忽略了孩子的创造力发挥,则有可能会扼杀孩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相反,如果永远让孩子维持在涂鸦水平,艺术感觉和技法得不到提高,那么孩子也难以在绘画上有所成就。所以说,想象和学习是密不可分的。一般对于比较小的孩子,他们的涂鸦实际上是在锻炼自己的想象能力,也即创造力,同时还在锻炼自己的神经功能和肌肉。这些都是成长的必要过程。

所以,家长们不要过多干涉孩子的涂鸦,允许他们留下自己的“符号”。那是他们成长的见证,充满创造力的作品。

适时鼓励等于帮助孩子增长创造力

创造力并不是一件产品。创造是一个思考和动手的过程,是一种接近生活的特殊方法。

具有创造性的思想家是有发散性思维的思想家。他们知道要解决一个问题可以用很多种不同的方法,而不是只有一种方法。他们知道一个问题可以有许多个正确答案,而不是只有一个答案。当他们遇到阻碍时,善于创造性思考的人们能够逐步地解决,因为他们喜欢尝试新的想法和材料。

创造力作为一种生活的技巧,能让孩子在未来受益匪浅。

展示并表扬孩子创造的作品,这些鼓励行动可以告诉孩子你重视他的努力和创造。

要注意使用“开放式”或“半开放式”的语言和表示假设的问句,比如“这个方块放在哪里更好些呢?”而不要说:“把这个方块放在这里不是更好吗?”前一句让孩子有所选择,促使他们去思考,而后一句却直截了当地规定哪里最好,没有给孩子留下选择余地,这样久而久之会让他们产生依赖和懒惰,扼杀创造力。相反,带有鼓励性的选择机会,则是孩子发挥想象力的最好促进。

让游戏活动激发孩子创造力

对儿童最有益的游戏是那些能让孩子任意想象,挑战学习新技能,激励深入思考,让他们从失败中学习的游戏。

1.扮演角色的游戏可以让他注意现实生活中角色的特点。比如玩小大人“过家家”,让孩子扮演大人角色,在家演习款待客人的礼节。在游戏中,注重听说能力培养还可促使智力发展。要因势利导,就儿童感兴趣的问题展开对话,这样儿童就会兴致勃勃地启动思维,即兴表述生动的语言。

2.跟孩子玩“猜猜看”的游戏,比如通过提示某种动物或物品(也可以是认识的人)的特征,让孩子猜出谜底。尽可能给孩子们具体的提示,让孩子们成功,他们就会对这样的猜谜游戏感兴趣。有时也可以和孩子换位,让孩子提供相关提示来问父母,孩子们同样能够得到创造力思维的发展。

3.在优美的音乐中,幼儿情绪兴奋、愉快,这时其创造力就处于极佳状态。可通过培养孩子区分声音的高低和长短、力度与音色以及节奏或旋律等能力,来培养孩子的音乐感受力。熟悉的歌曲、有节奏的乐曲能发展幼儿的音乐想象力,促使婴幼儿音乐细胞的增加,进一步促使右脑的活跃,形象思维的联想,创造潜能的开发。

4.多带孩子到人群中活动,多接触外部环境,感受大自然,认识各种事物。回来时让他讲述最有兴趣的事,不仅能增强宝宝的记忆力和观察力,还能增进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

5.与孩子们玩捉迷藏,掷皮球,在河边叠纸船,在沙滩上挖地道等等,都是促进儿童思维活动的好机会。建立邻里友好相处的关系,让孩子们在一起玩。孩子们玩耍时,家长应在一旁默默地观察,而不要去对他们指手划脚。这是让孩子们自由发挥创造力的最佳时刻。

破坏——孩子创造欲望的体现

孩子搞“破坏”多属天性使然,是其创造萌芽的一种体现。他为了急于弄清一件事情,或是一样东西是什么,为什么会是这样的,便会不顾一切地进行“破坏”,这样“破坏”的目的仅仅是为了探究。

有时孩子要把玩具拆开来,是为了研究一下里边的东西。有些家长见到孩子拆玩具便大发雷霆,或者骂孩子不争气,不爱惜东西,最起码会抱怨自己的孩子淘气。这样就挫伤了孩子的创造力发展,不能得到鼓励和支持,抑制了求知和创造的欲望。这样对孩子的成长极为不利。

多了解孩子在做什么,周围发生了什么,并合理利用小孩的天性,多方引导、鼓励,使小孩子创造萌芽得到进一步深化,不要一发现孩子破坏东西就惩罚他们。

对于真正的破坏,应该采取疏导的办法来解决,从正面肯定出发。如家长发现孩子用毛笔在精美的电视墙上“涂鸦”时,可先肯定他的想象力和绘画水平,然后再引导他:“你这‘作品’如果画在纸上,说不定什么时候还可以拿去参赛、展览,让更多的人欣赏呢!”如此等等。

给孩子一片“破坏”的天空,小孩爱“破坏”,失去的只是可估量的价值,而得到的却是小孩一生受之不尽的无穷财富——思考、创造和智慧。

创造力的翅膀——诗

想象力是创造力之源,而诗的想象力对儿童的创造力发展更为有益。

“一只橘子

落在树旁

就像金色的钮扣

钉在大地上

他笑眯眯的

朝树上张望

好像在招呼他的伙伴

都来给大地钉衣裳。”

低幼儿童是人的好奇心、求知欲、想象力、创造性等重要的非智力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这样朴素而充满想象力的诗句,正是儿童汲取的创造性思维的养分,他们的想象力跟随诗意驰骋万里,发散性思维就像太阳的光芒,具有360度全方位的发散作用,而这种发散性的思维正是创造性思维的表现形态。

想象性说谎不是道德问题

就低幼孩子来说,能够想象性说谎的孩子反而具有更高的创造力。所谓想象性说谎,就是一种说出假想的经历,一种能够把语言和行为分开的想象力,与“无中生有”的创造力有密不可分的关系。而且“说谎”技术越巧妙,他所具有的创造力也越高。

四五岁的孩子往往想象与现实分不清,这是幼儿这一时期的心理特点。天性好玩的孩子能凭借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想象出妈妈讲的故事的人物及情节;他们能根据自己的想象作画、搭积木;他们能运用想象来玩各种游戏、表演节目。幼儿期孩子的想象力异常活跃、大胆,这是因为不受成人世界的标准的约束。

玩具增强孩子思考能力

适合低幼儿童玩的玩具有:玩具电话、卡车、救护车,以及小药箱,厨房小用具或者是可以拼插的开发智力的积木玩具。用这些玩具来玩“过家家”,能够巧妙地启发孩子的思维能力。

这些玩具都能够作为游戏道具,让孩子们多参与活动,在玩与乐中潜移默化地开发大脑,激发创造能力。

在买玩具时,要注意玩具说明书上的标准,看是否适合孩子的年龄,不要盲目购买。

亲朋好友送的各种玩具应按照孩子的成长发育情况做一个选择,把宝宝暂时还用不到的玩具收好,等到适合其年龄段的时候再拿出来给孩子玩。

现在市场上一般含在嘴里或是衔在嘴上的玩具都是符合安全规定的,这样的玩具一般都以橡皮,塑胶木头制品为材料。家长给孩子选择玩具应避免选有毒的涂料和易脱落的漆料。

注意玩具的色彩和声音。色彩应协调、艳丽;声音应悦耳,不可选音量过大且听起来有杂音的玩具,免得伤害宝宝的听力。

对于稍大的孩子,应该启发他们自己动手制作玩具或手工艺品,学知识最好的办法是亲自动手。比如自制动物图书,去动物园的时候,给动物拍照,集成一本相册,时常拿出来和宝宝一起欣赏,让他找一找大象、海狮和老虎,你也可以在一旁为动物配音。或者可以父母孩子一起自制玩具。也可让宝宝自己画画,将自己的艺术作品自由地展示出来。在他的房门上挂黑板或画纸,可以让他自由创作,捕捉灵感。

应该注意培养儿童的动手能力。幼儿的好奇心特别强,什么东西都要摸摸、动动,家长不应简单粗暴地制止,而应对孩子的好奇心予以肯定和鼓励,同时给予他正面的解释和教育。鼓励儿童搞一些小制作,在实际操作中,一方面可以锻炼儿童的手眼协调能力,锻炼手指部小肌肉的发展,相应地也就促进这些小肌肉在大脑中对应神经的发展;另一方面也促进了思维和创造能力的发展。

大量的证据表明,凡能使幼儿创造力得到很好地发展的家庭和幼儿园都有这样的特点:较少权威主义和限制,鼓励独立,师长与孩子之间交往强调理性,尊重孩子;相信幼儿有能力做好事情;对孩子的言行较少表示强烈的肯定或强烈的否定,这些特点都给幼儿创造了宽松的精神环境,减少了思维框框与内在压力,增加了体现个人特色的自由度,有利于增强幼儿的创造力。因此,我们不必事事告诉幼儿什么对,什么错;什么好,什么坏;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等,而应该鼓励孩子自己多作判断。否则就会养成幼儿思维的依赖性和惰性,阻碍创造力的发展。

标签:;  ;  ;  ;  ;  ;  ;  

不要扼杀你孩子的创造力_创造力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