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D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9896(2006)01—0035—04
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是新形势下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纲领性文件。学习贯彻《意见》精神,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就必须创新,适应新形势、
迎接新挑战、形成新共识,明确新任务、树立新理念、谋划新思路,建立新机制、采取新举措、开创新局面。
一、认清新形势、迎接新挑战,立足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抓住新特点、形成新共识
1.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认清新形势、迎接新挑战
当前,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不断加强,科技革命日新月异,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的政治图谋从未止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完善,改革开放不断扩大,高教改革不断深化,改革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困难、问题、曲折、干扰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一系列新要求、新挑战。如何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当今世界错综复杂的形势,把握国际局势的发展变化和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如何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国情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规律,增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如何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肩负的历史使命,努力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1] 如何进一步用马克思主义武装青年学生,引导青年学生吸收人类优秀文明成果,批判、抵御西方腐朽落后思想文化;如何进一步弘扬主旋律,广泛深入地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引导青年学生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如何积极主动地运用现代科技手段,使正确、积极、健康的思想文化占领网络阵地;如何准确把握当前大学生思想、生活、学习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这些都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新课题[2],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创新。
2.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立足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对外开放的扩大,使大学生面临着大量西方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的冲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使大学生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日益增强。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发生了新的变化:一是既有远大理想又十分注重现实。大学生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也关注现实问题的解决,有报效祖国的理想,也希望个人有好的发展前途;二是既希望游离于社会矛盾和利益冲突之外又对热点和难点问题具有浓厚的兴趣。大学生作为一个尚未正式踏入社会的准社会成员,既希望摆脱社会矛盾和利益冲突造成的影响而专心读书,又思维敏感、思想敏锐,易于接受新鲜事物,极具挑战创新精神,对形势变化、社会矛盾反响强烈;三是既习惯于独立地进行比较和判断又显思维幼稚欠成熟。大学生受人生经验、社会阅历的限制,其思维方式、人生态度、行为习惯具有不成熟性和未完善性,加之受国际国内社会不良风气和其它负面现象的影响,在心理、认识和行为上往往具有情绪化、个人化和随意化等特点,对于前人的实践和结论不是直接接受,而是习惯自己经过重复体验再认可,但其比较判断又往往带有偏向:善于横向比较、缺少历史的视野,善于局部比较、缺乏全面的考虑;四是既向往“天马行空”的自由发展又渴望及时多样的思想交流指导。社会形势变化、价值观念冲突、利益关系调整、生活节奏加快、新问题不断出现,迫使大学生在张扬个性创新发展的同时,对思想交流的及时性和多渠道提出了更加迫切的要求。这就要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适应新变化、解决新问题。比如如何在新形势下做好大学生党建工作,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抵御腐朽思想和文化对大学生心灵的侵蚀;如何探索利用学生社团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如何应对网络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冲击,并以此为契机拓宽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扩大思想政治教育的覆盖面;如何结合大学生的思想、学习和生活实际,围绕扶贫助学、服务就业、素质拓展、心理健康等,开展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教育,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等。
3.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抓住新特点、形成新共识
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与时俱进、抓住新特点。一要体现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特点,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整体建构与培育“四有”新人目标一致,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二要体现与对外开放相适应的特点,坚持“贯通古今,融会中西,继承借鉴,发展创新”原则,一方面加强历史和国情教育,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另一方面借鉴世界文明成果,丰富和完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三要体现与网络化社会相适应的特点,积极抢占“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空间,改善思想政治教育手段,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事关广大青年学生的健康成长,事关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影响深远、意义重大,要统一思想、形成新共识。第一,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推进素质教育、引导学生全面成长的“基础工程”。素质既包括科学文化素质、身心素质,也包括思想政治素质,思想政治素质作为大学生最重要的素质,对其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起着决定作用,加强素质教育首要的是加强和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只有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这项“基础工程”抓好,素质教育才能真正落实。第二,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办人民满意教育的“民心工程”。大学生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也是父母的期待、家庭的明天,大学生的成长牵动亿万家长的心,涉及亿万家庭的幸福,关系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办人民满意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民心工程”。第三,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关系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的“希望工程”。当代大学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突击队,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华民族复兴伟业的主力军,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是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长治久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希望所在,是关系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的“希望工程”。第四,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密切配合,需要全社会大力支持的“社会工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成功,需有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密切配合、齐抓共管,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要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群齐抓共管、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大力支持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形成全党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强大合力。
二、围绕新目标、确定新标准,按照新部署、明确新任务,根据新要求、谋划新思路
1.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围绕新目标、确定新标准
《意见》指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1]。党的十六大确定的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对“全面发展”作出了十分精辟的概括:“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3]。德、智、体、美是“全面发展”的主要内容。在全面发展教育中,德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方向和保证,智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核心,体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基础,美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内容。德育对智育的发展起着指引方向和保持动力的作用,思想政治觉悟越高,就越能自觉地、刻苦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越能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为指导钻研科学文化知识。智育又是德育的必要条件,只有搞好了智育,掌握必要的科学文化知识,才能深刻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政治观点和行为准则,有助于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体育和德育、智育互相配合,有了健康的体魄,才能使德育、智育和美育等方面得到顺利发展。美育既独立于德智体三育之外,又渗透在德智体三育之中。美育融化在德育之中,就更增添高尚之美,有利于情操的培养;美育融化在智育之中,就更增添理性之美,有利于智力发展;美育融化在体育之中,就更增添健壮之美,有利于完美的造型和体育道德的培养。美育贯穿在全面发展教育中,就可以把大学生培养成为更和谐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高校作为培养造就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摇篮,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阵地。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要按照和谐社会的标准,大力倡导公平、正义、宽容的社会理念,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维护校园稳定,紧密贴近实际、生活和学生,做到尊重人、关爱人、依靠人,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公平和正义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共同理性基础,要在高校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实事求是地分析大学生产生思想问题的原因,按照公平、正义、宽容的社会理念,千方百计地鼓励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实行公平原则下的目标激励,激发学习、科研的积极性。一是为大学生自我教育创造条件和提供阵地。发挥大学生在自我教育中的作用,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动力。要善于引导学生以社团组织为依托,以公益劳动、社会调查、社会服务、勤工助学等社会实践活动为途径,在自我教育中把自己锤炼成为对社会、对党和人民的有用人才。二是尊重大学生的人格和价值。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标准之一。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坚持以学生为本,就要体现在尊重青年学生个体的地位和价值。大学生作为思政工作中的被教育者与思政工作者具有平等的人格,建立平等的人格关系,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前提。三是运用目标激励要注重锤炼大学生的心理素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从构建和谐社会、调动大学生成才报国的高度,根据心理需要组织设计和开展教育活动,大力倡导公平、正义、宽容的社会理念,鼓励、引导大学生发挥长处,合理竞争,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2.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按照新部署、明确新任务
中共中央、国务院将现阶段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项系统工作做出了新的部署。在工作层面上,体现了三个层次:一是强调构建学校、家庭和社会相互配合的工作格局;二是强调大、中、小德育衔接;三是强调学校内部要做好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在理念层面上,体现了要树立三个层面的理念,一是强调要以人为本,以学生成长成才为中心,把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全面推进学生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二是强调要全员育德,明确提出思想政治理论课、哲学社会科学课以及各门专业课程都要发挥育德作用,强调学校党政干部、专职辅导员以及所有教师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哲学社会科学课和各门专业课教师都有育德责任;三是强调要全面切实加强领导,建立健全相应的工作机制,做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三者相结合。既要遵循大学生成长成才规律和教育规律,继承优良传统,又要根据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手段、创新机制,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4]
当前,创新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一是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进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使所有大学生都明白,党和人民对当代大学生寄予殷切期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需要大学生去建设,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大学生去奋斗,青春只有在为祖国和人民的真诚奉献中才能更加绚丽多彩,人生只有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伟大事业才能闪闪发光。二是要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深入进行民族精神教育,引导大学生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做到以热爱祖国、贡献全部力量建设社会主义祖国为最大光荣,以损害社会主义祖国利益、尊严和荣誉为最大耻辱。三是要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深入进行公民道德教育,引导大学生自觉遵守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四是要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进行素质教育,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协调发展。”[5]
3.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根据新要求、谋划新思路
《意见》立意高远、总揽全局、体系完整,就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要求。一是必须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摆上党和政府工作的重要位置。二是必须坚持和发展我们党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经验。三是必须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作为系统工程并对其做出全面部署,既要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作用、又要发挥哲学社会科学课程和其他各门课程育人功能,既要拓展社会实践和校园文化等传统有效途径、又要拓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等新的途径,既要发挥党团组织作用、又要发挥学生会(研究生会)和班级及社团作用,既要建设好专职队伍、又要全员育人,既要教育部门和高校肩负责任、又要各级党委和政府加强领导。四是必须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要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现代化建设对高素质人才的要求,不断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要遵循大学生成长成才规律和教育规律,使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学习生活相结合,与教学、管理、服务工作相衔接,与知识传授相统一;要根据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手段、创新机制。
为适应新阶段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需要,必须探索“全方位育人”新思路。第一,要建立以“两课”教育教学为主渠道,哲学社会科学课程和其它所有课程教学共同育人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发挥各门课程的整体性功能,发挥全体教师的教书育人作用,把思想教育与专业教育、系统教育与专题教育、理论武装与育人实践、形势政策教育与常规法纪教育结合起来,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大学生,用优秀的文化培育大学生;第二,要积极营造健康向上、高品位、高格调的校园文化氛围,培育校园精神、人文精神和时代精神,广泛深入开展理论学习、学术科技、文化体育等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思想性、艺术性、趣味性相统一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有机结合起来,寓教育于文化活动之中;第三,要全面加强校园网络建设,牢牢把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权,使网络成为弘扬主旋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建设好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于一体的主题教育网站或网页,积极开展生动活泼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第四,要创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积极探索和建立社会实践的保障体系和长效机制,使社会实践与专业学习、服务社会、勤工助学、择业就业和创新创业相结合,使大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增强社会责任感;第五,要切实解决学生实际问题,改善办学条件,加强就业服务指导,资助经济困难学生,在办实事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第六,要发挥党、团和学生组织的优势,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把优秀大学生吸收到党内来,把党支部建在班上,实现本科学生班级“低年级有党员、高年级有党支部”的目标,使学生党员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使学生党支部成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坚强堡垒;要发挥团组织在教育、团结和联系大学生方面的优势,竭诚为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服务;要发挥学生会、研究生会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开展生动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要加强班集体建设,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班会等活动,发挥团结学生、组织学生、教育学生的职能;要加强对学生社团的领导和管理,高度重视学生生活社区、学生公寓、网络虚拟群体等新型学生组织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三、把握新方向、坚持新原则,树立新理念、建立新机制,拓宽新途径、采取新举措
1.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把握新方向、坚持新原则
《意见》明确提出了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思想,指明了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向。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紧密结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际,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思想道德建设为基础,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1]
为此,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坚持新原则:“高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必须把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要始终不渝地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学校教育、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德育为先,充分发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主课堂、主渠道的作用,全方位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多方面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要坚持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既充分发挥学校的教育引导作用,又充分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要坚持政治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既搞好课堂教育,又注重引导大学生深入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要坚持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既以理服人又以情感人,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要坚持教育与管理相结合,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学校管理之中,建立自律与他律、激励与约束有机结合的长效工作机制。要坚持继承优良传统与改进创新相结合,坚持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途径新办法。”[5] 这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经验的总结和规律的体现,具有现实和长远的指导作用。
2.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树立新理念、建立新机制
在教育事业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树立以学生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新理念。一要贴近大学生的学习实际。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帮助和引导他们制定明确的学习目标,并分解为具体化、层次化的阶段性目标和学习计划,通过有效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成才观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教育,道德观、法制观和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大学生把学习与成才结合起来,把自己的前途同祖国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起来,从而增强学习的动力与持久力,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二要贴近大学生的生活实际。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帮助和引导学生锻炼自理自立的能力,自主自觉地来驾驭生活。通过正确的生活观、消费观教育,把他们的时间和精力引导到学习和能力、素质的培养上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形成文明健康的现代生活方式。三要贴近大学生的交往实际。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既要指导学生学习相关的人际交往基础知识,更要注重引导他们培养交往的能力,愿意交往、勇于交往、善于交往,建立起平等、互助、诚信、宽容、开放的良好人际关系。四要贴近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当代大学生思维活跃、思想敏锐,胸怀远大理想,勇于自立自强,乐于接受新生事物,关心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关心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关心党风廉政建设,关心国际政治,也关心自己的就业创业前景和未来出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在国内与国际的结合上,在宏观与微观的结合上下功夫、出实招,切实解决大学生关心的社会实际和热点问题,做好深层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建立“一体化育人”的思想政治教育新机制,就是要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群齐抓共管、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大力支持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即学校、社会与家庭教育协同运作的一体化;思想政治教育领导、决策、管理与实施的一体化;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任务、内容、方法、途径、渠道的一体化;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制度、基地建设的一体化。具体来说就是:第一,建立在高校党委领导下的校行政全面负责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领导管理体制,形成校党委领导,校党委和行政共同决策,校行政全面负责组织实施与管理的工作体系;第二,建立以党政干部、共青团干部、“两课”教师、政治辅导员为骨干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充分发挥校、院(系)两级党委、行政、共青团、学生会等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既要明确各自的责任和分工,又要形成齐抓共管的育人合力;第三,充分利用社会力量,开辟校内校外结合的育人渠道或基地,充分发挥各类教育基地的作用,开展军民共建、警民共建、企校共建等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力度和效果;第四,建立学校与大学生家庭沟通的机制,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家长要教育子女学会做人、学会做事,促使其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第五,建立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联动机制,共同关心关注大学生的教育和成长,合力营造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良好社会氛围。
3.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拓宽新途径、采取新举措
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努力开拓灵活多样的有效途径。当前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途径有以下六个方面:一是课程学习:大学生通过学习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系统地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二是党团教育:通过党支部、团支部,组织党的积极分子学习党的基本知识和理论,培养马克思主义信仰。三是业务活动:即业务教师、管理人员的教书育人活动。四是形势政策教育:对学生进行国内党的政治、经济等各方面形势教育;请党政领导做报告,组织学生观看形势教育的资料。五是社会实践教育:组织学生到社会上去考察、调查、实习劳动,并请社会上成功人士、专业人才、校友为学生讲立业、创业经验。六是校园文化及社团文化建设。[6]
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采取新举措,实现“四个转变”、处理好“四个关系”。“四个转变”即一要实现从传统管理向现代管理的转变,建立开放务实责任制的管理机制,做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决策、管理权力、管理运作、管理方法、管理责任、管理利益一体化,要学习和借鉴国外优秀的德育管理经验和方法,实行开放式管理,把民主性管理与制度性管理、自律性管理与他律性管理有机统一起来。二要实现从事物松散管理到工程系统管理的转变,思想政治教育本身就是一项大系统工程,可以借鉴工程建设中的科学程序与办法来抓好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如校风建设工程、德育建设工程、师德工程等。三要实现从群体集体负责到岗位专人负责的转变,把管理的各个环节具体规划并加以分解,具体落实到每一个基层组织,做到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权力、任务、投入、利益、效果责任到人。四要实现从人员和工作行政化到职业化的转变,改变以往由管理干部按照行政方法、手段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现象,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职业化,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专家化,建设好一支富有创新精神和懂得现代管理与网络技术的高素质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
“四个关系”即第一继承与创新的关系,既要继承和发扬长期以来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优良传统和成功经验,又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第二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的关系,既要坚持理论学习的制度化、经常化、规范化,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教育,提高大学生的政治理论素质,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安排大学生开展社会实践,亲身感受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增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价值认同度和历史责任感。第三积极引导与加强管理的关系,既要通过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优势,对大学生进行正面教育、积极引导,又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于大学生在实际生活、学习中出现的错误行为严格管理,及时通过说服教育甚至纪律处分等方法坚决予以制止和纠正。第四课堂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的关系,既要将课堂教育作为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又要有效强化校园文化的导向、育人、凝聚、开发功能,以优秀的校园文化为思想政治教育创造积极的文化氛围。
“以德遗后者昌,以祸遗后者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关乎党和国家的未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业,需要一代又一代大学生为之努力奋斗。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认真学习领会和贯彻落实好《意见》,在继承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优良传统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机制、新途径、新办法,更好地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增强实效性,努力开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局面。
收稿日期:2005—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