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西市人民医院 266600
摘要:目的:深入头孢菌素类药物致临床不良反应,再总结其防范对策。方法:采取随机法选择本院2013年06月-2015年12月接收的120例患者,接受头孢菌素类药物治疗后,均出现不良反应,对所有入选患者临床指征进行回顾与分析。结果:研究发现,头孢菌素类药物致临床不良反应会对患者器官及系统组织造成影响,临床表现涉及到泌尿系统类不良反应、消化系统类不良反应、呼吸系统类不良反应、过敏反应以及神经系统类不良反应等,其中以过敏反应最为常见(P<0.05)。结论:为避免头孢菌素类药物致临床不良反应发生,医护人员要深入了解药品禁忌症以及适应症,并不断优化给药途径、给药方式。
关键词:过敏反应;头孢菌素;不良反应;禁忌症;适应症
【abstract 】 objective:to further cephalosporin drugs clinical adverse reactions,and then summarize the prevention countermeasures.Methods:by random selection in our hospital in 2013 - June - December 2015 120 patients receiving,cephalosporin drugs therapy,adverse reaction was observed in all,for all the patients with clinical indications for review and analysis.Results:the study found that cephalosporin drugs to clinical adverse reaction can affect patient's organs and system organization,clinical performance involves the urinary system adverse reactions,digestive system reactions,respiratory adverse reactions,allergic reactions,and nervous system adverse reaction,etc.,which in the allergic reaction(P < 0.05).Conclusion:in order to avoid cephalosporin drugs clinical adverse reactions occur,health care workers should go deep understanding drugs contraindications and indications,dosage and constantly optimized,dosing method.
【 key words 】 allergic reaction;Cephalosporins;Adverse reactions;Contraindications.indications
头孢菌素类药物属于抗生素,不仅半衰期较长、利用性高以及抗菌谱广,而且杀菌效果十分突出,有耐酶性和耐酸性特征,在应用合理的条件下,通常不会给患者带来毒副作用,其价值已经在临床上得到认可。为了进一步提升头孢菌素类药物临床价值、总结不良反应防治对策,笔者选择本院2013年06月-2015年12月接收的120例患者进行重点分析,并商讨其防治对策,具体研究过程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与研究方案
1.1临床资料
采取随机法选择本院2013年06月-2015年12月接收的120例患者。所选患者的年龄结构:最大75岁,最小13岁,中位值(43±3.88)岁;所选患者性别构成:男性患者共有61例,女性患者共有59例;患者疾病类型:47例患者有呼吸系统类病症,37例患者有泌尿系统类病症,16例患者有胃肠道类病症,30例患者有其他病症。
1.2方法
本次研究,对所有入选患者病历资料进行收集和整理,并对其临床信息进行统计,具体有:(1)患者性别;(2)患者年纪;(3)疾病类型;(4)用药方法;(5)用药类型;(6)是否出现过敏症状;(7)不良反应表现。根据上述资料,分析不良反应诱发机制和临床特征,为头孢菌素类药物优化应用提供指导性意见。
1.3数据统计
本次研究中涉及到的数据都以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采用检验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计量数据,以(P<0.05)表示数据差异。
2.结果
研究发现,头孢菌素类药物致临床不良反应会对患者器官及系统组织造成影响,临床表现涉及到泌尿系统类不良反应、消化系统类不良反应、呼吸系统类不良反应、过敏反应以及神经系统类不良反应等方面,其中以过敏反应最为突出(P<0.05),数据见表1。
3.讨论
当前,头孢菌素类药物临床利用几率逐年递增,不合理用药现象时有发生,以至于出现各种不良反应,不仅影响患者康复效果,而且还应用其生存质量,所以优化头孢菌素类药物临床应用程序尤其关键。张丽萍[1]等人通过深入调查研究后发现,如果患者有过敏史、属于国民体质,或者是服药后喝酒,都可能会诱发不良反应。本次研究中,发现本院不良反应以过敏反应为主,且累及患者泌尿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以及神经系统等,该研究结果与杨秀平[2]等人观点有许多相似之处。
为了提升患者预后水平、避免不良反应发生,头孢菌素类药物临床应用中,建议医师重视以下几个环节:(1)用药前,医务人员要准确评估患者身体状态,并对其疾病史、敏感史进行询问,制定出适合患者的用药方案,避免不良反应出现。(2)医务人员要深入了解药品禁忌症以及适应症,不断优化给药途径以及给药方式,提升药品利用率。(3)嘱咐患者合理控制饮食,用药期间避免出现不合理饮食行为。此外,用药期间,医务人员还对对患者临床指征严密监测,包括凝血功能状况、肝功能状况以及肾功能状况等[3]。(4)如果患者的胃肠道组织出现不适感,或者的出现呼吸困难以及皮疹等症状,都需及时停药,再给予患者对症处理[4]。(5)如果患者发生严重性的不良反应,例如休克,还要及时展开抢救,予以面罩吸氧;如果患者出现麻痹现象,还需切开其器官,并予以机械通气,适时使用升压类药品和扩容药品,使其休克症状得到缓解[5]。(6)用药过程中,需对给药速度进行严格控制,给药之初(前十分钟),滴速以每分钟20滴为最佳,再结合患者临床指征调整滴速,约半小时后,可将滴速控制在每分钟30滴左右[6]。
本次研究表明,为避免头孢菌素类药物致临床不良反应发生,医护人员需对患者临床指征进行深入分析,了解药品禁忌症以及适应症,通过优化给药途径、给药方式,从而提升用药科学性。
参考文献:
[1]张丽萍,张达庆.第三代头孢菌素类药物临床不良反应原因分析及风险预防机制探索[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08(04):133-134.
[2]杨秀平.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在临床使用中发生的不良反应情况以及应急对策[J].中国医药导刊,2013,15(09):1542-1543.
[3]吕燕妮,温金华,魏筱华.头孢菌素类药物不良反应机制与化学结构的关系[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5,35(11):1050-1054.
[4]刘艳波,周龙洋,吕礼安.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使用第三代头孢菌素致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病例分析[J].实用药物与临床,2015,18(02):202-205.
[5]赵红艳.头孢菌素类药物联合其他药物致不良反应及应对策略分析[J].大家健康,2014,08(21):176-177.
[6]齐敏,冯焕敏,高轶峰.头孢菌素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原因的临床研究[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3,(03):224-225.
论文作者:李鹏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6年2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4/13
标签:头孢菌素论文; 不良反应论文; 患者论文; 类药物论文; 给药论文; 禁忌症论文; 适应症论文; 《健康世界》2016年2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