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市淮阴医院肝胆外科 江苏淮安 223300)
摘要:目的 分析经腹腹膜前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临床疗效。方法 择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收治的156例腹股沟疝患者开展课题研究,借助随机数表进行随机分组,将其划分为分析组及参照组,应用不同的手术治疗方案。分析组使用TAPP手术方案,而参照组使用无张力疝修补术,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差异。结果 分析组患者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恢复排气时间、恢复自主活动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参照组患者,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疼痛程度均低于参照组患者,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0.26%,较参照组患者低16个百分点,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经腹腹膜前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疗效较好,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运用。
关键词:腹股沟疝;腹腔镜手术;无张力疝修补术
无张力疝修补术术后患者的疼痛程度较高,大多有明显的异物牵扯感,因此临床应用受到限制。TAPP手术属于微创手术,腹腔镜下进行疝修补,对患者造成的医源性创伤较小,相应地患者术后疼痛感也会减轻,患者术后恢复速率较快[1]。本文旨在深入探究经腹腹膜前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临床疗效,择取156例患者开展临床研究,现将研究内容做如下报道: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于我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收治的腹股沟疝患者中择取156例患者参与临床研究,将其划分为分析组与参照组。选入标准:可耐受手术治疗;无腹部手术史。分析组中男性∶女性=64∶14,年龄最大的为76岁,年龄最小的为25岁,平均年龄为(63.2±2.9)岁,腹股沟斜疝57例,腹股沟直疝21例;参照组中男性∶女性=63∶15,年龄最大的为75岁,年龄最小为24岁,平均年龄为(63.1±2.7)岁,腹股沟斜疝59例,腹股沟直疝19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备同期比较价值。本文研究内容已呈递院科学技术委员会审核,准予开展临床研究。
1.2方法
分析组患者接受TAPP手术,采取全身麻醉,铺巾,建立二氧化碳气腹,压力控制在12-15mmHg,脐上边缘作10mm微切口,将腹腔镜镜头从切口置入,仔细探测双侧肌耻骨孔区,单侧疝则在对侧腹直肌外缘置入套管,距脐水平下2-3cm置入。双侧疝则选定双侧腹直肌外缘与脐平处置入套管。置入套管后找到疝环口,切开疝环后于疝缺损处剪开腹膜,男性患者需分离疝囊和后方精索血管、输精管,游离疝囊。鉴于女性患者腹膜与子宫圆韧带致密度较高,因此游离疝囊至内环口即可,手术过程中需注意保护危险三角区,注意保护血管。经脐孔置入补片,选用聚丙烯材料,达到完全覆盖肌耻骨孔部位,使用生物胶固定补片,使用可吸收线缝合腹膜,最后缝合皮肤切口[2]。参照组患者接受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接受全身麻醉,沿腹股沟区作手术切口,完全剥离疝囊或者进行横断后将近端疝囊游离至高位,近端结扎后将还纳,远端止血后旷置,使用锥形疝环填充物向内环口塞入,根据疝环大小修整瓣叶,底部与内环口边缘保持平齐,自腹股沟管底部将平片与联合腱,腹股沟韧带及耻骨疏韧带进行缝合固定,缝合腹外斜肌腱膜后,再缝合皮肤切口。
1.3观察指标
(1)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治疗情况,包括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恢复排气时间、恢复自主活动时间以及住院时间;(2)使用VAS疼痛评分表评价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分值为0-10分,分值越高则表示患者疼痛程度越高,于患者术后12小时、24小时以及72小时分别进行测评。(3)记录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包括腹胀、暂时性神经感觉异常、切口脂肪液化和尿潴留等指标。
1.4统计学方法
研究数据统一导入统计学软件SPSS17.0分析处理,计数资料一概应用百分数(%)表示,行卡方(X2)检测,计量资料应用(平均数±标准差)表示,T检测,P值低于0.05时认为组间对比结果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比较
根据下文表1可知,分析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优于参照组患者,双方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比较
注:与参照组相比,P<0.05。
2.2两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比较
根据下文表2所示,分析组患者术后12小时、24小时以及72小时疼痛程度均低于参照组患者,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表2.两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比较
注:与参照组相比,P<0.05。
2.3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分析组患者中共计有8例患者发生并发症,其中暂时性神经感觉异常患者5例,腹胀患者3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0.26%;而参照组中共计有21例患者患并发症,其中尿潴留患者5例,切口脂肪液化患者3例,暂时性神经感觉异常患者7例,腹胀患者6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6.92%。
3.讨论
腹股沟疝为临床多发疾病,多见于中老人男性,腹股沟疝患者多需要接受手术治疗,疗效较为理想。当前临床上治疗腹股沟疝多采取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该术式手术操作较为简便,患者接受手术后疝复发风险低。但是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术中手术创面大,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后疼痛感较为强烈且持久,同时仅能探测单侧腹股沟,双侧腹股沟疝以及隐匿性疝则无法进行探测,患者有可能需要接受二次手术。TAPP属于微创疝修补法,在腹腔镜辅助下将补片放置于疝囊内环口腹膜外,腹股沟区肌耻骨孔缺损得到修复后,补片与腹横筋膜融合后,新的生物纤维组织形成后可有效预防疝二次复发[3]。应用TAPP手术,手术视野清晰,操作不甚复杂,同时可进行双侧探查,可发现潜在的病变或者盆腔病变,适应症较广。
综上所述,采用TAPP术式治疗腹股沟疝,患者术中情况良好,术后疼痛程度较低,同时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有利于患者快速康复,建议在临床上大力推广运用。
参考文献
[1]孙凯,张泽俊,张亚,谢贻祥.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与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成人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J].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电子版),2019,13(03):243-246.
[2]刘德伟,吴礼武,袁庆培,许峰峰.改良经腹腔腹膜前腹腔镜疝修补术与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临床疗效比较[J].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电子版),2018,6(01):598-601.
[3]梁伟潮,朱应昌,陈启生,梁雄,陈烈欢,熊海波.完全腹膜外腹腔镜疝修补术、腹腔镜经腹腔腹膜前疝修补术与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临床应用的对照研究[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7,32(20):3275-3277.
论文作者:蒋永军,包磊,张华国,谢光军,郭云虎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9年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25
标签:患者论文; 腹股沟论文; 术后论文; 腹膜论文; 手术论文; 修补术论文; 统计学论文; 《航空军医》2019年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