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当前建筑工程施工中,框架结构应用十分广泛。在框架结构施工过程中,对于施工技术要求相对严格,因此在实际施工过程中需要掌握具体的施工技术要求,确保各个环节的施工质量,确保框架结构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稳固性。
关键词:建筑工程;框架结构;施工技术
1、引言
当前建筑工程结构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朝着高层以及超高层的方向发展,而这个趋势给建筑工程的框架结构特点带来了新的特点。建筑的构件还需要承受地震载荷以及风载荷等荷载,而且这些载荷都属于非线性的竖向分布载荷,而且对建筑高度的敏感程度较高。以地震载荷为例,就层数较低的建筑而言,考虑这些建筑的荷载时一般只需要考虑恒定载荷以及部分动载荷,而对于建筑物的墙体、柱体以及楼梯等结构,一般不会予以严格控制,其他构件满足设计要求之后,对应的这些构件也都达到了设计要求。同时,对于现代化的钢架支撑系统,在设计的过程中在没有提出特殊承载要求的时候,不需要对柱体以及梁的尺寸加大,只需要增加板就能达到对应的要求。但是,对于高层建筑,解决上述问题还不够,首先要解决的问题除了抗剪问题之外,还需要考虑抵抗变形以及抵抗力矩的问题。
2、钢筋工程施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建筑工程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中遇到的问题可以归纳为两方面,其一是钢筋问题,其二是混领土问题。在实际的钢筋工程施工过程中,存在的质量问题较多,主要包括:选择的焊条规格、型号不对;钢筋焊接接头存在偏心弯折问题;箍筋具体尺寸不能满足要求等。而混领土问题就要复杂的多,包括原材料的质量问题,混领土在生产过程中各成分的比例问题,混领土施工后的处理问题,以及混领土的后期养护问题等。在框架施工的过程中,这些问题都需要予以妥善解决,否则将对框架整体质量造成影响。而在钢筋加工完成之后,在钢筋的板扎以及成品的保护过程中存在对应的质量问题,诸如钢筋的类型和数量等没有达到要求、钢筋垫块不充分或者是没有提前稳固,一旦在对钢筋验收通过之后将造成后续施工的质量问题,诸如混凝土浇筑移位等,将造成实际施工材料的尺寸与设计尺寸存在偏差的问题,对建筑框架的整体结构安全性造成影响。
3、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技术
3.1钢筋施工技术
在施工工作开始前,要保障捆扎器材、铁丝和保护层垫块的数量能够满足工程施工的要求,然后对模板内部进行相应的清理工作,根据施工需求将钢筋接头互相错开,同时对各个模板进行有序标号。在钢筋制作工作开始前必须要保障相关的钢筋材料符合工程建设的质量要求,钢筋的弯钩和弯折、箍筋末端弯钩等符合工程建设的相应标准。在钢筋制作时,要对下料表进行严格仔细的检查,同时将下料表对钢筋财料的要求与钢筋财料进行对应检查,确认无误后才能够根据下料表的要求进行试制,试制的钢筋达到要求后在进行钢筋加工制作。在正式的焊接施工之前,应该根据对应的操作规范走好焊接试验工作;对进场的每一批钢筋都应该进行逐批次的自检。同时做好取样力学试验工作,在自检的基础之上还要对焊接的质量进行适当的抽查,尤其要对那些由疑问的钢筋做重点抽查,且需要对于各个试验和检查人员都应该进行专业技术的培养。钢筋的焊接和机械链接工作应挑选技术成熟、经验丰富的施工人员进行操作,从而保障钢筋的焊接和机械链接质量,减少操作失误,提高钢筋的焊接和机械链接合格率。对于焊接完成的钢筋,要求焊接人员自检,并在此基础上进行适当的抽查,特别要针对重点部位的焊接质量进行抽查。钢筋绑扎工作前要确保下料表与设计图纸的一致性,并仔细检查钢筋材料的尺寸、接头。在钢筋绑扎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施工的设计图纸进行相关工作的展开,从而保障钢筋绑扎的质量。
3.2混凝土施工
凝土强度级别,严把混凝土材料进场检查关。合理对混凝土进行配比,确保混凝土的强度和具备较好的和易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混凝土浇筑开始之前,需要对模板位置、截面尺寸及标高进行复查,确保与设计要求相符,保证支撑的牢固性。在框架柱混凝土施工过程中,需要做好浇筑和振捣工作,对于在3m 以上柱高的情况,要分两次进行浇筑和振捣,每一次浇筑时需要伸入到柱模内进行振捣,振捣到柱底出浆即可,避免出现过振或是欠振的情况。第二次浇筑完振捣时,振动棒宜伸入至第一层约 10cm 处,保证层次咬接的牢固性。在振捣过程中,避免出现桩模内振动棒无人掌握无休止振动的情况发生,这样极易导致局部离析甚至出现胀爆柱模板等事故。在梁和板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对于梁高在 50cm 以上时需要分层浇筑,每层厚度在小于 30cm,梁、板浇筑时采用泵送商品混凝土,需要均匀布料浇筑,避免出现集中布料或是用振捣棒赶料摊铺的错误做法。商品混凝土存在较大的水灰比,浇筑后需要进行二次振捣及 2~3 次抹压。在混凝土浇筑完后,利用木杠大致摊平后,需要利用振动棒和平板振捣器对梁和板进行振捣,避免出现过振、欠振和漏振的问题,振后要利用大拉板拍平,待表面收水后宜进行第二次振捣。在每一次抹后 30min 后宜利用铁抹子进行第二次抹压。第三次抹压宜在初凝后及终凝前进行。第三次抹压完成后则需要利用塑料薄膜对梁和板表面进行覆盖,避免出现干缩裂缝。框架柱在浇筑完成后 10h 后可以将侧模拆除,并利用塑料薄膜对其进行包裹,进行保湿养护。梁和板在浇筑完成后,需要根据气温条件按规范规定的强度要求进行来拆除底模,避免提前拆膜。
3.3模板工程施工技术
多层模板支架体系施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对于现浇混凝土结构,新浇筑的楼层重力载荷以及施工载荷都是由多层模板支架体系来承担的,然后再由模板支架体系将载荷传递给楼层的楼板。但是,在施工的过程中,由于施工时间爱你较短,这些楼层的楼板依然处于养护期,其承受载荷的能力有限。这就导致施工载荷存在更多的不确定性,部分甚至将超过混凝土结构正常使用状态所承受的设计载荷。
基础模板安装。在完成垫层施工之后,应该每天定时的对水平基础依照轴线进行测量,利用基础平面尺量好各个需要的边线,并在各个暗柱角用油漆做好对应的标记,确保安装模板的过程中,完全按照各个控制边线将材料支柱固定,这样可以有效的保证模板的硬度以及稳固性,可以提高模板承受在浇筑过程中产生的施工负载以及施工载荷。而在基础侧模的安装过程中,还应该对垂直角度予以把握,尽量将安装偏差控制在 3mm 的范围之内。
主体结构模板施工技术。立杆是整个结构的支撑体系,施工过程中应该保证其立于坚实的平面之上,保证在安装好上层模板与支架之后能够承受对应的载荷,保证其不会被压垮。否则,不仅下层楼板结构的支撑体系不能逐层拿掉,而且一旦上下支柱在同一个垂线上时,整个结构体系将不能正常施工。
模板的拆除。模板在拆除的过程中要保证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一般是在后续支立的先拆,而最先支立的则最后拆;不承重、少承重的先拆,承重、承重大的最后拆掉;支撑部分先拆,方木模板最后拆。同时还应该将拆下的东西及时的运到安全场所,防止造成不必要的伤害和损失。
4、总结
在现代建筑工程施工中,框架结构是应用最广的结构形式,一方面是因为其闹牢固的结构承载能力较强,在抗震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另一方面是因为,这种框架结构基本原理简单,技术相对较为成熟,能被相关技术人员简单的掌握。施工质量一直都是所有工程的第一要义,因此在框架结构施工过程中,需要掌握具体的施工技术要点,严格对每一个环节的质量进行管控,确保框架结构施工的质量,为整体工程质量起到重要的保障作用。
参考文献
[1]许萌.建筑工程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技术[J]. 杂文月刊:学术版, 2016.
[2]丁丽平.建筑工程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技术[J]. 建材与装饰, 2018, No.538(29):45.
[3]范立江.高层建筑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技术分析[J]. 民营科技, 2014(9):199-199.
论文作者:陈颖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9
标签:钢筋论文; 载荷论文; 过程中论文; 模板论文; 框架结构论文; 混凝土论文; 施工技术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1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