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产业化--当代中国体育若干基本理论问题的探讨_体育论文

体育产业化--当代中国体育若干基本理论问题的探讨_体育论文

体育产业化——当代中国体育若干基本理论问题探讨之十,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基本理论论文,中国体育论文,当代论文,体育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体育产业”、“体育产业化”、“体育市场”、“体育与市场经济相适应”,以及“体育进入市场”等新提法,是近年来我国的体育事业在改革和发展过程中出现和使用的一些新概念。这些概念之间既有密切联系又有很大区别,在指导新时期体育工作中有着不同的作用。同时,我们还应该清楚地看到,这些发生在体育实践中的新现象是伴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以及我国体育改革与发展到一定程度所出现的一种客观现实,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体育与市场经济相结合,体育进入市场,把体育当作一项产业来经营,在人类发展体育运动的历史上具有革命性的作用,标志着整个人类发展体育事业的方式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把发展经济和管理经济的规律与手段引入体育领域,并以此来促进体育运动的发展意义重大。

使用现代经济手段运作和管理体育运动,在人类发展体育运动的历史上时间并不长。就是在美国和欧洲等西方发达国家中,虽然像职业拳击拳王争霸赛、NBA篮球和足球等一些体育项目一直都采用商业化手段进行运作,在英国的著名足球城市利物浦的利物浦大学中,还开设了足球MBA,专门培养体育产业方面的博士和硕士等。但是,作为国家和国际奥委会等国际体育组织把体育特别是高水平竞技体育当作一项产业进行经营和开发,则是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才有的事情。体育产业、体育产业化、体育市场等与市场经济有密切联系的发展体育事业的做法,引入到我国体育系统之中,更是在经济领域中确立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的改革方向以后才有的体育工作实践。它对促进我国体育体制改革和运行机制发生根本性转变具有特殊的意义。

一、体育产业和体育产业化的基本概念

首先必须明确,体育产业、体育产业化和体育市场等这些概念是体育或者体育事业的派生物,因为没有体育就不可能出现体育产业、体育产业化等等这些因为体育和体育事业在人类社会发生和发展而产生的社会现象,这样的判断符合事物发生发展的自然逻辑,因而完全成立。从严格意义上说,体育产业、体育产业化和体育市场等都是发展体育事业的手段,是人类社会发展体育事业的若干措施之一。

通常所说的“事业”是指人类社会开展某一活动时其机构和活动的总称。一项事业的构成有两个最起码的条件,一是要有人财物构成的专业实体作为依托和稳定可靠的行为主体。二是这一实体要开展持续性的大规模的专业活动。体育发展到当代,不仅已经成为人类社会中一种持续不断的社会活动,而且还有一整套从国际到国家专门发展体育运动的稳定的社会体育组织。从总体上进行划分,体育事业大体可以分为群众体育、竞技体育和体育产业三大主体业务以及体育场地、器材、装备和服装、体育教育、体育科研、体育出版、体育法律法规、体育政策等其他多种辅助部分,它们共同构成了体育事业的整体业务。

体育产业作为当代中国体育工作中的主体性工作和业务之一,它是整个体育事业中的一个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主要包含如下几个方面内容:一是体育的“本体产业”,例如各类体育竞赛、各类体育健身活动、运动训练、体育休闲娱乐业、体育部门为社会提供的各类体育服务和体育所创造的无形资产等等。体育本体产业的特点和基本特征具有明显的体育属性。这些体育产业的组成部分实际上也是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中的一部分。在很大程度上也可以理解为,凡是进入体育市场的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中的内容,无论是有形的还是无形的,都可以称之为“体育本体产业”。二是与体育和体育运动有直接关系的“相关产业”。这个方面比较广泛,例如,体育场馆、体育服装、一部分体育装备等,它的特点是与体育运动密切相关,但又不仅仅只是从事体育运动时才需要(运动服装平时也可以当作时装用,体育场馆也可以有多种其他用途)。三是体育和体育运动派生出的“体育派生产业”。这些产业的特点是因为体育而产生,没有体育它们就不可能出现,离开了体育它们就毫无用处,根本就没有可能形成一种产业。例如,各类体育器材,部分特殊的体育运动装备、体育报刊、体育文物、部分体育科学研究等等。体育产业的内涵可以说是十分丰富的,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体育运动本身的进步,体育产业所包含的内容也会不断地丰富和发展变化。

由此可见,体育产业这一概念是体育或者说是体育事业总概念下面的一个二级子概念。它与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这两个概念相并列。但它们之间的关系既有交叉又相对独立,交叉部分主要出现在体育本体产业方面。还有一种观点主张,把体育产业只分为体育的本体产业和体育的非本体产业两大类,体育本体产业在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之中,其他的组成部分都可以称为“体育非本体产业”。这样的划分有利于和方便指导体育产业的发展。但是,不论根据何种标准对体育产业的构成进行何种划分,那种把体育系统内部办的各类产业都划归于体育产业中的观点肯定是错误的,在理论上可以说是荒谬的,对指导体育产业正常地发展和实践也是十分有害的。

体育产业化这个概念是随着我国体育体制及其运行机制的改革不断深化而提出来的。我国体育体制改革的目标是要逐步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体育体制及其运行机制,而体育产业化能有效地促进我国体育改革的不断深化。

体育产业化这一概念的核心和关键在于“化”字,就是要求在进行体育体制和运行机制不断深化改革的进程中,用市场经济的观念、原则、手段和方式来代替我们原有的建立在计划经济基础上的办体育的观念、原则、方式和手段。体育产业化是针对我国整个体育事业的运作方式的改革而言的,它不仅包括体育产业运作方式也包括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的运作方式。也就是说,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和社会环境中,我国的整个体育事业的运作方式都要按照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进行运转、进行转化,它体现在体育工作和体育实践的方方面面。具体地说,体育产业化要求我们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体育事业的方式要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即在体育工作和体育实践中,充分遵循市场经济中的社会有效需求原则,并根据国家、社会和人民群众对体育的需求配置有限的体育资源,同时把这些资源配置到体育工作效益较好的方面和环节中去;根据经济成本核算的法则,讲究和追求体育工作效益的最大化;引入和充分运用市场经济竞争规律的法则,高效率地发展体育事业;实行优胜劣汰的管理方式;承认和遵循物质利益原则,在体育工作中提倡无私奉献的同时,根据劳动成果和效益进行分配;不断地建立和完善有关体育的法律法规体系,实行“依法治体”等一系列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相一致的一整套运作体育工作和发展体育事业的方式。

体育产业化提出和实践的最大意义在于,我国体育系统在多年的体育改革实践和探索过程中,终于找到了一条体育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结合途径,市场经济所要求的一整套发展体育事业的观念、原则、手段和方法在体育产业化的过程中有可能实现。体育产业化所要求的一整套做法有助于我们把传统的建立在计划经济基础上的体育体制转移到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轨道上来;有助于把发展体育事业的方式从粗放型转移到集约型的轨道上来;有助于发展使体育事业的运行机制与市场机制的要求相一致;有助于提高体育工作的效益与效率;有助于在体育工作中建立竞争机制;有助于激励和调动人们体育工作的积极性;有助于建立新的分配机制,鼓励先进,鞭策后进;有助于改变人们的体育消费观念等等。事实上,经过这些年的推进和实践,体育产业化正在悄悄地改变着我们传统的与计划经济相适应的体育工作运作方式的方方面面,改变着人们办体育的思想和观念。

与体育产业化办体育的方式相对应的是“国家出钱,政府办”的计划经济办体育的方式。二者的主要区别在于办体育事业的基本观念和方式与办法根本不同。体育产业化要求体育工作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和基本原则办,而计划经济条件下办体育的工作方式则要求按行政命令办。体育产业化要求在发展体育事业的过程中要讲究效率和效益,计划经济条件下办体育只要完成活动就完事大吉。体育产业化要求在办体育的过程中既要提倡奉献精神,又要承认人们的物质利益原则,讲究多种调动人们工作积极性的手段等等,而计划经济条件下开展体育工作是按平均主义的原则进行分配,很难调动人们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经过多年的深化改革,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办体育的工作方式正在体育产业化办体育工作方式的强烈冲击下,其生存空间与发展活力越来越小。而体育产业化所要求的一整套办体育事业的工作方式正在被人们所接受,在体育工作实践中其活力越来越大,正在逐渐成为体育工作的自觉行为。体育产业化将从根本上改变我国体育工作的运行机制和工作方式,这是提出体育产业化的主要意义和目的所在。如果把体育产业化错误地理解为体育市场化,或者理解为把体育事业全面推向市场,不仅有悖于提出体育产业化的初衷,也不符合体育在人类社会各项事业中的社会属性和社会定位,在体育工作和体育实践中也行不通,而且还有走向反面,影响体育事业正常发展的危险。

体育产业化的第二层含义是把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中能够推向市场的部分体育项目或市场有较大需求的部分体育项目推向市场,进行体育产业化经营,并尽可能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和原则进行操作和运行。例如,一部分群众喜爱,有市场基础和市场潜力的各类高水平竞技体育竞赛,由社会出资办的高水平竞技体育俱乐部,有需求的健身、健美和健康指导等体育服务和体育劳务,保龄球、台球,网球、拳击、武术和跆拳道等等能够进入市场进行经营和提供服务的体育项目培训,体育的无形资产开发,体育休闲娱乐,体育电视版权和转播权的市场化运作等等。体育事业中的这些能进入市场进行产业化经营的内容都应该逐步进入市场经营,纳入体育市场进行规范。这样做不仅有利于推动我国体育产业规模的发展和壮大,也有利于体育产业化在体育事业的各个方面不断地发展和深入。

具备条件或有条件进入市场进行经营的体育项目才能称之为体育产业,客观上不能进行经营的体育项目和体育活动就不能称为体育产业。但是,在发展体育事业的总体指导思想上和体育工作中,也应该对那些不能进入体育市场的部分体育项目进行体育产业化操作,目的在于提高体育工作的效益与效率。体育市场是根据社会对体育的需求、价格、体育服务的质量和同业的竞争变化而变化的。体育市场需求的大小受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人们收入水平的影响,还与人们对不同的体育项目的爱好和经营体育产业实体的经营质量有密切的关系。这就要求体育产业的经营者,必须按照市场经济的基本法则来管理和经营体育活动,同时也要求政府体育主管部门和有关部门要大力培育体育市场,引导人们的体育消费,尽可能做大体育市场。只要社会有需要,就应该把有条件进入体育市场的体育项目推向市场,抓住有利时机发展壮大体育市场,进行多种多样的体育产业化经营,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地规范体育市场,规范体育市场参与各方的行为。从这个意义上说,体育产业化不仅能转变人们办体育事业的观念和方式,还能产生一定的经济收益,创造一定的就业机会,提高体育工作的效益与效率,为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二、体育产业化产生与发展的历史背景

任何事情的发生与发展都不可能离开它所处的那个特殊时代的历史条件。了解和反思体育产业化在国际体育界和我国体育系统发生与发展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过程,有助于理解体育产业化的真正意义所在,有助于把握体育产业化的整个发展过程,对推动体育产业化在我国的发展,促进我国体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和体育事业发展都有重要意义。

“体育产业化”这个概念在我国体育改革和发展过程中提出的时间很短,在体育实际工作中运用的时间也并不长,到现在大约只有10年多时间。体育产业、体育产业化等概念是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后,党的十四大正式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后,在体育改革过程中应运而生的产物。当时,我国体育界在理论上对什么是体育产业、体育产业化、体育市场以及体育工作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关系等有不同认识和不同理解,引起了一些争论。当时国家体委主管经济工作的领导同志明确提出:“不要在理论上争论不休,要真抓实干。”“体育产业理论是在体育产业化的实践中形成、发展和经受检验的。”这个观点对推动体育产业、体育产业化、体育市场等在我国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随之而来的是,体育产业化在体育实践中得到了很快地发展和体育界的高度认同。因为,它符合体育运作方式要与市场经济的运作方式相一致,并随之变化而变化的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和运行的基本规律,更直接的是体育工作者在体育产业化的实践过程中尝到了甜头。体育产业化为我国体育改革和发展增添了活力与动力,多了一种办体育的新模式和新路子。长期以来,中国的体育事业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了国家出钱、政府办的单一模式,发展体育事业的力量单一,方法与方式不多,速度不快,效益不高。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要求体育工作必须按照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运转,手段和方式可以灵活多样,这为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创造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活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所以,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体育产业化一提出就在体育工作实践中显示出其旺盛的生命力,各种不同的体育产业化形式在体育领域中不断涌现,正在改变着或者已经改变了以往办体育的工作方式。丰富多彩的体育产业化实践已经或正在证明,体育改革和体育发展只有顺应社会改革,特别是经济体制改革的要求,才能显示出强大的活力和生命力。

从世界体育运动发展的历史背景来考察和研究体育产业化的成因,可以更清楚地认识到体育产业化对推动体育发展的巨大作用。西方国家实行的是市场经济制度,在办群众性体育活动方面,虽然国家有很多投入,但体育产业化的程度也很高,用于体育活动,投资个人身体健康和锻炼等方面的发展和享受性消费已经成为人们自觉的行为,在一些竞技体育项目中商业化的运作方式也早就存在。然而,在国际竞技体育领域中,以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为代表的国际体育组织和世界各单项运动协会直到20世纪80年代初,迫于举办奥运会难以为继的巨大压力(因1976年的第21届奥运会和1980年的第22届奥运会的承办国加拿大和前苏联都发生巨大的财政赤字,第23届奥运会到了几乎无国愿意承办的尴尬局面),才摒弃了苦苦坚守了多年的举办奥运会必须遵循的“业余性原则与非商业化原则”。同时,还放弃了坚持了多年的所谓奥林匹克运动的“纯洁性”的观念,同意把市场经济的基本法则和普遍做法运用到举办和筹备奥运会中来,运用产业化的方式运作奥运会。这才扭转了国际奥林匹克运动发展的不利局面,把现代奥运会的举办城市从巨额经济亏损的泥潭中解救出来。以1984年美国洛杉矶奥运会为标志,美国人尤伯罗斯成功地运用市场经济的法则和体育产业化方式,开创了举办现代奥运会赢利的先河,同时也为举办现代奥运会和推动奥林匹克运动在人类社会中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从那以后,开始了现代奥运会的独家承办到现在多国激烈竞争奥运会举办权的繁荣局面。现在,不论是夏季奥运会还是冬季奥运会举办权的竞争都空前激烈。除了其他多种因素外,其中一个最直接的原因是举办现代奥运会本身能产生经济效益,使现代奥运会的举办国不仅有其他多方面的利益,就是在经济上也有利可图。世界各个单项运动协会大多都经历了这样一种彷徨和痛苦的过程,才使本项目的发展出现了生机勃勃的局面。

体育产业和体育产业化在国际国内兴起和发展的现实,体育产业化产生与发展的历史轨迹和历史背景,体育产业化在体育实践中所取得巨大成果的事实和经验告诉我们:体育产业化对当代体育运动在社会中的普及和提高,对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的发展和进步都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体育产业化还有利于动员和吸引社会多种力量兴办体育和发展体育事业。体育产业化的经验和成果还表明:市场经济的基本法则和基本方法不单单是一种现代经济活动的有效组织形式,而且还是现代人类社会其他活动有效的和科学的组织形式。

三、推动体育产业化发展应采取的宏观政策与措施

一个国家的基本经济制度和体育社会化程度是体育产业化产生和发展的社会基础条件。我国已经慎重地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说明我国的经济发展已经义无反顾地坐上了市场经济的快车向前奔驶,而且不可逆转。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而且已经基本确立,正在逐步完善,并得到了世界上绝大多数市场经济国家的认同。市场经济体制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经济条件和经济环境在我国社会经济生活领域中已经被人们广泛地接受,前进的方向已经指明。目前,促进我国体育产业化发展的社会基础条件之一就是要大力促进我国体育社会化的历史进程,使体育成为人们生活方式的重要内容,使体育在中国社会成为一种更为广泛的社会文化现象,使中国社会的“体育人口”不断增多,为体育产业化的发展与进程提供和创造一个更为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坚实的社会基础。

(一)为体育产业化的发展创造良好的体育社会化条件

体育产业化所表现的是体育工作中的组织形式和发展体育事业的运作方式,而体育社会化所反映的是体育在人类社会中的普及形式和程度,经常参加和关注体育运动的社会成员的多少。体育产业化与体育社会化二者之间既有区别又有密切联系。体育社会化是体育产业化的基础和前提条件,没有广泛而坚实的体育社会化基础,体育产业化就没有产生的土壤和根据,也没有一个比较好的发展前景,更不可能产生好的经济效益。

在改革开放之前的中国社会,既没有体育产业化也没有体育社会化。那是因为,当时的中国社会不具备体育社会化和体育产业化的发生和发展的客观条件。体育社会化是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经济体制的变革而出现在中国社会中的体育运动的普及形式、范围和程度。因为,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使体育运动逐渐地成为人们生活方式中的重要内容,社会中用于体育消费的人群逐渐增多,从而带动体育市场和体育产业化的出现与发展。简言之,是因为体育社会化的产生促使了体育产业化的出现。反过来看,体育产业化所特有的,区别于计划经济条件下办体育的一整套良性运行机制又可以不断地促进体育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和发展,二者的关系是辩证的,是相辅相成和相互促进的。体育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就意味着全社会参与体育运动的人不断增多和体育市场的不断扩大以及社会对体育的需求不断增加。随着社会对体育需求的不断增长,建立在社会有效需求基础上的体育产业化必然会产生越来越大的发展活力。这样就会形成一种体育社会化与体育产业化之间的良性互动。这种良性互动的体育社会化和产业化的发展,才能不断地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推动体育事业发展,从而有效地实现人类社会发展体育事业的目的。

因此,我们在研究和制定我国体育产业发展政策和采取发展措施时,要加强有利于体育产业化发展的社会基础条件建设,即体育运动在社会中的普及与发展,为体育产业化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社会基础条件。

(二)处理好发展与规范的关系

“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第一要务。这是解决当今中国一切问题的前提条件和关键。政府体育主管部门和相关部门在对体育产业进行规范时,首先要树立体育产业的发展意识,要主动服从和服务于体育产业的发展。在体育管理实践中,应该明确,只有首先促使体育产业特别是体育本体产业的规模发展到一定的程度,有关政府体育主管部门也才有管理和规范的对象,只有把体育产业这块“蛋糕”做大,参与体育产业化的市场各方才有可能分得绝对数量较大的份额。因此,在推动我国体育产业化进程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处理好发展与规范的关系。

从一个较长的历史过程来看,目前,我国的体育产业和体育产业化的发展程度仍然处于起步阶段,在这个阶段中的主要任务就是要促使我国体育产业尽快发展,促使体育产业的规模不断扩大,促使更多的企业、单位和个人积极地参与到体育产业中来。为了实现这些目标,政府体育主管部门应该在体育产业化的宏观政策上,为参与体育产业的各方创造良好的准入条件,为创办体育产业提供快捷和优质的服务,而不是忙于制定各种各样限制性的“规定和条款”,更不能利用政府体育主管部门的有利条件,为了局部利益甚至是小集团的利益在体育产业这个“婴儿”身上抽血。当前,“规范”体育产业的第一要务就是要促进体育产业在我国的快速发展,不断提高我国体育产业化的发展程度和发展水平。

从另一个角度看,体育产业是体育事业中的一个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特别是体育的本体产业。在某种意义上说,发展体育产业就等于发展体育事业。如果有更多的单位、企业和个人投身到发展体育产业的历史潮流中来,就等于实质上壮大了我国发展体育事业的队伍和力量,有利于我国体育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也有利于体育社会化的进程。因此,政府体育主管部门和有关单位在规范和管理体育产业的过程中,一定要从有利于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高度出发,以规范促进发展,树立规范为发展服务的指导思想。并以此为基本原则来制定各种体育产业政策,处理好体育产业发展与规范之间的关系。

(三)区别对待,分类指导

按照国家产业玫策对不同产业的划分,体育产业属于第三产业。但是,认真深入地分析体育产业内部构成以及各个有机组成部分,实际上体育产业中的不同内容可以分别划归到第二、第三产业之中。两类不同性质的产业,国家当然要有不同的产业政策加以不同的指导。因此,国家体育主管部门和国家有关管理部门在研究和制定体育产业发展政策时,要从体育产业构成和发展的实际内容以及对体育事业发展的不同作用出发,区别对待,分类指导,其中要特别注意区分体育本体产业和非本体产业的不同性质,制定与之相对应的不同的产业政策。

对于非体育本体产业部分,主要是指体育派生产业和体育相关产业。这些产业分别属于建筑业和制造业等行业。对政府体育主管部门而言,对它们的管理主要是研究和制定发展体育事业所需要的行业标准。例如,不同体育项目需要的体育场馆的各项指标和特殊需要的标准,各类体育项目不同装备的技术与质量标准,不同体育项目所使用器材的技术和质量标准,不同运动项目运动服装的不同质量与标准等等。这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如仅奥运会正式比赛的小项就有300多个,而且每一个小项都有一定的特殊要求,特别是正式比赛所用的专项器材,国际体育组织对它们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且有很多指标都有刚性规定,必须遵照执行。因为体育产业涉及到建筑业、制造业、服装业等多个社会的不同行业,所以应该在国际体育组织规定的指导下,在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以不同体育项目不同标准的体育市场和体育产业标准及准入制度。对有些非刚性标准的制定要从实际出发,逐步提高。这样有利于我国这类体育产业的成熟和发展,培养中国自己的体育产业名牌企业和名牌产品。对于这类行业的管理和规范,应该坚决归属于它们各自所属的行业和部门。

对于体育本体产业,政府体育主管部门则负有义不容辞地指导、规范和管理责任。从根本上看,对体育市场的管理和指导有两个最主要的内容,一是规范体育市场参与各方的行为,净化体育产业的市场环境;二是调节在发展体育产业过程中参与各方的利益分配。这种调节有市场的、法律的和政策的等多种手段,但必须确立以市场调节为主的基本观念,在条件成熟时应该及时地把一些措施和政策上升为法律法规。

从体育本体产业的市场构成分析,主要有体育竞赛市场、体育无形资产市场、体育彩票等特许市场和体育劳务及体育服务市场等4大类。从目前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状况和体育产业化的进程来看,这些产业都还处于起步阶段,都有很大的市场潜力可以挖掘和很长的发展道路要走。因此,在这个阶段中,区别对待、分类指导的宏观管理原则和指导思想应该是促进体育产业的加快发展。

对于体育竞赛市场,应根据体育竞赛性质不同对其有不同的要求。我国目前的体育竞赛市场大体上可以分为3类:一是根据国家体育行政部门下达的竞赛计划而开展的全国性竞技体育竞赛,二是各种群众性的体育竞赛活动;三是各级各类单项体育协会和社会体育经纪公司举办的带有商业性的体育竞赛。体育无形资产中的电视转播权、体育赛事版权、商业广告权等与体育竞赛都有密切的关系和联系。在促进其产业化的过程中,应该努力做到“让利于民、薄利多销”,多组织体育竞赛活动,丰富社会文化生活,目的是促进体育事业的发展。这其中,对于社会各个部门举办的商业性比赛可以有一定经济要求,但从体育产业的实践和我国体育市场以及人民群众的体育消费水平的实际情况来看,对于这类竞技比赛的经济要求不能太高。这在体育产业实践中是有经验教训的。这类体育竞赛至少可以起到宣传体育,丰富社会文化生活的作用,对体育事业的发展也有积极意义,应该大力提倡和促进发展。

各类体育劳务和服务市场,主要是指为社会和广大人民群众的体育需求所提供的各类和各层次的体育服务和体育劳务。例如,为群众体育休闲、体育锻炼、健身、健美所提供的身体锻炼、健身、健美指导服务,为体育康复所提供的康复方法的指导和服务,举办各类各层次的体育辅导班、培训班,对青少年专门举办的各类运动项目的专项培训班等等。可以预言,这类体育活动是我国体育产业中最有前途的行业和部分,也是潜力最大的方面所在。因为我国人口众多,而且随着国民经济发展,人们收入的增加,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参加体育运动和日常进行体育锻炼的人数也将会不断快速增长。体育产业化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动员社会各种力量参与到这方面的工作中来,为不断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服务。

从我国体育产业化的现实情况分析,在体育产业化的过程中要尽快培育出两个成熟的市场主体。一是体育产业的经营主体,就是把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的各类体育服务作为企业经营主体业务的体育产业经营者。目前,在社会中这类经营主体数量太少,应该尽快发展。二是体育产业的消费主体,就是吸引和动员更多的社会成员把体育消费看成是对健康的投资,是提高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的一个重要方面,使体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自觉的消费行为。体育消费主体的形成和发展受社会客观环境和人们对体育的认识等主观思想两个方面的影响和制约。连接这两个市场主体之间的桥梁就是体育运动和一整套体育产业化的运作方式。如果中国社会有大量的投资和经营体育产业的企业实体出现,有众多的社会成员自觉地进行健康投资,体育市场达到了一定的规模,那么就可以说明,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水平达到了一个较高的社会化程度,这也正是体育产业化的最终目的所在。

我国当前体育产业宏观政策的主要任务就是要促进体育产业化朝这个方向积极健康地发展。对于在体育产业中以体育主体产业为主要经营内容和业务内容的体育产业经营主体,国家要有特别优惠的产业政策和特殊的措施促进其发展,对它们要在政策上给予特殊对待,在业务上进行有力地指导与扶植,促进这类体育产业的尽快发展,使其在社会上达到一定的规模。因为,我国体育事业的基本性质是社会公益事业,国家和政府有普及体育运动的责任,也有发展体育事业的义务。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体育服务和劳务的企业和单位在很大程度上是在为社会公益事业出力,理应得到政府各方面的优惠政策与扶持。这些措施有利于体育产业化的发展,有利于体育市场的发育,同时也有利于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和普及,有利于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体育体制和运行机制。

但是,国家对于社会兴办的体育产业特别是投资面向社会大众经营体育主体产业的公司和企业在政策支持的同时,还要区分不同体育企业的经营性质,对于“高消费”的体育经营,主要依靠社会和市场调节。在现阶段,国家不宜在体育“高消费”方面进行过多的投入,而且还要进行积极的政策引导,使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符合国情。

发展体育产业的国家宏观政策实质上体现了国家对发展体育产业的基本指导思想,具有很强的目标导向作用,对体育产业发展的进程和方向都有很大的影响,必须进行认真的研究,体现较高的水平。同时,也要注意把宏观政策落实和体现到发展体育产业的各项具体政策中去,这样才能真正起到国家宏观体育产业政策的指导作用,为发展和推动我国的体育产业服务。

四、清醒地认识体育产业化在体育事业发展中的经济作用

这样的命题,只有把体育放在人类社会发展的整体中进行分析和研究,把体育放在整个人类社会再生产的环节中加以考察,对体育本身所能产生出的经济效益加以深入细致的分析和研究后,才可能得出较为科学和正确的结论。

在讨论这个问题之前,首先必须明确两个基本观点:

一是国家在发展体育事业的过程中,推动体育产业化的进程并不是要停止和减少国家对发展体育事业的投资和支持的力度,而仍然要坚持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不断地加大对体育事业投入的政策。中央领导同志十分明确指出:“就整体而言,我国体育基本上还属于公益事业,体育的发展很大程度上还要依靠政府的支持。”他还指出:“要把体育事业经费和体育基本建设资金列入本级政府的财政预算和基本建设投资计划,确保政府对体育的投入随着财政收入的增加而增加。”可见,国家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将会不断地加大对发展体育事业投资力度,绝不会因为体育产业化的进程而停止或减少,也不会因为体育产业的发展而改变。这一点已经十分明确。它同时说明了体育是社会主义的公益性事业,国家有责任有义务促进体育事业的发展。各级体育行政主管部门在推动体育产业化的过程中,从宏观上一定要有清楚的明确认识。这是第一个基本观点。

二是体育是非生活必须消费品和非生存性消费品。体育产业和体育产业化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发展水平之上的发展体育事业的形式、方式和经济现象。在发展体育产业的过程中,一定要从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出发,特别是要从老百姓的人均收入这个最基本最客观的经济学指标出发,才可能取得比较好的实际效果。不能设想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比较落后,人民群众在温饱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的前提下,投资于个人和社会团体的发展性或享受性消费的体育产业能够得到比较好的发展。体育产业的发展受到经济基础和经济发展水平高低的制约。这是第二个基本观点。

体育产业、体育产业化无疑是现代体育的派生物。如果没有现代体育在人类社会的蓬勃发展和兴起,会有体育产业和体育产业化这些社会现象出现吗?体育与体育产业和体育产业化之间的关系是源与流的关系。由此可以明确,体育在人类社会中,体育在经济领域中的实际定位和实际作用从根本上决定了体育产业、体育产业化在它们自身发展中所能起到的经济作用的程度。

体育现象古而有之。但是,现代体育却是现代人类社会工业文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每一个社会历史阶段中的体育存在方式总是与它所处的那个社会历史阶段的基本特征相一致。现代社会从社会发展阶段上看,是工业化和信息化社会,同时也是政治民主化、经济全球化和社会文化全面发展的社会。民主政治和社会文化是建立在当代社会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部分,而体育又是社会大文化系统中的子系统。这就是体育在现代社会大系统中的位置和定位。体育的社会定位决定了体育在社会经济再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再生产过程是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的统一过程。”从现代人类社会中体育的社会性质分析,体育在整个社会再生产系统中属于社会再生产中的消费环节的一部分。因为,体育本身不具备直接生产任何物质资料的作用和基本性质。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物质资料的生产和物质需求是世界上最坚硬的真理。”体育事业的发展不仅要受一个社会物资资料生产的多少和一个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强烈制约与影响,而且也受到体育自身的非物质资料生产性的基本特征的制约与限制。因为,在体育产业化的进程中,体育事业的发展本身并不是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不能直接创造任何物质财富,体育产业化也不可能直接生产任何物质资料。相反,人类所进行的体育活动总是在消费一定的物质资料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体育本身的社会属性和经济性质的社会定位从根本上决定了体育产业化可能产生出的经济收益的有限性和局限性。

从体育产业本身所具有的经济功能来看,能带来经济利益也只能是竞赛表演业和健身娱乐业以及群众体育中的各类体育服务业中的一部分。群众体育中的绝大部分、学校体育以及军队体育是整个体育事业的庞大基础,它们通过体育产业化,可以提高体育工作的效益和效率,转换运行机制,但不可能或者说很难带来很大的经济利益。就是能够进入市场进行经营的一部分群众体育中的健身、健美、体育休闲娱乐和体育服务项目,在整个群众体育中也只是很小的一部分。如果仅仅依靠它们经营性所获得的有限经费,根本不可能撑起整个群众体育的大厦。但是,从整个体育产业的发展前途来看,如果能形成一定的规模和庞大的数量,对社会进步,对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体育需求和体育事业的发展都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

高水平的竞技体育可以从纵、横两个角度进行分析。从纵的方向来看,通过体育产业化,能产生经济利益的只能是竞技体育中高水平体育竞赛顶尖的那部分,一般水平的竞技体育竞赛很难产生出经济效益。从竞技体育项目横的方向来看,也只有屈指可数的有广泛群众基础和体育市场的几个运动项目可能产生经济利益。如:美国的NBA篮球赛,职业拳击拳王争霸赛和高水平的足球职业赛,北美和北欧的男子冰球职业联赛等竞技体育竞赛项目。由于商业化的操作和运行机制的转换,近20年来举办奥林匹克运动会可以赚钱,举办世界杯足球赛可以产生经济效益。但相对于一个国家来说,要想取得这些国际重大体育赛事的举办权,恐怕只是百年一遇的机会。从整个体育事业发展所需经费的数量来看,随着体育运动的普及和人们从事体育运动条件的要求不断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的体育需求不断增大,发展体育事业所需的经费也会越来越多。从客观上看,体育产业化不可能满足一个国家发展体育事业所需要的全部经费。但是,体育产业化可以促使体育工作形成良性循环的运行机制,提高体育工作的效率和效益,可以带来一定的经济利益和经济效益,为整个体育事业的发展所需经费提供一定的必要补充。对此,我们必须要有足够的清醒认识。

体育产业和体育产业化不仅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经济现象,更多的体现了当代体育运动和体育事业改革与发展的基本运作模式和发展方向。它在国际上发展的时间并不长,所取得的经验也很有限,就是在美国和欧洲一些发达国家,也不能说,体育产业就发展得很成熟了,仍然是一个“朝阳产业”。对于我国体育系统的广大同事们来说,对体育产业和体育产业化的认识程度以及规律与特点的把握也还处于初级阶段。这就要求我们在体育工作实践中,不断地总结体育产业化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结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的实际,在市场经济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条件下,探索出一条发展我国体育产业和推动体育产业化进程的路子来,并在发展体育产业和体育产业化的同时,不断发展和完善我国体育产业的理论体系。

标签:;  ;  ;  ;  ;  ;  ;  ;  ;  

体育产业化--当代中国体育若干基本理论问题的探讨_体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