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之交世界经济基本运行态势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世纪之交论文,世界经济论文,态势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世界正处于历史交汇处。回首世界经济在20世纪中的风雨历程,世界经济的发展已为人类社会的文明和进步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尤其是进入90年代以来,由于冷战背景的消失,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的两大主题,各种经济活动开始向更积极的方面转化,使世界经济的运行呈现出了良好的态势。认清当代世界经济的基本运行态势,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我国所面对的国际经济环境和所受到的方方面面的影响,及时采取有效的对策,以提高在国际上的政治地位和经济地位。
一、经济增长方面
尽管1997年发生了东南亚金融危机,一些国家的经济增长会有所降低,但世界经济的良好运行不会受到大的影响,总的来说,世纪之交,世界经济将处于一种平稳增长的状况。
1.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总体上将保持稳定增长。美国经济到目前为止,已持续增长了近8年的时间, 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三个最长的经济发展时期之一,但美国经济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巨额贸易逆差问题、净外债问题,这两个问题也将是世纪之交困扰美国经济的主要问题。资料显示1997年全年美国经济增长率达3.6 %, 高于1995 年和1996年的增长水平。美国经济发展中的一些迹象表明,世纪之交,美国经济平均增长速度有可能保持在3.0%以上的水平上。
美国经济较高的增长速度,得益于美国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从而使美国能够在较低的通货膨胀率的情况下,将失业率保持在5 %或更低的水平上。经济持续增长与低通货膨胀、低失业率并存,构成了美国“新经济”的突出特征。
美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会给美国联邦税收带来直接好处,反过来会强化和巩固美国经济世纪之交良好的运行态势,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的最新研究结果表明,世纪之交,联邦税收会增加2250亿美元,这将有利于克林顿政府的2002年预算平衡方案的实现。
但世纪之交,如何使美国经济的低通胀和高增长并存的局面持续下去,是一个较重要的关键问题。美国有关专家认为,目前美国的经济基础已有很大的改变,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在企业中的广泛应用,从近年来美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可以看出,劳动生产率的提高除机械设备本身的技术水平提高外,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同样也起了非常大的作用。而且后者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只要能在世纪之交使信息和计算机技术更充分地发挥出来,使劳动生产率能够继续提高,美国经济的低通胀与高增长并存的局面就会继续维持下去,经济就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世纪之交日本经济回升的可能性不大。尽管日本政府采取了一些措施,但经济发展过程中仍存在很多问题,主要有消费疲软、设备投资和公共投资下降,财政赤字严重,就业机会减少等,尤其是失业问题日益加重,这是这一轮日本经济回升中的一大难题。据统计,日本1994年、1995年和1996年的完全失业人数已达194万人、216 万人和225 万人, 1997年1—5月份平均达132.2万人。5月份的完全失业率已达3.5%。 据日本总务厅说,1998年9月份失业率再创历史最高记录,达到4.2%,考虑到季节因素的影响,调整后则为4.3%,9 月份日本失业人口数为295万人,这些数据表明日本失业状况又在进一步恶化。
从1991年4月伴随泡沫经济的崩溃, 日本经济就进入了一个萧条期,目前受到多种相关因素的影响,使日本经济又进入了一个复合萧条的局面。就连日本官方也承认日本经济目前正处在通货紧缩的“入口”处。由此可见,世纪之交,如何使经济尽快走出萧条,踏上复苏的道路,仍是日本政府应竭尽全力解决的主要难题。
欧盟各国为在1999年如期实施单一货币而普遍采取缩性财政政策等趋同经济政策,制约了有关国家国内的投资和消费活动,给经济增长带来了消极影响,经济增长缓慢。从较长期看欧元的诞生和启用将为欧盟加速经济与政治一体化奠定基础,将形成美元、欧元和日元对峙的新世界货币格局,推动区域经济集团化的进一步发展。
2.发展中国家的经济速度将有所下降。进入90年代前七年发展中国家经济状况较乐观,经济增长后劲较大,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1997年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率达6.2%,自1993年以来连续5年,发展中国家经济年均增长率已超过6%, 如果发展中国家及时从此次东南亚金融危机中总结出经验教训,正确及时地进行调整和改革,本世纪末仍有可能有令人满意的经济增长率。
拉美经济恢复增长。拉美地区在克服金融危机带来的一些消极影响之后,经济将逐步缓解,恢复正常,1996年该地区经济增长2.5 %,1997年增长45%,如发展经济过程中不出现其它突发事件,可望持续发展。
亚洲经济增长势头曾经较强,进入80年代中期至1997年7月之间,亚洲地区一直是世界上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地区,其中,东亚地区的经济发展最为突出,近几年来,东亚和南亚地区进一步扩大了以计算机和半导体为代表的信息时代产品的生产,日本和其它国家(包括亚洲四小龙)向印尼、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越南、中国等国家大量投资,进一步加深了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程度。此次东南亚金融危机对亚洲主要国家(除中国外)发展经济的打击是非常大的。新加坡今年一季度增长5.6%,二季度是负增长1.6%,三季度是负增长,其国内经济已处在一个非常困难的时刻,香港特区政府预计全年负增长将达4%,这是50 年代以来不曾出现的事情,亚洲其它国家情况更困难,泰国政府预计今年将出现6%~7%的负增长;韩国预计今年负增长将为7%, 马来西亚负增长可能为2%~2.5%;菲律宾有可能出现1.5%的正增长。 由此可见,世纪之交,亚洲国家的主要任务是恢复经济的发展。
当然,世纪之交发展中国家的经济运行中还存在着其它许多问题,非洲人口增长速度过快,债务负担过重,经济结构与经济体制不合理,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等现象严重,拉美和南亚地区的失业、贫困和债务问题以及东亚地区基础设施落后、经济结构不合理、技术人力资源缺乏以及地下经济猖獗等严重问题,都直接制约着发展中国家经济的迅速发展。
3.东欧经济继续复苏,俄罗斯经济仍在下降。从东欧各国整体状况看,经济改革已取得了阶段性的积极成果。1996年度经济平均增长率为4.7%,1997年达到4.9%,按目前经济运行态势推测,世纪之交经济增长率可达到5.3%左右。1997年俄罗斯一些迹象表明, 其经济已出现“转势”的征兆,经济增长率下降速度减缓,似乎已近“谷底”。但由于俄在1998年5月和8月又爆发了两次严重的金融危机,使微见曙光的俄经济又前途一片暗淡。实际上俄经济目前已处在由经济危机、金融危机、财政危机和社会政治危机交织层叠构成的严重的“全面的综合性危机”之中,具体表现在生产严重下降、债台高筑、卢布贬值、通货膨胀、工资严重拖欠。据预测,这种“全面的综合性危机”使今年的GDP下降2.5%,工业生产下降3%,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下降。 如果俄罗斯近期能制定出一整套有效的“全面的综合性对策”,以克服“全面的综合性危机”,才有可能拯救俄罗斯经济。总之,俄经济前景暗淡,世纪之交使经济走出低谷的任务相当艰巨。
二、投资方面
随着世界经济、技术的发展和国际竞争的加剧,世界直接投资总额有了较大的增长,国际投资方面在世纪之交将出现下列趋势。
1.国际投资的重点将集中在基础设施领域。基础设施是一国经济发展的基础,需要大规模的资金投入,一般情况下都需要借助于国际资本才能完成。而在国际投资领域中,世界银行的统计结果表明,基础设施投资回报率是最高的,从而使国际资本投入到基础设施领域中成为可能,这样,国际投资者按照利益驱动原则就纷纷将投资重点转到各国的基础设施领域,世纪之交国际投资的重点将维持在基础设施领域,直到基础设施投资回报率不再最高为止,在国际投资重点转向其他领域之前,将出现一个较长的投资重点多元化的过渡时期。
2.投资结构由初级向高级发展,趋向于更加合理。80年代以来,投资结构的一些新变化,将持续到世纪之交,如国际投资的产业分布和结构呈现由低向高、由初级向高级发展的趋势,跨国公司投资重心开始由原料工业向加工工业,由初级产品工业向高附加值工业、由传统工业向新兴工业,由制造业向服务业转移,高新技术产业、金融保险业、贸易服务业正逐渐成为投资的重要行业,世纪之交,这种趋势不但不会发生变化,而且还会进一步发展。
3.投资方式呈现多样化态势,跨国公司基于自身的资金、管理、技术、人才和市场网络等优势,使其对外直接投资已突破原来单一股权安排,已经形成了独资、合资、合作、收购、兼并非股权安排的多样化协资方式并举的局面,收购兼并企业逐渐成为对发达国家投资和互相渗透的主要手段,非股权安排则逐渐成为对发展中国家投资的主要方式,它以合同形式参与东道国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以技术、管理、销售、转移价格等途径获取利润。既避免投资风险,又可占据市场。世纪之交,投资方式多样化的局面将继续存在,随着世界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新的具体的投资方式也将逐渐出现,从而进一步强化投资方式多样化的局面。
4.投资来源趋于集中化的态势。世界经济发展到世纪之交,已经形成了以美、日、德为中心的大三角国际投资圈,即拉美国家以美国为中心,亚洲国家以日本为中心,中东欧国家以德国为中心,这三大中心的对外投资占据了全球对外投资的绝大部分。世纪之交,国际投资来源的这种集中化态势将趋向于更加明显。
三、贸易方面
世界贸易组织是从1995年1月1日,关贸总协定乌拉圭回合谈判协议正式生效并实施时起正式建立并开始动作的。它对全球贸易自由化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这主要体现在1995年世界贸易的增长态势上。1996年以来,虽然世界经济增长速度略为加快,但由于欧盟的经济增长减慢,对进口产品需求不旺,再加上1995年世界贸易基数加大,世界出口价格趋于稳定,导致世界贸易额增长幅度大幅度下降,1996年,全球出口额达到52934亿美元,增长5.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5.2%。1997年7月以来产生的东南亚金融危机及其进一步发展,将直接制约着世界贸易额的增长,世纪之交世界贸易额及其增长速度将受到一定的负影响。
四、区域经济合作方面
进入世纪之交的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出现的一个明显特点就是通过签订共同的协定或条约组建起新的区域内跨国经济联合组织。其目标是通过各国在关税、贸易、金融货币及工农业政策等方面的协调与合作,实现区域内国家之间市场的相互开放和扩大,促进各国经济优势的发挥和生产分工的专业化,发展区域规模经济,增加国家之间经济联系,从而达到成员国之间互利互惠共同发展,加强各国及所属区域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和竞争力的目的。当前,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发展趋势进一步加强,如“安第斯集团”于1995年1月实施了共同对外关税, 墨西哥、哥伦比亚、委内瑞拉三国集团关于建立自由贸易区条约也于1995年初生效,由阿根廷、巴西、乌拉圭组成的。“南方共同市场”的四国自由贸易区和关税同盟开始启动。独联体12国决定成立跨国经济委员会,迈出了其经济合作的重要一步。1994年11月,亚太经合组织成员国首脑在印尼签署了《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共同决定宣言》,规定了亚太地区贸易和投资自由化的原则以及因经济发展水平而异的实施时间表,并提出了“不迟于2020年在亚太地区实现自由、开放的贸易和投资”的目标等。目前,区域集团化基本形成了以西欧、北美、亚太地区三大区域集团为中心,向全球辐射的世界经济发展的格局,其中以亚太地区经济前景最为广阔,亚太地区是一个具有地区特色、机制特殊的成熟的经济区域,它的繁荣使得它日益成为世界经济新的增长重心和举足轻重的贸易伙伴与投资场所,亚太地区将成为21世纪世界经济发展的重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