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可靠性探究论文_李维涛,张晓刚

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可靠性探究论文_李维涛,张晓刚

(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白银供电公司)

摘要:在智能变电站实际管理的过程中,继电保护可靠性较为重要,直接影响供电的稳定性,因此,在智能变电站管理工作中,需针对继电保护系统结构进行合理的分析,筛选最佳的方式进行处理,提升整体系统的可靠性,为其后续的使用夯实基础。

关键词: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可靠性

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管理工作中需优化保护结构,扩充系统冗余,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确保在各个环节的管理工作中都能预测继电保护的可靠性隐患,并采取合理措施解决问题,促进继电保护可靠性的提升。

一、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结构分析

在智能变电站中,继电保护主要为电子式互感器结构、合并单元结构、交换机结构、智能终端结构等,应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明确可靠性要求,以便于开展管理工作。具体结构为以下几点:

(一)电子式互感器结构分析

当前,在继电保护系统中,电子式互感器主要划分成为有源类型与无源类型的系统,这两种电子式互感器都具有自身的优势,其中,有源类型的结构由于体积很小重量较低,受到了广泛的重视与应用。

(二)合并单元结构分析

对于合并单元而言,是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系统中较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实际运行期间可针对数据进行合理的组合处理,在系统内部数据处理的过程中还能实现数据合理加工,保证整体系统的稳定性。且合并单元结构的使用可以减少线路复杂性问题,降低接线操作成本,并进行数据的共享,确保整体工作都能符合管理要求。

(三)交换机结构分析

在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系统中交换机属于核心结构,有利于转变传统电缆信号的传输方式,改进管理方法。交换机系统的应用有利于在电网中合理收集与处理信息,提供较为准确的资料,为决策与计划工作提供支持。且在现代化电网系统管理期间,不同参数设置情况存在差异,如果不能进行数据信息实时化的处理,将会导致调控效率降低,而使用交换机结构有利于动态化的进行数据交换,提供地址数据信息,并提升信息获取的便利性,保证信息传输效果符合要求,促进各方面工作的合理落实。

(四)智能终端结构分析

智能终端在继电保护系统中具有远程遥控功能,可针对系统进行动态化监测与控制,在使用的过程中可保证调控工作符合时效性的工作要求,并实时了解系统的运行情况,提供重要的管理信息。

(五)同步时钟结构分析

同步时钟结构可以打破传统管理系统运行局限性,统一变电站时序与基准,合理判断信息并执行具体命令,可提升整体工作效果。且在继电保护系统检修调控期间可增强管理工作的有效性,促进每个环节的管理工作都能符合标准与要求,实现现代化与多元化的管理工作目的。

二、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的可靠性提升措施

在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管理的过程中需保证整体工作的可靠性,促进系统稳定运行,优化当前的管理工作内容,并促进变电站继电保护系统的合理运行。具体措施为:

(一)优化继电保护结构模式

首先,在日常管理的过程中,继电保护系统的使用主要为了在变电站系统中实现最快速度跳闸目的,可在短时间之内形成母线与变压器的保护机制,并针对输电线路进行保护,降低运行风险提升管理工作水平,并为电力调度系统的合理运行提供帮助。但是,如果只依靠继电保护结构进行处理无法符合当前的工作标准,还需针对继电保护系统与装置等进行优化,合理设定保护定值,并结合电力系统的变化情况提升继电保护系统稳定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其次,变电站中存在很多一次设备,为了更好的进行继电保护处理,还需设置软件系统,在先进硬件设备的支持下,完成软件系统的保护与设置等工作任务,并形成良好的管理体系。最后,在设计工作中还需使用输电线路的防护方式开展工作,对不同开关电流进行合理的设计,并掌握系统的运行情况,在系统合理运行的情况下对多端线路进行优化,提升母线与其他线路的保护水平,保证数据采集的准确性。

(二)扩充系统冗余

智能变电站中的继电保护系统管理中应扩充冗余性,保证安全可靠性。首先,设置基层的数据链结构实现自动化的技术应用目的,统一管理工作目标,创建专业化的网络框架系统,并结合继电保护系统的管理工作目的等进行合理的优化,提升继电保护系统的可靠性。其次,在交换机管理工作中还需实时的传递总线结构数据信息,及时发现冗余不足的现象,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解决问题。且在网络系统与交换机系统达成协议之后,还需建立中断冗余的分析机制,明确各类工作任务的要求与完成情况,并采取合理的分析方式与管理方式解决问题。最后,在系统冗余性扩充管理期间还需保证星型结构的运行符合标准,促进交换机信息的合理传递[1]。

(三)设置隔层气垫保护结构

为了更好的提升继电保护系统可靠性,工作人员可以设置隔层气垫保护结构,形成双重的继电保护管理系统,集中配置各类设施。在后备保护系统建设中应做好端母线与邻近线路的合理连接,检查电网系统是否存在问题,在没有跳闸问题的情况下使用后备电流技术方式进行处理。对于隔层气垫保护结构而言,可针对系统的技术进行调整,并集中管理电压等级,有利于促进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系统的合理运行[2]。

(四)建立环形的管理结构

对于环形结构而言可提升继电保护系统的可靠性,主要因为其中可以使用母线保护装置对系统进行保护,转变传统的母线处理装置,促进环形母线运行的合理性与稳定性,预防安全事故问题。同时,在使用环形管理结构的时候,还能优化性能指标,保证系统在运行中可抵抗不良因素带来的影响,并形成良好的管理系统与模式[3]。

(五)变压器的保护措施

在电压通过电力系统之后,配电线路会受到额定电压的影响,导致配电效果出现差异。而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变压器设备,可实现电压控制与调节的工作作用,因此,在管理工作中需重视变压器的保护工作,筛选最佳的管理方式,在了解分布情况与特点的基础上,完善差动功能。同时,可以使用集中类型的保护方式进行变压器装置处理,将电缆与断路器等系统融合在一起,进行非电量的继电保护管理,保证可靠性[4]。

(六)电压限定延时保护措施

继电保护系统运行中很容易受到电流与电压等因素影响出现断路的现象,因此,工作人员需进行电压限定延时的保护处理,预测可能会发生的问题[5]。

结语

在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管理的过程中,工作部门应树立正确观念,针对变压器与变电器等进行合理的维护,结合以往的工作经验设置网络系统开展统一与集中管理工作,确保继电保护系统的可靠性,提升管控效果。

参考文献:

[1]蒋建铭.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可靠性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6):399-399.

[2]李俊良,刘奇,孙嘉翼.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可靠性研究[J].中国科技纵横,2015(10):162-162.

[3]梁栋.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可靠性的探讨[J].科技传播,2015(20):63-64.

[4]杨周.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可靠性分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5(23):44-44,45.

[5]孙硕恺.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可靠性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7):601-601.

论文作者:李维涛,张晓刚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8年第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

标签:;  ;  ;  ;  ;  ;  ;  ;  

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可靠性探究论文_李维涛,张晓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