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现代生物制药工业化水平的不断提升,多样复杂的设备构成了整个产业的主体生产力,较之人工生产力而言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和质量。但同时,生物制药设备又具有精密化、系统化的特征,必须加强维修与管理投入,才能确保企业生产的稳定有序。结合现状,我国生物制药领域在该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导致宏观上生物制药产业发展受阻。本文从问题角度出发,探讨现代生物制药设备的维修与管理优化策略,以供相关人士参考借鉴。
关键词:生物制药;设备维修;设备管理;策略
一、现代生物制药设备维护与管理的必要性
现代生物制药产业中具有设备高度集成的特点,某一环节出现问题极有可能引发连锁反应,导致系统相关部分的设备无法正常工作,甚至造成安全生产事故。基于此,展开现代生物制药设备维护与管理是十分必要的,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设备维护与管理是产品质量的重要保障。药品是一种特殊的产品,它的品质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医药企业在生产中承担着巨大的风险。而在生产流水线上,设备种类繁多、功能复杂,彼此之间存在着严苛的结合条件,其中有穿插着操作人员,一旦设备损坏或破损,极容易造成对药品质量的损害。例如,消毒、清洁系统发生问题,在不知情的情况下继续生产,可能造成原料、半成品的污染。封装设备出现问题,可能会导致药品包装受损。因此,企业必须针对设备展开定期巡检、及时维修,同时加强日常管理中的防护工作。
另一方面,设备维护与管理是保障企业正常生产的前提条件。工业时代是一个强调效率的时代,这也是现代生物制药企业大规模引入制药设备的原因。机器设备的天然优势是人类劳动力无法相比的,可以实现长时间、不间断地工作,操作的精准度更高,广泛地适用于危险环境,等等。随着设备在生产力比例中的提升,就必然需要具有较高维修管理水平的队伍提供服务,才能保障设备正常运转、企业正常生产。
二、现代生物制药企业设备维护与管理中的问题
(一)设备操作水平较低、导致设备损坏率高
客观上,我国生物制药企业一线操作人员的水平较低,其岗位设计也大都属于重复性、简单性的劳动。但随着现代生物制药企业中设备不断增加,一线操作人员也不可避免地需要接触到设备使用,但由于对设备性能、结构、操作规范等缺乏深入了解(企业忽视对员工的职业素养培养),在操作中容易出现损坏设备现象,且由于不具备相关的设备操作知识,对于一些存在瑕疵、需要保养的设备,没有足够的警觉性,不能及时向主管汇报,导致出现故障的机率迅速提高。
(二)维修人员素质较低、企业管理成本较高
现代生物制药企业中的设备种类复杂,一些高精端设备具有专门的售后服务团队,很大程度上规避了维修不当造成的二次伤害。而对于一般性设备的维修,则主要是由企业的维修人员完成,这其中就需要考虑维修人员素质现状的问题。不少维修人员对“制药设备”的概念并不深刻,仅将其作为一种普通机械设备来对待,缺乏故障分析意识,往往简单地处理、更换配件,保障暂时能够运转即可,而这可能会对设备造成更大的二次伤害。同时,企业的管理成本也在不断提高。
(三)生产维修矛盾尖锐、管理协调难度较大
市场经济环境下,任何一个企业存在的根本目的在于实现利益最大化。对应地,要促使利益最大化就必须保障生产最大化,满足产品在市场上源源不断地供应。因此,制药企业设备经常会处于长周期、不间断的运转状态,制药设备不发生故障,很少进行停机检修。甚至一些设备已经出现了明显的故障特征,但出于利益考虑,生产部们仍不会要求维修部门介入,“带病工作”的设备不仅随时可能“宕机”,还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四)缺乏可持续性意识、配件储备存在缺陷
近年来,我国现代生物制药设备研发、生产工作取得了很大进展,但在整体水平上仍然落后于发达国家,大量从国外进口的设备进入国内企业,随之而来的就是新型维修难题——配件短缺。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由于采购人员经验匮乏,或者制药企业考虑到囤积配件成本过高等问题,导致生物制药设备一旦发生损坏、继续更换时,出现“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现象,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
三、现代生物制药企业设备维护与管理优化策略
基于设备维护与管理在现代生物制药企业的重要性,以及“人”对设备产生的巨大影响,可以以“制度”为切入点,探寻现代生物制药企业设备维护与管理的新思路。
(一)完善设备前期维护及各管理环节精细制度
结合“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的相关标准要求,编制现代生物制药企业设备维护与管理的文件框架,为精细化管理提供制度依据。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要求设备维修与管理人员细化每个环节,从安装到调试,从保养到维护,做到专人负责、部门统筹,并在每个技术领域配备专业水平较高的顾问,加强从业人员对设备原理、结构的了解,在具体工作中严格执行设备的维修保养标准。
(二)建立健全现代生物制药企业设备巡检机制
根据GMP的相关要求,企业生产管理中必须制定严格的巡检制度,并配套相关的执行保障机制,而这也是我国大多数制药企业的“短板”。从完善企业内部管理机制出发,要求检修人员、管理人员每天定期对负责的设备进行巡视,做好相关性能记录,这一工作可以纳入到制药企业对员工的考核范畴。一旦发生潜在风险或实际故障,除了立即展开检修之外,还要以书面形式上报给企业高层,形成以后的预警机制。
(三)基于内部管理实现部门协调坚持设备保养
设备保养制度对于维护现代生物制药企业的长期性、稳定性运转具有重要意义。结合GMP文件中关于设备保养的具体要求,以及我国制药企业自身的现状,形成可执行性较强的制度文件。例如,按照每周、每月、每季度、每年的周期进行不同程度的保养,这一过程中,生产部门与设备维护管理部门要做好沟通,避免彼此之间的工作矛盾。在形式上,应建立三级体系的保养制度。其中,“一级保养”可随时进行,包括设备表面的污垢清理、消毒灯,“二级保养”可轮替展开,对于不同生产线上的设备进行灰尘、锈蚀清楚。“三级保养”则需要全面停顿生产,包括电子器件检修、主要部件更换等。
(四)制定生物制药企业设备维修管理长远规划
现阶段,我国现代生物制药企业设备还无法达到“自给自足”的水平,相当一部分配件需要从国外厂商手中购买,忽视长远规划很可能会受制于人。一方面,可以多放寻求可替代的配件产品,将设备维修管理风险进行分摊。另一方面,与合作厂商签订战略合同,将维修管理作为一项合作内容纳入合同,避免因配件缺货而造成企业生产运转停顿;在此基础上,国家层面应推动自主知识产权的医药设备研发。
四、结束语
总体而言,注重现代生物制药设备维修与管理优化,不仅是维护生物制药企业稳定运转的必然措施,也是生物制药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然需求,尤其十三五以来,国家顶层设计在“工业现代化”现有成就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淘汰旧产能、提升生产效率、降低损耗等要求。同时,对于提高生物制药企业内部组织管理、产品质量控制、生产效能提升等具有积极意义。其中,人才是现代生物制药设备维护与管理的重要因素,也是唯一的主观能动性要素,本文据此围绕着“制度建设、健全”提出优化策略,旨在从根本上消除人为因素的不良影响,同时为抵御外部风险提供了保障机制。
参考文献
[1]王峰,郭佩超,邹毅.现代生物制药设备的维修与管理分析[J].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2017(03):144-145.
[2]孙永论,商林,孙雨婷.现代生物制药设备的维修与管理探讨[J].企业技术开发,2016,35(25):123-124+135.
[3]周涛.论如何加强和提升现代生物制药设备的维修与管理水平[J].才智,2011(14):49.
论文作者:武少辉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9
标签:设备论文; 生物制药论文; 制药企业论文; 生物论文; 企业论文; 工作论文; 操作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