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十月革命与俄罗斯民族的国际性--列宁思想述评_十月革命论文

论十月革命与俄罗斯民族的国际性--列宁思想述评_十月革命论文

关于十月革命的国际性与俄国性——对列宁思想的评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俄国论文,列宁论文,国际性论文,思想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十月革命胜利至今,已经八十余周年了。在这一段不平凡的时间里,它所启开的事业,经受了世界上政治风雨的洗礼和考验,仍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在即将跨越世纪的时候,对这一事件进行深刻的再认识,既是历史研究的要求,也是现实社会主义实践的需要。本文仅就十月革命的国际性与俄国性,就列宁关于这些问题的思想,阐述以下看法:

一、深刻地认识十月革命的国际性

一般的观点认为,十月革命的国际性,表现为它冲破了世界帝国主义战线,在一个最大的资本主义国家中使无产阶级党握了政权,开辟了无产阶级革命的新时代;它震撼了帝国主义在殖民地和附属国的统治,开辟了无产阶级领导下的民族民主革命的新时代(注:参见《斯大林全集》第10卷,第203—212页。)。这种观点形成于20—30年代。当时,它对于鼓舞世界各国人民的革命精神,推动各国革命运动的发展,发生了重大的历史作用。但是它缺乏理论的深刻性。笔者认为,要深刻地认识十月革命的国际性,必须从马克思、恩格斯晚年的一个重要理论观点说起。

马克思、恩格斯晚年认为,未来的俄国革命是西方革命的“信号”和“开端”,它的爆发会激发西方各国的革命,西方革命的胜利会反过来促进俄国革命,这样俄国会同西方一起走向社会主义的胜利。也就是说,他们认为俄国革命同西方革命是同一个过程的革命。

19世纪70年代以后,世界历史逐渐地向帝国主义时代过渡。这时,欧洲的资本主义强国已经成为或者正在成为帝国主义国家,由于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各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日益加深,欧洲面临着爆发帝国主义战争的危险。同时,在各帝国主义国家内,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日益激化,工人革命运动蓬勃发展,革命形势日益成熟。晚年时代的马克思和恩格斯,关注着欧洲政治局势的发展,期望着欧洲革命的到来。他们预见到,俄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已经来临。1875年,恩格斯指出:“俄国无疑是处在革命的前夜。”(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8卷,第622页。)1885 年他进一步指出:“这个国家正在接近它的1789年。革命一定会在某一时刻爆发;它每天都可能爆发。”(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450—451页。)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俄国革命虽然是资产阶级革命,但是它的胜利将推动西方社会主义革命的发生和胜利。19世纪以来,沙皇俄国多次对外发动反革命战争,干涉和镇压其他国家的革命运动。马克思、恩格斯将其称为欧洲反动势力的“最后堡垒”和“巨大的后备军”,认为只要存在着沙皇俄国,西欧的任何革命都不可能取得胜利,更不要说西欧的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他们认为,一旦俄国革命爆发和沙皇制度灭亡,局势立刻会发生有利于西方无产阶级的变化。一方面,沙皇俄国的灭亡,“西方就有可能不受外来干扰地、一心一意地致力于自己当前的历史任务:解决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冲突和把资本主义社会改造为社会主义社会。”(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2卷,第56页。)另一方面,沙皇俄国的灭亡,欧洲各国的反动政府会丧失自信心,陷于惊慌失措,这种局面将有利于各国无产阶级夺取革命的胜利。其三方面,俄国革命会产生一种冲击波,激发西方各国的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这就是恩格斯所说的:“如果革命在俄国爆发,它就会引起最有利条件的聚合。相反,全面战争则会把我们抛进一个无法预料的领域。”(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1卷,第363页。)“在目前, 要是俄国发生革命,它就会拯救欧洲免遭全面战争的灾难,并成为全世界社会革命的开端。”(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7卷,第6页。)

至于俄国革命的继续发展,即它向社会主义革命的转变,马克思、恩格斯认为,这要依赖于西方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和“西方社会主义国家”的帮助。在《〈共产党宣言〉1882年俄文版序言》中,他们提出,未来的俄国革命是西方革命的“信号”,但是它的进一步发展需要西方革命的“补充”。1894年,恩格斯提出:在西方国家取得社会主义胜利时,东方的某些落后国家特别是俄国可以缩短自己向社会主义发展的过程,“但这方面的必不可少的条件是:由目前还是资本主义的西方做出榜样和积极支持。”(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2卷,第502页。 )“西方资本主义社会日益临近的死亡,也将使俄国有可能大大缩短它现在已必然要经过的资本主义阶段的行程。”(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2卷,第491页。)这里的意思, 也在于肯定西方社会主义胜利对俄国革命的支持和帮助作用。

1917年俄国的十月革命,正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晚年所期望的那一场俄国革命。这样提出问题,根据在于十月革命的领导者——列宁对十月革命的地位和意义的认识,同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是一致的。

列宁本世纪初登上革命斗争的舞台后,尤其是第一世界大战爆发后,就俄国革命的问题阐述了同马克思、恩格斯同样的思想。1915年10月,他在有关文章中指出:“俄国无产阶级的任务就是把俄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行到底,以便点燃欧洲的社会主义革命。”(注:《列宁全集》中文第2版第27卷,第54页。)十月革命前夕, 列宁更明确地阐述了这样的思想。他在这年3月中旬的《给瑞士工人的告别信》中, 在说到俄国无产阶级下一步的革命任务时说:“俄国是一个农民国家,是欧洲最落后的国家之一。在这个国家里,社会主义不可能立刻直接取得胜利。但是,在贵族地主的大量土地没有触动的情况下,在有1905年经验的基础上,俄国这个国家的农民性质能够使俄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具有巨大的规模,并使我国革命变成全世界社会主义革命的序幕,变成进到全世界社会主义革命的一级阶梯。”(注:《列宁全集》中文第2版第29 卷,第90页。)还说:俄国革命“本身决不是社会主义的。但是它会极其有力地推动全世界的工人运动”。“俄国无产阶级单靠自己的力量是不能胜利地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的。但它能使俄国革命具有浩大的声势,从而为社会主义革命创造极好的条件,这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意味着社会主义革命的开始。这样,俄国无产阶级就会使自己主要的、最忠实的、最可靠的战友——欧洲和美洲的社会主义无产阶级易于进入决战。”(注:《列宁全集》中文第2版第29卷,第91页。)同年9月,列宁在《俄国革命和国内战争》一文中,在论及欧洲革命的形势时又指出:“在欧洲所有的国家中都有革命的社会主义的无产阶级群众,这是事实,世界社会主义革命的成熟和必然性是不容置疑的,要认真支持这个革命”(注:《列宁全集》中文第2版第32卷,第178页。)。怎样支持呢?他说:“只能靠推进俄国革命。”(注:《列宁全集》中文第2版第32卷,第178页。)还说:“俄国无产阶级一旦夺得政权,就完全有可能保持政权,并且使俄国一直坚持到西欧革命的胜利。”(注:《列宁全集》中文第2版第32卷,第179页。)以上援引的论述说明,列宁是把十月革命同全欧洲的社会主义革命密切地联系在一起的。在他的思想上,十月革命是全欧洲以至全世界社会主义革命的“序幕”和“阶梯”,它的最根本的、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在于推进欧洲社会主义革命和世界社会主义革命,以利于西方的无产阶级进行反对资本主义的“决战”。

1917年十月武装起义胜利后,列宁表示相信西方一定会爆发社会主义革命。同年11月4日, 他在有关会议上的讲话中说:“我们坚信西欧一定会发生革命。”“根据许多迹象,我们可以揣测到,地层下的巨大活动正在人们内心深处进行着。我们已经感到空中雷电密集。我们知道它必将爆发为一场冲掉一切污秽的大雷雨。”(注:《列宁全集》中文第2版第33卷,第56—57页。 )这种思想同他十月起义前的思想是一致的,同马克思、恩格斯晚年的思想是一致的。

十月起义胜利以后,由于国内外反动势力猖狂的军事进攻,苏维埃政权几次面临被颠覆的危险。列宁强调,只有西方发生革命并取得胜利,才能拯救俄国革命。他说:“从全世界历史范围来看,如果我国革命始终孤立无援,如果其他国家不发生革命运动,那么毫无疑问,我国革命的最后胜利是没有希望的。”(注:《列宁全集》中文第2版第34卷, 第8页。)“俄国革命最大的困难, 最大的历史课题就是:必须解决国际任务,必须唤起国际革命,必须从我们仅仅一国的革命转变成世界革命。”(注:《列宁全集》中文第2版第34卷,第6页。)这种思想同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俄国革命必须得到西方革命“补充”和“支持”的思想是一致的。

综上所述,十月革命同全欧洲社会主义革命的密不可分的联系——它是全欧洲革命的“信号”、“开端”、“序幕”和“阶梯”,它的发展需要西方革命的“补充”和“支持”,是十月革命国际性的重要内容之一。

确认上述这一点,有利于正确地认识以下两个重要的问题:

其一,十月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在欧洲,俄国是经济发展比较落后的国家,是一个农民占人口大多数的国家。十月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这一命题,主要的不是产生于它国内的经济条件,而是产生于上述它的国际性。也就是说,不论它国内的经济条件怎样,由于它同全欧洲的社会主义革命是同一个过程的革命,所以它是社会主义革命。在十月起义胜利的当天,列宁在彼得格勒工兵代表苏维埃会议上高呼口号:“全世界社会主义革命万岁!”(注:《列宁全集》中文第2版第33卷,第3页。)这一口号的含义,既是世界社会主义革命万岁,又是俄国社会主义革命万岁。在这里,列宁是把俄国革命同世界社会主义革命作为同一个过程的革命看待的。如果这个口号的含义仅仅是世界社会主义万岁,那么它同会议的议题以及当时的社会政治氛围明显地不协调,因为当时已经取得胜利并且正在前进中的是俄国革命。

其二,由于十月革命的上述国际性的趋向未能完全实现,所以俄国的社会主义进程以及后来东方其他国家的社会主义进程十分曲折。十月革命的爆发,激发了全欧洲革命的风暴。芬兰、德国、匈牙利等国发生了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斗争,意大利、法国、英国的无产阶级展开了声援苏俄革命的罢工斗争。这些事实,表明了十月革命国际性趋向的实现。可是,西方各国的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没有取得最后的胜利,苏维埃俄国没有得到“西方社会主义国家”的支持和帮助,这说明十月革命的国际性没有完全实现,因为十月革命的国际性包含着俄国革命需要西方革命“补充”和“支持”的内容。由于十月革命的国际性没有完全实现,此后的社会主义进程十分曲折。例如,由于西方社会主义革命没有取得胜利,没有树立可供学习的社会主义样板,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俄国以及后来东方其他的国家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只有非常艰难地探索前进的道路,不可避免地要为此付出高昂的代价。由于西方革命没有取得胜利,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共处”在世界上,社会主义国家在政治上、思想上多了一项任务,即反对资本主义国家意识形态渗透和反对和平演变的任务。这个问题解决得不好,也会造成社会主义进程中的曲折。

二、确认十月革命的俄国性

十月革命发生在俄国。从已经实现了的革命过程看,它的发生和发展,主要地取决于俄国国内的条件。所以应该确认十月革命的俄国性。

确认十月革命的俄国性,指从俄国的条件出发来看待和评价这场革命。十月革命的领袖列宁,树立了这方面的榜样。十月革命前夕,列宁在《给瑞士工人的告别信》中,在谈到俄国的革命问题时说:“我们清楚地知道,俄国无产阶级的组织、修养和觉悟程度都不及其他国家的工人。并不是特殊的素质而只是特殊的历史条件使得俄国无产阶级在某一时期,可能是很短暂的时期内成为全世界革命无产阶级的先锋。”(注:《列宁全集》中文第2版第29卷,第90页。)在这里,他强调指出, 使俄国的革命走在欧洲其他国家革命前面的原因,是俄国“特殊的历史条件”。1919年4月,列宁在《第三国际及其在历史上的地位》一文中, 在论及俄国革命的必然性时说,俄国同西方国家相比较容易发生革命,是因为俄国政治上的落后“使得群众的革命攻击力量异常强大”,俄国的落后“使得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革命与农民反对地主的革命独特地结合了起来”,俄国有1905年革命的“总演习”,俄国的地理条件使它比其他国家“更能长久地对抗资本主义先进国家的军事优势”(注:参见《列宁全集》中文第2版第36卷,第294页。)。在这里,他对俄国革命的特殊条件作了深刻的分析和说明。1923年初,他在《论我国革命》中批判孟什维克关于俄国不具备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条件的观点时说:“俄国是个介于文明国家和初次被这场战争最终卷入文明之列的整个东方各国即欧洲以外各国之间的国家,所以俄国能够表现出而且势必表现出某些特殊性,这些特殊性当然符合世界发展的总的路线,但却使俄国革命有别于以前西欧各国的革命”(注:《列宁全集》中文第2版第43 卷,第370页。)。这里, 他更明确地指出了俄国条件的特殊性和革命的特殊性。列宁肯定俄国条件的特殊性和革命的特殊性,说明他确认了十月革命的俄国性。

确认十月革命的俄国性,必须肯定它是“潜在”意义上的社会主义革命。十月革命时,俄国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虽然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它仍然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在俄国的农村,存在着农奴制的残余,以沙皇为首的大地主阶级占据着大量土地,农民处于无地和少地的状况。在边远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有的处于封建宗法关系逐渐瓦解的阶段,有的尚处于女权氐族社会向阶级社会过渡的阶段。1917年的二月革命虽然从形式上推翻了沙皇制度,但是并没有完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所以,十月革命不可能是实实在在的社会主义革命,而是“潜在”意义上的社会主义革命。所谓“潜在”意义上的社会主义革命,指它虽然不是社会主义革命,可是潜伏着或者说存在着某种力量,能够使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发展。例如,十月革命时期,俄国的政权转到了无产阶级手中,新政权实行了土地国有化、银行国有化、由工人监督企业的生产和分配等措施。这些措施不具有社会主义的性质,但是采取这些措施有利于产生某种条件,便于俄国过渡到社会主义。

值得指出的是,列宁正是这样来判定十月革命的性质的。在他的思想上,十月革命是“导向”和“引导”意义上的社会主义革命。1917年11月,他在有关会议上的讲话中说:“这次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消灭土地私有制、实行工人监督和银行国有化,这一切都是导向社会主义的措施。这还不是社会主义,但这是引导我们大踏步地走向社会主义的措施。”又说:“工人和被剥削农民的紧密联盟、为苏维埃政权而进行的坚定不移的斗争,会引导我们走向社会主义(着重号为引者所加)。任何一个政党真正想要成为人民的政党,就必须明确地、斩钉截铁地说:我国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注:《列宁全集》中文第2版第33 卷,第95页。)这里的意思,是要论证当时的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然而他是这样论证的:“不是社会主义”的一些措施,会“导向”社会主义,会“引导”走向社会主义。这说明,他判断当前革命的性质,着眼点在于革命的“导向”和“引导”的意义。也就是说,他知道当前的革命尚不具有社会主义革命的性质,只是由于它能“导向”和“引导”到社会主义革命,所以才称其为“社会主义革命”。列宁的这一看法,同笔者关于十月革命是“潜在”意义上的社会主义革命的认识,是完全一致的(注:关于这一问题,详见拙文:《论列宁关于十月革命性质的思想》,《湖北大学学报》(哲社版)1996年第1期; 也可见拙著:《列宁后期思想探要》,湖北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2—39页。)。

确认十月革命的俄国性,是确认俄国一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必然性的前提。十月革命以后,革命的进程不断地向社会主义革命的方向演进。20年代以后,西方的工人革命运动走向了低潮,俄国只能单独一国向前进。在苏俄国内,由于国内战争取得了胜利,它有可能单独一国向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方向发展。正是在这以后,列宁领导俄国人民展开了恢复国民经济和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即学术界通常所说的“一国社会主义”实践。不言而喻,这里的“一国”是俄国,“一国社会主义”的实践发生在俄国。那末毫无疑问,只有肯定十月革命的俄国性,即从俄国的条件和环境出发,才能认识和肯定一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必然性和必要性。列宁正是这样看问题的。1922年11月,他在有关会议上的讲话中,在讲到俄国人民当时的新经济政策实践时说:“我们把社会主义拖进了日常生活,我们应当弄清这一点。这就是我们当前的任务,这就是我们当今时代的任务。”“只要我们大家共同努力,不是在明天,而是在几年之中,无论如何会解决这个任务,这样,新经济政策的俄国将变成社会主义的俄国。”(注:《列宁全集》中文第2版第43卷, 第302页。)在这里,列宁看问题的出发点是“新经济政策的俄国”,落脚点是“社会主义的俄国”。也就是说,他在认识当时的社会主义实践时,始终没有离开它的基点——“俄国”。这说明,列宁是从十月革命以及俄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俄国性出发,来认识和分析这些问题的。

只有确认十月革命的俄国性,才能发现俄国社会主义道路的特殊性。如前所述,俄国是一个经济比较落后的农业国,是一个农民占人口大多数的国家。由于它的国情不同于西方国家,所以社会主义道路也应有自己的特殊性。列宁在当时的实践中,深刻地认识到这一点,反复地强调了这一点。1918年1月, 他在有关会议上的报告中指出:“在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之间,有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漫长的、比较困难的过渡时期;这个时期的形式,在很多方面将取决于占优势的是小私有制还是大私有制,是小农业还是大农业。不言而喻,爱斯兰这样一个人人识字和全国都是大农业的小国家向社会主义过渡,和俄国这样一个小资产阶级占优势的国家向社会主义过渡,情况不可能是相同的。”(注:《列宁全集》中文第2版第33卷,第264页。)1921年3月, 列宁在俄共(布)十大报告中又说道:“毫无疑问,在一个小农生产者占人口大多数的国家里,实行社会主义革命必须通过一系列特殊的过渡办法,这些办法在工农业雇佣工人占大多数的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里,是完全不需要采用的。”(注:《列宁全集》中文第2版第41卷,第50页。)在这里, 列宁将俄国的过渡办法同其他国家的办法作对比,明确地说它们之间是不相同的。列宁上述观点的形成,在于他肯定了十月革命的俄国性,看到了俄国国情的特殊性。

只有确认十月革命的俄国性,才能充分认识俄国社会主义进程所必需的渐进性。俄国由于小农经济占优势和农民占人口的大多数,由于农民中的大多数是文盲以及民众整体的文化水平低,无产阶级掌握政权后,必需渐进地、缓慢地推进社会主义进程。列宁在领导革命的过程中,正是这样做的。十月革命胜利初期,他主张由工人对企业的生产和分配过程进行“计算和监督”。这项措施的实质,是在不改变财产私人占有制的前提下对资本家的活动进行限制和制约。采取这样的措施,当时工人群众有限的文化水平和管理能力所能及,又比较能够为企业主所接受,体现了革命进程中的渐进性。在新经济政策时期,他主张发展小农经济,发展和利用私人资本主义和国家资本主义,发展商业和市场等等,也体现了社会主义发展中的渐进性。列宁之所以会主张采取这些渐进性的措施,在于他确认了十月革命的俄国性,从而正视了俄国社会主义发展的条件。

三、评列宁关于十月革命国际性和俄国性的思想

综上所述,在列宁的思想上,十月革命既具有国际的性质,又具有俄国本国革命的性质。由此出发,可以看出列宁思想的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继承性。马克思、恩格斯逝世以后,在世界社会主义革命的舞台上,列宁是坚持和捍卫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旗手。这不仅表现为列宁在第二国际后期的活动中,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原则,批判了各国机会主义者否定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谬论,而且表现为他在俄国革命与世界革命的关系上坚定不移地贯彻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策略。如前所述,马克思、恩格斯晚年认为,俄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将成为西方无产阶级革命的“信号”,它的爆发将激发西方的革命,并将创造有利的条件以利于西方革命取得胜利。西方无产阶级走向社会主义道路以后,在他们的帮助下,俄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将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俄国同西方国家将在大致相同的时间里走向社会主义胜利。在十月革命过程中,列宁坚持和继承了马克思、恩格斯以上的设想。确认这一点,不仅不会贬低列宁的政治形象,而且使列宁的政治形象得以光大和高扬。因为它使人们了解到,在当时俄国国内外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十分尖锐和复杂的情况下,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艰难曲折的形势下,列宁深刻地领会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俄国革命与世界革命关系的理论,坚定地坚持和运用这一理论,推进了俄国革命和世界革命的进程。他不愧为马克思主义的伟大旗手!

第二,思想和理论的开拓性。也就是说,他推进了理论的发展,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新境界。十月革命是俄国人民进行的革命,俄国国情的特点决定了革命措施的特点。列宁注意到了俄国国情的特点,相应地提出了有一定特点的革命措施,说明他从十月革命的俄国性出发,以新的理论和实践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十月革命胜利以后,世界革命的进程同先前理论的规范不完全一样,出现了苏维埃俄国单独一国存在于资本主义国家包围中的事实。在这种情形下,怎样把俄国革命坚持下去,怎样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事业,需要理论上的发展和开拓。正是在这种情形下,列宁再一次思考了十月革命的俄国性,提出了一国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提出了俄国的社会主义道路不同于西方国家的思想,提出了同俄国的实际相适应的一系列经济建设措施。他十月革命胜利后的理论和实践,特别是关于新经济政策的理论和实践,是东方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开端。他当时的理论和实践,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既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又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第三,指导实践的直接性。也就是说,他直接地、有力地指导了当时无产阶级的实践活动。他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俄国革命与世界革命关系的理论,提出了俄国革命的战略和策略,制定了俄国革命的路线,指导俄国无产阶级取得了十月革命的伟大胜利。在十月革命过程中和革命胜利后,他以正确的理论和策略指导了西方各国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以有力的措施推动了西方革命运动的发展。从这个方面,也可以看出他的思想对实践指导的直接意义。西方革命落入低潮以后,他关于俄国一国建设社会主义的思想,关于新经济政策的思想,对于俄国人民的社会主义实践,具有更直接的指导意义。

标签:;  ;  ;  ;  ;  ;  ;  ;  ;  ;  ;  ;  ;  ;  ;  

论十月革命与俄罗斯民族的国际性--列宁思想述评_十月革命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