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公路是交通运输体系中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发展资源建设与传输的重要媒介,所以就会长期使用高速公路,由此导致高速公路磨损现象不断发生。再加上公路自身结构和外界因素影响,致使公路出现断裂、老化等一系列问题。这将会给交通运输带来一定影响,使公路交通运输质量下降,严重的情况下会产生较大经济损失以及人员伤亡。因此,要加强对预防性养护技术创新,提出更有利的科学措施,减少高速公路成本,同时保障高速公路运输平稳发展。
关键词:高速公路;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
1预防性公路养护技术概述
预防性公路养护技术,是在公路尚未产生质量问题之前,对完好的公路进行一定养护,避免公路后期出现相关损坏,不仅投入成本更低,还有效降低了耗损。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公路建设越来越关注公路养护技术,积极推广预防性公路养护技术,以此降低后期维修公路的投入费用,保护公路质量,避免公路出现质量问题,并扩大公路病害程度,有效延长公路实际使用寿命。预防性公路养护技术涵盖的内容较为广泛,有路面养护、边坡养护、排水系统养护以及路基养护等。养护人员在对公路进行预防性养护工作的时候,需要结合公路实际运行状态,对公路实现规律、全面系统地巡视与巡查,及早发现公路当中存在的小型病害,采取针对性的处理措施进行养护。养护人员需要结合巡视当中搜集到的相关数据,及时进行整理与分析,科学编排出公路养护的时间、路段以及问题等,按照科学的养护方案进行有序养护,充分合理的利用各种养护技术,促使时间、人力以及物力资源能够合理配置,保障公路安全。公路养护部门需要严格制定相关养护制度,按照“治早治小,主动治理”原则进行公路养护,降低交通事故发生几率。
2高速公路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技术
2.1雾封层技术
该技术主要就是使用雾封层洒布车将改性沥青材料或者普通沥青材料直接喷洒到高速公路表层上,可以提升结构的防水性能,可以全面的提升高速公路的综合性能。因为高速公路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会直接受到车辆的碾压,在受到了比较严重的破坏之后,雾封层技术的应用之后就能够防止病害快速蔓延的情况,可以提升路面的耐磨性,对提升使用寿命也是非常有益的。此时应该注意,雾封层技术在应用的过程中可以更好地保证沥青材料的紧密性与均匀性,一次性就能够将养护施工的材料喷洒到施工路面上。雾封层技术对处理中轻度病害问题是非常有效的,甚至能够延长大修时间超过2年以上,对提升路面的使用寿命、降低维护成本都是非常有益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超薄冷拌封层技术
超薄冷拌封层施工技术主要是通过微表处技术及开普封层技术来进行的。微表处技术就是将矿粉、改性沥青以及集料等材料按照规定的比例进行充分混合之后直接铺设到路面表层位置上,这种技术可以更好地提升路面的平整度,还能够全面的提升抗滑性,避免过度老化造成的结构损坏问题,更为关键的是能够有效的处理车辙危害。开普封层技术就是在路面的石屑封层中铺注稀浆来提升其性能。上述技术都能够起到防止高速公路表层出现松散以及石屑脱落等问题,对提升服务性能是非常有益的。
2.3OGFC开级配磨耗层技术
在OGFC开级配磨耗层中存在数量非常多的集料粒径骨料以及比例较小的细集料,整个结构为大空隙的“开式”形式。在OGFC开级配磨耗层施工材料中加入适量的改性固结剂和纤维材料,能够避免主要组成材料出现脱落的问题,同时还能够提升综合性能。根据需要,该技术施工中其厚度一般为1.6~3cm,可以全面的提升道路防水性能。OGFC开级配磨耗层施工技术能够避免车辆行驶中路面出现水雾的问题,可以及时的排除路面水分,保证交通运行安全性。
2.4稀浆封层技术
稀浆封层技术的原材料包括沥青、骨料、乳化剂和水等,按照适当比例配置成混合料,其中缓凝剂稀浆浆体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将流动浆体摊铺在路面上,从而达成预防性养护目标。稀浆封层技术以乳化沥青为原材料,因此粘结力很强,对沥青路面进行氧化密封,从而实现路面防滑性能的提升。稀浆封层技术能够有效修补沥青路面的裂缝,同时提高路面耐磨性、耐水性以及抗滑性,并且施工方便、造价合理、技术要求不高,因此在高速公路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工作中得到广泛应用。在采用这一技术时应结合实际情况。如果路面裂缝很小,在填补裂缝时通常采用细封层技术;如果路面出现老化、开裂等现象,在填补裂缝时通常采用中封层技术。在处理沥青面层时,粗封层技术应用效果良好,同时能改善路面抗滑性。在高速公路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工作中采用稀浆封层技术时,应当科学设计材料配合比,认真做好工地试验工作,确保各类材料用量合理,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封层耐磨性及强度的提升,缩短固化时间。外加剂种类的选择要根据实际情况,对配比进行合理确定,从而提高稀浆封层与原始路面之间的粘合度。
2.5沥青路面再生技术
在高速公路养护工作中,沥青路面再生技术是一项重要的预防性养护技术,也是一项新型技术。煤沥青、石油、蒸馏水和再生剂是沥青路面再生技术的主要原材料,其应用原理为:当高速公路的沥青路面没有遭受结构性破坏时,在路面上均匀涂刷沥青再生材料,以此实现路面延展性与柔韧性的改善,降低路面硬化程度和脆化程度,这样一来,沥青路面就不会有脱落、龟裂等现象产生,路面寿命也会延长。过去在进行高速公路路面养护时,一般采取被动养护方式,也就是在路面产生车辙、裂缝以后再进行养护,养护技术多为铣刨技术。该技术在应用过程中会有许多废料产生,很容易污染环境。作为一种预防性养护技术,沥青再生技术具备环保优势,应用时不会有废料产生。不仅如此,沥青再生技术使用的设备为小型洒布车,仅需对局部路面进行封闭即可,不必中断交通,封闭时间很短。在路面养护中应用沥青再生技术,其主要目的是修补路面表面的微小裂纹,对路面冰冻破坏、水破坏等进行有效预防。
2.6微表处
微表处养护工艺是在稀浆封层的基础上进行的,它采用专用摊铺设备将聚合物改性乳化沥青、集料、矿粉、水和添加剂等按合理配合比拌和成稀浆混合料并迅速摊铺到原路面上,在原路面上形成一层牢固结实的抗滑耐磨层。因此它作为路面的恢复层,与碎石封层有着同样的优势,即防滑性、耐磨性好,施工周期短,且能承受车轮的碾压。微表处的另一个优势在于施工全过程无污染,在常温下进行的微表处工艺,不会产生粉尘、噪音、有毒性烟雾等,且修理完成之后道路平整度非常好,外表美观。微表处常用于车辙深度在25mm以内的路面处理,若是12mm以内的车辙可一次性摊铺修复成功,较深的车辙则可以分层摊铺,每次摊铺时间间隔应在一天以上,且需要在下层完全干燥并基本压实后,再进行上层摊铺。
结束语:总而言之,因为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工作能够在延长高速公路使用年限的同时,可以有效的节约高速公路的养护管理成本,所以必须加强对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技术的研究,积极引进新技术和新理念对其进行不断的完善及优,保障高速公路实现最大化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王向峰,雍黎明.公路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路况标准与时机决策研究[J].公路工程,2017,42(06):223-226+253.
[2]吉增晖.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技术综述与探讨[J].公路,2015,60(12):56-63.
[3]何光兵.高速公路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研究[D].长安大学,2012.
[4]曾峰,张肖宁.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技术研究进展及关键问题[J].中外公路,2009,29(04):74-80.
[5]姚玉玲,李学红,张毕超.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时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J].交通运输工程学报,2007(05):48-53.
论文作者:李哲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9年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8
标签:预防性论文; 技术论文; 路面论文; 公路论文; 高速公路论文; 沥青路面论文; 沥青论文; 《防护工程》2019年第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