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 510000
摘要:本文结合工作实践,就市政道路设计的基本要求进行了阐述,从而针对市政道路设计中容易出现的问题进行了详细深入地总结与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市政道路;设计要求;常见问题;改进措施
随着我国城市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的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尤其是在城市道路建设方面,随着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市民对城市的居住条件、生活质量、出行的方式及城市空间景观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而给城市路网规划布局与设计工作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市政道路设计作城市道路交通建设中重要环节,其设计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城市经济发展和交通通畅运行。因此,如何做好市政道路设计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1 市政道路设计要求
过去,我国道路设计主要采用“以车为本”的设计理念,只注重道路设计能否满足当下车辆的通行需求,却忽略了行人与车辆的相互影响,这样将会造成城市交通出现严重的堵塞,同时也会经常引起交通安全事故。因此,我们必须更新传统的市政道路设计理念,采用“以人为本”的理念来进行市政道路设计,在设计中充分考虑到人的影响,从而使设计的市政道路既能满足机动车辆的良好通行需求,又为人们的出行提供一个安全舒适的交通环境。
1.1 体现城市的特色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大部分城市都盲目地追求潮流,逐渐丧失了城市自身的特色,有些道路设计人员在道路设计中增加一些破坏城市历史与自然的特色元素。因此,在市政道路设计过程中,我们尽管考虑到一些外部条件的影响,同时立足城市原有的特色风貌,在原有的基础上添加一些不破坏城市自身特色的自主创新,体现城市的人文风情与自然环境,使城市更加和谐美观,促进城市的持续发展。
1.2 体现道路的功能和分类
市政道路作为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功能是改善城市的交通环境、便利人们的出行、加快城市经济的发展进程。市政道路根据使用性质的不同,可以将道路的划分为交通要道、生活要道、商业要道以及景观要道。我们应针对不同的道路用途,进行不同的设计,才能很好地缓解交通严重拥堵的现象。我国城市中人口密集,在进行人行道设计时,应充分考虑人车混行的情况,这就需要合理布置交通标志、设置专用的公交车通道,使车与人都被控制在各自通行空间之中,减少二者的相互干扰。在实际设计时,可以采用蛇形的道路设计以限制车辆速度,保证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与此同时,在道路沿线的两侧种上一些四季植物,也可以增加道路的美感、改善交通环境、缓解驾驶人员的视觉疲劳。
2 市政道路设计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及对策
2.1参数设计问题
根据《城市道路设计的规范》CJJ37-2012,一般要求沥青混凝土路面使用寿命为15年。但是由于多方面原因,如汽车超载、施工质量、人为破坏等造成了路面使用5~10年就出现结构损坏的现象。此外,造成路面提前破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当前的设计规范参数一味的追求经济效益,技术参数的取值较低。然而,规范中所提的取值是安全保障的最低要求,却在道路实际建设中成为了合理的准则。目前许多城市道路在扩建改造之中,但是却没有预留扩展用地,由于设计时没有科学合理的估算道路交通量,造成改造扩建费用剧增。
对策:目前,一些城市道路设计缺乏近远期的规划,在横断面设计中,城市支路设计采用的是非混行车道,所设计的道路断面总宽度为12m。如果要将其改造为双向4车道就显得拓宽度偏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因此,在进行参数取值设计时,必须根据道路实际情况做具体分析,重型车要考虑其对道路的影响,在重载交通设计时应根据交通量进行转换。近期道路总宽度的设计应与远期规划断面相渗透,根据当地城市实际情况来制订交通发展习标,正确预测机动车与非机动车的出行比例,以此来研究合适的道路横断面方案。
2.2路线设计问题
(1)平曲线半径取用。对于平曲线半径的取用要注重大小,同时要注意曲线附近的运行速度,同时还要注意前后衔接的线性指标的均衡与连续。由于平曲线的半径大于8km会容易造成驾驶员出现疲劳感与单调感,通常其长度要控制是1~3km范围。
(2)同向圆曲线间直线长度。在道路改造过程中,由于过分强调6V的最小直线长度,从而造成大段老路的浪费,造成新的拆迁量与工程造价的提高。因此,对同向圆曲线中直线长度取值可以降低6V的要求,实践检验,可以低至3V。
(3)城市道路纵断面设计。我国每年许多城市都会有暴雨,这对城市排水系统带来较大的影响,很多道路积水严重,一些排水系统起不到相应的作用,甚至在水位较高的季节会有雨水倒灌的现象出现,这主要是因为纵断面的设计造价偏低,在设计时只考虑到经济性而忽略了实际性能。对此,城市道路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如降雨、气候等,尤其是防洪与排水的问题,不能为了减少造价来降低纵断面的设计标准。
(4)超高问题。混合交通路段的超高设置较大,容易造成低速行驶车辆倾倒,必须考虑到行车安全。城市道路车辆行驶往往达不到设计速度,当道路必须设置超高时,横向力系数取值应小于0.15。
2.3路基路面设计
(1)路基拼接。为了保证新老路面可以拼接,主要采取挖台阶、铺设土工格栅、提高新填土压实标准等技术措施。但是有些地方对软土地基路段不均匀沉降的设计处理不完善,会有纵向裂缝出现。对此,必须要控制道路拼接新老路两侧的差异沉降,可以增加原有的路基与拓宽路基的路拱横坡度的工后沉降,其值应小于0.5%。此外,还可以采用间接拼接的方式,将纵断面分离的路基拓宽,放宽拼宽路基沉降标准,按照新建路基处理。
(2)桥头跳车。影响桥头跳车形成的原因众多,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桥台与路堤的沉降差异。通常可以采取提高压实度、加强地基处理、设置大尺寸搭板等。同时,在设计时加强搭板处的路面结构与路基顶层处理。
(3)水泥稳定碎石层。水泥稳定碎石层容易开裂,经常会反射到沥青路面面层,如果没有及时处理会造成路面损坏。因此,在水泥稳定碎石层设计时,必须降低水泥稳定混合料强度标准,或者提高石料的品质,细集料要减少含沙量,粗集料应降低针片状含量与压碎值,提高砂当量,采用骨架密实型级配。同时还应注意水泥稳定碎石抗压强度的选择,过高容易开裂,过低容易松散。
2.4 其他问题
除了以上的问题以外,在城市道路设计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如一些城市中心用地紧张地段,小车车道宽度设计为3.5m,这显然不能满足当前需求。因此,在用地紧张的路段可以采用3.0~3.5m宽度的行车道,其交叉口半径与设计车速应根据当前情况来调整,应适当减小,同时还要考虑本路段大型车辆通行是否限制。对于人非共板的设计应保证行人安全,防止非机动车越界行驶,可以在非机动车与人行道之间设置一道分边石。由于人行道所设置的树池过大,占据了大部分人行道宽度。在设计中可以将树池设置小一点,或者移植人行道外侧,并设置6m以上的行道树,这样不仅不影响路边景观,而且可以解决汽车停靠的问题。
3 结语
总之,为了满足城市居民的出行需求,市政道路工程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在市政设计过程中还有很多的设计问题是道路设计者重点考虑的,如城市道路参数设计、路线设计以及路基路面等。只有将这些方面进行综合地考虑,才能设计出高质量的市政道路工程,以减少运营阶段的道路病害和降低道路维修成本、保证车辆与行人的安全,进而促使我国城市经济更好更快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宇龙. 浅析市政道路设计现状及改进设计对策[J]. 民营科技,2013(10):229—230.
[2] 朱世峰,城市道路设计若干问题探讨[J]. 山西建筑,2009,(06):86.
论文作者:徐丹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5年22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3/11
标签:道路论文; 城市论文; 市政道路论文; 路基论文; 城市道路论文; 路面论文; 交通论文; 《基层建设》2015年22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