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水平提高,不均衡增大——国家统计局公布一九九三年地区间社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结果,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国家统计局论文,水平论文,区间论文,社会发展论文,综合评价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内容提要:
93年全国社会发展总指数比上年增长6.14%,大大低于当年经济增长率。经济超前,其它滞后。
21省市区社会发展呈现增长态势,6省区下降。海南社会发展速度超群,成为“黑马”。
东西部差距拉大,收入分配、劳动就业、社会治安分值下降。
经济增长是否必然带动社会进步?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要不要一个健康进步的社会作依托?这些问题,人们的认识已渐趋一致。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把社会发展问题处理好,已成为越来越多人士的共同呼声。本刊前两年曾连续报道了权威部门就我国社会发展总体水平所作的年度综合评价,引起了广泛的兴趣,1993年,我国经济发展又创新纪录,社会发展是否也有同等的进步?记者就此走访了国家统计局社会司,所获甚丰。
社会整体水平继续提高天津安徽河北广西海南迈快步十三个省市区发展速度超平均线
接受记者采访的是社会司副司长熊振南。他是我国社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者主持者之一。们用这把尺子来量度全国社会发展状况,每年发布一次前一年度的评价结果报告,已经进行了两年,这次是第三次。
见面后,记者问他,对上一个年度(1993)全国各地区社会发展水平进行综合测算,得出什么结果?有些什么引人注目的地方?熊振南说,有两个特点:一是社会发展整体水平继续提高,二是各省市政自治区之间、社会生活十大领域之间,发展不平衡,并有增大的趋势。
社会发展总水平由环境、人口、经济、居民生活、劳动、社会保障、卫生保健、科技教育、文化体育、社会治安十大部分组成。每一部分又有几项主要指标,纵横交织,总计130多项指标,共同显示当年社会发展整体水平,用总指数来表达。用这种方法测算1993年,结果是:
1993年各领域社会发展水平前十名的地区
全国社会发展总指数比1992年增长6.14%,大大低于当年经济增长率。
有21个省、市、自治区社会发展总指数比上一年增加,11个地区增长速度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线。
与上年比增幅在10%以上的有5个地区:海南(19%)、广西(14%)、河北(11%)、天津(11%)、安徽(10%)。其中,天津继续保持快节奏,在我国发达地区表现突出。海南、广西、河北、安徽4省区社会进步速度大大加快,值得拍手相贺。
记者请熊振南介绍各省市自治区情况。他递给我一份分析报告。报告称,以1992年为100,1993年全国社会发展总指数的分值为106。各地区总指数分值如下:
6省市总分高于全国水平线20分以上:
北京(181)、上海(174)、天津(167)、辽宁(132)、广东(129)、江苏(127)。
5省市总分值高于全国水平线10-20分:
吉林(123)、浙江(121)、海南(120)、黑龙江(119)、山东(118)。
2个省总分值略高于全国水平线:福建(113)、河北(113)。
5个省区总分值略低于全国水平线:山西(103)、湖北(100)、内蒙古(100)、陕西(97)、湖南(97)。
4省区总分值低于全国水平线10-20分:
广西(96)、安徽(92)、河南(92)、新疆(90)。
7省区总分值低于全国水平线20分以上:
江西(84)、宁夏(83)、四川(82)、青海(74)、云南(73)、甘肃(73)贵州(52)。
西藏和台湾因为资料暂缺而未能进入测算。
把这份分析报告同上一年度(1992)的对照,记者注意到,各地区位次发生戏剧性变化:
北京、上海、天津、辽宁继续保持前4名;除天津外,京沪辽发展速度放缓。
海南上升4个位次;成为引人注目的“黑马”。
浙江上升1个位次。
山东、福建、河北位次下降,吉林、黑龙江未能保住原位次。
社会发展不平衡有增大趋势东、中、西部发展水平差距拉大
把三年公布的结果对照起来观察,不难看出,东部沿海地区发展总指数仍然是高于全国水平的地区,不过,它们之间的位次并非一成不变。
发展总指数低于全国水平线有16个省区,大多分布于我国中部、西部地区。它是历史、地理多因素所致,非人力可以一下子改变的。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广西、安徽、河南、陕西、云南、湖北、山西等7省区快马加鞭,社会进步速度加快,已高出全国平均线。
这些年,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社会发展总水平高上加高,相形之下,中部西部地区的发展就显得跟不上。例如,甘肃、新疆、江西、贵州、青海、宁夏等6省区,1993年社会发展总指数同上一年比有所下降。再和东部一比,一个快一个慢,差距呈增大趋势。
上面是对各地区做分析。下面再看看社会生活10大领域发展情况如何。
首先跳入眼帘的是:经济快速增长,分值是16.63,发展速度比上年增长39%,在10大领域中出类拔萃,得分第一。
社会保障领域得分第二,分值为10.13,增长13%,反映出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加快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步代,这方面的投入增加。
本刊1994年年初曾报道,1992年,社会生活中有5大领域──人口、经济、卫生保健、社会保障、社会治安──发展领先。1993年情况有变,人口、卫生保健、文化体育三领域增长速度减缓。其分值分别为:10.37、10.74和9.16,分增长4%、7%和2%。人口增长减缓令人宽慰。卫生保健和文化教育发展速度放慢可不是好消息。
不过,还有一件高兴事是,环境领域与上年比发展速度加快,分值是9.17,增长8%。教育科技领域发展速度与92年持平,分值是12.26,增2%。
收入分配、劳动就业、社会治安分值下降与经济高增长形成鲜明对照
对10大领域进一步分析,记者看到一个令人不安的事实:这就是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继续拉大,劳动就业和社会治安领域发展速度下降。其状况是:
全国收入分配分值比1992年下降3%。
劳动就业分值下降2%。
社会治安分值下降15%。
采访到这里,记者问熊振南,我国城乡居民收入不是有所增加嘛?为什么全国收入分配分值会比上年下降?他告诉记者,统计资料显示,影响这一领域得分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升较多;城乡居民收入高的很高、低的很低,差距进一步扩大。
原来,根子在过高的通货膨胀。一般百姓收入的增加赶不上通胀扶摇直上。
影响劳动变业得分下降的主要因素,是工伤事故太多、社会劳动资源利用率下降。
影响社会治安得分下降的因素很多,其中,重大刑事案件比重增大,交通事故增多、火灾增多,损失增大。
上述情况提示,我国社会生活10大领域发展不平衡,并具有增大的趋势。经济发展超前,其它领域发展滞后,这种倾斜式发展并不能给人们带来幸福和安全,发展不可能持久。经济发展可以为社会发展创造必要条件,却不能代替社会进步。进而言之,经济发展必得依托于社会进步,就好比飞机飞行需要良好气候条件一样。
采访结束时,记者问熊振南,对我国社会发展进行量化测算、综合评价,这一创造性工作是否还将继续下去?熊振南做了肯定的回答。他告诉记者,整体评价体系和标准坚持多年一贯,不会更改,以免数据失真而失去可比性。130多个指设计若发现不够周全完善的地方,将积累一定实践经验后再作审慎修订。他相信坚持数年,会见到成效,并得到更多理解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