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血的奢华——论非洲“冲突钻石”现象论文_康涛

滴血的奢华——论非洲“冲突钻石”现象论文_康涛

(浙江师范大学)

摘要:“冲突钻石”,又名“血钻”,是指一个国家内由反政府武装或势力控制地区所生产的钻石,这些钻石被用来资助反政府武装的军事行动。“冲突钻石”现象的出现与该国自身的社会状况、世界市场上钻石流通的无序性以及外部势力在这场博弈游戏中所扮演的角色相关。安哥拉、塞拉利昂、刚果(金)便是曾经典型的冲突钻石的出口国,正是冲突钻石的存在使得这些国家的战乱长期化,并严重影响着战后重建。冲突钻石问题由来已久,涉及势力广泛,如何根除这种现象的出现,还需要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

关键词:冲突钻石;安哥拉;塞拉利昂

钻石有着高贵、永恒,晶莹剔透,永不褪色的品质,素有“无价之宝”的美誉。钻石是一种特殊的金融商品,除了价值连城,其价格的稳定性也高,它所带来的巨额利润使不少人为此铤而走险。安哥拉独立后的20年一直与反政府组织争取安哥拉彻底独立全国联盟(以下称“安盟”)展开斗争;西非的塞拉利昂更甚,政府和大型钻石公司卷入了这场致命的游戏,与贸易商、运输公司、军火走私者和金融公司一起,引发了10年的战争。这些国家虽然不都是因为钻石问题才引发的内战,但钻石在战争各方博弈的过程中均起到了推动冲突的作用。发挥着巨大作用的钻石也被联合国定义为滴血钻石,是一种开采在战争区域并销往市场的钻石。依照定义,冲突钻石被界定为产自获得国际普遍承认的,同具有合法性的政府对立方出产的钻石。由于销售钻石得到的高额利润和资金会被投入反政府或违背安理会精神的武装冲突中,故而得名。

一、“冲突钻石”的历史

1.1安哥拉的“冲突钻石”

1975年安哥拉摆脱葡萄牙统治获得独立。随即,安哥拉人民解放运动(以下简称“安人运”)、安哥拉民族解放阵线(以下简称“安解阵”)和争取安哥拉彻底独立全国联盟(以下简称“安盟”)为了取得政府合法控制权展开了旷日持久的内战。冷战背景下,安人运率先获得了国际社会的认可并组建政府。在安人运将安解阵彻底打败后,内战变成了以安人运为代表的政府和以安盟为代表的反政府武装的对抗。政府方面,安人运掌握了每年几十亿的石油出口,而安盟则控制着国内大部分的钻石产区。出口石油和贩卖钻石的收入被大量投入战争,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安哥拉内战是一场石油对钻石的战争。[1]

90年代初期,由于美国和南非终止了对安盟的军事援助,安盟对于钻石收入愈发依赖,直接导致了军事战略的转移,安盟不断加大对于钻石出口的控制和对钻石矿的占领。稳定而巨大的收入使安盟获得了一而再再而三拒绝和平协定的资本。在钻石生意中,安盟可谓是占尽好处。1998年安盟面临联合国制裁,正是由于钻石价值大、体积小、不易损害和容易出卖等特点储蓄钻石,从而逃过联合国将其银行账户冻结的财政危机。

1.2塞拉利昂的“冲突钻石”

1991年,由福迪·桑科领导下的革命联合阵线(以下简称“联阵”)联合查尔斯·泰勒的利比里亚民族爱国阵线发动,旨在推翻时任总统约瑟夫·莫莫。1992年4月29日,一批年轻军官在斯特拉瑟的领导下发动军事政变,推翻了莫莫政权,成立了“全国临时执政委员会”。1996年1月16日,斯特拉瑟又被“全国临时执政委员会”通过发动不流血政变赶下台。在国际社会的监督下,塞拉利昂于1996年2月26日举行了首次多党总统和议会选举,泰詹·卡巴当选总统。联阵一直不承认选举结果,选举过后他们在农村开始了大规模的血腥报复。2000年5月,“联阵”公开与联合国叫板,绑架了500多名联合国驻塞维和部队士兵并将其扣为人质。

从塞拉利昂独立后经历的动荡来看,钻石都是战争重要的元素之一。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曾有学者表示:塞拉利昂的内战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钻石,因为战争领导者们虽然打的旗号不同,但都主要是为了争夺钻石产区。[2]塞拉利昂常驻联合国代表易卜拉欣·卡马拉大使曾在联合国的一次会议上说:“塞拉利昂的冲突不是由意识形态的分歧以及种族和地区差异引起的,冲突的根源是、并将继续是钻石”。[3]1999年,塞拉利昂的钻石出口收入估计为1.38亿美元,但经过塞拉利昂官方渠道出口的钻石仅为120万美元,约7000万美元流入了革命联合阵线的腰包。内战期间联阵挖掘了高达1亿2500万美元的钻石,他们正是利用这些资金来购买武器、军备、燃料以及其他物资。

二、“冲突钻石”产生的原因

2.1动荡的国内局势

冲突钻石的当事国在当时都经历着内忧外患的国家形式,政局动荡不稳定为灾难提供了滋生的土壤。由于联阵的活跃,塞拉利昂合法政府的统治多年来只能局限在首都弗里敦周围地区;安哥拉政府的势力范围主要集中在西部地区,而对安盟所控制的大片内陆地区无能为力。在政府的合法性频频遭受挑战的情况下,许多钻石矿区成为法律和秩序的“真空”地带。2001年11月,塞拉利昂运输和通信部长普杰就被国家反腐败委员会查出拥有大量未经合法认证的钻石,并有证据表明他曾把非法拥有的钻石走私到国外牟取暴利。

2.2错综复杂的钻石市场

“血钻”能够长期存在的原因是源于国际钻石业的特殊结构。钻石中间商、贸易商、走私犯和销售商构成了一个独特的世界,没有律师参与、没有合同、数百万美元的合同只靠握手成交。从原钻到出售,一般要经过5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原钻的开采和交易。在这个阶段,国际钻石业巨头得比尔斯统治拥有世界40%的钻石矿并购买了全世界超过70%的原钻。得比尔斯历年的年度报告清楚地显示,在20世纪90年代广泛参与了安哥拉的钻石购买,而这个时期安哥拉的钻石生产绝大部分掌握在安盟手中。第二个阶段是把经品质分类后的原钻出售给钻石加工者。约占世界总量80%的原钻在比利时的安特卫普完成交易。就安特卫普来说,为了保持其世界钻石交易中心的地位,它实行的是非常自由的交易规则,出自任何地方的钻石都可以在这里不受限制地进行买卖。钻石的交易方式依靠的是“君子协定”,而不是正式的交易合同、规范的交易标准和书面的规定。所以即使是“冲突钻石”,也可以在交易市场畅通无阻。第三个阶段是对钻石进行切割和打磨。第四个阶段是进行珠宝加工。最后一个阶段则是出售。

2.3国际社会的纵容

利比里亚是塞拉利昂联阵钻石走私的通道国家和武器供应商,自内战开始后,利比里亚就一直充当革命联合阵线的投资者角色。例如,利比里亚本身的钻石产量仅为每年10万~15万克拉,而根据比利时有关部门的统计,1994~1998年利比里亚出口到比利时的钻石高达3100万克拉,相当于每年的产量超过600万克拉,这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实际上来自联阵所控制的钻石矿区。此外,西方国家及联合国的冷漠态度和迟钝反应从客观上纵容了“冲突钻石”问题愈演愈烈。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珠宝消费市场,美国直到20世纪90年代末才开始采取相应行动,联合国也直到1998年和2000年才分别对安盟和塞拉利昂实施钻石禁运。

钻石贸易长期以来形成的买卖结构,牵涉到不同国家、行业协会、公司、个人以及其他各种利益团体的利益,加上非洲内部冲突形势的复杂多变,所以消除“冲突钻石”的行动将是一项复杂和艰巨的系统工程。冲突钻石现象总会解决,但冲突留在人们心中的创伤又该如何弥合,何时才能实现真正的和平与发展是当事国至今都要面临的棘手难题。

参考文献

[1]詹世明.非洲“冲突钻石”的产生及影响[J].西亚非洲,2002(05):33-38+80.

[2]新华社巴黎2000年5月18日讯

[3]转引自《瞭望》新闻周刊,2000年第33期,第56页.

作者简介:康涛(1995.06-),女,山西省长治人,金华市婺城区浙江师范大学政治学专业,硕士。

论文作者:康涛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11月5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6

标签:;  ;  ;  ;  ;  ;  ;  ;  

滴血的奢华——论非洲“冲突钻石”现象论文_康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