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司匹林抗凝联合阿托伐他汀降血脂对治疗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疗效论文_马芙蓉

(兰州大学第二医院内分泌代谢科 甘肃 兰州 730030)

【摘要】目的:分析阿司匹林抗凝联合阿托伐他汀降血脂对治疗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以2010年5月-2012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87例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观察组(42例)和参照组(45例),其中参照组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而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结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血脂、空腹血糖等指标,并登记两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FBG、FINS水平均低于参照组的,组间差异在统计学范围内,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其TG、TC、LDL-C、HDL-C水平改善程度明显于参照组,P<0.05。结论:阿司匹林抗凝联合阿托伐他汀降血脂对治疗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疗效佳,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阿司匹林肠溶片;阿托伐他汀;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疗效

【中图分类号】R97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29-0156-02

糖尿病患者体内出现大量氧化产物,降低机体抗氧化防御功能,使得糖尿病患者处于氧化应激状态中。氧化应激反应是糖尿病、心血管病等疾病的发病机制,最终导致动脉样硬化,因此糖尿病患者出现动脉粥样硬化的概率要高出健康人员。针对此情况,除了通过降低血糖等治疗,还要开展降血脂治疗。本次研究重点分析阿司匹林结合阿托伐他汀降血脂对治疗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疗效,现将研究过程整理如下。

1.一般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87例研究对象为2010年5月—2012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患者入院后即接受我院血常规、尿常规检查,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检查下,经诊断,符合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治疗标准。本次研究已获患者及其家属同意,并签署同意书,符合研究标准。

87例患者中男性患者50例,女性患者37例,最大年龄75岁,最小年龄60岁,平均年龄(67.5±1.9)岁,糖尿病平均病程(3.2±1.5)年。将87例患者观察组(42例)和参照组(45)例。其中观察组男性患者30例,女性患者12例,平均年龄(65.6±12.5)岁,糖尿病平均病程(3.0±1.2)年;参照组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25例,平均年龄(66.8±10.8)岁,糖尿病平均病程(4.0±1.7)年。观察组患者的基本资料与参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可用于本次研究。

1.2 治疗方法

给予两组患者常规治疗:饮食指导、降血糖等。给予参照组单纯的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阿司匹林肠溶片(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为:J20130078),一次100mg,1d/次,餐前服药。而观察组则同样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治疗方式与参照组相同,并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患者睡前口服20mg阿托伐他汀(企业名称:北京嘉林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9990258)进行治疗,1次/d。两组患者连续服药6个月。

1.3 观察及评价方法

于清晨患者空腹状态下,抽取静脉血,监测患者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情况,与此同时将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以及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HDL-C)水平进行比较。分析其不良反应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观察组和参照组的研究资料采用统计软件包SPSS20.0进行统计和分析,分别采用均数标准差(x-±s)和%表示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采用t和χ2分别检验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当P>0.05时表示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当P<0.05时,表示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及空腹胰岛素水平

观察组和参照组治疗前后血脂中空腹血糖及空腹胰岛素的变化水平如下表1。相比治疗前,两组前后空腹血糖及空腹胰岛素水平均有所降低,P<0.05,而治疗后。明显观察组空腹血糖及空腹胰岛素水平改善程度优于参照组,组间差异在统计学范围内,P<0.05。

2.3 两组不良反应情况分析

两组患者均无有无不良反应情况发生。

3.讨论

治疗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主要受到糖代谢异常的影响,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升高,导致血脂代谢受到较大的影响,使得血清中的甘油三酯升高,引发高脂血症,最终引起动脉粥样硬化[1]。目前,临床上认为,造成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因素主要包含遗传、血脂代谢的紊乱、高纤维的蛋白、高血压、高尿酸血症以及肥胖等因素[2]。本次研究中,采取阿司匹林抗凝联合阿托伐他汀降血脂治疗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阿托伐他汀有着他汀类药物可对粥样硬化斑块发展进行抑制的溶脂效果,也能够发挥他汀类药物减轻炎症反应的作用,还能够减低血液脂蛋白的浓度以及溶解低密度脂蛋白。阿司匹林肠溶片是临床常用的非甾体抗炎药,其能够有效阻断血栓素A2,进而起到抑制血小板聚集的效果。阿司匹林属于解热镇痛类药物的一种,在血管疾病防治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可对血小板的凝结产生抑制性作用,对血小板的释放、聚集进行组织,改善血液流变性[3]。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FBG、FINS水平均低于参照组的,组间差异在统计学范围内;且观察组治疗后其TG、TC、LDL-C、HDL-C水平改善程度明显于参照组,P<0.05。无不良反应情况出现。

综上,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采取阿司匹林抗凝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法,疗效佳,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闫海清,岳学静,等.阿托伐他汀钙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疗效及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血脂水平的影响研究[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4,5(20):3931-3934.

[2]王凤伟.阿司匹林肠溶片、阿托伐他汀联合治疗对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的效果观察[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10(06):231-232.

[3]吴臣.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临床疗效[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5,9(09):54-55.

论文作者:马芙蓉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10月第2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0/27

标签:;  ;  ;  ;  ;  ;  ;  ;  

阿司匹林抗凝联合阿托伐他汀降血脂对治疗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疗效论文_马芙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