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重庆 400030)
【摘要】目的:在消毒供应中心手术器械管理中应用查对制度,探讨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21人,手术器械300件,记录探讨开展前后工作质量评分。结果:查对制度实施后各项评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在消毒供应中心手术器械管理中应用查对制度,消毒供应室手术器相关工作质量得到显著提升。
【关键词】消毒供应中心;手术器械管理;查对制度
【中图分类号】R1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9)10-0235-02
为提高消毒中心工作质量,进一步做好手术器械回收、清洗、消毒、灭菌、储存、发放工作是非常必要的举措。本文针对查对制度在消毒供应中心的应用展开探讨,主要通过对比实施前后的相关工作质量,确定应用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6年10月-2018年5月期间开展探讨,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21人,手术器械300件。男性5例,女性16例,最大年龄50岁,最小年龄20岁,平均年龄(31.05±1.43)岁。探讨获取我院相关部门批准同意。
1.2 方法
对消毒供应中心所有人员参与WS310.1-2009行业规范相关知识的培训,使其具备责任意识,真正掌握消毒供应中心的器械、器具、物品的回收、分类、清洗、消毒、干燥、检查保养、包装、灭菌、储存、发放具体工作流程,将各个流程的工作查对制度细化到各个环节中,确保清洗、消毒、灭菌、等各个环节能够严格执行查收、查对、交接工作。
1.2.1器械清洗查对制度 污染器械数量查对:污染器械接收时应查对器械名称、规格、数量及功能性状,保证核对准确无误,可签字确认签收[1]。将所有回收器械正确录入追溯系统。若有问题30分钟以内与临床沟通,给予补充等处理。每天由上班工作人员查对机械清洗技术参数,每次清洗的物品与清洗程序应相符,并由组长复核。清洗效果查对:人工清洗时查对血迹、锈迹及污垢等是否洗净,清洗机清洗时,查对器械装载方法、质量和程序选择是否正确。如器械轴节是否打开,有口器具开口是否向下,器械、器具高度是否低于旋转臂等,洗毕有无肉眼可见污物。使用化学消毒剂,认真查对原液品名,规格,有效浓度,应配置的方法,应配置的浓度和注意事项等。
1.2.2器械包装查对制度 两人一组,一人负责清洗质量、功能检查[2],另一人负责包装前的查对。器械包装时由组装者负责准备包内所有器械,并遵循相关质量要求检查器械质量、数量、规格和功能并按要求正确摆放,化学物正确摆放等,确认合格后进行包装,双人签名。医用热封机密封性能双人核对:每天开机时,由操作员与组长对医用热封机热合的温度技术参数查对,确认密封性能合格后,方可进行密封包装。定期对医用热封机密封效果查对,检查密封封口质量,如密封宽度≥6mm,密封平整均匀,封口处无气泡、无缝隙、无皱褶。待灭菌物品查对:装载物品时,消毒员再次对待灭菌物品包的体积、质量、外包装、标签信息等进行核对,再次核对物品密封完好性,合格后进行装载灭菌
1.2.3灭菌工作查对制度 使用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在工作前,消毒员必须严格检查灭菌器附件、蒸汽管道、水压、蒸汽压力、压缩空气等参数,检查正常后才启动灭菌器工作。B-D试验结果应由消毒员确认,符合要求后,方可进行灭菌工作。装锅前消毒员必须查对灭菌方式、装载方法等的正确性。每批次灭菌过程中,消毒员密切观察和记录灭菌器运行状况,灭菌关键参数,以及所有临界点的时间、温度和压力值等。每批次灭菌结束后,消毒员与发物者共同判断物理监测结果,以及灭菌过程验证装置(PCD)结果,符合要求后,方可进行卸载。
1.2.4无菌物品查对制度 每批次灭菌物品进入发放区域,发放人员必须认真查对每包灭菌物品包外灭菌化学指示物变色合格,外包装完整、清洁、无潮湿、无破损、无松散,标签信息齐全(炉号、锅次、灭菌日期、失效日期、包装者、和核对者)、字迹清晰,方可进行灭菌物品的分类与摆放。接收一次性物品时见一次性物品管理制度:一次性物品拆除外包装进入无菌物品存放区时,必须查对每盒(或包)中包装与外包装的生产批号、灭菌批号、失效日期是否一致,以及中包装质量;抽查中包装批号与小包装批号是否一致,以及小包装质量等。发放无菌物品时,必须双人核对无菌物品名称、数量、外包装、包外化学指示物与标签信息等符合要求后,方可进行无菌物品发放并记录。
1.3 观察指标
记录探讨开展前后消毒供应中心手术器械相关工作质量并进行对比。
1.4 统计学方法
选择SPSS17.0版软件,t检验,显示(x-±s),P<0.05,统计价值显著存在。
2.结果
查对制度实施后各项评分均高于实施前,数据对应对比结果均呈现P=0.0000,统计价值显著存在,见表。
表 查对制度实施前后消毒供应中心工作质量比较(x-±s,分)
3.讨论
不同的工作环节应对的查对制度也有显著差异,整体看来,查对制度的实施,主要是工作人员先自查,然后在每个交接环节中互查实现,既提升问题检出率,也起到相关监督的作用,减少消毒工作中的疏漏,提升消毒质量。上述研究表明,应用查对制度后各项评分均高于实施前,与付雪敏,代淑玲[2]研究存在相似性。综上所述,应用查对制度,可促使工作更加规范。
【参考文献】
[1]熊莉,彭燕辉,邓敏.6Sig m a管理模式对消毒供应中心手7术器械管理的应用研究[J].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7, 30(20):3130-3131.
[2]付雪敏,代淑玲.查对制度在消毒供应室中的应用[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5(86):190.
论文作者:罗菊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9年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30
标签:制度论文; 物品论文; 器械论文; 质量论文; 工作论文; 中心论文; 外包装论文; 《医药前沿》2019年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