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世后农行信贷结构调整策略,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农行论文,结构调整论文,信贷论文,入世后论文,策略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我国加入WTO后, 贷款业务必然是外资银行与中资银行争夺阵地的一个重要方面,邮电、电信、交通、三资企业、大型集团等优势行业、优质企业和优良客户必将成为争夺的焦点。随着国家产业产品结构调整的明显加快,农业银行如何应对加入WTO后的新变化, 主动迎接金融业日趋激烈竞争的挑战,实现全行信贷资产质量和业务经营状况的根本好转,当务之急是要加快信贷结构的调整,积极探索有效的信贷结构调整方式和策略。
一、实施全方位的立体信贷结构调整策略
一是调整贷款区域结构。从总体上看,可将区域划分为农村(指乡镇及以下)、城镇(指县市城区)、城市(指大中城市)三块。调整贷款区域结构,就是要按照“收缩农村、拓展城镇、发展城市”的指导思想,合理调整农村、城镇、城市等三块的贷款结构。适当压减农村贷款,增加城镇和城市贷款,并要大力调整各区域内部的贷款结构。
二是调整贷款产业结构。根据国家产业发展和农业银行贷款实际,要逐步压缩一般农业贷款,增加二、三产业贷款比重。农业银行的业务市场在产业上必须全面向二、三产业扩展、渗透,把那些经济发展的“热点、亮点”作为农业银行支持的重点。
三是调整贷款客户结构。就是要坚决淘汰劣质客户,全面提升一般客户,大力拓展优良客户。
二、实施有区别的信贷结构调整策略
各级行要按照总行信贷结构调整纲要,结合本地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发展规划及本行实际,制定具体的信贷结构调整规划和目标,详细规定每年优势行业产业及优良客户上升比例,劣质行业产业及淘汰客户下降比例,不良贷款下降比例及贷款收益上升比例等,并要与各级行经营目标考核责任制及行长政绩考核挂起钩来,实行月考核、季通报、年兑现,严格检查督办。
三、实施内涵式信贷结构调整策略
一是最大限度地盘活不良贷款。特别是不良贷款占比较高的行,要把信贷结构调整的重点真正放在盘活存量上。当前要借助国有企业改革脱困和商贸及中小企业民营化改革的机遇抓好存量盘活。如:借助资产重组盘活一批,可引导优秀的企业集团、民营经济、私营经济采取招商、兼并、联合、租赁等多种方式盘活企业、带活贷款;借助加入WTO 盘活一批,重点盘活纺织、茧丝绸、外贸、物资、食品、供销社、商贸等行业和企业的贷款;借助专项贷款优势盘活一批,抓好常规贷款与专项贷款整体联动盘活。
二是建立信贷退出机制,坚决退出低效信贷市场。各级行对列入名单的淘汰限制客户,要坚决退出,不能存在地方客户保护主义,不得发放新贷款,老贷款只收不放,不得办理汇票承兑和信用证等表外业务,对以前办理已垫付部分要积极清收,不得以贷收息。
四、实施扩张性信贷结构调整策略
各级行要牢固树立以客户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的经营理念,全方位开展争夺、培植具有地域经济特色和成长潜力的骨干客户。城市行要充分利用人才、技术优势,积极参与经营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全面向交通、电力、医疗、教育、旅游、房地产等一些优势产行业渗透、拓展,支持有影响符合现代企业制度的上市公司生产经营;农村行要充分利用机构和网点优势,集中资金规模,以县域所在地和中心集镇为重点,加大对城镇建设和商业基础设施建设的信贷投放,择优扶持龙头、骨干企业和农业产业化生产经营。把私营、个体经济作为农村信贷的重点,把低度风险贷款如小额质押、质押贷款等作为贷款主要品种,加快发展。要严格新进入客户的标准,对低水平重复建设、科技含量不高的项目,对趋同化、“一窝蜂”盲目发展的项目,对缺乏市场基础的“政绩项目”坚决不予支持。
五、实施创新的信贷结构调整策略
信贷经营观念落后,信贷服务方式陈旧,信贷管理滞后,是影响农业银行信贷工作开展的主要因素。因此,在信贷工作重点和项目内容上必须进行创新。
一是在信贷观念上要创新。开发市场和客户是开展信贷业务的关键,是创造效益的根本,是信贷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因此,要克服“恐贷”、“惜贷”的思想,尽快在各级行行长和信贷经营管理人员中,确立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全方位抓好信贷市场营销,充分挖掘市场潜力。特别是要高度重视培养一批具有综合业务能力和市场意识的客户经理队伍,把信贷业务做得有声有色,充满生机和活力。
二是在信贷服务方式上要创新。城市行要根据客户的“住、行、游、学”等不同需求推出具有农行特色的差异性信贷商品,如个人消费贷款、汽车消费贷款、助学留学教育消费贷款等,并逐步推行套餐和组合服务;农村行要根据农村收入增加和消费需求的新变化,积极开办小额抵押、小额质押贷款及其它农村信贷业务市场。不管是城市行,还是农村行都要积极拓展信贷业务领域,适时开办银行承兑汇票、票据贴现、个人理财、中小企业信息咨询及各种租赁、代理业务,逐步推进信贷资产多元化,减少和降低信贷资产风险。
三是在信贷规范管理上要创新。要进一步规范信贷决策行为,认真落实审贷部门分离制度,明确贷审会职责和议事规则,建立信贷决策主责任人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