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盐亭县嫘祖小学
摘 要:曾经有—位教育家这样说过:“儿童的智慧就在他的手指尖上”。许多事实证明科学是动手“做”出来的。我们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也要学会“做”数学,比如量身高,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米和厘米等长度单位的概念,对其有具体的感知;走一段路程,可以帮助我们正确理解“千米”的含义;称称一两块砖和一两枚硬币,可以帮助我们弄清“千克”和“克”的区别;剪几个对等的三角形拼成长方形或平行四边形,又可让我们得出并掌握三角度面积的计算方法。
关键词:直观教学 培养兴趣 挖掘潜能
教育家赞可夫曾经指出:“在各科教学中要始终注意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和创造性。”也有有识之士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些都是站在自自的立场上来阐明思维与兴趣的重要性,把思维与兴趣分开来看。如果把两者结合起来,效果一定会更加完美,真正实现1+1=2,或者达成1+1>2的最佳教学效果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在数学教学中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每个数学教育工作者十分关注的问题。教师应该吃透教材,把握教材中的智力因素,积极地进行教育教学。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从心理角度而言,抓住学生的某些心理特征,就会对教学将起到一个巨大的推动作用。兴趣的培养就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兴趣能激发大脑组织,加工有利于发现事物的新要素,并进行探索创造。兴趣是学习的最佳营养和催化剂。学生对学习有兴趣,对学习材料的反映也就最清晰。思维活动是最积极有效的,它能使学习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在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前提下,对激发学生兴趣谈几点体会。
一、注重观察能力培养全面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观察能力是认识事物、增长知识的重要能力,是智力因素构成的重要部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必须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观察方法,学会在观察时透过事物表象,抓住事物本质,发现其规律,达到不断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根本目的。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一致认为,人们对知识的认识和积累都是通过观察实践而获得的。没有观察就没有丰富的想象力,也不可能有正确的推理、概括和创造性,所以有意识地安排学生去观察思考,逐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既能增加数学的趣味性,又能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二、强化直观教学,提升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教师单从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语言“直观”上下功夫,那是远远不够的。要解决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形象性的矛盾,就应该充分利用直观教学的各种手段。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直观”具有看得见,摸得着的优点,“直观”有时能直接说明问题,有时能帮助理解问题,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使学生从学习中得到无穷的乐趣。由直观感知上升到抽象的理解。有了这个基础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多少的教学就会很顺利了, “直观”教学的优越性也就体现出来了。
三、重视实际操作培养动手能力
曾经有—位教育家这样说过:“儿童的智慧就在他的手指尖上”。许多事实证明科学是动手“做”出来的。我们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也要学会“做”数学,比如量身高,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米和厘米等长度单位的概念,对其有具体的感知;走一段路程,可以帮助我们正确理解“千米”的含义;称称一两块砖和一两枚硬币,可以帮助我们弄清“千克”和“克”的区别;剪几个对等的三角形拼成长方形或平行四边形,又可让我们得出并掌握三角度面积的计算方法。
(一)善于运用启发法和发现法,启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一个优秀的教师会懂得针对不同的学生能力差异,采取不同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面对同一道数学题,用什么样的语言表达让学生尽快地接受。如果起题意不懂,便可采用启发、举例的方法让学生接受,发现突破口,用通俗简易的手势或图形来化繁为简。这样可以增加学生的兴趣和对思维的积极性。使学生在掌握教师的方法下,通过发散性思维,使他们明白学习方法的重要性,从而产生爱动脑筋、思考问题的习惯。
(二)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这一点要求老师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善于发现教材中所隐含的深意,而不是仅仅停留在表面上做功夫。教师应将拓展意识运用到数学课上,例如涉及到语文知识,可以多讲一些与其相关的,让学生们理解各学科之间的联系,并且融会贯通,从真正意义上产生对知识需求的渴望。
(三)利用一题多解培养学生的“立体思维模式”。一题多题是学生产生浓厚兴趣的基础,也是培养锻炼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源泉。例如,一辆摩托车上午3小时行驶了163.5千米,照这样计算,下午又行驶2小时,这一天共行驶了多少千米?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就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进行思维,寻找出不同解题方法:(1)先求出平均l小时行驶多少千米,然后求出下午行驶多少千米,最后求出这一天行驶多少千米。综合算式是163.5÷3×2+163.5=272.5(千米)。(2)相对比较简便一些,先求出一天共行驶了多少小时,再求出平均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最后再求出一天共行驶多少千米。综合算式是:163.5÷3×(3+2)=272.5(千米)。(3)算式为:l63.5×2-163.5÷3=272.5(千米)。其中,163.5×2,表示行驶6小时的千米数,163.5÷3,表示平均l小时行驶的千米数;最后用6小时行驶的千米数减去1小时行驶的千米数,就是这一天5小时行驶的千米数了。
从以上所谈的这些看来,二者有一个共同点。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伴随着兴趣的产生的,而浓厚的兴趣是靠着反映敏捷的思维作铺垫的。两者之间一种无意识的连接关系,是一同成长的。所以在教学中不能只重视激发兴趣,也不能只重视思维能力的培养。应该着眼于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兴趣是思维发展的平台,思维是兴趣的基础,兴趣不是天生的,而是在思维潜意识中某些问题的探索而产生的结果。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根据题目中的具体条件,自觉灵活地运用数学方法,通过变换角度思考问题,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养成学会变通,学会思考,学会自主解决问题。这样,就可以发现新方法,制定新策略,长期坚持这样的方祛训练,学生一定能声生浓厚的学习数学、运用数学的兴趣。
论文作者:毛勇军
论文发表刊物:《语言文字学》2016年4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10
标签:千米论文; 兴趣论文; 求出论文; 学生论文; 思维论文; 数学论文; 直观论文; 《语言文字学》2016年4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