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与地理环境教学设计_生物圈论文

“生物与地理环境”教学设计,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地理环境论文,教学设计论文,生物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生物与地理环境”这一节对于全章来说是一个基础,学好这一节对于学生认识人类周围的自然环境,进而认识人类如何在这个环境中生产、生活,真正理解“人地关系”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这一节从内容上看并不多,只是要求学生把握一个概念,即“生物圈”的概念;认清一个关系,即“生物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但这些内容虽少,但学生要真正理解则有一定的困难,尤其是“生物对地理环境的改造作用”这一问题有一定深度。所以我觉得用综合程序教学法来讲这一节课有许多优点,这种教学方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按照知识的内在联系和逻辑关系,并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设计问题程序,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问题的跨度根据学生和教学实际可大可小。而教师的讲解重在点拨和启迪学生思路,在关键环节加以指点。下面是按照这种教学思想设计的“生物与地理环境”一节的教学程序。

一、新课导言

前面我们学习了大气圈、水圈、岩石圈,这节课开始我们来学习地球的另外一个重要圈层——生物圈。它与前几章所讲的大气圈、水圈、岩石圈有着同等重要的地位,同时它又非常特殊,那么它与前几个圈层有什么不同之处,它的特殊性体现在哪里?学完这一章我们就会对它有一个清楚的认识。

二、展示问题

(以幻灯、小黑板展示最好)

1、什么是生物圈?

2、生物圈的范围有多大?它的核心部分在哪里?

3、生物为什么会对地理环境的形成和发展产生影响?

4、生物对地理环境的作用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5、影响植物分布的因素有哪些?

6、为什么说植物是自然环境的一面镜子?

三、学生自学与讨论

学生的自学与讨论,根据实际情况,可以让学生边自学边讨论或自学以后再讨论。无论哪一种方式教师都要发挥其主导作用,而不可让学生放任自流。如这一节课当中教师可给学生一些提示:将生物圈的概念用红笔划下,生物圈的范围与核心可参照上册书第三十九页的“地球外部圈层示意图”等等。

四、串联讲解

(一)生物圈

通过自学讨论学生对于生物圈的范围、核心有了一个清楚的认识,对于生物圈的概念也有了一定的理解。为了使学生更加透彻地理解和掌握这一概念,为全章各节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师需指出生物圈与生物的区别与联系:

区别:二者的物质组成是不同的,生物圈不仅包括全部生物有机体及它们的残骸,还包括生物的生存环境、大气、水、岩石、土壤等等。

联系:生物圈的形成又和生物是分不开的,生物圈的边界范围取决于生物的分布和生物影响所及的空间,生物圈的结构分化、生物圈的功能都与生物密切相关。

(二)生物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这一部分教师应提出一个观点,即“生物对地理环境的巨大作用,归根结蒂是由于绿色植物能够进行光合作用”,这是本节的一个难点内容,也是本节内容的核心,这个问题学生明白了,其它问题就会迎刃而解。这一难点的突破,可从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化学反应式入手,即:

用这一反应式说明绿色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把周围环境中的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同时把太阳能转变为化学能贮藏在有机体内,在这一过程中物质产生了迁移,能量发生了转换。经转换后的物质与能量才能被其它生物接受。所以,有了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物质才能在生态系统中循环,能量才能在生态系统中流动,生物才能对地理环境产生影响。

(三)植物的分布与环境

这一问题从两个方面去说明:

第一方面:环境条件对植物地理分布的影响。

第二方面:植物个体对环境的适应。

教师出示典型植物的图片,让学生回答即可。

教师需强调:这两方面内容是有机结合在一起的,影响植物分布的因素很多,其中最重要的是气候,特别是光照、热量和水分;而不同的光照,不同的热量、不同的水分条件,各有不同的植物分布。

在串联讲解和提问学生的过程中,教师可在黑板上建立以下知识体系:

五、质疑、释疑

这一步的目的主要是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去发现问题。质疑方式可以由老师向学生提问,也可以由学生向老师发问。这对学生有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课前也需要有充分的准备。如,这节课学习任务完成之后,教师可向学生提问:“通过本节的学习可看出生物圈有什么特殊性?”

标签:;  

生物与地理环境教学设计_生物圈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